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与传统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对比,阐明了整体阅读训练的意义所在,并进一步介绍了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整体阅读 语言学习 方法
目前中学外语教学虽然也力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对阅读技巧的培养似乎只限于精读一种。众所周知,阅读技巧不仅包括精读,还有略读、粗读、推测、预料和综合概括、分析归纳等等。所以,单靠精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要在精读前对文章通过略读、寻读、提要、找主题句等方式进行整体理解。
一、整体理解的意义
整体理解是指精读文章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某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脑中形成文章整体印象的理解过程。首先,应对文章的背景、大意、结构等作初步的了解,因为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有思想内容的,而不是互不相干的语言材料的堆砌。教师过多、过细地进行微观分析,死抠语法和惯用法则,进行不必要的句子解释和分析,实行脱离上下文的滚雪球式的单词练习等等。教师如此大包大揽,忽视了对整篇文章的处理,剥夺了学生独立对语言进行分析、品味、咀嚼、领会的权利,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就是要从这一旧的传统教法中解脱出来。“给游泳者到水中游泳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教学中“见树不见林”的不良现象。整体理解训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运用语言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读一篇文章时随文章的情节发展、人物思想变化同步而行。学生们在原谅了盲人们摸象时所犯的愚蠢错误的同时反思自己是否也做过同样的蠢事;居里夫人的坚强毅力坚定了学生们把外语学好的信心;项链中的马蒂尔德的悲惨命运使学生们落泪;读完了《万里长城》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长城的历史渊源;《礼物》中主人公吉姆和德拉的真挚的爱情感人至深。通过整体理解使学生们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唤起了学生们心底的求知欲,进而转变为对语言材料的渴求。这样便打破了以往语言材料学习中的沉闷、消极的气氛。往日枯燥乏味的词汇、短语、语法规则学习等也因有的放矢而变得趣味横生。
二、如何进行整体阅读
1. 阅读的目的不同,采取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理解是要求了解所读文章的整体内容并归纳出其中心思想。教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略读寻找答案。问题可以在阅读前布置给学生。也可以在阅读后要求学生回答。略读时提醒学生大胆取舍,抓关键词语,舍弃繁琐的细节描写以及类似重复的的例子等。情节连贯、故事性强的文章,例如高中第一册第一课“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第十七课“The Story ofWilliam Tell”等利于形象教学的文章,教师可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绘制彩图来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而理解故事。学生边看图边理解文章,注意力很容易进入到文章中来,加快了理解速度,启发了思维想象力。有些科普文章,它的题目便概括了文章的主题,所以阅读时一般采用提要的方法,也叫编写提纲法。教师根据文章的段落用一、二句话概括,归纳出段落大意或编写出提纲。然后让学生按大意或提纲线索进行阅读。也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分析,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生学习高中第二册第二课“The Tallest Grass”这篇文章时,通过阅读就能准确地归纳出文章是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谈竹子的:
Part Ⅰ: Bamboo is grass.
Part Ⅱ: The kinds of bamboo
Part Ⅲ: The use of bamboo
文章中由于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竹子的用途,所以为了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例举周围的竹子用品。
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针对具体的文章灵活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如高中第二册第一课“APortrait of a Teacher”中没有直接写克罗塞特先生是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而是通过写他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热爱学生等行为来刻画这位教师的形象。文字浅显易懂,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理活动也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鉴于此,教师便可以直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克罗塞特先生的事迹来谈谈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每篇文章都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教师应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安排文章的整体理解。通过整体理解,把学生带入生动、具体、形象的文章意境中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体味、独立地分析语言。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而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2. 教师在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扫除深读的障碍。要学生摆脱默读或低声朗读的习惯,培养通过视觉直接接受文字信号的视读能力。
(2)纠正指法。要帮助学生改变用手指、笔尖或尺指着一个词一个词读的习惯。指读实际上妨碍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必须养成用脑瞬间反应文字信息的能力。
(3)克服重读的心理。要克服怕读漏了重要内容而回头得心理状态和做法。
(4)改变边查边读的做法。要改变一见生词就查词典或词汇表的毛病。因为不是所有的生词都是关键词,即使是关键词也不须立即查。尽量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猜测词义的意思。
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清除了这几个障碍,学生才能渐渐地掌握阅读技能。阅读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的重要技能之一。在短期的学习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但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整体阅读教学的成效
按照以上方法,笔者三年来的整体阅读教学成绩可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普遍有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以前,班上95%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阅读,90%的学生没有默读习惯,多数是逐词解释或阅读兴趣不浓。经过整体阅读训练后都能嘴不出声,手不指,头不歪,注意力集中,并善于领会文章大意,勤于获取知识信息。
2. 学生掌握了常用英语阅读技巧。通过各种方式的系统训练,学生们一般都掌握了快速阅读技能,如略读、粗读、猜测词义、句意揣摩等,并且学会了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采用不同阅读技巧。
3. 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的理解准确率。九二级3班的学生在开学时的读速是32WPM,准确率是40%;通过训练后读速达90WPM,准确率达75%。1994年4月20日,我试着让学生读简易读物《来自火星的启示》,该书104页,10400个单词。笔者规定在120分钟内读完,读完马上测试,结果人均读速为95WPM,准确率为80%。这届学生在参加95年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时成绩在4个班中名列第一,并超省平均分16分。
4. 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基本技能较好。由于整体阅读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习热情高、信心足,基础知识不断巩固,基本技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 [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解读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整体阅读 语言学习 方法
目前中学外语教学虽然也力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对阅读技巧的培养似乎只限于精读一种。众所周知,阅读技巧不仅包括精读,还有略读、粗读、推测、预料和综合概括、分析归纳等等。所以,单靠精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要在精读前对文章通过略读、寻读、提要、找主题句等方式进行整体理解。
一、整体理解的意义
整体理解是指精读文章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某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脑中形成文章整体印象的理解过程。首先,应对文章的背景、大意、结构等作初步的了解,因为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有思想内容的,而不是互不相干的语言材料的堆砌。教师过多、过细地进行微观分析,死抠语法和惯用法则,进行不必要的句子解释和分析,实行脱离上下文的滚雪球式的单词练习等等。教师如此大包大揽,忽视了对整篇文章的处理,剥夺了学生独立对语言进行分析、品味、咀嚼、领会的权利,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就是要从这一旧的传统教法中解脱出来。“给游泳者到水中游泳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教学中“见树不见林”的不良现象。整体理解训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运用语言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读一篇文章时随文章的情节发展、人物思想变化同步而行。学生们在原谅了盲人们摸象时所犯的愚蠢错误的同时反思自己是否也做过同样的蠢事;居里夫人的坚强毅力坚定了学生们把外语学好的信心;项链中的马蒂尔德的悲惨命运使学生们落泪;读完了《万里长城》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长城的历史渊源;《礼物》中主人公吉姆和德拉的真挚的爱情感人至深。通过整体理解使学生们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唤起了学生们心底的求知欲,进而转变为对语言材料的渴求。这样便打破了以往语言材料学习中的沉闷、消极的气氛。往日枯燥乏味的词汇、短语、语法规则学习等也因有的放矢而变得趣味横生。
二、如何进行整体阅读
1. 阅读的目的不同,采取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理解是要求了解所读文章的整体内容并归纳出其中心思想。教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略读寻找答案。问题可以在阅读前布置给学生。也可以在阅读后要求学生回答。略读时提醒学生大胆取舍,抓关键词语,舍弃繁琐的细节描写以及类似重复的的例子等。情节连贯、故事性强的文章,例如高中第一册第一课“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第十七课“The Story ofWilliam Tell”等利于形象教学的文章,教师可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绘制彩图来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而理解故事。学生边看图边理解文章,注意力很容易进入到文章中来,加快了理解速度,启发了思维想象力。有些科普文章,它的题目便概括了文章的主题,所以阅读时一般采用提要的方法,也叫编写提纲法。教师根据文章的段落用一、二句话概括,归纳出段落大意或编写出提纲。然后让学生按大意或提纲线索进行阅读。也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分析,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生学习高中第二册第二课“The Tallest Grass”这篇文章时,通过阅读就能准确地归纳出文章是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谈竹子的:
Part Ⅰ: Bamboo is grass.
Part Ⅱ: The kinds of bamboo
Part Ⅲ: The use of bamboo
文章中由于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竹子的用途,所以为了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例举周围的竹子用品。
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针对具体的文章灵活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如高中第二册第一课“APortrait of a Teacher”中没有直接写克罗塞特先生是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而是通过写他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热爱学生等行为来刻画这位教师的形象。文字浅显易懂,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理活动也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鉴于此,教师便可以直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克罗塞特先生的事迹来谈谈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每篇文章都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教师应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安排文章的整体理解。通过整体理解,把学生带入生动、具体、形象的文章意境中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体味、独立地分析语言。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而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2. 教师在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扫除深读的障碍。要学生摆脱默读或低声朗读的习惯,培养通过视觉直接接受文字信号的视读能力。
(2)纠正指法。要帮助学生改变用手指、笔尖或尺指着一个词一个词读的习惯。指读实际上妨碍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必须养成用脑瞬间反应文字信息的能力。
(3)克服重读的心理。要克服怕读漏了重要内容而回头得心理状态和做法。
(4)改变边查边读的做法。要改变一见生词就查词典或词汇表的毛病。因为不是所有的生词都是关键词,即使是关键词也不须立即查。尽量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猜测词义的意思。
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清除了这几个障碍,学生才能渐渐地掌握阅读技能。阅读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的重要技能之一。在短期的学习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但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整体阅读教学的成效
按照以上方法,笔者三年来的整体阅读教学成绩可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普遍有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以前,班上95%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阅读,90%的学生没有默读习惯,多数是逐词解释或阅读兴趣不浓。经过整体阅读训练后都能嘴不出声,手不指,头不歪,注意力集中,并善于领会文章大意,勤于获取知识信息。
2. 学生掌握了常用英语阅读技巧。通过各种方式的系统训练,学生们一般都掌握了快速阅读技能,如略读、粗读、猜测词义、句意揣摩等,并且学会了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采用不同阅读技巧。
3. 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的理解准确率。九二级3班的学生在开学时的读速是32WPM,准确率是40%;通过训练后读速达90WPM,准确率达75%。1994年4月20日,我试着让学生读简易读物《来自火星的启示》,该书104页,10400个单词。笔者规定在120分钟内读完,读完马上测试,结果人均读速为95WPM,准确率为80%。这届学生在参加95年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时成绩在4个班中名列第一,并超省平均分16分。
4. 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基本技能较好。由于整体阅读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习热情高、信心足,基础知识不断巩固,基本技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 [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解读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