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炎症的影响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对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3~4个月龄),随机选取18只作为正常组、36只制作AD大鼠模型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18只分别作为治疗组、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HE染色法对大脑皮层组织进行观察,治疗组给予G-GCS(0.3 ml·kg-1·d-1),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又分别于第7、14、21天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治疗第7、14、21天的大脑皮层细胞IL-1β染色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14、21 d后大脑皮层细胞IL-1β染色光密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治疗第7、14、21天的大脑皮层细胞TNF-α染色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14、21 d后大脑皮层细胞TNF-α染色光密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AD大鼠对脑内炎症反应作用显著增强,G-CSF可以有效降低AD大鼠的炎症反应作用,对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清清蛋白(Alb)、D二聚体(D-D)及胆碱酯酶(CHE)检测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脓毒症组(86例)、普通感染组(93例)及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D7S21位点在河北汉族人群分布的多态性,为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及其法医学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应用MVR-PCR方法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24名河北汉族人
动态固定系统(Dynesys)是由法国学者Dubois及其同事在Graf韧带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于199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后路非融合系统之一。Dyne—sys组成组件
选择、设计具有代表性无取代酞菁镍(NiPc)和周环带有4个磺酸基的四磺化酞菁镍(NiTSPc),采用溶胶-凝胶湿化学将其均匀掺入SiO2凝胶基质,制备无机基质酞菁掺杂复合光功能材料并考察磺
在线路设计中通过编写软件 ,实现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介绍了电力线路铁塔基础设计软件的编制 ,包括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算法以及编制整个程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