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活动应注重儿童潜能的激发,培养他们非语言的表达能力,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是儿童认识世界、倾诉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儿童学习品质的提升,整合螺旋式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增强美术活动的组织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 实践
一、美术与儿童学习品质
(一)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一种学习或了解某种事物的愿望,也是探索事物的先决条件。学前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进儿童的注意力、探索性、坚持性等行为的发展。比如三岁的幼儿在绘画的敏感期会不停地画画,以至于达到忘我的镜界,画画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绘画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因为他可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对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的好奇和理解。儿童的好奇心必须受到老师的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培养。
(二)专注力
专注力是幼儿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子杰小朋友的注意力超过了15分钟,能屏蔽附近其他人的影响,专心操作手中的材料,来创造他想要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子杰通过自己探索黏土,发现了黏土的可塑性特点,不同的黏土进行反复糅合会变成许多其他的颜色,有的他喜欢,有的他不是很满意,于是他又自行进行不同的尝试。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对新的艺术活动喜好,对材料的使用思路,都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坚持和注意力的控制。
(三)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人对生活所产生的是胜任感和效能感。自我效能也是一种自信心,就是有信心地处理事情,儿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看待自己,体验艺术创作带给他们的快乐,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和有效的思考力。
二、整合螺旋式的学习过程
(一)引入想象
生态化螺旋课程模式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入,比如关于纸材的探索,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纸包装的产品。引入可以设置游戏,比如我们如何用纸做一个球进行游戏,也可以把纸撕成不同的纸条,做成花环和手链等;引入也可以是设计问题的形式,比如平面的纸张如何立起来呢?尽量引导儿童探索和发现每种媒介各种各样的特征,包括它的形状、肌理、味道、大小以及功能等。儿童对材料及其用法的熟悉程度,能引发他后期的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拓展体验
扩展儿童兴趣知识技能,对材料的审美意识或者对艺术概念体验的过程了解,是下一个创作阶段的基础。儿童将从媒介产生艺术创意,捕捉到如何使用材料去表现视觉形象,在儿童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进行拓展体验可以打开儿童思维,有利于更好地创作。它是增进儿童对材料特征与其他事物的创造性联系,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动觉感官刺激进行,也可以通过故事、诗歌、游戏、音乐、运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建立关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语言、数量或时间观念,引发儿童创造性思维想象。
(三)艺术创作
创作是内在机制的一种愿望,创作是儿童艺术探索的自然结果。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教师激励儿童创作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在儿童创作前期引入相关作品案例,给他们以启示作用;或者带领儿童参观艺术展和美术馆,增强学生实际参观的机会,为其创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也可以邀请专家来为儿童开展讲座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强迫儿童进行創作,也要让他们摒弃取悦他人的创作心态,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创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他们才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力,挖掘其内在潜力。
(四)交流与反思
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回忆和重播的过程,能够使儿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课后交流与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儿童回忆接触材料时的感受,二是对于这些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三是如何巧妙运用绘画技法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等,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迭代思考,再创作
当儿童完成了螺旋课程模式全过程后,又开始有了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这个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儿童经历了这个过程,发展并提升了创造的思考能力。他们学习去构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将它实现,不行的话,再试一下别的办法,他们学习了从别人那里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而且,他们会继续下一个螺旋式的迭代,进入另一个周期的螺旋课程模式,教师依然继续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孩子们创造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秋菊,赵伟.基于审美经验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定位与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134-135.
[2]唐成辉,耿婷婷.视觉文化语境下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J].艺术百家,2018,34(01):194-198,250.
作者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 实践
一、美术与儿童学习品质
(一)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一种学习或了解某种事物的愿望,也是探索事物的先决条件。学前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进儿童的注意力、探索性、坚持性等行为的发展。比如三岁的幼儿在绘画的敏感期会不停地画画,以至于达到忘我的镜界,画画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绘画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因为他可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对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的好奇和理解。儿童的好奇心必须受到老师的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培养。
(二)专注力
专注力是幼儿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子杰小朋友的注意力超过了15分钟,能屏蔽附近其他人的影响,专心操作手中的材料,来创造他想要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子杰通过自己探索黏土,发现了黏土的可塑性特点,不同的黏土进行反复糅合会变成许多其他的颜色,有的他喜欢,有的他不是很满意,于是他又自行进行不同的尝试。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对新的艺术活动喜好,对材料的使用思路,都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坚持和注意力的控制。
(三)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人对生活所产生的是胜任感和效能感。自我效能也是一种自信心,就是有信心地处理事情,儿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看待自己,体验艺术创作带给他们的快乐,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和有效的思考力。
二、整合螺旋式的学习过程
(一)引入想象
生态化螺旋课程模式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入,比如关于纸材的探索,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纸包装的产品。引入可以设置游戏,比如我们如何用纸做一个球进行游戏,也可以把纸撕成不同的纸条,做成花环和手链等;引入也可以是设计问题的形式,比如平面的纸张如何立起来呢?尽量引导儿童探索和发现每种媒介各种各样的特征,包括它的形状、肌理、味道、大小以及功能等。儿童对材料及其用法的熟悉程度,能引发他后期的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拓展体验
扩展儿童兴趣知识技能,对材料的审美意识或者对艺术概念体验的过程了解,是下一个创作阶段的基础。儿童将从媒介产生艺术创意,捕捉到如何使用材料去表现视觉形象,在儿童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进行拓展体验可以打开儿童思维,有利于更好地创作。它是增进儿童对材料特征与其他事物的创造性联系,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动觉感官刺激进行,也可以通过故事、诗歌、游戏、音乐、运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建立关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语言、数量或时间观念,引发儿童创造性思维想象。
(三)艺术创作
创作是内在机制的一种愿望,创作是儿童艺术探索的自然结果。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教师激励儿童创作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在儿童创作前期引入相关作品案例,给他们以启示作用;或者带领儿童参观艺术展和美术馆,增强学生实际参观的机会,为其创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也可以邀请专家来为儿童开展讲座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强迫儿童进行創作,也要让他们摒弃取悦他人的创作心态,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创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他们才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力,挖掘其内在潜力。
(四)交流与反思
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回忆和重播的过程,能够使儿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课后交流与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儿童回忆接触材料时的感受,二是对于这些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三是如何巧妙运用绘画技法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等,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迭代思考,再创作
当儿童完成了螺旋课程模式全过程后,又开始有了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这个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儿童经历了这个过程,发展并提升了创造的思考能力。他们学习去构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将它实现,不行的话,再试一下别的办法,他们学习了从别人那里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而且,他们会继续下一个螺旋式的迭代,进入另一个周期的螺旋课程模式,教师依然继续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孩子们创造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秋菊,赵伟.基于审美经验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定位与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134-135.
[2]唐成辉,耿婷婷.视觉文化语境下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J].艺术百家,2018,34(01):194-198,250.
作者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