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本文以盘锦市为例,通过对特色小镇发展背景和盘锦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盘锦市特色小镇培育目标和提升战略,对于推动盘锦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协调发展和有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色小镇;提升战略;盘锦市
1、研究背景
特色小镇的概念起源于浙江省,自2015年起,浙江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取得显著成绩。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同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127个。
辽宁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色乡镇建设工作,2016年7月,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特色乡镇培育创建工作,2017年1月,公布了50个2016年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
在国家、辽宁省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下,盘锦市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工作,努力提升特色小镇的国际化水平。
2、盘锦市特色小镇现状及培育目标
2.1盘锦市特色小镇现状
盘锦市现辖25个建制镇,乡镇特色鲜明。一是拥有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适宜发展以生态为主题的观光游、休闲游、科考游;二是农业资源丰富,以有机大米、有机猪肉、有机果蔬、河蟹等闻名遐迩;三是工业特色鲜明,境内坐落着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有助于培育现代工业型特色小镇及工业旅游小镇;四是人文底蕴深厚,以张氏祖居、祖墓及甲午末战古战场为标志的辽河口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构建一批历史文化型特色乡镇。目前,盘锦市已有1个镇(赵圈河镇)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特色镇,有5个镇(得胜镇、甜水镇、田庄台镇、新立镇、新兴镇)被列入省级特色镇。
2.2盘锦市特色小镇培育目标
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以城镇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坚持产业定位、壮大城镇经济、突出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创建赵圈河红海滩小镇、得胜知青小镇、田庄台文化古镇、新兴宜居小镇、新立认养小镇、西安辽河民俗小镇等旅游型、历史文化型、民族特色型、现代农业型、生态宜居型等特色小镇。到2020年力争建成15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将特色小镇打造成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3、盘锦市特色小镇提升战略
3.1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战略
以产业为主导,培育特色小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化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实现特色小镇的人口集聚,同时提升产业就业支撑能力。
盘锦市特色小镇大致可划分为:旅游型、历史文化型、民族特色型、生态宜居型、现代农业型、工业发展型、商贸加工型、创新产业型等,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
明确特色小镇产业分工协作。在农业产业特色培育方面,充分利用“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品牌。
3.2特色小镇环境提升战略
营造整体风貌格局。优化城镇风貌,推进棚户区改造,强调村庄与农田景观、湿地环境充分融合,保留村庄原有聚落形态和建筑风貌,形成在林田湿地之间镶嵌、自然掩映的生态乡村格局。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创建和保持一流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优化绿色空间布局。结合市域内河流、沼泽等自然湿地及库塘湿地等生态要素分布,以及水库、林地、河口等多个生态节点,构筑城乡生态建设格局,以自然修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合理规划建设沿海沿河风光带、湿地公园、水上公园等生态景观。
3.3特色小鎮文化传承战略
强化特色小镇文化底蕴。深度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人文内涵,推动产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彰显特色小镇人文精神。盘锦市人口主要来自解放前期从外地迁移而来的拓荒农民、外来的油田技术产业工人、六十年代南大荒下乡知青,以及随渔汛而居的渔民等群体,这些南来北往的移民和拓荒人,展现出盘锦包容开放的移民文化和积极进取的城镇精神,这些独特的人文精神应该得到保护、延续和传承,成为特色小镇历史人文精神的内在反应。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田庄台镇,保护镇区内部街巷格局,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文化,修缮更新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加强对上口子高跷、古渔雁民间故事等盘锦代表性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承,加强盘锦代表性文化如辽河流域文化、知青历史文化和油田文化的研究与利用,充分发掘文化内涵。
3.4特色小镇设施优化战略
完善设施配套。统筹推进水、电、路、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特色小镇的社会服务设施配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特色小镇稻田慢行系统,有效串联各特色小镇的重要景观节点。
建设小镇客厅。以“小镇客厅”建设为载体展示盘锦市小镇特色,以市、县、镇为主体,共同打造盘锦市特色小镇客厅建设。
创建智慧小镇。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加强小镇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
3.5特色小镇体制创新战略
人才保障战略。定制个性化政策,以待遇吸引创新人才;塑造共同价值观,以事业集聚创新人才;发挥雷尼尔效应,以环境留住创新人才。
资金统筹战略。统筹安排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严格执行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时足额配套地方财政资金。同时,加大产业有效投资,形成特色产业生态的支撑力量。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财政返还力度。
运营支持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精心谋划重大项目,重点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类、业态类标志性项目,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建设项目。
结语: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提升特色小镇国际化水平,对加快盘锦市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传承展示独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盘锦市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加以引导,规范有序推进,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谢瑞武.成都市加快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6:(7).
[2]宋为,陈安华.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浙江建设专刊.
[3]徐林.加快特色镇的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J].中国经贸导刊,2016.5.
[4]王小鲁.新型城镇化如何落实[J].中国房地产业.2014.5-6
【关键词】特色小镇;提升战略;盘锦市
1、研究背景
特色小镇的概念起源于浙江省,自2015年起,浙江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取得显著成绩。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同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127个。
辽宁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色乡镇建设工作,2016年7月,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特色乡镇培育创建工作,2017年1月,公布了50个2016年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
在国家、辽宁省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下,盘锦市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工作,努力提升特色小镇的国际化水平。
2、盘锦市特色小镇现状及培育目标
2.1盘锦市特色小镇现状
盘锦市现辖25个建制镇,乡镇特色鲜明。一是拥有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适宜发展以生态为主题的观光游、休闲游、科考游;二是农业资源丰富,以有机大米、有机猪肉、有机果蔬、河蟹等闻名遐迩;三是工业特色鲜明,境内坐落着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有助于培育现代工业型特色小镇及工业旅游小镇;四是人文底蕴深厚,以张氏祖居、祖墓及甲午末战古战场为标志的辽河口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构建一批历史文化型特色乡镇。目前,盘锦市已有1个镇(赵圈河镇)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特色镇,有5个镇(得胜镇、甜水镇、田庄台镇、新立镇、新兴镇)被列入省级特色镇。
2.2盘锦市特色小镇培育目标
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以城镇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坚持产业定位、壮大城镇经济、突出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创建赵圈河红海滩小镇、得胜知青小镇、田庄台文化古镇、新兴宜居小镇、新立认养小镇、西安辽河民俗小镇等旅游型、历史文化型、民族特色型、现代农业型、生态宜居型等特色小镇。到2020年力争建成15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将特色小镇打造成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3、盘锦市特色小镇提升战略
3.1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战略
以产业为主导,培育特色小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化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实现特色小镇的人口集聚,同时提升产业就业支撑能力。
盘锦市特色小镇大致可划分为:旅游型、历史文化型、民族特色型、生态宜居型、现代农业型、工业发展型、商贸加工型、创新产业型等,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
明确特色小镇产业分工协作。在农业产业特色培育方面,充分利用“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品牌。
3.2特色小镇环境提升战略
营造整体风貌格局。优化城镇风貌,推进棚户区改造,强调村庄与农田景观、湿地环境充分融合,保留村庄原有聚落形态和建筑风貌,形成在林田湿地之间镶嵌、自然掩映的生态乡村格局。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创建和保持一流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优化绿色空间布局。结合市域内河流、沼泽等自然湿地及库塘湿地等生态要素分布,以及水库、林地、河口等多个生态节点,构筑城乡生态建设格局,以自然修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合理规划建设沿海沿河风光带、湿地公园、水上公园等生态景观。
3.3特色小鎮文化传承战略
强化特色小镇文化底蕴。深度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人文内涵,推动产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彰显特色小镇人文精神。盘锦市人口主要来自解放前期从外地迁移而来的拓荒农民、外来的油田技术产业工人、六十年代南大荒下乡知青,以及随渔汛而居的渔民等群体,这些南来北往的移民和拓荒人,展现出盘锦包容开放的移民文化和积极进取的城镇精神,这些独特的人文精神应该得到保护、延续和传承,成为特色小镇历史人文精神的内在反应。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田庄台镇,保护镇区内部街巷格局,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文化,修缮更新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加强对上口子高跷、古渔雁民间故事等盘锦代表性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承,加强盘锦代表性文化如辽河流域文化、知青历史文化和油田文化的研究与利用,充分发掘文化内涵。
3.4特色小镇设施优化战略
完善设施配套。统筹推进水、电、路、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特色小镇的社会服务设施配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特色小镇稻田慢行系统,有效串联各特色小镇的重要景观节点。
建设小镇客厅。以“小镇客厅”建设为载体展示盘锦市小镇特色,以市、县、镇为主体,共同打造盘锦市特色小镇客厅建设。
创建智慧小镇。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加强小镇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
3.5特色小镇体制创新战略
人才保障战略。定制个性化政策,以待遇吸引创新人才;塑造共同价值观,以事业集聚创新人才;发挥雷尼尔效应,以环境留住创新人才。
资金统筹战略。统筹安排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严格执行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时足额配套地方财政资金。同时,加大产业有效投资,形成特色产业生态的支撑力量。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财政返还力度。
运营支持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精心谋划重大项目,重点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类、业态类标志性项目,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建设项目。
结语: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提升特色小镇国际化水平,对加快盘锦市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传承展示独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盘锦市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加以引导,规范有序推进,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谢瑞武.成都市加快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6:(7).
[2]宋为,陈安华.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浙江建设专刊.
[3]徐林.加快特色镇的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J].中国经贸导刊,2016.5.
[4]王小鲁.新型城镇化如何落实[J].中国房地产业.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