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医药产业要求的高职课程体系之构建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的,其落脚点是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根据市场需要的人才规格确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难点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点是加强实践教学及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因此,应以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为契机,调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办学方向,深化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生物医药产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0-0025-02
  
  背景与现状
  2008年3月,辽宁省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提出了举全省之力加快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着力打造本溪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年来,作为一个新建产业基地,本溪医药产业基地发展速度快、前景好、气魄足、潜力大,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本溪速度”,而且在科技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本溪模式”,也对发展健康科技产业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个大环境也向高职院校提出了挑战,如何抓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办学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是在原来的生物学、园林技术、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专业的基础上申办的,经历了从大专到高职的过渡,在培养模式上经历了实践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5+0.5”等模式的实践探索。这些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培养目标单一化、封闭化,培养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为了办好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前,我们就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检验,总体上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经过调查,到2020年,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有制药企业500家左右,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2010年加速医药科技进步的意见所制定的目标,医药行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要达到25%,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要达到60%,因此,基地将至少需要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用人需求,我院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调整办学方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要求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就业岗位群。可以通过构建新的課程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产学研结合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及专业岗位分析,我院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主要应侧重在生物制药生产和发酵食品生产两个方面。根据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及职业岗位分析,本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发酵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发酵生产操作技能,能在工业发酵生产第一线从事生物制药、发酵食品生产、农产品检验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规格要依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对发酵食品与生物制药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合理确定人才规格,如图1所示。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知识和能力的内涵是发酵工艺,外延是与发酵工艺和生物制药有关的生产。本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发酵食品和生物制药两个领域内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2+1”培养模式为主体,包括如下内容:
  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发酵生产与生物制药生产,围绕这两个方向,我们设置了两个方向共同的基础课及分别开设的专业课,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发酵食品与生物制药两个方向的生产与分析检测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改革创新与生产的综合素质,达到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课内实验要达到166学时,集中实验、技能实训、毕业实践等专业技能训练要达48周,各实践教学周数与总教学周数之比为42.5%,如表1所示。
  灵活安排有利于学生就业的集中实训在第五、第六学期集中实训期间,如果学生已经与相关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可以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或实训,该实训按周数计算的学分可以顶替在校实训的学分。集中实训的内容由三个培训模块、两个检验过程组成。三个培训模块有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培训、发酵食品生产技能培训及生物技术综合技能培训,两个检验过程即职业技能鉴定与顶岗实习。经过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培训和发酵食品生产技能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检验,合格的学生发给国家承认的符合相应工种要求的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然后对学生进行生物技术综合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学生全部到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进一步检验实训结果,合格的学生就可以就业,真正做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如图3所示)。
  课程体系实施途径
  首先,通过研究高职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问题,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及探索。
  其次,以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为导向,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次,从发酵生产相关岗位群的技能需要出发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最后,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制药与发酵生产岗位群需要,与用人单位合作,对学生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得到一个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考核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方法改进等各项工作的完善,是我们下一步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肖坤,陈燕舞.高职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2]倪筱琴.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2,(22).
  [3]顾京.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2010,(2).
  
  作者简介:
  史雅静(1963—),女,辽宁本溪人,硕士,辽宁科技学院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建设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构想,阐述了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创建校园数学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思路,明确了高等数学各个模块的内容,并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高等数学考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旨在为建设具有高职特点的数学教学平台提供基本架构。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平台;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
本文主要以某桥梁的结构设计案例为背景,介绍了相关的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理论和本项目的设计方案等内容。
传统的制退机流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一般只注重于对内部流场的仿真分析,但都忽略了流体对结构的作用,仅将流场模拟的压力数值等同于结构所受压力,分析并不全面。文中通过建
压力是反映液压系统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针对传统压力监测方法存在的安装不便、布线复杂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超声波管外测压节点。该节点使用一种新型探头夹具提高了回波信号的稳定性;采用电池供电的低功耗发射接收电路和基于超同步FIFO的高速采集电路,使得节点功耗大幅降低,同时也减小了体积。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压节点使用方便,无线收发数据可靠,最大测量误差不超过8%,实现了液压系统的非介入压力测
摘要:“订单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受到关注,其核心是通过教学实践完成岗位技能、职业能力、认知结构及个体发展等目标,这需要开发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正广泛应用的项目教学法以其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面向问题解决等特点,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正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学习任务;电机与变压器  中图分类号:G7
为优化具有异径测量管的电磁流量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对传感器励磁线圈匝数和采样电极的形状尺寸与传感器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异径管电磁流量传感器励
根据当前对管道检测系统的需求,基于声学原理的管道地面标记技术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创新地提出将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的MEMS仿生声矢量传感器应用于管道内检测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使得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这就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近年来,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