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云南交通物流企业和云南高校物流人才供需情况调查,文章分析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云南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人才 供需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282-02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随着云南物流的发展,近年来本地各大专院校一直在积极开办物流专业满足市场需要,但从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看,仍不能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协调,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人才缺乏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人才不足问题,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本省物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云南来说仍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云南物流专业人才供需现状综述
云南地处亚洲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与运输通道优势。云南现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各类通道90多条,这些口岸与通道为云南物流发展提供了外接条件,对内云南又与桂、黔、川三省相连,交通便利,成为了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是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连接的链环。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云南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重要枢纽创造了条件,决定了云南物流业发展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物流企业中,专业物流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云南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云南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2008年,根据物流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研究的需要,我们对云南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云南物流协会会员企业和其它物流交通企业,主要有云南红河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外运空运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成都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昆明交運集团快运物流分公司、盛达物流公司、云南空港物流有限公司、银翔航空运、云南新铁物流有限公司、云南浩宏物流集团、昆明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云南玉溪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等企业。所调查的物流企业中,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类型有运输型企业、综合服务型企业、国际物流类企业、快递公司、生产型企业、仓储型企业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物流企业中,物流专业毕业的员工只占所调查企业人数的3%左右,其中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物流专业毕业的员工。从所调查企业岗位工种的需求看:物流经理岗位占36.4%;客服人员、船务/空运陆运操作员、调度员、报关员岗位的需要,占18.2%;快递员、仓库管理员、采购员、单证员的需要,占9%;理货员岗位的需要,占36.4%。从需求的层次看:最为紧缺的是操作层岗位人才,占45.5%,其次是管理层岗位人才,占36.4%,第三是战略层人才,占18.1%。
以上数据表明:云南物流企业人才稀缺,对不同岗位、层次的物流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2.云南物流专业人才的供给现状。在人才培养的总量上:云南省2003年开始有物流专业,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大学、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五所,此后其他各所高校陆续开始招生,主要有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商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起步晚、规模小、数量少。按照以上各所学校招生计划的统计,从2003年-2007年间,各所学校每年能够输送给社会的物流人才不过几百人,且到2006年才开始有毕业生。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云南最早举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2003年开始招生,03级招生69人,毕业68人;04级招生93人,毕业92人,05级招生75人,毕业74人,06级招生78人,2009年毕业,所有毕业生总计不过310人左右。另外,即使有部分省外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分到云南省来工作,数量也十分有限,满足不了云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物流企业普遍反映,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较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无法在对口岗位就业,造成人才浪费。因此,云南物流人才有效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二、物流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从供给的角度,云南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有效供给的原因主要是:
1.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客观上,云南2003年开始有物流专业,2006年才开始有毕业生。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市场需求不能较好把握,不能提供各种层次和岗位的人才,从而使人才供需存在极大的差距。
2.定位不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从所调查企业的情况看:物流人才存在着层次上的需求,操作层岗位人才最为紧缺,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应由职业院校承担。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倡导的是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是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为依据,重点传授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不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科系统性,以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以学科体系为线索,以传授、讲解、灌输为主,重点传授学科前沿的理论和高新技术,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不大,侧重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不能较好定位,使部分职业院校的教育沿用着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物流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不能有效融合,直接结果是学生学无致用,大多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造成一方面企业缺乏人才,另一方面物流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从而影响到培养的质量。
3.师资不足。由于物流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教师队伍大部分从其他行业转来,不懂物流,师资紧缺,影响了各所院校办学的规模和质量。
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策略和思路上要兼顾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既不能盲目扩张,又必须最大可能满足当前云南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保证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上的“度”。鼓励已开办物流专业的学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充分进行毕业生就业调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深化整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扩大人才培养的数量。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不能盲目跟风,盲目办专业,否则结果是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短时间内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为解决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可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以此为辅助手段,循序渐进,缓解人才供需矛盾。通过在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我们所调查的物流企业中,员工素质的提升以企业内训为主的已经占到81.8%。
2.注重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物流活动的层次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广,作业流程具体,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广泛开展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物流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云南各院校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面向市场,专业设置应包括多种层次,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结合所调查的情况,云南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应侧重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满足云南目前紧缺的操作层和管理层岗位人才的需要。
3.强调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目前存在着物流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样的现象,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人才培养缺少特色。物流属于多学科领域,各院校可以依靠各自的行业优势,在市场调查基础上确定各自的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比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交通行业,是交通运输方面的一所老牌学校,其物流专业以运输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定位在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层面上。只有定位准、培养目标明确,所培养的物流人才才能“因其所长”,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
4.加强师资的建设。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是关键。当前的任务是加强物流师资的建设。该院采取的措施是:引进与培养并重,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鼓励教师深入物流企业一线实习,派教师到高等学校进修、深造,派出教师到美国、德国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和物流教学经验,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理论、实践基础。同时,也可以把国内外、省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的一些专家经理请进来,聘请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增加学院的师资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5.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后续培训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从业者也会面临知识更新和自我充实的问题,因此本省各院校还可考虑采用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后续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未来岗位变化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并进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总体来看,围绕本省物流发展的目标,面对云南物流人才需求的巨大市场,只有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促进云南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严伟,刘秋庭.中国物流未来发展对策.物流技术,2005(6)
3.云南物流发展报告.云南省经济委员会,2007(8)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1)(责编:吕尚)
关键词:物流人才 供需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282-02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随着云南物流的发展,近年来本地各大专院校一直在积极开办物流专业满足市场需要,但从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看,仍不能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协调,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人才缺乏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人才不足问题,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本省物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云南来说仍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云南物流专业人才供需现状综述
云南地处亚洲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与运输通道优势。云南现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各类通道90多条,这些口岸与通道为云南物流发展提供了外接条件,对内云南又与桂、黔、川三省相连,交通便利,成为了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是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连接的链环。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云南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重要枢纽创造了条件,决定了云南物流业发展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物流企业中,专业物流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云南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云南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2008年,根据物流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研究的需要,我们对云南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云南物流协会会员企业和其它物流交通企业,主要有云南红河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外运空运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成都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昆明交運集团快运物流分公司、盛达物流公司、云南空港物流有限公司、银翔航空运、云南新铁物流有限公司、云南浩宏物流集团、昆明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云南玉溪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等企业。所调查的物流企业中,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类型有运输型企业、综合服务型企业、国际物流类企业、快递公司、生产型企业、仓储型企业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物流企业中,物流专业毕业的员工只占所调查企业人数的3%左右,其中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物流专业毕业的员工。从所调查企业岗位工种的需求看:物流经理岗位占36.4%;客服人员、船务/空运陆运操作员、调度员、报关员岗位的需要,占18.2%;快递员、仓库管理员、采购员、单证员的需要,占9%;理货员岗位的需要,占36.4%。从需求的层次看:最为紧缺的是操作层岗位人才,占45.5%,其次是管理层岗位人才,占36.4%,第三是战略层人才,占18.1%。
以上数据表明:云南物流企业人才稀缺,对不同岗位、层次的物流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2.云南物流专业人才的供给现状。在人才培养的总量上:云南省2003年开始有物流专业,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大学、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五所,此后其他各所高校陆续开始招生,主要有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商学院、云南财贸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起步晚、规模小、数量少。按照以上各所学校招生计划的统计,从2003年-2007年间,各所学校每年能够输送给社会的物流人才不过几百人,且到2006年才开始有毕业生。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云南最早举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2003年开始招生,03级招生69人,毕业68人;04级招生93人,毕业92人,05级招生75人,毕业74人,06级招生78人,2009年毕业,所有毕业生总计不过310人左右。另外,即使有部分省外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分到云南省来工作,数量也十分有限,满足不了云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物流企业普遍反映,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较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无法在对口岗位就业,造成人才浪费。因此,云南物流人才有效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二、物流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从供给的角度,云南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有效供给的原因主要是:
1.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客观上,云南2003年开始有物流专业,2006年才开始有毕业生。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市场需求不能较好把握,不能提供各种层次和岗位的人才,从而使人才供需存在极大的差距。
2.定位不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从所调查企业的情况看:物流人才存在着层次上的需求,操作层岗位人才最为紧缺,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应由职业院校承担。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倡导的是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是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为依据,重点传授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不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科系统性,以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以学科体系为线索,以传授、讲解、灌输为主,重点传授学科前沿的理论和高新技术,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不大,侧重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不能较好定位,使部分职业院校的教育沿用着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物流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不能有效融合,直接结果是学生学无致用,大多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造成一方面企业缺乏人才,另一方面物流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从而影响到培养的质量。
3.师资不足。由于物流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教师队伍大部分从其他行业转来,不懂物流,师资紧缺,影响了各所院校办学的规模和质量。
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策略和思路上要兼顾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既不能盲目扩张,又必须最大可能满足当前云南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保证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上的“度”。鼓励已开办物流专业的学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充分进行毕业生就业调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深化整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扩大人才培养的数量。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不能盲目跟风,盲目办专业,否则结果是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短时间内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为解决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可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以此为辅助手段,循序渐进,缓解人才供需矛盾。通过在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我们所调查的物流企业中,员工素质的提升以企业内训为主的已经占到81.8%。
2.注重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物流活动的层次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广,作业流程具体,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广泛开展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物流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云南各院校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面向市场,专业设置应包括多种层次,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结合所调查的情况,云南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应侧重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满足云南目前紧缺的操作层和管理层岗位人才的需要。
3.强调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目前存在着物流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样的现象,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人才培养缺少特色。物流属于多学科领域,各院校可以依靠各自的行业优势,在市场调查基础上确定各自的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比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交通行业,是交通运输方面的一所老牌学校,其物流专业以运输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定位在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层面上。只有定位准、培养目标明确,所培养的物流人才才能“因其所长”,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
4.加强师资的建设。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是关键。当前的任务是加强物流师资的建设。该院采取的措施是:引进与培养并重,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鼓励教师深入物流企业一线实习,派教师到高等学校进修、深造,派出教师到美国、德国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和物流教学经验,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理论、实践基础。同时,也可以把国内外、省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的一些专家经理请进来,聘请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增加学院的师资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5.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后续培训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从业者也会面临知识更新和自我充实的问题,因此本省各院校还可考虑采用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后续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未来岗位变化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并进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总体来看,围绕本省物流发展的目标,面对云南物流人才需求的巨大市场,只有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促进云南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严伟,刘秋庭.中国物流未来发展对策.物流技术,2005(6)
3.云南物流发展报告.云南省经济委员会,2007(8)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1)(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