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后无标可投乱找平台的状态下,更容易中“雷”。大量的投资者都是在春节后无标可投时进入这种可以随便“创造”借款,无尽吸钱的诈骗平台。
在谈网贷投资之前,首先要判断一下目前的行业形势。2016年,是否会有往年一样的年底倒闭潮出现?其实最早的年底倒闭潮现象,也是投资者在对多年的投资规律进行总结后发现的。2013、2014年两次剧烈的倒闭潮后(右图所示),“年底倒闭潮”的现象深入人心,投资者每到年底就会有明显的投资避险情绪。
这个年底要不要避险?
2015年年底,也曾经出现过倒闭潮现象,不过已经与之前几年有所不同。这一年主要是基于线下财富端平台的连锁倒闭,线上并不严重。但是鉴于线下平台一般体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给线上投资人也带来了猛烈的心理震撼。
笔者预计,到2016年年底:年底倒闭潮的现象即将终结。
从右图可以看到,2016年是第一个问题平台数高于新开平台数的一年。而问题平台数量也没有像往年一样呈现年底急速拉高的态势,而是全年处于一个高位水平。正如年初笔者判断的那样,行业已经进入倒闭常态化的阶段。
不要畏惧倒闭常态化,因为这同时意味着,年底倒闭潮现象的终结。因为平台的总量是有限的,若平时就在不断释放风险,那么年底集中释放的压力就会大幅放缓。因此笔者判断,年底每月平台倒闭数也许仍然会稍高一些,但不会像前几年年底一样频频曝出。
2016年底如何进行网贷投资势?
以上结论其实也与笔者在《网贷的三个平行世界》一文中的描述相一致。实际上,因为投资者投资风格逐步产生较大差异,爆雷已经开始逐步远离主流投资群体。得以生存的平台,因规模化而逐步盈利,平台生存能力和安全性都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投资者而言,收益也相应在不断下滑。
所以,笔者认为,2016年年底,投资者重点要考虑的已不是如何规避倒闭潮,而是如何应对年底市场的周期性特点,执行更好的投资策略。
笔者最常见到的一个严重误区,就是“最近风险比较大,我先投点短期的,感觉不对就马上撤!”事实上,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一个平台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不管你是投资1月标还是12月标,都无法躲开“爆雷”。因为平台“雷”掉只是一瞬间的事,“1秒现金变数字”的“神奇”事件并非那么遥远。
所以,任何标期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尤其是有转债功能的平台,其风险更是几乎没有差异,不同标的之间的收益却是相差很大的。同一个平台的长期标的和短期标的,收益差可以达到3~8个百分点。不恰当的投资理念使投资者的收益产生了巨大差异。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投长期标一定是正确的,不要投短期标。笔者想要表达的是,无论投资长期还是短期标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对流动性的需求和资金计划考虑,而非出于觉得短期更安全这种错误理念。当我们认为最近还有其他适合的投资机会需要保持流动性时,那么就投短期标的,因为短期更加灵活,甚至持有一些天标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并没有其他方面资金需求,则投短期不如投长期,获取较高收益率才更明智。
对于投标的流动性管理,笔者有个实用的技巧。笔者个人偏爱等额本息长期标,这种标每月固定回款,而且资产类型本身比到期还本的风险低,平台安全性也更高。这也是笔者判断平台风险的一个技巧。如果一个平台全都是等额本息标,那么风险就较低,反之,如果一个平台全都是到期还本业务,则风险较高。当然,在实践中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平台全是同一类型标的的情况,所以,可通过各种类型标的所占比例来判断其潜在的风险。
当把资金分布到多个平台的等额本息类标中以后,则每月都会有一份回款,这样完全可以每月都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如果发现了好机会,则像关闭水龙头一样,关掉所有在投平台的自动投标,则每天都会有若干回款,很快拿到现金去进行其他投资。若没有好的机会,就继续在该平台续投。
这样的投资方法需要较大工作量,手动投标不太现实,比较依赖平台有设计合理的自动投标功能。当资金循环起来以后,就会在保证了长期标收益的同时,有着非常好的,甚至接近准现金的流动性,因为慢慢资金会越来越碎片化,每天都有平均的到期资金。
回到近期,笔者前面已经分析过,其实2016年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平台的倒闭潮,现在倒闭的都是一些无法形成影响力的小平台,不会对主流投资群体产生太大影响。
可预见的是,与往年一样,在2017年1月28日的春节之后,整个二三月都将面临无标可投、四处降息的窘境。所以,最近的投标首先是要判断平台稳定性,如果觉得属于可以过冬的平台,则应该直接投下至少6个月以上的中长期标,跳过这个阶段,这是笔者最近两年屡试不爽的手法,既安全又能锁定高收益。
反之,节后无标可投乱找平台的状态下,更容易中“雷”。前几年的中宝、中汇两个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大量的投资者都是在春节后无标可投时进入这种可以随便“创造”借款,无尽吸钱的诈骗平台的。
优先等额本息,精选平台,投下中长期,这才是网贷跨年投标的正确姿势。
在谈网贷投资之前,首先要判断一下目前的行业形势。2016年,是否会有往年一样的年底倒闭潮出现?其实最早的年底倒闭潮现象,也是投资者在对多年的投资规律进行总结后发现的。2013、2014年两次剧烈的倒闭潮后(右图所示),“年底倒闭潮”的现象深入人心,投资者每到年底就会有明显的投资避险情绪。
这个年底要不要避险?
2015年年底,也曾经出现过倒闭潮现象,不过已经与之前几年有所不同。这一年主要是基于线下财富端平台的连锁倒闭,线上并不严重。但是鉴于线下平台一般体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给线上投资人也带来了猛烈的心理震撼。
笔者预计,到2016年年底:年底倒闭潮的现象即将终结。
从右图可以看到,2016年是第一个问题平台数高于新开平台数的一年。而问题平台数量也没有像往年一样呈现年底急速拉高的态势,而是全年处于一个高位水平。正如年初笔者判断的那样,行业已经进入倒闭常态化的阶段。
不要畏惧倒闭常态化,因为这同时意味着,年底倒闭潮现象的终结。因为平台的总量是有限的,若平时就在不断释放风险,那么年底集中释放的压力就会大幅放缓。因此笔者判断,年底每月平台倒闭数也许仍然会稍高一些,但不会像前几年年底一样频频曝出。
2016年底如何进行网贷投资势?
以上结论其实也与笔者在《网贷的三个平行世界》一文中的描述相一致。实际上,因为投资者投资风格逐步产生较大差异,爆雷已经开始逐步远离主流投资群体。得以生存的平台,因规模化而逐步盈利,平台生存能力和安全性都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投资者而言,收益也相应在不断下滑。
所以,笔者认为,2016年年底,投资者重点要考虑的已不是如何规避倒闭潮,而是如何应对年底市场的周期性特点,执行更好的投资策略。
笔者最常见到的一个严重误区,就是“最近风险比较大,我先投点短期的,感觉不对就马上撤!”事实上,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一个平台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不管你是投资1月标还是12月标,都无法躲开“爆雷”。因为平台“雷”掉只是一瞬间的事,“1秒现金变数字”的“神奇”事件并非那么遥远。
所以,任何标期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尤其是有转债功能的平台,其风险更是几乎没有差异,不同标的之间的收益却是相差很大的。同一个平台的长期标的和短期标的,收益差可以达到3~8个百分点。不恰当的投资理念使投资者的收益产生了巨大差异。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投长期标一定是正确的,不要投短期标。笔者想要表达的是,无论投资长期还是短期标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对流动性的需求和资金计划考虑,而非出于觉得短期更安全这种错误理念。当我们认为最近还有其他适合的投资机会需要保持流动性时,那么就投短期标的,因为短期更加灵活,甚至持有一些天标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并没有其他方面资金需求,则投短期不如投长期,获取较高收益率才更明智。
对于投标的流动性管理,笔者有个实用的技巧。笔者个人偏爱等额本息长期标,这种标每月固定回款,而且资产类型本身比到期还本的风险低,平台安全性也更高。这也是笔者判断平台风险的一个技巧。如果一个平台全都是等额本息标,那么风险就较低,反之,如果一个平台全都是到期还本业务,则风险较高。当然,在实践中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平台全是同一类型标的的情况,所以,可通过各种类型标的所占比例来判断其潜在的风险。
当把资金分布到多个平台的等额本息类标中以后,则每月都会有一份回款,这样完全可以每月都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如果发现了好机会,则像关闭水龙头一样,关掉所有在投平台的自动投标,则每天都会有若干回款,很快拿到现金去进行其他投资。若没有好的机会,就继续在该平台续投。
这样的投资方法需要较大工作量,手动投标不太现实,比较依赖平台有设计合理的自动投标功能。当资金循环起来以后,就会在保证了长期标收益的同时,有着非常好的,甚至接近准现金的流动性,因为慢慢资金会越来越碎片化,每天都有平均的到期资金。
回到近期,笔者前面已经分析过,其实2016年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平台的倒闭潮,现在倒闭的都是一些无法形成影响力的小平台,不会对主流投资群体产生太大影响。
可预见的是,与往年一样,在2017年1月28日的春节之后,整个二三月都将面临无标可投、四处降息的窘境。所以,最近的投标首先是要判断平台稳定性,如果觉得属于可以过冬的平台,则应该直接投下至少6个月以上的中长期标,跳过这个阶段,这是笔者最近两年屡试不爽的手法,既安全又能锁定高收益。
反之,节后无标可投乱找平台的状态下,更容易中“雷”。前几年的中宝、中汇两个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大量的投资者都是在春节后无标可投时进入这种可以随便“创造”借款,无尽吸钱的诈骗平台的。
优先等额本息,精选平台,投下中长期,这才是网贷跨年投标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