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审委员会主任、第十届中国文联全委。出版有《徐里油画选》《徐里西域之旅》《徐里海外写生作品集》《大美无言——徐里油画作品集》《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徐里作品集》等。2007年入选中国油画50家、2011年入选“艺术之巅”——中国油画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乌克兰大使奖。2013年被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成就奖。2015年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16年被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授予苏里科夫金质奖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时艺术骑士勋章。
作为外来艺术品种的油画,如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作品,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思考与创作的中心问题。徐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作为当代油画艺术家,他敏锐地运用了本土的文化资源,从中建立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三十多年来,无论是“西藏”系列、“吉祥雪域”系列、“古丝绸之路”系列,还是“中国山水”系列,徐里始终在探寻中国油画的中国元素和东方艺术神韵。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绘画所张扬的视觉冲击力被融为一炉,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独特鲜明的艺术语言,形成了境界高远、色彩辉煌壮丽、画面深沉优雅的艺术风格,让人惊叹不已。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书法研究室主任、学者、博士陆明君对于徐里的探索与创新深表赞赏:“他的油画作品在中西艺术融合中,实现了颇具价值与前瞻性的探索。他的代表性油画,既有西方油画的光、影等深度性表现,又体现出传统水墨写意画的韵味;既有油画的肌理与笔触,又让人感受到中国书法点与线的质感与意趣;既承继了西方油画的丰富表现手法,又映射出民族文化含蓄的诗性境界。其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技艺精熟、格调高雅,是融合本土文化艺术元素,建立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功个例。”
天资聪颖 博览古今充实理论修养
徐里出生在福建省建阳麻沙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建阳是养育徐里成长的第一故乡,也是史学家朱熹、法学家宋慈、词人柳永的故乡。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徐里,让他从小就显露出对绘画的爱好,成天笔不离手,在众多的同龄人中,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1977年,著名画家林以友先生到麻沙镇写生,见徐里天资聪颖,对美术有较高的天赋,便带他到野外写生。林以友先生潇洒的现场作画,令徐里如痴如醉。从此,在他的心里萌发了一个理想:“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
在父母的鼓励之下,徐里刻苦自学,拜师访友,并在王良志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正规入门学画,并刻苦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981年,徐里考入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长安山下浓厚的艺术氛围,开阔了徐里最初的艺术视野,他深知绘画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积淀。为此,他习画绝不局限于美术范畴,而是广泛涉猎,勤勉好学,常常手不释卷,博览古今美学、历史、哲学、文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
徐里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尤其可贵的是,他不仅刻苦,而且舍得花钱买书,并且耐得住性子沉潜其间,深究绘画艺术的脉络肌理之微妙。每有所得,就随手做笔记、写感想,日积月累,书画技艺日益提高,人文修养愈加丰厚。他曾壮行万里,饱游饫看,文心追寻,状物写生,澄怀内修。在长安山下,徐里迈开了艺术的脚步。
1985年,徐里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集美大学教育学院美术系任教。传道授业,让他更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教学之余,徐里虚心向前辈和同辈的美术家求教,转益多师,充分吸取有益的养分。这些丰富的生活历练,不仅让他视野开阔,宽厚为人,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创作,使他的画风给人一种以目入心,以手出心的天趣宛然之妙。
三探藏区 创作雪域生活系列题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术新潮处于酝酿期与暴发期,从乡土写实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席卷掀起了各类观念更新。新潮美术运动所经历的种种艺术变革,深深触动了徐里对油画艺术的思考。1987到1990年期间,徐里曾三进西藏,先后奔赴川藏、滇藏、甘藏、青藏、西藏、凉山等地,自驾穿越新疆的南疆北疆、巴音布鲁克和帕米尔高原。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行旅,穿越人迹罕至的大漠荒野、雪域高原、边塞古城和当时还十分闭塞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体味人类兴衰的历史,追问人性本原的价值,提炼人文传统的精髓。通过这种最原始的切身体验与追问,探寻绘画超越叙事性的哲学性与精神性的表达。
多次进藏,改变了徐里對西藏的印象,那种原始,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厚实、真诚的品格。他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深深触动了他,特别是藏族人生活的高寒地带,连动物要在那里生存下来都很困难,更不要说人。但他们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还活得非常快乐。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痛苦、忧伤。徐里在绘画作品中,极力将他们善良、崇高的品格表现了出来。
数度藏区之旅、凉山之行和穿越天山南北,让徐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画出了多达30余幅的成名作“吉祥雪域”系列。这些画作并不像当时流行的,描绘雪域藏民生活情景的写实油画,而是将藏女日常生活中的祈祷、转经、负水、放牧等形象,提炼为画面的主体,并通过与符号化的寺院、圣像、图腾、玛尼堆经文的组合,喻指那些辛劳而欢愉、肃穆而神圣的雪域生活。
在画面形式上,徐里借用了唐卡、藏传佛教壁画等艺术语言,一方面将这些写实形象进行平面化和装饰性的拼组与堆叠,另一方面,则是以红色和黑色为基色,适度穿插灰蓝、灰白、土黄和深绿,使画面既简约沉着,又古拙朴实。他并不是刻板地将这些形象进行平面化的压缩或几何性的构成,而是始终注重色彩的叠压错置,笔触的松动随意,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绘画意趣。
“吉祥雪域”系列组画,是徐里具象写实却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一组现代性油画,这些素描多姿多彩,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伏笔。其中,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的《天长地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的《存活》、获“首届中国油画精品大赛”鼓励奖的《拉萨风情》、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的《冬月》等奠定徐里在新时期中国美术界影响的油画,均来自“吉祥雪域”系列或变体。徐里从创作的艰辛中获得了丰收的甘美,更重要的是,他在诚恳与实实在在地接近现实的本质之时,接近了艺术的本原。 直到现在,徐里每年都会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扎根土地的人文风情,为自己的创作获取鲜活的素材。
回归传统 师油画技法写山水意境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徐里追随现代艺术,探寻他对青藏高原、西域丝路、凉山原乡的精神诉求,那么,新世纪以来,随着他对民族文化的深刻体悟,并逐步将油画的现代性探寻转向本土文化的借用,如何从本质上解决意象观照对象的方法,则是徐里必须用最大气力学习的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里拜中国当代传统书画功力深厚的吴悦石为师,从研习传统书法起笔,再山水、人物和花鸟次第展开,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较完整地研习了中国传统画学的历程。
徐里的人物画,既非传统笔墨加素描造型的现代写实水墨画,也非长线勾勒的古装白描,而是近取王一亭、齐白石之生辣古拙、强劲霸悍的线条,远取梁楷、陈洪绶简笔大写意与怪诞奇异的造型,每一笔都以重力写出,刚猛而苍劲,尤其是罗汉、弥勒、达摩、钟馗、道士等眼神的捕捉,动态的夸张,发须的意写,既注重神情动态的刻画,也注重笔墨意趣的激扬。而这些人物的表现,也总是把笔墨的写意和人物祝福辟邪的象征性有机地结合于一体。
他的山水既有传统图式的文人笔墨,也有类似于他的《悠远的辉煌》的水墨风景。其山水得白石老人启悟颇多,但作为一个曾经数度青藏、西域行旅的画家,徐里常常用笔墨写出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依石涛画语。他的“天山雪”系列、“月下雪山静”系列和“永恒的辉煌”等画作,通过纯净清澈的水墨,重现了月夜雪色的静谧高远,白雪覆盖半裸的山峰巨石,提供了画面各种灰度的墨色变化,画面上寥廓的苍穹与云影,也以浅淡的墨色画出,使整个画面都呈现出对于中国水墨玄幽清静的理解与运用。
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研习与创作,让徐里从西画学院教育的造型体系里解脱出来,开启了他新世纪以来不断将中国书画元素植入油画的深层变革与探索。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油画写生逐步从条件光色的再现转向意象性表现;二是将文人山水画的意象观照与写意笔墨进行油彩的异质同构转换,探求油画文心意写的鲜明中国精神。
探索实践 艺术创作重视中国精神
作为一位不断求索,追求完美和崇高的艺术家,徐里有着艺术家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深谙中国哲学、美学,并以自己执着的精神和丰富的智慧,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强烈的使命感又让他走上了民族传承性中西交融的艺术之路。
徐里说:“从某种程度而言,油画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它不局限于表面,其最核心的要求,体现在对如何围绕中国精神、中国境界和中国气派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油画传入中国已经100多年,这期间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中国的油画家是否永远学习、模仿西方的油画,永远做西方油画的徒子徒孙?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传承、发展、弘扬。作为中国画家,我们应该把油画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大氛围中来,把‘中国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油画创作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身上流淌的血液,我們的思考模式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如何画出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油画,这是身为中国油画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努力探寻的方向。”
徐里强调,文艺要随着时代生活,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融,对传统中国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互补促进,丰富发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但环视当今画坛,仍然缺少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中国审美追求和中华民族特色最核心精神要义的优秀作品。当代中国画发展要继承传统,更要不断创新。创新,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标识。”
多年来,徐里以他的油画和国画,分别实践着他的艺术追求。他孜孜以求,反复咀嚼体味,兼容外来民族精神文化,在纯熟,精湛,深厚的技艺基础上,充分吸收传统的认知,使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油画相互融合,技法形式与精神培养和谐统一,更传达出对乡土之爱、人民之爱和社会的和谐,展示了中华儿女的品质之美,东方文化之美,世界艺术之美。
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时代。徐里认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描绘时代、讴歌英模、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回馈人民。美术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将艺术融入人民、贴近生活,做到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担当,用更多展现时代风采、讴歌美好生活、蕴含家国情怀的精品力作,努力推进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审委员会主任、第十届中国文联全委。出版有《徐里油画选》《徐里西域之旅》《徐里海外写生作品集》《大美无言——徐里油画作品集》《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徐里作品集》等。2007年入选中国油画50家、2011年入选“艺术之巅”——中国油画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乌克兰大使奖。2013年被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成就奖。2015年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16年被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授予苏里科夫金质奖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时艺术骑士勋章。
作为外来艺术品种的油画,如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作品,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思考与创作的中心问题。徐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作为当代油画艺术家,他敏锐地运用了本土的文化资源,从中建立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三十多年来,无论是“西藏”系列、“吉祥雪域”系列、“古丝绸之路”系列,还是“中国山水”系列,徐里始终在探寻中国油画的中国元素和东方艺术神韵。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绘画所张扬的视觉冲击力被融为一炉,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独特鲜明的艺术语言,形成了境界高远、色彩辉煌壮丽、画面深沉优雅的艺术风格,让人惊叹不已。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书法研究室主任、学者、博士陆明君对于徐里的探索与创新深表赞赏:“他的油画作品在中西艺术融合中,实现了颇具价值与前瞻性的探索。他的代表性油画,既有西方油画的光、影等深度性表现,又体现出传统水墨写意画的韵味;既有油画的肌理与笔触,又让人感受到中国书法点与线的质感与意趣;既承继了西方油画的丰富表现手法,又映射出民族文化含蓄的诗性境界。其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技艺精熟、格调高雅,是融合本土文化艺术元素,建立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功个例。”
天资聪颖 博览古今充实理论修养
徐里出生在福建省建阳麻沙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建阳是养育徐里成长的第一故乡,也是史学家朱熹、法学家宋慈、词人柳永的故乡。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徐里,让他从小就显露出对绘画的爱好,成天笔不离手,在众多的同龄人中,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1977年,著名画家林以友先生到麻沙镇写生,见徐里天资聪颖,对美术有较高的天赋,便带他到野外写生。林以友先生潇洒的现场作画,令徐里如痴如醉。从此,在他的心里萌发了一个理想:“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
在父母的鼓励之下,徐里刻苦自学,拜师访友,并在王良志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正规入门学画,并刻苦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981年,徐里考入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长安山下浓厚的艺术氛围,开阔了徐里最初的艺术视野,他深知绘画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积淀。为此,他习画绝不局限于美术范畴,而是广泛涉猎,勤勉好学,常常手不释卷,博览古今美学、历史、哲学、文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
徐里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尤其可贵的是,他不仅刻苦,而且舍得花钱买书,并且耐得住性子沉潜其间,深究绘画艺术的脉络肌理之微妙。每有所得,就随手做笔记、写感想,日积月累,书画技艺日益提高,人文修养愈加丰厚。他曾壮行万里,饱游饫看,文心追寻,状物写生,澄怀内修。在长安山下,徐里迈开了艺术的脚步。
1985年,徐里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集美大学教育学院美术系任教。传道授业,让他更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教学之余,徐里虚心向前辈和同辈的美术家求教,转益多师,充分吸取有益的养分。这些丰富的生活历练,不仅让他视野开阔,宽厚为人,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创作,使他的画风给人一种以目入心,以手出心的天趣宛然之妙。
三探藏区 创作雪域生活系列题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术新潮处于酝酿期与暴发期,从乡土写实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席卷掀起了各类观念更新。新潮美术运动所经历的种种艺术变革,深深触动了徐里对油画艺术的思考。1987到1990年期间,徐里曾三进西藏,先后奔赴川藏、滇藏、甘藏、青藏、西藏、凉山等地,自驾穿越新疆的南疆北疆、巴音布鲁克和帕米尔高原。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行旅,穿越人迹罕至的大漠荒野、雪域高原、边塞古城和当时还十分闭塞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体味人类兴衰的历史,追问人性本原的价值,提炼人文传统的精髓。通过这种最原始的切身体验与追问,探寻绘画超越叙事性的哲学性与精神性的表达。
多次进藏,改变了徐里對西藏的印象,那种原始,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厚实、真诚的品格。他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深深触动了他,特别是藏族人生活的高寒地带,连动物要在那里生存下来都很困难,更不要说人。但他们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还活得非常快乐。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痛苦、忧伤。徐里在绘画作品中,极力将他们善良、崇高的品格表现了出来。
数度藏区之旅、凉山之行和穿越天山南北,让徐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画出了多达30余幅的成名作“吉祥雪域”系列。这些画作并不像当时流行的,描绘雪域藏民生活情景的写实油画,而是将藏女日常生活中的祈祷、转经、负水、放牧等形象,提炼为画面的主体,并通过与符号化的寺院、圣像、图腾、玛尼堆经文的组合,喻指那些辛劳而欢愉、肃穆而神圣的雪域生活。
在画面形式上,徐里借用了唐卡、藏传佛教壁画等艺术语言,一方面将这些写实形象进行平面化和装饰性的拼组与堆叠,另一方面,则是以红色和黑色为基色,适度穿插灰蓝、灰白、土黄和深绿,使画面既简约沉着,又古拙朴实。他并不是刻板地将这些形象进行平面化的压缩或几何性的构成,而是始终注重色彩的叠压错置,笔触的松动随意,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绘画意趣。
“吉祥雪域”系列组画,是徐里具象写实却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一组现代性油画,这些素描多姿多彩,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伏笔。其中,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的《天长地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的《存活》、获“首届中国油画精品大赛”鼓励奖的《拉萨风情》、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的《冬月》等奠定徐里在新时期中国美术界影响的油画,均来自“吉祥雪域”系列或变体。徐里从创作的艰辛中获得了丰收的甘美,更重要的是,他在诚恳与实实在在地接近现实的本质之时,接近了艺术的本原。 直到现在,徐里每年都会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扎根土地的人文风情,为自己的创作获取鲜活的素材。
回归传统 师油画技法写山水意境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徐里追随现代艺术,探寻他对青藏高原、西域丝路、凉山原乡的精神诉求,那么,新世纪以来,随着他对民族文化的深刻体悟,并逐步将油画的现代性探寻转向本土文化的借用,如何从本质上解决意象观照对象的方法,则是徐里必须用最大气力学习的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里拜中国当代传统书画功力深厚的吴悦石为师,从研习传统书法起笔,再山水、人物和花鸟次第展开,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较完整地研习了中国传统画学的历程。
徐里的人物画,既非传统笔墨加素描造型的现代写实水墨画,也非长线勾勒的古装白描,而是近取王一亭、齐白石之生辣古拙、强劲霸悍的线条,远取梁楷、陈洪绶简笔大写意与怪诞奇异的造型,每一笔都以重力写出,刚猛而苍劲,尤其是罗汉、弥勒、达摩、钟馗、道士等眼神的捕捉,动态的夸张,发须的意写,既注重神情动态的刻画,也注重笔墨意趣的激扬。而这些人物的表现,也总是把笔墨的写意和人物祝福辟邪的象征性有机地结合于一体。
他的山水既有传统图式的文人笔墨,也有类似于他的《悠远的辉煌》的水墨风景。其山水得白石老人启悟颇多,但作为一个曾经数度青藏、西域行旅的画家,徐里常常用笔墨写出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依石涛画语。他的“天山雪”系列、“月下雪山静”系列和“永恒的辉煌”等画作,通过纯净清澈的水墨,重现了月夜雪色的静谧高远,白雪覆盖半裸的山峰巨石,提供了画面各种灰度的墨色变化,画面上寥廓的苍穹与云影,也以浅淡的墨色画出,使整个画面都呈现出对于中国水墨玄幽清静的理解与运用。
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研习与创作,让徐里从西画学院教育的造型体系里解脱出来,开启了他新世纪以来不断将中国书画元素植入油画的深层变革与探索。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油画写生逐步从条件光色的再现转向意象性表现;二是将文人山水画的意象观照与写意笔墨进行油彩的异质同构转换,探求油画文心意写的鲜明中国精神。
探索实践 艺术创作重视中国精神
作为一位不断求索,追求完美和崇高的艺术家,徐里有着艺术家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深谙中国哲学、美学,并以自己执着的精神和丰富的智慧,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强烈的使命感又让他走上了民族传承性中西交融的艺术之路。
徐里说:“从某种程度而言,油画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它不局限于表面,其最核心的要求,体现在对如何围绕中国精神、中国境界和中国气派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油画传入中国已经100多年,这期间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中国的油画家是否永远学习、模仿西方的油画,永远做西方油画的徒子徒孙?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传承、发展、弘扬。作为中国画家,我们应该把油画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大氛围中来,把‘中国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油画创作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身上流淌的血液,我們的思考模式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如何画出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油画,这是身为中国油画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努力探寻的方向。”
徐里强调,文艺要随着时代生活,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融,对传统中国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互补促进,丰富发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但环视当今画坛,仍然缺少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中国审美追求和中华民族特色最核心精神要义的优秀作品。当代中国画发展要继承传统,更要不断创新。创新,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标识。”
多年来,徐里以他的油画和国画,分别实践着他的艺术追求。他孜孜以求,反复咀嚼体味,兼容外来民族精神文化,在纯熟,精湛,深厚的技艺基础上,充分吸收传统的认知,使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油画相互融合,技法形式与精神培养和谐统一,更传达出对乡土之爱、人民之爱和社会的和谐,展示了中华儿女的品质之美,东方文化之美,世界艺术之美。
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时代。徐里认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描绘时代、讴歌英模、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回馈人民。美术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将艺术融入人民、贴近生活,做到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担当,用更多展现时代风采、讴歌美好生活、蕴含家国情怀的精品力作,努力推进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