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展专业名称设置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开办会展学历教育的119所学校,会展专业名称情况如下:
本科会展相关专业名称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和技术、专科为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专业类别分别属于综合、工科、财经、语言、师范、农业六个大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专科教育也在进行。此外,一些中职学校还设置了会展旅游等专业。
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办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当时获得正式批准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只有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与此同时,教育部批准在两家院校——上海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设立“会展艺术和技术”本科专业。使会展专业名正言顺地出现在高校专业名录上。
二、高职会展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展专业的名称主要是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但根据高职的培养层次和特点,会展策划与管理这个专业名称是值得商榷的。高职会展人才培养定位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专业名称是专业定位的直接体现。几年来陆续毕业的高校会展相关专业学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供不应求。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同时并存,一是认为会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另一种说法是会展教育存在泡沫。二种说法大相径庭,其关键的差别是对会展概念认识的差别。现在我国普通民众大都认为只有会议与展览是属于会展范畴,其中展览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公众所关注,但实际上展览行业本身并不长期需要非常大量的从业人员,把目光紧盯展览,当然就无须如此大规模开展会展学历教育。然而,在我们看来,只有使用MICE的概念,即会展涵盖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及节事活动,才能真正把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显示出来。而站在这个立场上看,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走向,就不仅仅是为会议或展览,应有更广泛的空间。
许多专家认为,会展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人才、辅助人才、支持人才。第一类核心人才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策划组织人才、这部分人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运营能力,对会展有宏观把握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属会展业高端人才,要求高、需求量少。第二类会展辅助人才是指场馆管理人才和展位搭建等方面的人才;第三类支持人才是指服务性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和饭店人才等。
目前各个学校会展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各有不同,但“会展策划”是大多数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点。对于会展人才需求而言,策划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此类人才在整个会展业犹如“金字塔”的塔尖,需求量极其有限。如果高校招生仅仅是为了满足展览策划公司的需要,则大可不必在高校开设太多的会展专业,设置太多培养会展高端人才的专业,高职院校更是如此。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到的专业非常之多。如果只是笼统地讲会展人才,专业设置过于宽泛,不利于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如果学校把专业锁定在会展的某个环节上,也可能限制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就不同于短期培训。学生用3—4年时间学习,学生及家长的投入很大,如果导向错误难以就业,后果将十分严重。
许多考生与家长选择“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策划”二字起到一定作用。策划意味着高层次人才,仿佛都是舞动商场的帅才,然而这只是一种愿望与错觉。大型会展策划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是专科层次的教育难以给予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专家认为,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至少需要有8—10年的磨砺,才有可能成为成熟的会展策划和管理人才。专家的话或有可商榷之处,但值得思考。
三、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向事件管理发展的可行性
参考国外会展相关专业名称,以美国为例,根据培养方向不同而有所侧重,如在商学院设置的就是“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美国普渡大学),在旅游学院或酒店管理学院设置,有内华达大学“旅游与会议管理系The Tourism and Conven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设会议管理专业( meeting and convention management)乔治华盛顿大学旅游管理设“事件与会议管理专业”(Event and Meeting Management)
事件管理涉及:
1、文化庆祝:节日,嘉年华,宗教事件,游行,文化遗产纪念
2、艺术/娱乐:音乐会,表演,艺术展,颁奖典礼
3、 商业/贸易:市场与销售,消费者贸易展,展销会,博览会,国际会议,公关事件,筹款会
4、体育竞赛:专业比赛,业余比赛
5、教育/科技:研讨会,学术会议,年会
6、休闲:游戏,娱乐性体育,喜剧类事件
7、政治/国家:就职典礼,名人到访,政治集会,授权仪式
8、私人事件:個人庆祝,包括周年庆典,家庭节日,成年仪式,婚礼;
9、社会事件,包括聚会,狂欢会,团聚会。
可见,事件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广,社会需求更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愿意把私人聚会及各种活动交给专业人员打理,以免去临时的忙乱或是暂用物品的租用或购买的麻烦。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年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大力的增大以及观念的改变,事件管理的服务需求会有迅速的增长,这正是一个学生走向社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好项目。因此,以“事件管理”作为专业名称,可以规避会展人才泡沫风险,并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事件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
为各种会议、商品交易会、重大事件、营销活动、沙龙、私人聚会等活动的组织培养跨学科的全能多面手。他们主要胜任于项目主管或销售主管等职位,能够从大局整体上管理和组织各类活动。课程应围绕事件类项目的组织和市场化管理这一内容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巧。教学过程中要从活动发起、反应能力、技巧和安全设置等方面综合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传播能力。在我国,事件管理人才目前是属于全面告缺人才,发展空间大,就业前景广阔。
以“事件管理”为专业名称的不利因素在于,最近几年,国人逐渐对“会展”有一定了解,对“事件管理”知之甚少,对专业的推广方面需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会展业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会展教育亦是日新月异,高职会展专业教育应该实事求是,准确定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才能真正担负起为飞速发展的中国会展业培养急需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张红,1961年生,四川成都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副教授、会展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会展管理)
目前在我国开办会展学历教育的119所学校,会展专业名称情况如下:
本科会展相关专业名称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和技术、专科为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专业类别分别属于综合、工科、财经、语言、师范、农业六个大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专科教育也在进行。此外,一些中职学校还设置了会展旅游等专业。
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办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当时获得正式批准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只有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与此同时,教育部批准在两家院校——上海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设立“会展艺术和技术”本科专业。使会展专业名正言顺地出现在高校专业名录上。
二、高职会展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展专业的名称主要是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但根据高职的培养层次和特点,会展策划与管理这个专业名称是值得商榷的。高职会展人才培养定位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专业名称是专业定位的直接体现。几年来陆续毕业的高校会展相关专业学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供不应求。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同时并存,一是认为会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另一种说法是会展教育存在泡沫。二种说法大相径庭,其关键的差别是对会展概念认识的差别。现在我国普通民众大都认为只有会议与展览是属于会展范畴,其中展览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公众所关注,但实际上展览行业本身并不长期需要非常大量的从业人员,把目光紧盯展览,当然就无须如此大规模开展会展学历教育。然而,在我们看来,只有使用MICE的概念,即会展涵盖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及节事活动,才能真正把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显示出来。而站在这个立场上看,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走向,就不仅仅是为会议或展览,应有更广泛的空间。
许多专家认为,会展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人才、辅助人才、支持人才。第一类核心人才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策划组织人才、这部分人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运营能力,对会展有宏观把握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属会展业高端人才,要求高、需求量少。第二类会展辅助人才是指场馆管理人才和展位搭建等方面的人才;第三类支持人才是指服务性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和饭店人才等。
目前各个学校会展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各有不同,但“会展策划”是大多数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点。对于会展人才需求而言,策划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此类人才在整个会展业犹如“金字塔”的塔尖,需求量极其有限。如果高校招生仅仅是为了满足展览策划公司的需要,则大可不必在高校开设太多的会展专业,设置太多培养会展高端人才的专业,高职院校更是如此。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到的专业非常之多。如果只是笼统地讲会展人才,专业设置过于宽泛,不利于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如果学校把专业锁定在会展的某个环节上,也可能限制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就不同于短期培训。学生用3—4年时间学习,学生及家长的投入很大,如果导向错误难以就业,后果将十分严重。
许多考生与家长选择“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策划”二字起到一定作用。策划意味着高层次人才,仿佛都是舞动商场的帅才,然而这只是一种愿望与错觉。大型会展策划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是专科层次的教育难以给予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专家认为,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至少需要有8—10年的磨砺,才有可能成为成熟的会展策划和管理人才。专家的话或有可商榷之处,但值得思考。
三、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向事件管理发展的可行性
参考国外会展相关专业名称,以美国为例,根据培养方向不同而有所侧重,如在商学院设置的就是“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美国普渡大学),在旅游学院或酒店管理学院设置,有内华达大学“旅游与会议管理系The Tourism and Conven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设会议管理专业( meeting and convention management)乔治华盛顿大学旅游管理设“事件与会议管理专业”(Event and Meeting Management)
事件管理涉及:
1、文化庆祝:节日,嘉年华,宗教事件,游行,文化遗产纪念
2、艺术/娱乐:音乐会,表演,艺术展,颁奖典礼
3、 商业/贸易:市场与销售,消费者贸易展,展销会,博览会,国际会议,公关事件,筹款会
4、体育竞赛:专业比赛,业余比赛
5、教育/科技:研讨会,学术会议,年会
6、休闲:游戏,娱乐性体育,喜剧类事件
7、政治/国家:就职典礼,名人到访,政治集会,授权仪式
8、私人事件:個人庆祝,包括周年庆典,家庭节日,成年仪式,婚礼;
9、社会事件,包括聚会,狂欢会,团聚会。
可见,事件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广,社会需求更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愿意把私人聚会及各种活动交给专业人员打理,以免去临时的忙乱或是暂用物品的租用或购买的麻烦。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年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大力的增大以及观念的改变,事件管理的服务需求会有迅速的增长,这正是一个学生走向社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好项目。因此,以“事件管理”作为专业名称,可以规避会展人才泡沫风险,并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事件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
为各种会议、商品交易会、重大事件、营销活动、沙龙、私人聚会等活动的组织培养跨学科的全能多面手。他们主要胜任于项目主管或销售主管等职位,能够从大局整体上管理和组织各类活动。课程应围绕事件类项目的组织和市场化管理这一内容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巧。教学过程中要从活动发起、反应能力、技巧和安全设置等方面综合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传播能力。在我国,事件管理人才目前是属于全面告缺人才,发展空间大,就业前景广阔。
以“事件管理”为专业名称的不利因素在于,最近几年,国人逐渐对“会展”有一定了解,对“事件管理”知之甚少,对专业的推广方面需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会展业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会展教育亦是日新月异,高职会展专业教育应该实事求是,准确定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才能真正担负起为飞速发展的中国会展业培养急需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张红,1961年生,四川成都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副教授、会展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会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