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中,利于公民权利的落实,有助于民主政治工作的推进,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为了有效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政府应采取合理策略,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效性,健全公民参与的渠道,强化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能力。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意义;提升措施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为弥补政府管理缺陷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强调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和规范[1]。近些年,我国公共管理工作逐步趋于法制化发展,随着人民代表大会所创建的选举、听证、批评建议等体制的健全,公民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公民通过不同渠道参与到公共事务及政策管理中,行使管理权,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社会的发展。
1.公民参与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公民权利的落实
提倡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一种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举报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等形式,參与到公共管理事业建设中,为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努力,这样能够有效化解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让公共管理走入基层,贴合群众实际生活,维护公民基本利益。
1.2有助于民主政治工作的推进
所谓民主政治,是少数派在民主监督下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部门,并服务与公众的行为,是民主制度的目标。其概念决定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升公民参与度,让公众基于切身角度提出实际性的建议,有利于民主政治工作的推进。
1.3有益于创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全体人民群众的参与。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能够促进公共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确保公共管理工作能够契合群众需求,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同时,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获得公民的积极配合,有利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提升措施分析
2.1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效性
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关注公民的参与度,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效性。从体制层面分析,民主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类型,间接民主更为多元化,是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行使公民权利的主要形式。公共管理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要想确保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就必须广泛听取民众建议,优化管理策略,以获取公众的支持。同时,政府应该秉持信息公开原则,让公民看到自身参与的成果,从而提升积极性,强化自身的政治信念,自发、自主地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自觉、积极地了解各项民生政策,配合公共管理工作的施行。
2.2健全公民参与的渠道
现阶段,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渠道单一,为了提升公民参与度,应该健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具体措施如下:①全面推行信息公开机制。在以前,政府颁布、实施各项政策,不会面向公众全面发布,这限制了政府政策正确发展的动力,推行信息公开机制,公开相关政务信息,公布政务相关资源、时间、程序,能够保障公民参与决策的权利,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让公民了解到当前公共政策的拓展方向,并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加大对财务公开监督体制的约束力度,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言论监督作用;②建立健全听证机制。参加监督听证会,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听证机制,将听证范围从最基本的物价、行政,拓展至卫生、教育、医疗、土地、环境等与群众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模块,并且规范公民参与监督听证会的方式与留存,设置科学严谨的听证会程序,明确听证会委员组建、听证人邀请、听证意见处理等环节的工作准则,确保参与听证会的民众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发声,阐述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2]。
2.3强化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能力
要想提升公共管理工作中公民的参与度,应该调整公民的思想观念,帮助其正确认识公民基本权利,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公共管理实务,并采取合理手段,提升其参与公共管理的能力,具体方案如下:①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做好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公民正确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政治生活权利,所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公共危机政策的具体内容,将个人关注问题代入具体政策中,了解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守法,遇到问题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②借助互联网拓宽公民参与空间。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人们发布、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同时,公众可以在相关资讯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公共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参与到公共管理工作中[3]。
3.结语
在公共管理工作中,提升公民参与度,有利于相关工作制度的完善,促进公共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当前,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公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参与渠道单一,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公民的参与度,为了推动公共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应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消除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阻碍,有效提升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公民参与度,中推动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良性发展效。
参考文献:
[1]陈望明.网络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213-215.
[2]彭国华,张莉,庞俊鹏.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23-29.
[3]李乐,杨守涛,周文通.试论公共责任视域下以公民为本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8(06):141-146.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意义;提升措施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为弥补政府管理缺陷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强调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和规范[1]。近些年,我国公共管理工作逐步趋于法制化发展,随着人民代表大会所创建的选举、听证、批评建议等体制的健全,公民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公民通过不同渠道参与到公共事务及政策管理中,行使管理权,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社会的发展。
1.公民参与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公民权利的落实
提倡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一种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举报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等形式,參与到公共管理事业建设中,为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努力,这样能够有效化解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让公共管理走入基层,贴合群众实际生活,维护公民基本利益。
1.2有助于民主政治工作的推进
所谓民主政治,是少数派在民主监督下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部门,并服务与公众的行为,是民主制度的目标。其概念决定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升公民参与度,让公众基于切身角度提出实际性的建议,有利于民主政治工作的推进。
1.3有益于创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全体人民群众的参与。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能够促进公共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确保公共管理工作能够契合群众需求,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同时,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获得公民的积极配合,有利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提升措施分析
2.1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效性
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关注公民的参与度,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公民参与的实效性。从体制层面分析,民主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类型,间接民主更为多元化,是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行使公民权利的主要形式。公共管理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要想确保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就必须广泛听取民众建议,优化管理策略,以获取公众的支持。同时,政府应该秉持信息公开原则,让公民看到自身参与的成果,从而提升积极性,强化自身的政治信念,自发、自主地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自觉、积极地了解各项民生政策,配合公共管理工作的施行。
2.2健全公民参与的渠道
现阶段,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渠道单一,为了提升公民参与度,应该健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具体措施如下:①全面推行信息公开机制。在以前,政府颁布、实施各项政策,不会面向公众全面发布,这限制了政府政策正确发展的动力,推行信息公开机制,公开相关政务信息,公布政务相关资源、时间、程序,能够保障公民参与决策的权利,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让公民了解到当前公共政策的拓展方向,并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加大对财务公开监督体制的约束力度,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言论监督作用;②建立健全听证机制。参加监督听证会,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听证机制,将听证范围从最基本的物价、行政,拓展至卫生、教育、医疗、土地、环境等与群众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模块,并且规范公民参与监督听证会的方式与留存,设置科学严谨的听证会程序,明确听证会委员组建、听证人邀请、听证意见处理等环节的工作准则,确保参与听证会的民众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发声,阐述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2]。
2.3强化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能力
要想提升公共管理工作中公民的参与度,应该调整公民的思想观念,帮助其正确认识公民基本权利,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公共管理实务,并采取合理手段,提升其参与公共管理的能力,具体方案如下:①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做好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公民正确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政治生活权利,所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公共危机政策的具体内容,将个人关注问题代入具体政策中,了解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守法,遇到问题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②借助互联网拓宽公民参与空间。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人们发布、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同时,公众可以在相关资讯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公共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参与到公共管理工作中[3]。
3.结语
在公共管理工作中,提升公民参与度,有利于相关工作制度的完善,促进公共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当前,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公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参与渠道单一,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公民的参与度,为了推动公共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应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消除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阻碍,有效提升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公民参与度,中推动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良性发展效。
参考文献:
[1]陈望明.网络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213-215.
[2]彭国华,张莉,庞俊鹏.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23-29.
[3]李乐,杨守涛,周文通.试论公共责任视域下以公民为本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8(06):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