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他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策略。那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什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本文笔者从“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县域“三化”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产业支撑、发展空间入手,讨论了新农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三农;人力资源;产业支撑;发展空间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农村。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县域“三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那新农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究竟都有哪些促进作用呢?本文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讨论: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民”问题,能够促进农民向新市民化转变,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对农民进行改造,促进其生产技术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不仅要提高农村生产力,又要改变农民的一些生活陋习,倡导农民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状态,促进农民向农民新市民化转变;新农村建设还要提高農民受教育的程度,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业上的一些技能岗位,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人员。大城市的人不愿意往县城发展,而县城中有技术的人员又有好多涌向了大城市。这大大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这一怪圈,缓解县域经济发展的用人压力。比如加强对农民农业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基础素质;另外在新农村建设中,从青少年入手,普及和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对农民下一代的培养,让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将来可以回乡就业。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业”问题,能够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产业支撑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一个支柱产业,而这个这个支柱产业在不同的县域中也不尽相同。农业、工业、服务业,无论哪一个行业,只要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可以成为这个县域的支柱。如果一个区域中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个区域的发展将会岌岌可危。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也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产业支撑。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并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到农业生产当中,并优化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引进一些乡镇企业,促进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另外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比如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除了农产品,还可以发展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等的加工;另外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休闲农庄等;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可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建立相应的产业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三、解决“农村”问题,能够促进农村向城镇化转变,这将改善县域投资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从教育、医疗、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村庄规划等各个方面进行治理,促进农村向城镇化转变。随着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县域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许多地方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而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却仍然发展不足。过去,由于农村基础条件的落后,好多人才不愿意走入农村,好多农村劳动力也都走出村庄,涌入大城市。而投资者,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投资回报的问题,在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力资源又匮乏的情况下,更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农村。新农村的发展,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素质,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引进奠定了基础。比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拉动了地产业、旅游业、餐饮业、运输业、仓储业、销售业、广告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布局,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总之,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本文中笔者讨论的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县域“三化”的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产业支撑,以及发展空间外,还有许多其他促进作用。加强新农村建设,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06,(12).
[2]王爱萍,韩淑芬,王立红,赵艳萍.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研究[J].商业时代,2009,(07).
作者简介:
孟向明,诸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三农;人力资源;产业支撑;发展空间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农村。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县域“三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那新农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究竟都有哪些促进作用呢?本文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讨论: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民”问题,能够促进农民向新市民化转变,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对农民进行改造,促进其生产技术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不仅要提高农村生产力,又要改变农民的一些生活陋习,倡导农民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状态,促进农民向农民新市民化转变;新农村建设还要提高農民受教育的程度,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业上的一些技能岗位,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人员。大城市的人不愿意往县城发展,而县城中有技术的人员又有好多涌向了大城市。这大大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这一怪圈,缓解县域经济发展的用人压力。比如加强对农民农业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基础素质;另外在新农村建设中,从青少年入手,普及和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对农民下一代的培养,让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将来可以回乡就业。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业”问题,能够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产业支撑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一个支柱产业,而这个这个支柱产业在不同的县域中也不尽相同。农业、工业、服务业,无论哪一个行业,只要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可以成为这个县域的支柱。如果一个区域中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个区域的发展将会岌岌可危。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也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产业支撑。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并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到农业生产当中,并优化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引进一些乡镇企业,促进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另外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比如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除了农产品,还可以发展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等的加工;另外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休闲农庄等;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可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建立相应的产业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三、解决“农村”问题,能够促进农村向城镇化转变,这将改善县域投资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从教育、医疗、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村庄规划等各个方面进行治理,促进农村向城镇化转变。随着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县域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许多地方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而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却仍然发展不足。过去,由于农村基础条件的落后,好多人才不愿意走入农村,好多农村劳动力也都走出村庄,涌入大城市。而投资者,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投资回报的问题,在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力资源又匮乏的情况下,更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农村。新农村的发展,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素质,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引进奠定了基础。比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拉动了地产业、旅游业、餐饮业、运输业、仓储业、销售业、广告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布局,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总之,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本文中笔者讨论的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县域“三化”的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产业支撑,以及发展空间外,还有许多其他促进作用。加强新农村建设,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06,(12).
[2]王爱萍,韩淑芬,王立红,赵艳萍.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研究[J].商业时代,2009,(07).
作者简介:
孟向明,诸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