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时间段收治的1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联系患者入院编号情况分组,分为了实验组(入院尾号奇数、75例)、参照组(入院尾号偶数、75例)。实验组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相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中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急救时间,值得临床上予以应用、推广。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护理效果
急诊危重症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故此需要尽早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行救治。需要注意的是,急救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极其关键,可以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效果、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为主,重点评价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对患者救治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的影响。
1.临床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1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编号分组处理,将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人数均75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者、心脑血管疾病者、重度创伤者、其他疾病者各56例、40例、35例、19例。实验组男性(n=43)、女性(n=32);年龄介于24~88岁,平均年龄(56.5±5.4)岁。参照组男性(n=45)、女性(n=30);年龄介于24~86岁,平均年龄(55.9±5.2)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上述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患者家属可配合急诊急救;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语言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 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进入急诊室后实行分诊处理,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实行救治护理。待急救处理后,及时将患者送至专科接受治疗。
1.2.2 实验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以最短的时间实行急救护理准备工作,以便为患者赢取更多救治的时间[1]。然后分诊护理为患者安排急救床位,同时将相关的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好。这时可实行吸氧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为通畅的状态,快速构建静脉通道,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此外,应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检查后将患者送至专科病房治疗,做好交接处理、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追究到具体护理人员的责任。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处理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SPSS22.0軟件数据分析处理,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差(
)表示,两组急救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抢救成功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显示:P<0.05,为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组间抢救成功率的对比
实验组、参照组的抢救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 两组组间急救时间的对比
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如表2。
3.讨论
急诊科室属于医院最重要的科室,该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重、治疗难度系数大,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急诊科室主要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而抢救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2]。为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实施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这一护理模式为新型抢救护理模式,可贯穿于整个抢救的过程中,确保抢救流程、进度的稳定,避免医护人员工作中产生失误的情况[3]。如此一来,可以尽快进行分诊、安排急救床位、将急诊急救相关物品和药品准备好,然后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患者完成临床相关检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送至专科病房予以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参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急救时间较参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由此说明,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可以保证患者抢救的效果,减少实际急救的时间,为患者救治赢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在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急救时间方面的优势突出,因此存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秋爽,何文英,张冰倩等.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61-2965.
[2]苏娟娟,陈玉芬.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5):2398-2400.
[3]韩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路,2017,11(8):218-219.
[4]谭震森,罗翠芳,唐昌盛.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26(13):2852-2853.
[5]辛巧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8):1289-1292.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护理效果
急诊危重症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故此需要尽早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行救治。需要注意的是,急救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极其关键,可以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效果、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为主,重点评价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对患者救治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的影响。
1.临床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1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编号分组处理,将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人数均75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者、心脑血管疾病者、重度创伤者、其他疾病者各56例、40例、35例、19例。实验组男性(n=43)、女性(n=32);年龄介于24~88岁,平均年龄(56.5±5.4)岁。参照组男性(n=45)、女性(n=30);年龄介于24~86岁,平均年龄(55.9±5.2)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上述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患者家属可配合急诊急救;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语言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 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进入急诊室后实行分诊处理,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实行救治护理。待急救处理后,及时将患者送至专科接受治疗。
1.2.2 实验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以最短的时间实行急救护理准备工作,以便为患者赢取更多救治的时间[1]。然后分诊护理为患者安排急救床位,同时将相关的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好。这时可实行吸氧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为通畅的状态,快速构建静脉通道,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此外,应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检查后将患者送至专科病房治疗,做好交接处理、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追究到具体护理人员的责任。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处理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SPSS22.0軟件数据分析处理,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差(
)表示,两组急救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抢救成功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显示:P<0.05,为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组间抢救成功率的对比
实验组、参照组的抢救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 两组组间急救时间的对比
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如表2。
3.讨论
急诊科室属于医院最重要的科室,该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重、治疗难度系数大,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急诊科室主要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而抢救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2]。为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实施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这一护理模式为新型抢救护理模式,可贯穿于整个抢救的过程中,确保抢救流程、进度的稳定,避免医护人员工作中产生失误的情况[3]。如此一来,可以尽快进行分诊、安排急救床位、将急诊急救相关物品和药品准备好,然后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患者完成临床相关检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送至专科病房予以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参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急救时间较参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由此说明,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可以保证患者抢救的效果,减少实际急救的时间,为患者救治赢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在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急救时间方面的优势突出,因此存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秋爽,何文英,张冰倩等.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61-2965.
[2]苏娟娟,陈玉芬.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5):2398-2400.
[3]韩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路,2017,11(8):218-219.
[4]谭震森,罗翠芳,唐昌盛.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26(13):2852-2853.
[5]辛巧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8):128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