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园风景园林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具有保健、游览、娱乐、美学、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潜力。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规划应本着“以文化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符合城市文化底蕴、人民休闲需求、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不断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发展规划合理、美观、安全、休闲和富有底蕴的公园风景园林作品。
关键词:公园;风景园林;发展规划
公园是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供人们自然观赏和休息的公共区域。现代意义上的公园只有200多年历史,其产生原因是工业革命时期人口膨胀带来的私人用园的减少和公园的增多。现代公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保健、避难等多种作用。园林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法来改造地形、种植植被、建造建筑等各种途径创作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区域。园林的特点是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各有特点。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为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调和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保健需求与城市公园园林发展建设的矛盾,在发展规划上应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以人民需求为依托,在传统中国园林规划理论与发展模式基础上,紧跟世界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创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园风景园林发展规划战略。
1 符合城市文化底蕴
1.1 传承城市历史基因
我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公园给市民带来生活休闲保健,也传承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对精致幽雅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我国古代,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是其设计顶峰的代表。辛亥革命后,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汇产生了许多公园,如北京的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上海的虹口公园、广州的越秀公园、杭州的中山公园等。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公园有了新的发展,设计中注重山水、植物等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也注重历史人文的内涵,更具有现代公园的新风格、新时尚、新风貌。这些公园风景园林作品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基因,并更加注重公用性与福利性。比如,南京的明故宫遗址公园在传承明代皇室文化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人民休闲。长条形的公园遗址展示着明朝皇室文化的辉宏与明代初期这段历史的厚重,这里同时也成为北安门大街的交通环岛,文化品和日用品交易的场所,人民休闲娱乐的绿地,充分体现公园已不是皇家“私园”,而是大众的“公园”。
1.2 突显城市文化底蕴
公园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才能设计出好的公园风景园林作品,发挥其巨大魅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园林的文化定位必定要将历史文化与当今流行元素相互交织融合,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受到丰富的人文及时代气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被定位成为“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森林公园,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公园的独特魅力”,这既符合中国园林的传统,又与周边奥运氛围相呼应。同时,奥林匹克公园还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它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水质模拟维护系统、生态温室系统、噪声分析系统等顶尖科技,在整个设计中,既体现出北京独有的历史“龙”文底蕴,又展现出北京这座城市卓越的科技竞争力。
2 符合人民休闲需求
2.1 提高生态服务价值、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户外休闲空间匮乏。公园风景园林兼具改善环境、生态功能、保健功能、游览娱乐、美学等社会公益价值,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很高价值。城市中大片的绿化是稀有资源,公园风景园林不仅是风景,也是城市的绿肺,起到了防砂尘、隔噪音、造氧气等功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建设。因此,发展规划设计中必需把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园林的主要指标来评价,并且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化法规,以促其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比如,北京市1998年3月8个大气监测子站的大气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区内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天坛公园和定陵陵园,每周公报都维持在2-3级之间,而其他监测子站的污染指数均高于这两个公园周边。
2.2 服务于人民休闲
公园风景园林的休闲基础是良好的视觉环境,其他诸如听觉环境、味觉环境等也是园林休闲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公园风景园林植物自然栽种少,移植嫁接多,无法充分体现公园文化并有利于人民观赏。在色彩设计上,色彩率有余而色相不够,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够,指令性有余而人文关怀不够。在听觉和味觉设计上,可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模拟仿真。比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声景观就包括了人类耳朵能感知到的音频范围,规划中引进先进的噪声分析系统,利用地形巧妙隔绝外界噪声,营造大自然声音,特别是在湿地中设计风道,栽植竹、松等植物,营造竹叶的沙沙声和风吹松涛声。
2.3 方便于人民生活
公园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园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以方便人民游览公园进出和游览为设计原则,华而不实的设计是失败的。《公园设计规范》CJJ480-92中2.1.4条指出“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因此,公园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在公园整体设计上符合公交等配套,确保大众能从各入口快速进入。比如,宁波的月湖公园入口众多,并且在东南西北中等各入口均有公交配套。
3 符合发展规划需要
3.1 符合城市整体规划
公园风景园林的设计是提高人居环境的关键,好的公园风景园林设计要符合城市定位与整体规划。公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模式要从物质性规划到物质与社会性规划相结合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的理念,进行一体化的科学规划,将园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来发展建设,确保规划合理性和系统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充分尊重园林植被的生长规律,确保规划科学性,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和协调空间现状、文化底蕴与生态环境,使其相得益彰。同时,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大规模园林规划是比较困难的,优化园林设计可最大限度节约园林用地。比如,成都市锦江河畔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望江楼公园就具有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设计上总体合理把握了空间组织,使游客能按照序曲、发展、高潮、余韵、尾声的顺序进行游览。望江公园设计突出了“望”的特色,很好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边角,将江文化与诗人文化相结合,处理手法较为合理。
3.2 符合城市交通规划
公园风景园林应符合城市的交通规划,且自身也可成为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如一些环岛可以作为小型公园。为方便大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应沿城市主、次干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进出口的交通。上海、武汉、长沙、温州等一些湖泊、江滨、岛屿公园可与客运码头无缝对接。比如,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是20世纪50年代采用吹泥成陆办法的围垦公园。公园保留原生态的动植物生存环境,适合游客享受休闲娱乐,其北起泰同栈码头,南到东昌路码头,集观光、绿化、交通等一体,是服务城市生态环境的沿江风景园林,很好地呼应了上海老外滩的码头文化。
4 结束语
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规划是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艺术。我国公园园林设计的发展规划正处于调整转型期,需要通过各级政府、设计师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协调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关系,使公元风景园林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历史和文化为依据,为人为本,全面优化我国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规划,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园风景园林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春峰.论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4期.
[2]林广思,赵纪军.1949~2009风景园林60年大事记[J].风景园林,2009年第4期.
[3]赵纪军.新中国园林政策与建设60年回眸(一)[J].风景园林,2009年第1期.
关键词:公园;风景园林;发展规划
公园是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供人们自然观赏和休息的公共区域。现代意义上的公园只有200多年历史,其产生原因是工业革命时期人口膨胀带来的私人用园的减少和公园的增多。现代公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保健、避难等多种作用。园林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法来改造地形、种植植被、建造建筑等各种途径创作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区域。园林的特点是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各有特点。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为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调和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保健需求与城市公园园林发展建设的矛盾,在发展规划上应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以人民需求为依托,在传统中国园林规划理论与发展模式基础上,紧跟世界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创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园风景园林发展规划战略。
1 符合城市文化底蕴
1.1 传承城市历史基因
我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公园给市民带来生活休闲保健,也传承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对精致幽雅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我国古代,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是其设计顶峰的代表。辛亥革命后,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汇产生了许多公园,如北京的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上海的虹口公园、广州的越秀公园、杭州的中山公园等。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公园有了新的发展,设计中注重山水、植物等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也注重历史人文的内涵,更具有现代公园的新风格、新时尚、新风貌。这些公园风景园林作品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基因,并更加注重公用性与福利性。比如,南京的明故宫遗址公园在传承明代皇室文化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人民休闲。长条形的公园遗址展示着明朝皇室文化的辉宏与明代初期这段历史的厚重,这里同时也成为北安门大街的交通环岛,文化品和日用品交易的场所,人民休闲娱乐的绿地,充分体现公园已不是皇家“私园”,而是大众的“公园”。
1.2 突显城市文化底蕴
公园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才能设计出好的公园风景园林作品,发挥其巨大魅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园林的文化定位必定要将历史文化与当今流行元素相互交织融合,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受到丰富的人文及时代气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被定位成为“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森林公园,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公园的独特魅力”,这既符合中国园林的传统,又与周边奥运氛围相呼应。同时,奥林匹克公园还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它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水质模拟维护系统、生态温室系统、噪声分析系统等顶尖科技,在整个设计中,既体现出北京独有的历史“龙”文底蕴,又展现出北京这座城市卓越的科技竞争力。
2 符合人民休闲需求
2.1 提高生态服务价值、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户外休闲空间匮乏。公园风景园林兼具改善环境、生态功能、保健功能、游览娱乐、美学等社会公益价值,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很高价值。城市中大片的绿化是稀有资源,公园风景园林不仅是风景,也是城市的绿肺,起到了防砂尘、隔噪音、造氧气等功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建设。因此,发展规划设计中必需把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园林的主要指标来评价,并且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化法规,以促其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比如,北京市1998年3月8个大气监测子站的大气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区内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天坛公园和定陵陵园,每周公报都维持在2-3级之间,而其他监测子站的污染指数均高于这两个公园周边。
2.2 服务于人民休闲
公园风景园林的休闲基础是良好的视觉环境,其他诸如听觉环境、味觉环境等也是园林休闲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公园风景园林植物自然栽种少,移植嫁接多,无法充分体现公园文化并有利于人民观赏。在色彩设计上,色彩率有余而色相不够,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够,指令性有余而人文关怀不够。在听觉和味觉设计上,可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模拟仿真。比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声景观就包括了人类耳朵能感知到的音频范围,规划中引进先进的噪声分析系统,利用地形巧妙隔绝外界噪声,营造大自然声音,特别是在湿地中设计风道,栽植竹、松等植物,营造竹叶的沙沙声和风吹松涛声。
2.3 方便于人民生活
公园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园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以方便人民游览公园进出和游览为设计原则,华而不实的设计是失败的。《公园设计规范》CJJ480-92中2.1.4条指出“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因此,公园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在公园整体设计上符合公交等配套,确保大众能从各入口快速进入。比如,宁波的月湖公园入口众多,并且在东南西北中等各入口均有公交配套。
3 符合发展规划需要
3.1 符合城市整体规划
公园风景园林的设计是提高人居环境的关键,好的公园风景园林设计要符合城市定位与整体规划。公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模式要从物质性规划到物质与社会性规划相结合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的理念,进行一体化的科学规划,将园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来发展建设,确保规划合理性和系统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充分尊重园林植被的生长规律,确保规划科学性,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和协调空间现状、文化底蕴与生态环境,使其相得益彰。同时,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大规模园林规划是比较困难的,优化园林设计可最大限度节约园林用地。比如,成都市锦江河畔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望江楼公园就具有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设计上总体合理把握了空间组织,使游客能按照序曲、发展、高潮、余韵、尾声的顺序进行游览。望江公园设计突出了“望”的特色,很好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边角,将江文化与诗人文化相结合,处理手法较为合理。
3.2 符合城市交通规划
公园风景园林应符合城市的交通规划,且自身也可成为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如一些环岛可以作为小型公园。为方便大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应沿城市主、次干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进出口的交通。上海、武汉、长沙、温州等一些湖泊、江滨、岛屿公园可与客运码头无缝对接。比如,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是20世纪50年代采用吹泥成陆办法的围垦公园。公园保留原生态的动植物生存环境,适合游客享受休闲娱乐,其北起泰同栈码头,南到东昌路码头,集观光、绿化、交通等一体,是服务城市生态环境的沿江风景园林,很好地呼应了上海老外滩的码头文化。
4 结束语
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规划是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艺术。我国公园园林设计的发展规划正处于调整转型期,需要通过各级政府、设计师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协调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关系,使公元风景园林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历史和文化为依据,为人为本,全面优化我国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规划,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园风景园林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春峰.论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4期.
[2]林广思,赵纪军.1949~2009风景园林60年大事记[J].风景园林,2009年第4期.
[3]赵纪军.新中国园林政策与建设60年回眸(一)[J].风景园林,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