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4-0039-01
课堂教学有无穷的魅力,有无尽的快乐。我喜欢课堂教学,它既是我赖以生存的工作,也是我的个人爱好。
我平常喜欢阅读教学期刊、普通物理教程,喜欢以“问题”和“对话”驱动课堂教学。我觉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采用对话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个教师的核心素养。在对话中,教学围绕着问题展开,问题在对话中得以解決,对话又发现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展现教学的快乐和智慧,使人乐此不疲。
狭义相对论,因其远离生活,缺乏直接经验,自其编入高中物理选修教科书以来,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我们在大学学习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往往偏向于数学推演,这种陈述方式固然有其数学上的严密性,但缺乏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有效理解。在“同时的相对性”的教学准备中,我将自己想象成在和一个“刁钻”的学生来讨论相对论的内容,他提出问题,我来回答。比如说:什么叫同时?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想到同时是相对的?怎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由同时的相对性理解“动钟变慢”和“动尺变短”?为回答这些问题,我向专家请教,翻阅中外各种版本的大学物理教材,查阅中学、大学的物理专业期刊。经过一段艰辛的准备,我终于做到可以在中等数学的基础上,用高中学生信服的逻辑关系,解释同时的相对性、动钟变慢、动尺变短等效应,我撰写的相关文章也分别在2014年《物理教师》杂志第5期和第8期上发表。
讲授《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提出好多超出课本所呈现的内容的问题,如果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宽广,是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为问题涉及很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为此,我决心专门撰写一本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校本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我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在本校王涛、周玉来等教师的帮助下,我撰写了讲座式的校本教材《仰望星空》。在编写和修改的过程中得到赵庭标校长、韩海燕副校长的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江宁区教研室原物理教研员王德飞老师、金陵中学的朱建廉老师和原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陈宗杰老师都对本书作了充分肯定,他们还作了认真的审核,在细节的优化、力求内容的科学严谨、撰写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时代性上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前几年,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叶平听了我一节课,课题是“牛顿第一定律”。课后交流中,叶特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伽利略为什么要用双斜面理想实验来说明惯性?这个问题当时确实把我难住了,没有回答出来,事后我参阅了许多文献资料,花了好几天才对这个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意识到——叶教授是在通过这个问题告诉我如何突破自己,转变视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希望自己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总能有欣赏的态度,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最充分的回答,我也希望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难倒我,那样我的教学将会更有动力。因为这一切都很有趣、很好玩。我想,自己只能一直这样,快乐地努力学习,努力钻研,不断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我的学生。
(作者系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4-0039-01
课堂教学有无穷的魅力,有无尽的快乐。我喜欢课堂教学,它既是我赖以生存的工作,也是我的个人爱好。
我平常喜欢阅读教学期刊、普通物理教程,喜欢以“问题”和“对话”驱动课堂教学。我觉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采用对话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个教师的核心素养。在对话中,教学围绕着问题展开,问题在对话中得以解決,对话又发现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展现教学的快乐和智慧,使人乐此不疲。
狭义相对论,因其远离生活,缺乏直接经验,自其编入高中物理选修教科书以来,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我们在大学学习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往往偏向于数学推演,这种陈述方式固然有其数学上的严密性,但缺乏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有效理解。在“同时的相对性”的教学准备中,我将自己想象成在和一个“刁钻”的学生来讨论相对论的内容,他提出问题,我来回答。比如说:什么叫同时?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想到同时是相对的?怎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由同时的相对性理解“动钟变慢”和“动尺变短”?为回答这些问题,我向专家请教,翻阅中外各种版本的大学物理教材,查阅中学、大学的物理专业期刊。经过一段艰辛的准备,我终于做到可以在中等数学的基础上,用高中学生信服的逻辑关系,解释同时的相对性、动钟变慢、动尺变短等效应,我撰写的相关文章也分别在2014年《物理教师》杂志第5期和第8期上发表。
讲授《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提出好多超出课本所呈现的内容的问题,如果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宽广,是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为问题涉及很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为此,我决心专门撰写一本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校本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我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在本校王涛、周玉来等教师的帮助下,我撰写了讲座式的校本教材《仰望星空》。在编写和修改的过程中得到赵庭标校长、韩海燕副校长的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江宁区教研室原物理教研员王德飞老师、金陵中学的朱建廉老师和原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陈宗杰老师都对本书作了充分肯定,他们还作了认真的审核,在细节的优化、力求内容的科学严谨、撰写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时代性上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前几年,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叶平听了我一节课,课题是“牛顿第一定律”。课后交流中,叶特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伽利略为什么要用双斜面理想实验来说明惯性?这个问题当时确实把我难住了,没有回答出来,事后我参阅了许多文献资料,花了好几天才对这个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意识到——叶教授是在通过这个问题告诉我如何突破自己,转变视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希望自己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总能有欣赏的态度,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最充分的回答,我也希望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难倒我,那样我的教学将会更有动力。因为这一切都很有趣、很好玩。我想,自己只能一直这样,快乐地努力学习,努力钻研,不断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我的学生。
(作者系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