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是超越市场逻辑的政治举措。高职毕业生以其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具有选聘“村官”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市场逻辑+政治举措”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类实用人才培养及新农村带头人的培养,造就一批“筑巢”“村官”,有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市场逻辑;政治举措;高职毕业生;村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自2006年北京等地开始招聘大学生任“村官”,提出三年内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之后,此一举措迅速为中央关注并推广至全国。截止2008年10月底,全国共选聘7.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远远超出原定2万名的选聘计划。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是超越市场逻辑的政治举措,执政党试图借助市场发展所提供的人才培养条件,将人才培养的梯队深度延展到最基层,反映出执政党组织建设逐渐强调基层经验的一个重要迹象。
一、高职毕业生更适合当“村官”
(一)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度高,有利于“村官”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类型,其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高职专业调整调整优化,农业化学、农业机械技术、农村经纪人、农村连锁经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畜牧等涉农专业开设,进一步密切了校农联系;高职“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结构调整;高职院校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应用科技研究,发明、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提供服务;高职学制的放开,全日制、业余、函授等办学形式的拓展,有利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度。
(二)高职就业压力及就业质量影响,许多毕业生对农村工作充满激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找到就业质量高的单位非常困难。虽然“批量式”就业提高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但是就业稳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大学毕业生与民工之间薪酬差异不明显。经调查统计,温州几所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试用期工资一般为800~1000元/月,转正后为1200~1500元/月。而同期普工一般参考工资为1180元/月。由于薪酬差异不明显,高职毕业生对企业就业意向性不强。就业压力和就业质量的影响,使高职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对农村工作充满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三)高职毕业生大多摘掉了“大学生”光环,愿意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打破大学生“村官”“过客”现象
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楼建房,而在建设人。人的变化,才能真正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选聘大学生做村官,是一件新生事物,是在经历了三十年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的努力之后,干部队伍已经基本做到年轻化和知识化,现在颇为欠缺的元素已经变成了“基层经验”。因此,选派高职生到农村工作,在给予大学生“村官”待遇承诺前提下,还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到农村任职的高职毕业生成为“新农民”,从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新观念、新知识引导教育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市场逻辑+政治举措”,培养高职生做“筑巢”“村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职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立志投身新农村建设。理想信念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用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高职生的头脑,提高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之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二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
3、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民主法制教育,除正常的法律基础教育外,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高职生通过学法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家人和周围的群众,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和用法。高职生通过法制素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增强,真正成为农民的“法律咨询人”、文明倡导者。
4、加强艰苦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艰苦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奋力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艰苦奋斗的革命法宝和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二)把握高职定位,着力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1、研究办学面向,积极服务“三农”。高职教育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我国教育资源的现状和教育质量来看,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培养数以亿计的新农村建设人才,高职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高职教育要研究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把培养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办学定位,把培养数以亿计的懂技能、能生产、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作为学院的主要办学目标之一;把教学、科研、产业与“三农”需要相结合,积极开办“三农”专业。
2、研究“三农”需要,培养实用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懂技术、能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除了通过涉农专业培养人才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外,还必须:与劳动就业或农业部门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
3、校政携手合作,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许多矛盾是因农村干部水平偏低引起的。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干部有权力而无威信,缺乏道德权威,农村干部的个体微观行为决定着村组织的宏观绩效。[4]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协助地方政府承担起培养农村带头人的重任。
(三)“筑巢引凤+保驾护航”,使高职“村官”在农村有事干、干得好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基层党委政府要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6]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工作任务;二是要实行结对帮带。乡镇党委要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行结对联系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注重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帮助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四是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交流。中央有关部门依托互联网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交流;五要强化管理考核。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考核,乡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大学生“村官”享受续聘、奖惩、考试加分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村“两委”及农民要多方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密切大学生“村官”与村及农民群众的关系,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是大学生在农村扎根,成为“筑巢”“村官”。
参考文献:
[1]评论员.大学生村官流水现象令人堪忧[N].成都商报,2007,(7).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名著编译局.列宁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S].
[4]肖唐德.什么人在当村干部[J].管理世界,2006,(9):64-70.
关键词:市场逻辑;政治举措;高职毕业生;村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自2006年北京等地开始招聘大学生任“村官”,提出三年内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之后,此一举措迅速为中央关注并推广至全国。截止2008年10月底,全国共选聘7.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远远超出原定2万名的选聘计划。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是超越市场逻辑的政治举措,执政党试图借助市场发展所提供的人才培养条件,将人才培养的梯队深度延展到最基层,反映出执政党组织建设逐渐强调基层经验的一个重要迹象。
一、高职毕业生更适合当“村官”
(一)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度高,有利于“村官”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类型,其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高职专业调整调整优化,农业化学、农业机械技术、农村经纪人、农村连锁经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畜牧等涉农专业开设,进一步密切了校农联系;高职“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结构调整;高职院校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应用科技研究,发明、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提供服务;高职学制的放开,全日制、业余、函授等办学形式的拓展,有利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度。
(二)高职就业压力及就业质量影响,许多毕业生对农村工作充满激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找到就业质量高的单位非常困难。虽然“批量式”就业提高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但是就业稳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大学毕业生与民工之间薪酬差异不明显。经调查统计,温州几所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试用期工资一般为800~1000元/月,转正后为1200~1500元/月。而同期普工一般参考工资为1180元/月。由于薪酬差异不明显,高职毕业生对企业就业意向性不强。就业压力和就业质量的影响,使高职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对农村工作充满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三)高职毕业生大多摘掉了“大学生”光环,愿意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打破大学生“村官”“过客”现象
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楼建房,而在建设人。人的变化,才能真正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选聘大学生做村官,是一件新生事物,是在经历了三十年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的努力之后,干部队伍已经基本做到年轻化和知识化,现在颇为欠缺的元素已经变成了“基层经验”。因此,选派高职生到农村工作,在给予大学生“村官”待遇承诺前提下,还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到农村任职的高职毕业生成为“新农民”,从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新观念、新知识引导教育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市场逻辑+政治举措”,培养高职生做“筑巢”“村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职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立志投身新农村建设。理想信念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用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高职生的头脑,提高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之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二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
3、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民主法制教育,除正常的法律基础教育外,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高职生通过学法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家人和周围的群众,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和用法。高职生通过法制素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增强,真正成为农民的“法律咨询人”、文明倡导者。
4、加强艰苦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艰苦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奋力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艰苦奋斗的革命法宝和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二)把握高职定位,着力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1、研究办学面向,积极服务“三农”。高职教育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我国教育资源的现状和教育质量来看,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培养数以亿计的新农村建设人才,高职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高职教育要研究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把培养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办学定位,把培养数以亿计的懂技能、能生产、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作为学院的主要办学目标之一;把教学、科研、产业与“三农”需要相结合,积极开办“三农”专业。
2、研究“三农”需要,培养实用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懂技术、能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除了通过涉农专业培养人才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外,还必须:与劳动就业或农业部门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
3、校政携手合作,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许多矛盾是因农村干部水平偏低引起的。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干部有权力而无威信,缺乏道德权威,农村干部的个体微观行为决定着村组织的宏观绩效。[4]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协助地方政府承担起培养农村带头人的重任。
(三)“筑巢引凤+保驾护航”,使高职“村官”在农村有事干、干得好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基层党委政府要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6]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工作任务;二是要实行结对帮带。乡镇党委要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行结对联系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注重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帮助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四是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交流。中央有关部门依托互联网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交流;五要强化管理考核。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考核,乡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大学生“村官”享受续聘、奖惩、考试加分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村“两委”及农民要多方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密切大学生“村官”与村及农民群众的关系,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是大学生在农村扎根,成为“筑巢”“村官”。
参考文献:
[1]评论员.大学生村官流水现象令人堪忧[N].成都商报,2007,(7).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名著编译局.列宁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S].
[4]肖唐德.什么人在当村干部[J].管理世界,2006,(9):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