用科学精神和数据分析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发展,学生课堂偏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偏好新鲜知识;二是偏好能够证实的知识。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始至终都是崇尚“科学”的,在信息化背景下,不应该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思辨式教学,而应当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优势。因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加强教师的实证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来深挖理论内涵,从而增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实性;第二,应当增加因果逻辑推断。通过在教学中增加社会事实变化的因果解释,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引导学生的自主判断和科学思维方式;第三,应当使用数据分析。通过借用数据分析,将宏观和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实证科学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趣味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学  科学  数据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受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农科高校思政教学的仿真实验与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xnk2020087)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27-02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信息爆炸使得“注意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稀缺的资源。不仅如此,新生代大学生知识自主选择性的增强,简单的知识点的灌输和单纯的依靠书本逻辑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建构过程中的学习特点。也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中也广泛地出现“注意力贫乏”[1]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上保持注意力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这也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问题:信息化背景下的思辨式教学的尴尬
  信息化的发展,不仅造成信息爆炸,不断地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碎片化,难以集中到课堂学习,还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理性主义思维和“科学至上”的观念。在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两种特点:
  其一,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学生偏好新鲜的知识。心理学家普遍认同:某项特定知识对于受试主体越是熟悉,人们对该知识的注意力会相应的减弱[2]。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耳熟能详的概念和关键词表现出消极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源自于对这类知识传播方法的熟悉度。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广泛采用思辨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所采用的频率甚至已经使得这类教学方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刻板印象。因此,继续沿用这类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起到改良的效果。
  其二,在现代化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学生偏好能够被科学证据证实的知识。如果仅仅采用思辨的方式进行教学,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分离”,这一结果不仅直接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甚至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态。从学生的行为特征来看,容易表现为“对中国问题无兴趣”,“对党的指示不重视”,甚至会使得学生对原本科学部分产生怀疑和反感情绪。这不仅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教学,更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大众化。仅谈理论,而不涉及实际的问题,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已经提到过。然而,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宣传过程中,尽管从主观意识上,教育者反对形而上学,并不断强调科学内涵,但是由于缺乏实证的内核,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特征始终停留在表面,而大众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形而上學的特征。
  根据以上特点,使得在信息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只满足以往的思辨式教学方法,而时代特点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两个特点,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融入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需要教师不断提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新鲜的,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接轨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对新鲜信息的偏好;第二,是需要教师能够对所支持的理论给予真实的证据支持,以满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事实证据的需求。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科学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当中的运用得以实现。
  二、策略:让科学精神优化马克思主义课堂
  马克思主义从始至终都是崇尚“科学”的,并且这种对科学的推崇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贯彻着“实证”的逻辑。从马克思早年对普鲁东、空想社会主义学家作品中与科学精神不符之处的批判,到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思想的提出,再到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无处不体现出我党对科学分析和实证调研的重视。
  因此,从教学的效果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该还原原有的科学精神,把原有的思辨式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甚至是科学精神进行传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变成注重当前、注重未来的探索过程。本文认为,增强马克思主义教学,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用实证研究展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零距离的接触,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理论内涵的深挖。老师的研究基础扎不扎实,对马克思理论理解得透不透,运用得好不好,直接接受学生的检验,并且影响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受与兴趣。因此,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教学之间通常是并行不悖。教师如果只进行单纯的哲学思辨研究,并将这种思维推及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在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失去与实际状况的联系,而且还容易丧失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精神优势。相反基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基础上的实证途径,从客观事实出发,推导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科学逻辑,并将这些实证研究结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从源头理解该理论形成的科学路径,其科学效能总能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实性的感受。   (二)用因果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借用历史图片或记录片进行历史事实的展示,但学生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的跟着看一看。这种方式尽管可以展示一部分社会事实,然而不对其中因果逻辑进行讲解,学生对这些事实的理解只会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认识层面,这种认识方式在主客观结构上是非确定性的,而非确定性有可能招致危险的怀疑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教学不应当只给学生说明某个事实确实存在,更重要的应该是向学生说明这一事实存在的科学逻辑是怎样的,如在何种因素影响下某一社会现象必定产生,而在哪种因素影响下某种社会事实必然不会发生。基于这种因果推断的科学逻辑,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到,政府制定某项政策的出发点在何处,这项政策出台在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这一效果中,我们可以预计哪些好的成效,并且可能产生哪些负面的外部性效应,对于这些意外的后果应该如何预防?通过这种教学思路,将书本上所提及的相关目的和意义活化,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正确性。这种强调因果逻辑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国家某些政治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将教学从知识层面的传播提升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
  (三)用数据分析带动马克思主义教学的趣味性
  因果逻辑可以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而数据却可以将这种因果逻辑变得真实可见。特别是在新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用数据能够让主客观明显可分。在主观意识不对社会事实施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数据可以让学生看到社会现象所变动的方向,如借用国民受教育年限、人均GDP水平、城市化率等多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不同时间段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水平,比单纯告诉学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更加真实。这不仅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的发展过程及当前实现程度,同时让学生能够明白相关理论结论是依据客观事实所得出的合理定论,而非空口白牙的主观判断。模糊复杂的思辨容易在学生思维中遗留下对结论的犹豫和抵触,我们不能不注重这种隐秘的反作用力,而数据展现和数据分析,正好可以消除这一反作用力,通过让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宏观和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实证科学中的具体问题,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特征。科學特征会将马克思主义教学推向趣味化的发展方向,而这种趣味性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结论:还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科学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不应该继续作为束之高阁的“珍藏美酒”,而应该成为公众都可以品尝和回味的佳酿,让大众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通过过程教学启发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让公众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理论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意义之所在。所以,我们要将科学精神放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的中心,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科学地规划一个社会,从而让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的利益可以最大化。这不仅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发展方向,更是武装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其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雯,许鸿文,江立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注意力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图像识别跟踪技术的Cox回归生存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84-89.
  [2]Beneli, I.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arousal.Journal. Retrieved from http://www. csun. edu/~ vcpsy00h/students/arousal. htm.1997
其他文献
【摘要】立足县域资源,从学生兴趣出发,传承地方特色教育,创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创新皮影造型,激发学生实践动力,创设和谐,高雅的绿色平台。改变设计思路,立体布置场景,加入现代文化元素,结合动画,木偶,卡通画艺术原理,有机整合了艺术课程的各项目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美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古代皮影与现代京剧的交融。  【关键词】皮影 创新 造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校上上下下转变教学理念、改善管理模式、创新课堂结构,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坚持立德树人、转变教学理念、抓住关键少数、分层开展教学”为要点的、适合薄弱学校高三复习的工作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浅谈 薄弱学校 复习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06-02  我校是2003年6月由原武威市财贸学校改办的独
期刊
【摘要】从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出发,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引入信息安全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提出以信息安全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安全素养  【中图分类号】TP3-4;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48-02  1.信息安全素养教育的背景及意义  信息网络的发展推动着高校很多专业推出相应的信息化专业课程系统,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新工科背景下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学校教学及科研条件,针对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在工程应用技能培养,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平台建设、教学模式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一套人才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工业人才的发展。  【关键词】新工科 工程专业 应用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从“乐”和“趣”入手,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爱数学,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挖掘“趣味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 变 有趣  【中图
期刊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初中阶段学生选择了寄宿制学校,不同于走读学生,初中住校生的管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我们初中教师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疏导、教育与管理。本文立足于初中住校生的管理实践,从“工作中应细心,关注初中住校生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融洽生生关系,让良好的同伴关系辅助初中住校生的管理”“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初中住校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做好初
期刊
【摘要】科学是小学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关键词】小学科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17-02  小学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
期刊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加强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民族精神,还能实现培养四有青年的目的,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傳承和创新。高职院校中学生活动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活动质量才能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对加强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生活动
期刊
【摘要】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国家安全来保障,国家安全有保障才能让人民体会幸福,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国泰民安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学教材集中阐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帮助中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安全观是什么,从而培育中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并知道在生活中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在数学的教学当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将数学抽象知识具象化,不断地创新学生们的数学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对数学抱有好奇心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可以给予学生许多好处,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得到优化,从紧张、高压的课堂转变成轻松、愉快的课堂,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们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