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符合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要求,也是实现高师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高师院校应通过积极转变观念、有针对性的完善课程、大力培养师资和重视实践实效等措施,积极构建有高师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高师院校;创业意识;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创业教育(Entreprising Education),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各项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思想观念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现代人实现人生理想最高层次的教育[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升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2]。创业素质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素质[3],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4]。
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正式将创业教育列入了教学大纲。高校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园区等措施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信息指导和服务,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教育观念、培养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政策、管理办法及相关措施的出台。然而,由于观念、专业、硬件等因素影响,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却相对落后。笔者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发展措施方面进行剖析,探索高师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1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使命。培养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开创性、开拓能力、冒险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态度的人才,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实施创业教育对提高毕业生素质,使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进而对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1.1 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的主体;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创业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注重完善学生健康、健全、完整统一的人格;创业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教育价值观,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统一协调,利用各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将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5]。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首先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摒弃就业型人才观,逐步树立以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创业型人才观,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开展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6] 。创业教育将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品格引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强化了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信念教育的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个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关心与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可见,创业教育应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和具体化,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1.2 创业教育对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要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的人才,这是时代的基本要求。“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是对高等师范教育目标的最好概括。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长期从教。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都要求从事教育事业,师范毕业生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发展水平。师范生要有敬业精神,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博学形象,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树立谦和形象。教育最本质的要求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而创意教育是师范教育亟待意识并解决的瓶颈问题。实施创业教育从思维到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将教书匠培养成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师范生作为教育人的人,创新创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是基础教育成功实施的人才保障,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1.3 创业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
高师院校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也要注重创新和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教师,好像与创业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是对创业教育的一种误解。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企业家精神教育[7],通过养成性教育和拓展性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具备独立开创事业的能力和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引导学生去创业。大学阶段的创业教育和实践经历使得师范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传递创新创业意识,更有利于未来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
2 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缺位、形式单一、师资匮乏、环境不理想等问题[8],高师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起步更晚,发展更慢慢,严重制约着我国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2.1 创业教育理念推广不够
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将“创业”看作是找不到工作的“下下策”,而师范院校,尤其是对于免费师范生,上学之前工作单位基本就“定了”,使得学生、家长乃至高校管理者对于创业教育不理解,认为师范生就是当教师,与创业根本是“绝缘”的,高师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是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因此导致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难以得到顺利发展。
2.2 创业教育缺乏完善体系
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高度联系实践的课程,仅就理论而言,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面也相当广泛。然而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的教材,现有教材大都过于笼统单一及理论化,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多由就业指导部门实施,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得不到重视,管理上的缺位也造成创业环境的不理想。
2.3 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创业教育又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对多种能力有要求并且实践性强的学科,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预期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师资的落后大大制约了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也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全面展开。
2.4 创业活动形式大于内容
创业竞赛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我国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创业竞赛。参与其中的人数逐年递增,创业项目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经济、营销等各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参与的人多了,作品业更丰富了,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能成为创业实体的确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水平降低了,而是现在创业大赛更加重视计划书的逻辑性,对于现实中的可行性则是在理论上进行考量,导致的后果是使更多的人重视计划书的撰写,而真正创业者在大学校园却难以得到认可,不能不说是创业计划导致创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脱节。
3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和重点
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教育和科研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在创业教育概念的认定上,应当从学校教育的本质出发,以广义创业教育的概念为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3.1 创业观念的转变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养成性教育和拓展性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它开始于个人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个人修养,提升毕业生的素质和竞争力。因此,转变观念,消除创业无用论的思想,正视现实,寻找差距,开展由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师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狭窄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
3.2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过程,涉及诸如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税收及人际交往、商务沟通等各个方面。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实现的,学校必须构建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主要架构由创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活动课程等组成。在创业基础课程内包括创业素质类、经营管理类、创业环境规划类、特定产业类等;在核心课程中有创意的激发,创业机会的发现与评估,创业计划的撰写与表述,创业决策,创业资源的获得、控制与管理,企业的成长与运作等。在活动课程方面,有创业实习、创业设计、创业竞赛等。现有的课程存在开设时间短、课时少、教材缺乏、内容过于宽泛、实践环节缺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下设的三门必修课分别为: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以及创业实务。相对来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已经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有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启动新设企业、大型机构创业、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因此,开展创业教育,需要适当借鉴国外的课程设计等先进经验,结合现实情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3.3 选拔合适的教师任教。
一名合格的创业教育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名师与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的综合体。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仅少数为管理学专业教师,其余均为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师素质严重影响创业教育效果。所以,选拔合适的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能够与学生分享创业过程中的心得和问题的教师,对于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3.4 让创业竞赛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创业机会。
应该更好的利用诸如“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创业竞赛,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的同时,吸引风险投资商的关注,促使那些极具市场潜力的创业计划能够得到融资并迅速付诸实践。在实施中,将着重点放在后者,使创业竞赛真正能发挥创业孵化器的作用,这在为大学生创造就业的同时,又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3.5 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教育环境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作为师范院校,首先要改革学生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二是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心理辅导等创业教育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设计大赛等多种竞赛活动;三是建立创业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服务机构、开设创业课程,建立相应的实践场所,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四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通过成立模拟公司,建立生产经营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创业。
总之,21世纪是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想,对高校来说任重而道远,高师院校同时承担着培养未来教育家的任务,因此更需抓住机遇,注重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和创业实践锻炼,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为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雅丽,王秀荣.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2):141~14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实际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SASKIA J.M. HARKEMA & HENK SCHOUT. Incorporating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 43,No. 4,2008:513-526
[5]刘升学,张新华,刘芳菊.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78~80.
[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7]侯西林,西凤茹.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178~190.)
[8]孙彩虹,张红霖.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职业时空.2007(1):74.
[关键词]高师院校;创业意识;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创业教育(Entreprising Education),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各项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思想观念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现代人实现人生理想最高层次的教育[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升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2]。创业素质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素质[3],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4]。
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正式将创业教育列入了教学大纲。高校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园区等措施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信息指导和服务,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教育观念、培养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政策、管理办法及相关措施的出台。然而,由于观念、专业、硬件等因素影响,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却相对落后。笔者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发展措施方面进行剖析,探索高师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1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使命。培养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开创性、开拓能力、冒险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态度的人才,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实施创业教育对提高毕业生素质,使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进而对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1.1 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的主体;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创业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注重完善学生健康、健全、完整统一的人格;创业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教育价值观,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统一协调,利用各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将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5]。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首先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摒弃就业型人才观,逐步树立以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创业型人才观,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开展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6] 。创业教育将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品格引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强化了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信念教育的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个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关心与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可见,创业教育应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和具体化,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1.2 创业教育对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要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的人才,这是时代的基本要求。“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是对高等师范教育目标的最好概括。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长期从教。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都要求从事教育事业,师范毕业生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发展水平。师范生要有敬业精神,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博学形象,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树立谦和形象。教育最本质的要求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而创意教育是师范教育亟待意识并解决的瓶颈问题。实施创业教育从思维到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将教书匠培养成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师范生作为教育人的人,创新创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是基础教育成功实施的人才保障,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1.3 创业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
高师院校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也要注重创新和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教师,好像与创业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是对创业教育的一种误解。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企业家精神教育[7],通过养成性教育和拓展性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具备独立开创事业的能力和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引导学生去创业。大学阶段的创业教育和实践经历使得师范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传递创新创业意识,更有利于未来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
2 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缺位、形式单一、师资匮乏、环境不理想等问题[8],高师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起步更晚,发展更慢慢,严重制约着我国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2.1 创业教育理念推广不够
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将“创业”看作是找不到工作的“下下策”,而师范院校,尤其是对于免费师范生,上学之前工作单位基本就“定了”,使得学生、家长乃至高校管理者对于创业教育不理解,认为师范生就是当教师,与创业根本是“绝缘”的,高师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是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因此导致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难以得到顺利发展。
2.2 创业教育缺乏完善体系
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高度联系实践的课程,仅就理论而言,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面也相当广泛。然而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的教材,现有教材大都过于笼统单一及理论化,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多由就业指导部门实施,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得不到重视,管理上的缺位也造成创业环境的不理想。
2.3 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创业教育又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对多种能力有要求并且实践性强的学科,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预期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师资的落后大大制约了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也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全面展开。
2.4 创业活动形式大于内容
创业竞赛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我国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创业竞赛。参与其中的人数逐年递增,创业项目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经济、营销等各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参与的人多了,作品业更丰富了,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能成为创业实体的确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水平降低了,而是现在创业大赛更加重视计划书的逻辑性,对于现实中的可行性则是在理论上进行考量,导致的后果是使更多的人重视计划书的撰写,而真正创业者在大学校园却难以得到认可,不能不说是创业计划导致创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脱节。
3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和重点
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教育和科研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在创业教育概念的认定上,应当从学校教育的本质出发,以广义创业教育的概念为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3.1 创业观念的转变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养成性教育和拓展性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它开始于个人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个人修养,提升毕业生的素质和竞争力。因此,转变观念,消除创业无用论的思想,正视现实,寻找差距,开展由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师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狭窄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
3.2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过程,涉及诸如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税收及人际交往、商务沟通等各个方面。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实现的,学校必须构建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主要架构由创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活动课程等组成。在创业基础课程内包括创业素质类、经营管理类、创业环境规划类、特定产业类等;在核心课程中有创意的激发,创业机会的发现与评估,创业计划的撰写与表述,创业决策,创业资源的获得、控制与管理,企业的成长与运作等。在活动课程方面,有创业实习、创业设计、创业竞赛等。现有的课程存在开设时间短、课时少、教材缺乏、内容过于宽泛、实践环节缺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下设的三门必修课分别为: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以及创业实务。相对来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已经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有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启动新设企业、大型机构创业、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因此,开展创业教育,需要适当借鉴国外的课程设计等先进经验,结合现实情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3.3 选拔合适的教师任教。
一名合格的创业教育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名师与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的综合体。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仅少数为管理学专业教师,其余均为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师素质严重影响创业教育效果。所以,选拔合适的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能够与学生分享创业过程中的心得和问题的教师,对于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3.4 让创业竞赛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创业机会。
应该更好的利用诸如“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创业竞赛,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的同时,吸引风险投资商的关注,促使那些极具市场潜力的创业计划能够得到融资并迅速付诸实践。在实施中,将着重点放在后者,使创业竞赛真正能发挥创业孵化器的作用,这在为大学生创造就业的同时,又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3.5 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教育环境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作为师范院校,首先要改革学生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二是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心理辅导等创业教育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设计大赛等多种竞赛活动;三是建立创业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服务机构、开设创业课程,建立相应的实践场所,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四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通过成立模拟公司,建立生产经营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创业。
总之,21世纪是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想,对高校来说任重而道远,高师院校同时承担着培养未来教育家的任务,因此更需抓住机遇,注重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和创业实践锻炼,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为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雅丽,王秀荣.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2):141~14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实际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SASKIA J.M. HARKEMA & HENK SCHOUT. Incorporating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 43,No. 4,2008:513-526
[5]刘升学,张新华,刘芳菊.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78~80.
[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7]侯西林,西凤茹.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178~190.)
[8]孙彩虹,张红霖.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职业时空.20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