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道明:生命要如何燃烧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道明
  “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一项事业,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也成为一个能让有情趣的人”
  对学者童道明来说.每年的7月15日都是特殊的。那一天是契诃夫的逝世纪念日。
  2018年7月15日,童道明邀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国家话剧院演员伊春德、青年导演李唫,在蓬蒿剧场举办了《契诃夫四则》剧本朗读演出,这个剧本是他为纪念契诃夫逝世114周年而创作的。
  人们说,童道明爱契诃夫爱了将近60年。他是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戏剧的学者,进入古稀之年后还成了剧作家。写戏,他依旧追随着“老朋友”契科夫的足迹:用知识分子的悲悯之心,描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在北京潘家园的一座老式居民楼里,童道明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他81岁了,声音是老者的,思维却比年轻人更敏捷,说到契诃夫。就像说到于是之、冯至等故人一样亲切,常忍不住轻仰着头,微笑起来。
  77岁时,童道明曾写过这样的诗:“世界很大/人生很短/生命要如何燃烧/才能给这个世界/带去些许温暖?”
  “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一项事业,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也成为一个能让有情趣的人喜欢的人。”这是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也是童道明的座右铭,或许,这正是他对“生命要如何燃烧”的回答。

“为契诃夫做点事”


  在蓬蒿剧场举办那场契诃夫纪念演出前,童道明去剧场探班,并把他翻译自作家伊利亚·爱伦堡的作品《重读契诃夫》放在了剧场入口处。
  《重读契诃夫》是童道明在莫斯科留学时买下的一本小书。童道明和契诃夫的故事,也始于1959年的莫斯科。
  那天,莫斯科大学的一间教室里,童道明浏览文学系三年级备选进修班的简介,他的目光被“契诃夫戏剧进修班”所吸引。这个班的导师是拉克申,他刚刚硕士毕业,年纪只比童道明大四岁。
  很多心高气傲的俄罗斯同学,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名师所开的进修班上,童道明觉得抢不过其他人,“就選这个契诃夫戏剧进修班吧。”
  22岁的他就此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进修班,他完成了一篇题为《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的学年论文。比起俄罗斯同学,他更上心——和那一代留苏学生一样,他的上心带着“为祖国争光”的较劲。
  拉克申很欣赏这篇论文,写下评语:“一篇独立思考的论文,写得饶有趣味。”拉克申还对俄罗斯学生说:“你们不要以为童的论文还有语法修辞错误,他的风格比你们都高。”
  写这篇文章让童道明“开了窍”,让他觉得“契诃夫的戏剧是很美妙的”。
  在他眼里,契诃夫能够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他一直怀着悲悯述说现代人内心的痛苦。
  1960年冬天,因强直性脊柱炎病发,童道明不得不中断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业,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拉克申后来成为俄罗斯契诃夫学会主席。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去俄罗斯访问,拉克申逢人便问:“你知道童道明吗?”直到1993年拉克申去世,这对师徒都未再见面,但互赠过礼物。
  拉克申在1960年送给童道明的临别赠言是:“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
  “我听了他的话。这让我一劳永逸地决定了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童道明想,如果来年7月15日他还活着,“还是要为契诃夫做点事”。

“我的剧本,将来也会有人演”


  童道明并不避讳谈生死。
  《契诃夫四则》演出结束后,他在外孙为他建立的微信公众号“童道明札记”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最后一杯香槟酒》,分享了契诃夫妻子在日记中记录的契诃夫去世前的场景:感知到死亡的契诃夫向妻子和医生要了一杯香摈,平静地喝下这杯酒后,便长眠了。
  文章的题目原本叫《美丽的死亡》。但外孙看到这个标题后提出了异议:“姥爷。不要说‘死亡’好不好?”
  于是,题目改成了《最后一杯香槟酒》。
  “活到80岁,你要时刻准备死亡。”童道明顿了一下,“我觉得我没有大的遗憾了。”他从没有想过自己能活到80岁——在幼时生活的江苏江阴县杨舍镇里,从未听说有谁活到了他现在的年纪。
  壮年时的一场大病,曾让童道明在死亡面前思考“生命要如何燃烧”。
  1972年从河南干校同到北京后,童道明每天坐两站无轨电车到北京图书馆读书,读的全是与戏剧、契诃夫相关的书。经历五年苦读,“文革”结束,在可以恢复业务时,他病倒了。
  “躺在病床上,我的头脑非常清楚,感到有很多遗憾。我觉得我还能写很多东西。”他想,如果挺过来,就将头脑里全部的积累形诸文字发表出去。
  1979年,童道明身体恢复,他履行诺言,开始拼命写文章,1983年结集出版了三十万字的《他山集》。
  他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活跃的戏剧评论家之一,与杜清源、林克欢合称“杜林童”。
  童道明一直在发挥潜能。20世纪80年代,他主要写戏剧论文、戏剧评论,90年代开始尝试散文。
  1996年,恰逢契诃夫名作《海鸥》问世一百周年,他悄悄写了一个献给契诃夫的剧本——《我是海鸥》。2005年是诗人冯至诞辰一百周年,他又写了致敬冯至的剧本《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两个写好的剧本都被童道明放进了抽屉,直到2008年蓬蒿剧场成立。剧场“远离商业,走进文学”的口号,让他觉得可以把剧本交出去了。
  童道明
  1937年生于江苏,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戏剧评论家、剧作家。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我爱这片天空(契诃夫评传)》,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戏剧代表作有《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我是海鸥》《一双眼睛两条河》等。   “一般民营剧场演戏一定演让人笑的戏。不然没有人看。我就说我们演那种一个笑声都没有的戏,看看行不行。”《塞纳河少女的面模》和《我是海鸥》分别在2009年、2010年首演。都获得了成功。
  戏剧评论家王育生看了童道明的戏之后。对他说:“你这辈子没有白活。”
  在年逾古稀时留下了注入生命的戏剧作品,童道明感到无憾:“我的剧本。相信将来也是会有人演的。”

“不批评不是胆子小”


  童道明之所以对契诃夫的良善与谦卑产生深刻认同感,和他的本性有关。
  濮存昕将童道明视作师长,他们是忘年交。濮存昕说:“童先生为人好,谁都说他温暖,温文尔雅,没有伤害过人,没有一点恶习,没有一点恶意。”
  “我心软,所以比较容易走进契诃夫。”童道明说,这是受了母亲的影响。
  出生那年,正是战乱。母亲抱着襁褓中的他坐船逃难,夜晚要经过一座日本兵看守的大桥,同船有几个人将这个不时啼哭的婴儿当作累赘,放出了话:如果在桥下时他哭出来,就把他掐死。
  回忆这件事时,母亲没有抱怨那些人,只是说:“道明没有哭,道明真乖。”
  后来,童道明在散文《献给母亲》中写道:“我知道不是‘道明真乖’,而是‘母亲真爱’……母亲身上的崇高、善良、理想和同情,即便是战争也扼杀不了的。”
  母亲怕伤害别人,童道明也是。“别人伤害我,我能承受,如果伤害于人,我承受不了。我没办法批评别人,因为批评比表扬的害处大得多得多。”
  在20世纪80年代,除了介绍革新性的戏剧理论,童道明做得最多的,就是为当时的青年戏剧导演和戏剧创新作辩护。
  那是中国话剧创新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产生了几出“有争议的剧目”,如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王贵导演的《WM》、陈颙导演的《街上流行红裙子》。在激烈的争论中,童道明盛赞过这些充满创新性的演出。
  “不批评不是胆子小。有时候,对一种批评说‘不’,也是需要勇气的。”童道明说,“我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有时候胆子也挺大的。”
  濮存昕也曾对童道明的刚直不阿“目瞪口呆”:出于对新戏剧的热爱,童道明支持林兆华,但是当林兆华有偏颇时,他也会直接当众说:“林兆华,你不对,你不应该这样说。”
  “一定要正听,一定要正直,一定不能够让谬误存在,童先生内心里有这个追求。”濮存昕说。

“写为知识分子说话的戏”


  80岁之后,除了和自己有关的话剧演出,童道明很少再去剧场看戏。接受的采访也不如前几年多了。2018年夏天,除了因为《契诃夫四则》而谈契诃夫之外,童道明在公众面前还提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于是之。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戏剧大师于是之躺在病床上,已经对外界无感。但童道明和王育生仍会定期探视,坐在他身边聊戏剧。童道明觉得,于是之能感知到这些——有时能看见泪水从他紧闭的眼角溢出。
  二人相识,是因为1979年童道明发表的文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非谈》。文章引起了于是之的注意,不久后,在于是之的建议下,《中国戏剧》编辑部找到了童道明约稿。
  后来,他和于是之交往颇深,二人常结伴去紫竹院公园散步。“能够得到是之老师的信任,说明我做人还是及格的,因为是之老师能够非常敏锐地发现一个人身上的庸俗。”
  在童道明眼里,于是之不是演员,而是一个知识分子。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曾到东京演出,演出前有演员讨论要买什么日本电器带回去,于是之摔了杯子,质问:“我们干嘛来了?”
  童道明欣赏与他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冯至,也是因为“他有知识分子的风骨”。
  “没演过为知识分子说话的戏,是我最大的遗憾。”于是之曾对童道明说过这句话,并给后者深深的震撼和影响。
  在写作《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时,童道明心里明白,这部以冯至为主角的戏,就是为知识分子说话的:“写他们的痛苦,写他们的精神追求。”
  剧作的题目,源自冯至在德国留学期间购得的一件艺术品。在柏林、北平、昆明和后来的北京。它一直挂在冯至家中,直到“文革”时被砸毁。
  至善至美之物的毁灭能带来警醒。这部戏演出时,观众常为戏中人落泪。主持人敬一丹观看时本不想哭,但当扮演冯至的演员念出“我再也不批判人道主义了”这句台词时,她仍然忍不住流泪了。
  抱着和对契诃夫一样的爱,童道明爱着这些逝去的有风骨的灵魂。

“他不老”


  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童道明上身一直挺得笔直。濮存昕说:“有这种疾患会影响到他的生命,但是他的生命是那么的有滋养,他不老。”
  童道明想过什么是老。他觉得,“即便是学富五车,但当你不会和年轻人交流了,说的话年轻人已不愿听,那就是老了。”
  濮存昕说,就在2017年的一场有关俄罗斯戏剧的研讨会上,“很多老前辈们还在念稿子,还在争论半个世纪以前的话题,俄罗斯专家们就撇嘴。但是童先生不。”童道明在說戏剧的创新性,在谈前进,“前进不是标新立异的,是有根的。”
  无论是在剧场里、在座谈会上,每次看到童道明的身影,濮存昕总忍不住默默赞叹他的生命。“他的能量来源于契诃夫,来源于文学,所以他写文人戏,他写剧本,哪怕这剧本只用在蓬蒿。他不讲排场。”
  童道明写剧本有两个领路人,一个是契诃夫,一个是曹禺。他牢记契诃夫戏剧的基本经验:“戏剧表现人的精神生活。”还有曹禺在《雷雨》序言中写的:“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的争执。”
  2013年,童道明的第六部戏剧作品《一双眼睛两条河》问世。观众没有笑声,没有叫好,散场后掌声也不热烈,但是他们不愿离开,直到工作人员提醒可以离场,仍“沉在那里面”。
  童道明觉得高兴,“剧场效果是这样的,触动他们了。”
  中国戏剧学院一位教授看了《我是海鸥》之后,曾写下这样的评价:“不媚上,也不媚票房。”
  童道明喜欢老一代优秀知识分子,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有赤忱、深刻的爱。但是,他也用《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的一句台词说出了他的反思:“再也不能赶浪头。”
  “不能跟风了。永远要想到,文艺创作就是要真善美。”童道明说。
  2017年11月,中国社科院为80岁的童道明举办了“童道明先生戏剧艺术与戏剧批评”专题学术研讨会。
  会上,童道明再次提及了契诃夫的那句话:“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一项事业,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也成为一个能让有情趣的人喜欢的人。”
  “这句话真妙。”童道明说,“我努力努力,能够做到。”
  由童道明等翻译的话剧《万尼亚舅舅》彩排剧照
其他文献
“和平麻痹症”“安全过敏症”“利益膨胀症”,逐一成为“跨越.朱日和”攻击的对象  内蒙古草原腹地,距离天安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场数百公里的朱日和,“跨越—2015.朱日和”军事演习低调而激烈地进行着。  “跨越.朱日和”,这个曾于2014年吸引了境内外强烈关注的系列军演,继续保持着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至2015年8月22日第7场结束,蓝军全胜。  其后还将有3支红军部队进入这片烈
这天,红旗路小学李校长正在给班主任开会,四年二班孙大庆的爸爸孙德龙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孙德龙进门就问:“李校长,我们家大庆昨天一晚上没回家,他在学校没有啊?”四年二班班主任田丽一听,赶紧说:“孙大庆今天没上学,我还想打个电话问问您是怎么回事呢。”孙德龙一听,急得在地上直转圈:“哎呀,这可糟了,能找的地方我都找了,谁也没看见大庆,这可怎么办呢?”李校长一看,一边安慰孙德龙,一边让孙德龙好好想想,孙大
一个经济学家,怎样才算有名?抛开像亚当.斯密和凯恩斯那样开宗立派的大师不谈,现在经济学人的圈子里,至少得拿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才算有资格进入精英圈子吧。  其实,比起让一个神秘的委员会选出有名望的经济学家,让公众用钱包投票显然“民主”得多。  用这种方式计算,“70后”法国人托马斯.皮克迪,无疑算得上经济学界的当红人物,他的著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已经在亚马逊畅销书百强榜上呆了八周有余,还一度雄
(二丫摘自微信公眾号“小林”)
2018年4月14日,游客在福建省福州市“福道”中段的梅峰山地公园湖边玩耍  整日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奔波的人,往往会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用于消磨周末时光的乡村别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人们普遍认为乡村洁净的空气、舒缓的节奏更有利于健康。住在乡下,真的会对人的身心有更多好处吗?蓝绿空间带来的益处  北上广深之类的大城市像强力磁铁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但在一部
致命杀手:疟疾  疟疾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传染病,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50万年。  威力:发烧、畏寒、疲倦、呕吐和头痛,严重则会昏迷或死亡。  历史:公元前1世纪,疟疾曾在罗马地区长时间流行,最后导致罗马帝国衰亡。非洲更是疟疾的重灾区,仅2019年就有接近40万人因疟疾死亡。  克星: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对疟疾正式打响的反击战。  灾害星级:★★★★☆  恐怖领主:天花  天花是一种烈性
直到15世纪中叶,斯里兰卡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接南亚次大陆和中亚,让阿拉伯人、中国人、波斯人、罗马人和其他各国人可以自由通商。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但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把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揭幕了庞大的“一带一路”计划,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再次让三大洲紧密相连。在斯里兰卡,我们特别关注“海上丝绸之路”
一方面是房地产库存高企,一方面是保障房建设任务艰巨,2015年地方政府的日子不好过。面对这两大难题,中央和地方不断探索解决路径,舆论也日益深入破解迷局。新年伊始,福州市颁布的政府收储商品房和安置房转保障房的政策将舆论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这一话题上。  福州市近日下发《关于福州市统购商品房和安置房、回购安置协议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表示,各区政府可指定一家国有企业作为统购商品房和安置房的购买主体,可按
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曾因在煤炭的燃烧和清洁利用方面取得一系列开拓性成就而著名。他所带领的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集中在近年来成为热点的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成功研发了“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成为“废弃物能源化处置世界五大技术流派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并已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焚烧的垃圾,超过全国城市
以往多次举报了垃圾信息,几乎没有效果,垃圾信息照收不误  “嫌去澳门太麻烦。现在在家上网就能玩”“欲知后续章节如何发展?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那些专柜的高价是否让您犹豫”……对于大多数苹果手机用户来说,类似的垃圾信息一定不陌生。它们通过苹果手机自带的iMessage渠道塞满用户的手机,删不胜删。  一条本为方便用户联络沟通的道路,为何成了违法信息散播的捷径?苹果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真的是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