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强度最大、面积最广、破坏力最强的一次特大地震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汶川大地震紧紧揪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人们关注震区每一个村落的灾情,人们期待每一片废墟下生命的搜寻,人们企盼每一个受伤人员的及时救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指挥下,国家调集最精锐力量,各部门各地方全力以赴,全国人民迅速行动,全面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
“第一位是救人!”
这次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超过了唐山大地震。路断,电断,通信断。灾区多处山区,余震连续不断。汶川、北川、茂县,几成孤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截至5月25日12时,地震已造成62664人遇难,358816人受伤,23775人失踪。
抢救生命,决不放弃!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1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飞机上紧急部署。 “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5月12日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一系列指挥机构快速启动。
5月16日上午,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飞往灾区。在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总书记来到设在百川中学的野战医疗所,几名受伤群众含泪告诉总书记,自己家遭了大灾。胡锦涛静静倾听,说:“我和你们一样难过。你们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3岁半的罗梦夕灾难中失去了母亲,睁着大眼睛躺在救护人员怀里。总书记叮嘱医护人员,一定要为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俯下身子,亲亲她的小脸:“以后爷爷再来看你。”
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温家宝总理冒着危险攀上瓦砾堆。看到抢险人员艰难解救两名被困的孩子,他淌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着腰,关注着救援每一点进展。他大声冲着废墟喊:“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抢救生命,决不放弃!中华大地,响彻生命救援令——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武警部队党委命令武警某师不惜一切代价向重灾区汶川挺进。然而,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彻底覆盖。师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先遣队勇士,历经22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与外界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百姓哽咽着奔走相告:“子弟兵救我们来了……”几天时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特警和消防部队10多万人奔赴灾区,80名将军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他们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增添了无穷力量。
这是一曲抢救生命的赞歌:在北川、在绵竹、在汶川、在都江堰,在房倒屋塌的每一处废墟,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救援队伍都在与死神展开着殊死的搏斗。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救人!救人!救人!
这是一种速度,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徒步突进、水道绕行、空中强降……救援部队不顾暴雨、余震、落石的威胁,克服巨大困难,于14日到达所有受灾县。部队官兵、医护人员、专业救援队、普通志愿者……越来越多的救援人员向灾区源源汇来,他们哪怕用双手刨、用铁锹铲,也要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把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
为了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抢救生命,中国政府欢迎各国政府援助。目前已有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国际救援人员陆续赶赴救灾现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救援人员参与救灾的行动在震灾最前线展开。
为了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抢救生命,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众多媒体对地震规模、灾难损失、人员伤亡和救灾进展“全程直播”。
对人民生命的珍惜,极大地凝聚了人民的力量,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被埋废墟下长达104小时的幸存者被成功救出,被埋120、139、145、179、196小时后被抢救生还的奇迹一个接一个出现。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无数救援人员正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希望、守护生命。在这场生命大营救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政党,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
灾难彰显民族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共克时艰的力量所在。这场抗震救灾,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强大合力。从政府到民间,从军队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发扬了军民团结、干群团结、党群团结的优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救援体系,保证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使救援工作迅速取得进展,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支援灾区的实际行动,到处都是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长长队伍。从中央领导到广大群众,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从海外华侨到港澳台同胞,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人们莫不慷慨解囊争相捐款,莫不尽己所能出一份力。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
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中,中华民族培育出坚忍不拔、沉着坚毅、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精神品格。这样的品格沉潜深藏,总是在危难之际勃然迸发。在1998年抗大洪、2003年抗“非典”的战斗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弘扬,升华为抗洪精神和抗“非典”精神。而这次举国一心,抗震救灾,并将全部过程向世界公开,再一次让世界有机会认识一个强韧的民族,一个崭新的中国。这个运用现代化手段、反应迅速、指挥有力、处处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中国,正是民族精神的最新结晶。
抗震精神,就是面对人民生命危险,鞠躬尽瘁、视民如伤的人本情怀。党中央、国务院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抢险救灾的重大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精锐力量奔赴第一线,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的士气,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决心和信心。5月19日至21日,全国下半旗致哀3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平民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举国之殇,全民一心,必将进一步凝聚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念。抗震精神,就是运用现代手段,依法抗灾、统筹协调、临危不乱的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地震发生后,中国第一次启动了Ⅰ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力量按照预案投送,一切工作围绕预案展开,一切行动按《国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在灾区现场,现代力量集中投放。天上飞机轰鸣,地上铁流滚滚,铁路、公路、机场,全面服务于抗震救灾。这种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将为中国今后办大事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组织指挥经验。
抗震精神,就是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资集结调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援力量空中投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援物资空投、有史以来最高难度的山区伞降……地面有十指鲜血淋漓的士兵,空中有达到体力极限的飞行员;内有为救学生直面死神的无畏教师,外有都市街头蜿蜒长龙的献血队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面对他人生命安危,每个中华儿女的英雄主义精神,总在最关键的时刻、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抗震精神,就是开诚布公,国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精神。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国家和地方地震局数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最新震情统计数据,媒体滚动播出最新消息。这场“全国直播”的震情随着电波和网络迅速传送,抚平了公众的不安,凝聚起坚定沉着的力量。今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这场特大地震救灾中得到有效贯彻。国民之间的互相信任延续到信息时代,给应对灾难增添了理性基础。
抗震精神,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就是勇于承担、无私奉献的公民精神。在第一时间内,各类救灾物资和人员即已集结到位,各种国家力量、地方力量和民间力量即已整装待发。短短几天时间,数以十亿元计的各类社会捐款和物资已经募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人文光辉,验证了公民精神的新高度。这必将成为中国战胜未来各种困难乃至灾难的新高度。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木艮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汶川大地震紧紧揪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人们关注震区每一个村落的灾情,人们期待每一片废墟下生命的搜寻,人们企盼每一个受伤人员的及时救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指挥下,国家调集最精锐力量,各部门各地方全力以赴,全国人民迅速行动,全面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
“第一位是救人!”
这次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超过了唐山大地震。路断,电断,通信断。灾区多处山区,余震连续不断。汶川、北川、茂县,几成孤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截至5月25日12时,地震已造成62664人遇难,358816人受伤,23775人失踪。
抢救生命,决不放弃!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1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飞机上紧急部署。 “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5月12日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一系列指挥机构快速启动。
5月16日上午,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飞往灾区。在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总书记来到设在百川中学的野战医疗所,几名受伤群众含泪告诉总书记,自己家遭了大灾。胡锦涛静静倾听,说:“我和你们一样难过。你们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3岁半的罗梦夕灾难中失去了母亲,睁着大眼睛躺在救护人员怀里。总书记叮嘱医护人员,一定要为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俯下身子,亲亲她的小脸:“以后爷爷再来看你。”
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温家宝总理冒着危险攀上瓦砾堆。看到抢险人员艰难解救两名被困的孩子,他淌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着腰,关注着救援每一点进展。他大声冲着废墟喊:“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抢救生命,决不放弃!中华大地,响彻生命救援令——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武警部队党委命令武警某师不惜一切代价向重灾区汶川挺进。然而,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彻底覆盖。师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先遣队勇士,历经22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与外界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百姓哽咽着奔走相告:“子弟兵救我们来了……”几天时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特警和消防部队10多万人奔赴灾区,80名将军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他们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增添了无穷力量。
这是一曲抢救生命的赞歌:在北川、在绵竹、在汶川、在都江堰,在房倒屋塌的每一处废墟,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救援队伍都在与死神展开着殊死的搏斗。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救人!救人!救人!
这是一种速度,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徒步突进、水道绕行、空中强降……救援部队不顾暴雨、余震、落石的威胁,克服巨大困难,于14日到达所有受灾县。部队官兵、医护人员、专业救援队、普通志愿者……越来越多的救援人员向灾区源源汇来,他们哪怕用双手刨、用铁锹铲,也要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把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
为了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抢救生命,中国政府欢迎各国政府援助。目前已有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国际救援人员陆续赶赴救灾现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救援人员参与救灾的行动在震灾最前线展开。
为了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可能抢救生命,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众多媒体对地震规模、灾难损失、人员伤亡和救灾进展“全程直播”。
对人民生命的珍惜,极大地凝聚了人民的力量,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被埋废墟下长达104小时的幸存者被成功救出,被埋120、139、145、179、196小时后被抢救生还的奇迹一个接一个出现。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无数救援人员正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希望、守护生命。在这场生命大营救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政党,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
灾难彰显民族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共克时艰的力量所在。这场抗震救灾,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强大合力。从政府到民间,从军队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发扬了军民团结、干群团结、党群团结的优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救援体系,保证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使救援工作迅速取得进展,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支援灾区的实际行动,到处都是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长长队伍。从中央领导到广大群众,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从海外华侨到港澳台同胞,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人们莫不慷慨解囊争相捐款,莫不尽己所能出一份力。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
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中,中华民族培育出坚忍不拔、沉着坚毅、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精神品格。这样的品格沉潜深藏,总是在危难之际勃然迸发。在1998年抗大洪、2003年抗“非典”的战斗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弘扬,升华为抗洪精神和抗“非典”精神。而这次举国一心,抗震救灾,并将全部过程向世界公开,再一次让世界有机会认识一个强韧的民族,一个崭新的中国。这个运用现代化手段、反应迅速、指挥有力、处处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中国,正是民族精神的最新结晶。
抗震精神,就是面对人民生命危险,鞠躬尽瘁、视民如伤的人本情怀。党中央、国务院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抢险救灾的重大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精锐力量奔赴第一线,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的士气,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决心和信心。5月19日至21日,全国下半旗致哀3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平民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举国之殇,全民一心,必将进一步凝聚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念。抗震精神,就是运用现代手段,依法抗灾、统筹协调、临危不乱的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地震发生后,中国第一次启动了Ⅰ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力量按照预案投送,一切工作围绕预案展开,一切行动按《国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在灾区现场,现代力量集中投放。天上飞机轰鸣,地上铁流滚滚,铁路、公路、机场,全面服务于抗震救灾。这种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将为中国今后办大事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组织指挥经验。
抗震精神,就是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资集结调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援力量空中投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援物资空投、有史以来最高难度的山区伞降……地面有十指鲜血淋漓的士兵,空中有达到体力极限的飞行员;内有为救学生直面死神的无畏教师,外有都市街头蜿蜒长龙的献血队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面对他人生命安危,每个中华儿女的英雄主义精神,总在最关键的时刻、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抗震精神,就是开诚布公,国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精神。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国家和地方地震局数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最新震情统计数据,媒体滚动播出最新消息。这场“全国直播”的震情随着电波和网络迅速传送,抚平了公众的不安,凝聚起坚定沉着的力量。今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这场特大地震救灾中得到有效贯彻。国民之间的互相信任延续到信息时代,给应对灾难增添了理性基础。
抗震精神,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就是勇于承担、无私奉献的公民精神。在第一时间内,各类救灾物资和人员即已集结到位,各种国家力量、地方力量和民间力量即已整装待发。短短几天时间,数以十亿元计的各类社会捐款和物资已经募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人文光辉,验证了公民精神的新高度。这必将成为中国战胜未来各种困难乃至灾难的新高度。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