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材料, 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小学 山东】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所有学科关注的焦点,科学也不例外。我认为要上好科学实验课,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就是课前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上好科学实验课,备好材料是关键。公开课还好,学校领导都很支持——报销,二话不说。但平时呢?这么多的实验材料准备问题,老师包办,费时间,又束缚学生手脚;完全让学生自主准备,太盲目,有时学生材料无法达到要求,又太浪费。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深深体会到如果不把实验材料的准备问题解决好,实验课堂教学很难展开,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将流于空谈,可愁死科学老师了。
  一、自何处“米”?
  (一)来自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瓶瓶罐罐等在科学老师的眼里可都是“宝贝”呀!例如:矿泉水瓶可以用来做“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三下第二单元);旧报纸可是五下“搭支架、建桥梁”的好材料……
  (二)来自实验仪器室。在整理实验仪器室的时候,旧的自然实验盒多推敲,多操作练习,也能“变废为宝”。要将实验仪器室里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地让学生使用,而不是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
  (三)来自准备过程中。师生同心,其利断金。让学生分组自备材料。有些材料学生身边很容易找到,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是完全可以的,一方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能让实验材料更加具体、丰富、生活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与老师的课前预想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准备的材料情况不太乐观:有的学生总是忘带材料了,有的学生准备的材料不符合实验要求,怎么办?所以,教师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周全,并进行适当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准备材料的盲目性。比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教师在要求学生准备气球、细绳、木棒等材料时,可以先将自己准备好符合要求的细线和木棒展示给学生看一下,并强调材料要求——气球要一样大。这样,学生在准备材料中能避免盲目性,尽量做到符合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才能顺利展开。建议教师课前将实验要用的材料罗列一张清单,有些还要备注说明去哪里能拿到,小组成员分工带材料。例如:六上《洗衣服的学问》,我让每小组讨论自备四种品牌的洗衣粉、四根小棒、四块一样大的白布(教师部分提供参考),积少成多,小组之间又合作探究,其乐融融。
  二、准备什么“米”?
  充满趣味的,有结构的材料更能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准备的“米”要让学生一看“米”,就会感到眼前一亮,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引发科学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一)结构化材料。准备有结构化的实验材料,要既能揭示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的现象,体现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中我准备了 “有点儿生锈的铁钉”,学生在实验时发现检测器另一端放在生锈部位不会发亮,但平时的经验又告诉他们,铁容易导电,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一有结构的材料,我不仅教育了学生要尊重实验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还让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火花(生锈的铁钉不容易导电的猜测),对进一步的探究、思考(为什么生锈的铁钉不容易生锈)更感兴趣;还准备了“铅笔芯”“水”,目的是引导学生不要将概念绝对化(如:非金属都不容易导电)。
  (二)趣味性材料。为学生准备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能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实验中,无须老师强压硬灌。好玩的实验材料要能让学生思维上产生撞击,有争议,不要让学生一猜一个准,那太没意思了。要让学生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例如《变色花》一课,教师的魔术导入,紫甘蓝试剂的制作,各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实验材料在滴入试剂后的颜色变化,都不断地激发着学生探究的兴趣。看着孩子们“哇,哇”充满惊奇的叫声,老师所有的努力付出都值了。
  三、怎样呈现“米”?
  材料准备好了,如何呈现效果会更好呢?如果一锅杂地放在桌面上,一方面学生实验时不知从何下手,造成困扰,同时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而不专心听讲(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会蠢蠢欲动),因此,材料的呈现也是要讲究的。
  例如:《变色花》一课,第一次试上,发现在材料的呈现上存在以下不足,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一)“缩水”策略”。制作紫甘藍指示剂的温水逐个分发占用时间太多,影响实验效果——温水提前准备,每小组一杯且水要热一些,因为要等上课一段时间才要用;水由原来的一杯减为三分之一杯。
  (二)“前移”策略。让学生检测的物质在课堂上分发占用太多时间,教师就无法分身去进行个别指导,且学生对检测物质名称不明确,实验记录困难——教师提前将检测物质分发好,名称贴在烧杯上。
  (三)“分解”策略。实验准备的东西太多,都放在一个托盘里,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容易造成困扰,怎么办?——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分别装盘。1号盘:碱水、白醋、紫甘蓝水。目的是探究变色花的奥秘,突破本课的重点,——明确概念:理解什么是酸性物质,什么是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2号盘:紫甘蓝、厚塑料袋、牙签、温水。目的是制作紫甘蓝指示剂,明确制作的材料。3号盘:各种检测物质。为了解决检测物质单一、较少的难题,可将待检测的物质分为三组,每组检测的物质均不一样。目的是提供多种检测物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总之,科学课离不开实验教学,要上好科学实验课,好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科学教学的道路漫长而崎岖,需要我们广大的科学老师们要有奉献、创新、自我不断学习钻研的精神。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心
其他文献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在一次揪尾巴的游戏中,孩子发现了影子:有的时候特别长,有的时候却比较短;有的时候很粗,有的时候却很细;有时候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为什么影子会不断地变化呢?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一个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能
新课程提出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课堂上,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学科素养的发展又是以学科思维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思维被誉为“课堂教学中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要有效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就必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努力打造思维课堂。  思维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标志,一种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
剖宫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是产科解决难产、高危妊娠最有效的措施,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可是此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又和阴道相连通,所以会有很多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其成功的关键是医院自身必须具备内生动力。“高州模式”的成功案例表明,公立医院改革应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坚持“又好又快”的改革
“互联网 ”打破了教育的区域壁垒,形成了公平受教育机会,新的教育业态,让广大农村学生看到了希望,激发了乡镇小学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热情。通过互联网资源,乡镇小学的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网络学习资源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下面,结合我的日常课堂教学,谈谈“互联网 ”时代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互联网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有力地促进了交互式教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有关公约和大会决议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专业训练发证办法》的规定,凡从事海上航行的各运输、工程、科研、勘探部门的船舶,吨位在200吨以上的全
知识表示即信息的处理问题,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和核心。研究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对计算机可理解的知识表示形式进行研究,二是研究各类不同知识的表达方法、度量计算等。该文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