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各位读者朋友,过年好!
继上期请王淑合教授、《非暴力沟通》责任编辑朱悦老师详细解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理论背景后,本期,我们约请到云南省公安厅郭卿教官,以及三位来自云南省各地的民警朋友。在全国范围内,云南省公安厅较早引入非暴力沟通培训课程,一部分民警已经将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有所收获。接下来,从实践的角度,我们一起与他们聊聊非暴力沟通。
郭卿教官,三位警官朋友,你们好!
郭卿、D警官、李警官、缪警官:主持人好,读者朋友好!
“引入全新的、实用的沟通理念和技巧,
将有助于警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工作效能的改进”
主持人:郭教官,云南省公安厅具体是在哪一年开展非暴力沟通培训课程的?
郭卿:2014年,我们曾开设过小规模的非暴力沟通分享课。2015年6月,在省公安厅组织的全省骨干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中,将非暴力沟通课程正式列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同时,在2014年至2015年间,昆明、红河、临沧等州、市公安机关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也先后开展过非暴力沟通工作坊。2016年,在省公安厅机关民警大轮训的培训中,每次都会安排一场关于非暴力沟通主题的讲座。
主持人:你们是如何发现这个题目的?将它作为一项培训课程,其初衷是什么?
郭卿:肯定是因为之前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心里很受触动。2013年,我们中心的赵教官参加学习了国际導师授课的非暴力沟通课程,发现这套课程不仅易懂、易操作,而且易落地,适合普通人学习,即使没有心理学专业基础也可以学习、使用。
关于将非暴力沟通作为民警培训内容之一的初衷,我们认为,公安机关的职能之一就是与群众打交道,沟通能力亦是公安警察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引入全新的、实用的沟通理念和技巧,将有助于警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工作效能的改进。
于是,从那之后,我们就开始在全省公安机关中逐步推广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大家的反响都不错。
主持人: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您觉得非暴力沟通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郭卿:非暴力沟通是基于需要的意识,帮助人们穿越表面行为的对错,看见对方同样美好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可以使我们周围的人际场(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它既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沟通技巧,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看待人性的信念。
我们可以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拿来就用;更可以将之视为自己的一种哲学观和生活方式。
主持人:是否可以在公安机关全面地推广非暴力沟通理念?关于民警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您的建议是什么?
郭卿: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任务,比如预防犯罪、管理交通、群众工作等。有人可能会说,暴力才是警察工作的手段。确切地说,这只是工作方法之一。但如果只有暴力,就会心太窄、手太酸、牙会碎尽。我认为,拥有非暴力的智慧,灵活应用暴力,才是公安工作的方向。本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打击。警察是为了维护更多人的平安、和谐、非暴力的生活。
主持人:您个人有使用非暴力沟通可以分享的经验吗?
郭卿:最初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觉得最大收益还是帮助自己去观察、去倾听他人,从而更准确地捕捉到对方的需求。后来慢慢发现,只有敏锐地观察、倾听,才能有效地理解他人,从而在面对来自别人不恰当的言语表达时,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有一次,我接到任务,要负责一次全国公安的培训班。为了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战友快速熟悉彼此并进入状态,我在开始环节中安排了一些团队活动。第一场活动刚刚结束,就有一位学员找到我,很生气地说:“郭老师,你们有摄像吗?”我回答说没有。他非常严肃地继续说:“我认为你们应该用摄像机在现场录像!这些课程可都是珍贵的学习资料啊,作为承办方,你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啊!”面对他的“质问”,我一时语塞,卡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
关于培训准备,我们的理念是“在团队活动中,每个人都是主角”。如果要在现场摄影,必须经全体学员同意。但即便大家都同意了,每个人在镜头的录制下,也不会那么轻松自在、无拘无束了,这反而失去了团队活动的意义。
如果早几年,我还没有学习过非暴力沟通时,很可能会带着委屈对面前这位学员脱口而出一堆这样那样的原因。然而这一次,我没有这么做。远来是客,据理力争并不合适,反而显得咄咄逼人。当时,我心中掠过一个非暴力沟通式的判断——这位学员其实是在用指责的方式表达他对本次活动的欣赏!
当我想到这里时,委屈的情绪消失了。我笑着回答他:“谢谢您的关注和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和老师商量过,从明天开始的正式上课内容和资料都会有,会陆续发给大家。”那位学员立即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他笑着表示:“你们今天搞的活动太棒了!特别用心!”说完,他又愉快地投入到下面环节的活动中。
“非暴力沟通使我‘会说话’了”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分别跟三位警官聊聊他们在实践非暴力沟通中的故事。您好D警官,请您先来谈谈好吗?
D警官:没问题。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再次理清自己思路的机会。
主持人:在初次接触非暴力沟通时,您的感受是什么?经过系统培训后,您感觉如何?
D警官:我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以心换心的沟通方式,鼓励我们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我非常希望自己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去和家人、朋友、同事、群众相处。
经过培训后,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不仅在慢慢提升,并且变得不再期待和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标准给予回应,我会主动先去同理、感受对方,进而深入地探寻他的需求。
主持人:非暴力沟通使您发生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D警官:它使我“会说话”了。说实话,以往与人相处,我经常会有挫败感,而现在,我觉得难以处理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少了。 主持人:从“有挫败感”到“难以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少”,应该是很大的一个跨越了。可以分享其中的经验吗?您通过非暴力沟通化解了哪些危机,处理过什么棘手的事?
D警官:我在基层挂职锻炼时曾处理过一件事。
由于信息有误,侦查员在抓捕嫌疑人时把门牌号弄错了,导致误抓了一个无辜老人。当时,老人完全蒙了。搞清事情原委后,他的反应非常激烈,愤怒、屈辱、悲伤、不解,他的家人强烈要求警方承担并解决此事导致的一切后果,提出了一系列赔偿要求,还提出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给老人做心理疏导工作。
接到任务后,我是以专家身份出现在老人面前的,建立关系后,我发现他们认识我,并直呼我的职务(当时我是副局长)。这时,我就不再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去与他们对话,我坦诚地表达对老人的高度理解,对他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同理他当时的一切情绪,感同身受地接纳他的一切情绪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陪着他流泪,倾听他反复地叙述当时受惊扰的情境,感受他内心的屈辱感:清清白白半辈子,一直老实做人,真诚做人,没想到却……我努力地去探寻他所有情绪和行为反应背后的真实需求,他其实是希望我们民警能面对失误,并且理解他的内心。我主动、诚恳地留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并真诚地表达可以帮助他和家人解决、反映这些问题。
我的行为感动了当事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回避问题、否认失误。他感到我确实是在解决问题,而且有很大的诚意愿意去解决问题,内心对我充满信任和感激,随即就慢慢释怀了此事,原谅了民警的失誤,甚至忽略了所有之前提出的条件,把赔偿降到最低。
主持人:通过倾听,感受当时那位老人的真实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被理解。如果加以评判地去看待他与家人当时的情绪和行为,反而不会顺利解决此事。
D警官:是的。有些民警面对当事人,会习惯性地给对方“贴标签”,并习惯性以自己贴的标签去判断执法对象的目的和想法,忽略了事实和客观评判,伤害到当事人。因为缺乏互相理解,使得当事人在抵触和怨恨情绪中接受处罚,很被动,最终导致警民关系恶化。
对于圆满解决上述事件,我的感触很深,也思考了很多关于非暴力沟通的问题。我想,如果能有更多民警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警务工作中,将会受益匪浅。
“它使我变得更加容易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使我看到了别人的美好,从而愿意去相信别人的美好”
主持人:您好李警官,非暴力沟通使您(的观念、沟通方式等)发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李警官:2014年5月,我第一次走进非暴力沟通工作坊。最初,我以为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沟通技巧,虽然有点儿好奇,但猜测它并不会太难学。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里,我体验到很多从未有过的感受。比如,对美的发现,非常美好;学习中,我与自己的善良、充满爱的那部分相连接,我感动不已,不停地流泪,非常激动。这些年,我觉得自己变得柔软而温和了。
说起最大的改变,首先,非暴力沟通使我发现了自己的善良和爱心——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奇怪,说直白点儿,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内心纯净的部分,我变得更加容易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了。其次,是使我看到了别人的美好,从而愿意去相信别人的美好,这使我在与他人相处时变得越来越包容、温和,比较容易体会到别人的处境、关注到对方的需求。同时,我在单位里的人际关系也大有改观,比较受同事们欢迎,与领导的关系也越来越不错。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能争取到领导批假、支持我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愿意与我谈心,是那种比较深层的谈心,我感到他们越来越信任我。在这些过程中,我能感到自己内在的爱的能量在流动,我有很强烈的满足感。
主持人:您从事交通执勤执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您是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的?
李警官:作为基层交通民警,处理电动自行车违规违法时,会经常遇到不服从处罚的当事人。他们会通过语言来发泄不满,严重的甚至会激怒民警,导致发生争执和冲突。因此,有的民警比较头疼电动车的违法整治工作。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以后,我可以做到在完成了处罚工作以后,违法当事人不仅可以接受被处罚,而且能真诚地道出一声“谢谢”。此时,作为警察,我心中是充满了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的。下面我具体讲讲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非暴力沟通的。
第一步,在开始纠违之前,我会把关注点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此时此刻自己的需要上——我希望我的管区有秩序,人人讲规则,人人可以安全地抵达目的地。比如,安全地回到家,去享受和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我自己也可以按时下班,回家陪孩子。第二步,当事人停车后,我会运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习到的观察技巧,不带评判地描述我观察到的场景和他的行为。之后,我会说出当事人希望提高效率、尽快抵达目的地的心愿;我理解他们的动机其实没有恶意,并通过我的语言和眼神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告诉他们我放弃与家人的团聚,风吹日晒在这里执守,是希望提醒当事者——安全非常重要,我真诚地表达希望此次违章行为能引起他们自己足够的重视。当我把这些表达之后,当事人几乎不会有什么负面情绪。
我因为坚信自己的初衷是美好的,所以能保持温和的态度并坚持处罚。我收获到的是95%以上的当事人都回报给我一句“谢谢”,我体会到他们对交警的理解与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自己的心情比较愉悦,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过去觉得执勤辛苦,现在这样的感受明显降低了。
“非暴力沟通使我有能力将负面因素转化成正能量”
缪警官:您好主持人,我都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
与D警官和李警官不同,在此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太多感觉,这五个字反而更能让我联想到“暴力沟通”。后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任意打断、拒不回答,不经大脑考虑就随意说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等,这些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不亚于肉体上的伤害,甚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语言暴力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冷漠、隔阂,充满敌意。在没有系统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我感到这样的“语言暴力”已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对此都无能为力。 主持人:您是何时接触到非暴力沟通的?之后的感受如何?
缪警官:2015年,我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学习之后,我感到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与人交流、互相倾听,能使人与人之间情意想通,和谐相处,特别是在家中,能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到爱的温暖。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能够看到暴力语言背后的美好、攻击性话语背后的爱意,我发现自己有能力将其中负面的因素转化成正能量,从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非暴力沟通中的四个核心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一般来说,在初次学习之后,并不会立即令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是需要进行长期和多次练习的。而在反复练习和感受之中,我发现非暴力沟通其实已经在慢慢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在慢慢拥有一种更强的能力。非暴力沟通改变了我的人际关系,更改变了我的生活。
主持人:非暴力沟通使您发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缪警官:非暴力沟通让我更加清晰地觉察到自己的感受,体会到当下感受背后的需求,可以用最恰当的方式向对方提出请求,对方也会欣然同意并给予我想要的。通过学习,我观察对方,而不去随意评判,我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同理对方的感受,找到对方负面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一般来说,人类共同的需要是尊重、肯定、接纳、欣赏、认同、被爱、有价值、有生命力),从而缓解矛盾,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继续站在对立面,与其对抗,随时准备战斗的架势。
主持人:可以聊聊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故事吗?
缪警官: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经常会遇到一些家庭纠纷类的警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每次接到这样的警情,值班室内就会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指责、挖苦、打击与冷漠,咒骂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有时会持续半天之久。处警民警和其他办公民警不仅无奈,更会感到烦躁不堪。
2016年夏天,一对30岁左右的夫妻,吵吵嚷嚷着进了派出所,一定要请民警帮他们俩解决纠纷。那一天是我接待了这对夫妻。打踏入派出所大门,这对夫妻就一直用高分贝的声音指责、谩骂对方,甚至纠缠在一起,抓扯对方。短短几秒钟,值班室一度陷入失控状态。幸好被值班保安及时拉开。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先按照调解程序处理,很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夫妻二人,现在火气正旺,都气冲冲的。如果你们今天来到派出所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那么就请安静下来。我会分别听你们讲述,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后,帮助你们一一解决。如果你们继续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藐视公安机关,那么恕不接待。倘若打伤对方,我们将进入案件侦办环节。”
看来,这些话起了作用。夫妻二人立即安静下来,并按照我的要求,逐一讲述各自的委屈和不满。接下来的十分钟,我一边倾听他们的故事,一边维持调解工作秩序。我希望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民警对他们的尊重,也感受到了夫妻间的尊重,语气变得愈加平和。
我告诉他们,婚姻出现问题,夫妻二人可以选择留在婚姻中,或走出婚姻。如果选择的是前者,一如二位今天这样的谩骂、挖苦甚至大打出手,留下的只能是更深的伤害,让彼此在痛苦中受煎熬。如果选择离婚,接下来就是关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更不必在这里互相谩骂、挖苦。
此时,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离婚!”
我笑了:“那么接下来你们就得花时间讨论一下与离婚相关的具体事宜了。”
就这样,夫妻二人在派出所待了30多分钟后,分别一前一后地走了。也许,他们是真的去办理离婚了,也许在平静后会继续留在婚姻中。但对于派出所民警来说,此次调解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倾听,体会他们的愤怒、痛苦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去帮助他们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我想,这也可以成为民警针对调解家庭纠纷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主持人:作为女民警,在生活中,您有使用非暴力沟通的经验吗?
缪警官:当然有。我是民警,也是妻子、妈妈。在生活中,非暴力沟通也帮助我有效地解决了不少家庭成员间的分歧。
派出所的工作很忙,一个月都难得有一次完整的双休日。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丈夫和女儿都有各自的计划。丈夫打算周末两天带我们回70公里外的老家参加家庭聚会;我要在周六下午去上心理学的课;女儿要在周六晚参加同学生日宴。而丈夫得知我和女儿的各自打算后,显得很不高兴,觉得我们不配合他,要求我俩必须都跟他回老家。女儿一想到要对小伙伴爽约,嘴巴撅得老高。父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我感受到表现出强势姿态的丈夫,其实是非常爱我们的,他就是希望我们三个在一起过一个周末。我温和地对他说:“老公,我知道你现在有一些委屈,甚至有些生气,你需要我和女儿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我们与你一起回老家。我们从小就教育女儿要诚实守信,她既然都跟同学约好了,也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支持啊,更需要同学对她的信任。你看这样行不行,周六你先回老家,我送女儿到同学家后就去上课,周日早晨我和女儿开车去老家与你会合,继续度过我们的愉快周末。”
听了这话,我看到丈夫的表情缓和了很多,再看看女儿期待的眼神,他终于露出了笑容。就这样,我们仨一拍即合。
主持人:爱、美好、信任、尊重……这是我从四位警官口中听到最多的词汇。通过本期分享,希望更多的民警朋友能够收获这些感受,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再次感谢四位警官的分享。下期,再见。
继上期请王淑合教授、《非暴力沟通》责任编辑朱悦老师详细解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理论背景后,本期,我们约请到云南省公安厅郭卿教官,以及三位来自云南省各地的民警朋友。在全国范围内,云南省公安厅较早引入非暴力沟通培训课程,一部分民警已经将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有所收获。接下来,从实践的角度,我们一起与他们聊聊非暴力沟通。
郭卿教官,三位警官朋友,你们好!
郭卿、D警官、李警官、缪警官:主持人好,读者朋友好!
“引入全新的、实用的沟通理念和技巧,
将有助于警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工作效能的改进”
主持人:郭教官,云南省公安厅具体是在哪一年开展非暴力沟通培训课程的?
郭卿:2014年,我们曾开设过小规模的非暴力沟通分享课。2015年6月,在省公安厅组织的全省骨干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中,将非暴力沟通课程正式列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同时,在2014年至2015年间,昆明、红河、临沧等州、市公安机关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也先后开展过非暴力沟通工作坊。2016年,在省公安厅机关民警大轮训的培训中,每次都会安排一场关于非暴力沟通主题的讲座。
主持人:你们是如何发现这个题目的?将它作为一项培训课程,其初衷是什么?
郭卿:肯定是因为之前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心里很受触动。2013年,我们中心的赵教官参加学习了国际導师授课的非暴力沟通课程,发现这套课程不仅易懂、易操作,而且易落地,适合普通人学习,即使没有心理学专业基础也可以学习、使用。
关于将非暴力沟通作为民警培训内容之一的初衷,我们认为,公安机关的职能之一就是与群众打交道,沟通能力亦是公安警察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引入全新的、实用的沟通理念和技巧,将有助于警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工作效能的改进。
于是,从那之后,我们就开始在全省公安机关中逐步推广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大家的反响都不错。
主持人: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您觉得非暴力沟通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郭卿:非暴力沟通是基于需要的意识,帮助人们穿越表面行为的对错,看见对方同样美好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可以使我们周围的人际场(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它既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沟通技巧,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看待人性的信念。
我们可以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拿来就用;更可以将之视为自己的一种哲学观和生活方式。
主持人:是否可以在公安机关全面地推广非暴力沟通理念?关于民警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您的建议是什么?
郭卿: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任务,比如预防犯罪、管理交通、群众工作等。有人可能会说,暴力才是警察工作的手段。确切地说,这只是工作方法之一。但如果只有暴力,就会心太窄、手太酸、牙会碎尽。我认为,拥有非暴力的智慧,灵活应用暴力,才是公安工作的方向。本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打击。警察是为了维护更多人的平安、和谐、非暴力的生活。
主持人:您个人有使用非暴力沟通可以分享的经验吗?
郭卿:最初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觉得最大收益还是帮助自己去观察、去倾听他人,从而更准确地捕捉到对方的需求。后来慢慢发现,只有敏锐地观察、倾听,才能有效地理解他人,从而在面对来自别人不恰当的言语表达时,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有一次,我接到任务,要负责一次全国公安的培训班。为了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战友快速熟悉彼此并进入状态,我在开始环节中安排了一些团队活动。第一场活动刚刚结束,就有一位学员找到我,很生气地说:“郭老师,你们有摄像吗?”我回答说没有。他非常严肃地继续说:“我认为你们应该用摄像机在现场录像!这些课程可都是珍贵的学习资料啊,作为承办方,你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啊!”面对他的“质问”,我一时语塞,卡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
关于培训准备,我们的理念是“在团队活动中,每个人都是主角”。如果要在现场摄影,必须经全体学员同意。但即便大家都同意了,每个人在镜头的录制下,也不会那么轻松自在、无拘无束了,这反而失去了团队活动的意义。
如果早几年,我还没有学习过非暴力沟通时,很可能会带着委屈对面前这位学员脱口而出一堆这样那样的原因。然而这一次,我没有这么做。远来是客,据理力争并不合适,反而显得咄咄逼人。当时,我心中掠过一个非暴力沟通式的判断——这位学员其实是在用指责的方式表达他对本次活动的欣赏!
当我想到这里时,委屈的情绪消失了。我笑着回答他:“谢谢您的关注和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和老师商量过,从明天开始的正式上课内容和资料都会有,会陆续发给大家。”那位学员立即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他笑着表示:“你们今天搞的活动太棒了!特别用心!”说完,他又愉快地投入到下面环节的活动中。
“非暴力沟通使我‘会说话’了”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分别跟三位警官聊聊他们在实践非暴力沟通中的故事。您好D警官,请您先来谈谈好吗?
D警官:没问题。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再次理清自己思路的机会。
主持人:在初次接触非暴力沟通时,您的感受是什么?经过系统培训后,您感觉如何?
D警官:我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以心换心的沟通方式,鼓励我们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我非常希望自己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去和家人、朋友、同事、群众相处。
经过培训后,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不仅在慢慢提升,并且变得不再期待和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标准给予回应,我会主动先去同理、感受对方,进而深入地探寻他的需求。
主持人:非暴力沟通使您发生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D警官:它使我“会说话”了。说实话,以往与人相处,我经常会有挫败感,而现在,我觉得难以处理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少了。 主持人:从“有挫败感”到“难以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少”,应该是很大的一个跨越了。可以分享其中的经验吗?您通过非暴力沟通化解了哪些危机,处理过什么棘手的事?
D警官:我在基层挂职锻炼时曾处理过一件事。
由于信息有误,侦查员在抓捕嫌疑人时把门牌号弄错了,导致误抓了一个无辜老人。当时,老人完全蒙了。搞清事情原委后,他的反应非常激烈,愤怒、屈辱、悲伤、不解,他的家人强烈要求警方承担并解决此事导致的一切后果,提出了一系列赔偿要求,还提出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给老人做心理疏导工作。
接到任务后,我是以专家身份出现在老人面前的,建立关系后,我发现他们认识我,并直呼我的职务(当时我是副局长)。这时,我就不再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去与他们对话,我坦诚地表达对老人的高度理解,对他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同理他当时的一切情绪,感同身受地接纳他的一切情绪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陪着他流泪,倾听他反复地叙述当时受惊扰的情境,感受他内心的屈辱感:清清白白半辈子,一直老实做人,真诚做人,没想到却……我努力地去探寻他所有情绪和行为反应背后的真实需求,他其实是希望我们民警能面对失误,并且理解他的内心。我主动、诚恳地留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并真诚地表达可以帮助他和家人解决、反映这些问题。
我的行为感动了当事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回避问题、否认失误。他感到我确实是在解决问题,而且有很大的诚意愿意去解决问题,内心对我充满信任和感激,随即就慢慢释怀了此事,原谅了民警的失誤,甚至忽略了所有之前提出的条件,把赔偿降到最低。
主持人:通过倾听,感受当时那位老人的真实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被理解。如果加以评判地去看待他与家人当时的情绪和行为,反而不会顺利解决此事。
D警官:是的。有些民警面对当事人,会习惯性地给对方“贴标签”,并习惯性以自己贴的标签去判断执法对象的目的和想法,忽略了事实和客观评判,伤害到当事人。因为缺乏互相理解,使得当事人在抵触和怨恨情绪中接受处罚,很被动,最终导致警民关系恶化。
对于圆满解决上述事件,我的感触很深,也思考了很多关于非暴力沟通的问题。我想,如果能有更多民警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警务工作中,将会受益匪浅。
“它使我变得更加容易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使我看到了别人的美好,从而愿意去相信别人的美好”
主持人:您好李警官,非暴力沟通使您(的观念、沟通方式等)发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李警官:2014年5月,我第一次走进非暴力沟通工作坊。最初,我以为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沟通技巧,虽然有点儿好奇,但猜测它并不会太难学。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里,我体验到很多从未有过的感受。比如,对美的发现,非常美好;学习中,我与自己的善良、充满爱的那部分相连接,我感动不已,不停地流泪,非常激动。这些年,我觉得自己变得柔软而温和了。
说起最大的改变,首先,非暴力沟通使我发现了自己的善良和爱心——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奇怪,说直白点儿,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内心纯净的部分,我变得更加容易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了。其次,是使我看到了别人的美好,从而愿意去相信别人的美好,这使我在与他人相处时变得越来越包容、温和,比较容易体会到别人的处境、关注到对方的需求。同时,我在单位里的人际关系也大有改观,比较受同事们欢迎,与领导的关系也越来越不错。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能争取到领导批假、支持我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愿意与我谈心,是那种比较深层的谈心,我感到他们越来越信任我。在这些过程中,我能感到自己内在的爱的能量在流动,我有很强烈的满足感。
主持人:您从事交通执勤执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您是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的?
李警官:作为基层交通民警,处理电动自行车违规违法时,会经常遇到不服从处罚的当事人。他们会通过语言来发泄不满,严重的甚至会激怒民警,导致发生争执和冲突。因此,有的民警比较头疼电动车的违法整治工作。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以后,我可以做到在完成了处罚工作以后,违法当事人不仅可以接受被处罚,而且能真诚地道出一声“谢谢”。此时,作为警察,我心中是充满了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的。下面我具体讲讲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非暴力沟通的。
第一步,在开始纠违之前,我会把关注点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此时此刻自己的需要上——我希望我的管区有秩序,人人讲规则,人人可以安全地抵达目的地。比如,安全地回到家,去享受和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我自己也可以按时下班,回家陪孩子。第二步,当事人停车后,我会运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习到的观察技巧,不带评判地描述我观察到的场景和他的行为。之后,我会说出当事人希望提高效率、尽快抵达目的地的心愿;我理解他们的动机其实没有恶意,并通过我的语言和眼神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告诉他们我放弃与家人的团聚,风吹日晒在这里执守,是希望提醒当事者——安全非常重要,我真诚地表达希望此次违章行为能引起他们自己足够的重视。当我把这些表达之后,当事人几乎不会有什么负面情绪。
我因为坚信自己的初衷是美好的,所以能保持温和的态度并坚持处罚。我收获到的是95%以上的当事人都回报给我一句“谢谢”,我体会到他们对交警的理解与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自己的心情比较愉悦,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过去觉得执勤辛苦,现在这样的感受明显降低了。
“非暴力沟通使我有能力将负面因素转化成正能量”
缪警官:您好主持人,我都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
与D警官和李警官不同,在此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太多感觉,这五个字反而更能让我联想到“暴力沟通”。后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任意打断、拒不回答,不经大脑考虑就随意说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等,这些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不亚于肉体上的伤害,甚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语言暴力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冷漠、隔阂,充满敌意。在没有系统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我感到这样的“语言暴力”已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对此都无能为力。 主持人:您是何时接触到非暴力沟通的?之后的感受如何?
缪警官:2015年,我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学习之后,我感到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与人交流、互相倾听,能使人与人之间情意想通,和谐相处,特别是在家中,能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到爱的温暖。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能够看到暴力语言背后的美好、攻击性话语背后的爱意,我发现自己有能力将其中负面的因素转化成正能量,从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非暴力沟通中的四个核心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一般来说,在初次学习之后,并不会立即令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是需要进行长期和多次练习的。而在反复练习和感受之中,我发现非暴力沟通其实已经在慢慢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在慢慢拥有一种更强的能力。非暴力沟通改变了我的人际关系,更改变了我的生活。
主持人:非暴力沟通使您发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缪警官:非暴力沟通让我更加清晰地觉察到自己的感受,体会到当下感受背后的需求,可以用最恰当的方式向对方提出请求,对方也会欣然同意并给予我想要的。通过学习,我观察对方,而不去随意评判,我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同理对方的感受,找到对方负面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一般来说,人类共同的需要是尊重、肯定、接纳、欣赏、认同、被爱、有价值、有生命力),从而缓解矛盾,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继续站在对立面,与其对抗,随时准备战斗的架势。
主持人:可以聊聊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故事吗?
缪警官: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经常会遇到一些家庭纠纷类的警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每次接到这样的警情,值班室内就会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指责、挖苦、打击与冷漠,咒骂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有时会持续半天之久。处警民警和其他办公民警不仅无奈,更会感到烦躁不堪。
2016年夏天,一对30岁左右的夫妻,吵吵嚷嚷着进了派出所,一定要请民警帮他们俩解决纠纷。那一天是我接待了这对夫妻。打踏入派出所大门,这对夫妻就一直用高分贝的声音指责、谩骂对方,甚至纠缠在一起,抓扯对方。短短几秒钟,值班室一度陷入失控状态。幸好被值班保安及时拉开。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先按照调解程序处理,很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夫妻二人,现在火气正旺,都气冲冲的。如果你们今天来到派出所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那么就请安静下来。我会分别听你们讲述,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后,帮助你们一一解决。如果你们继续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藐视公安机关,那么恕不接待。倘若打伤对方,我们将进入案件侦办环节。”
看来,这些话起了作用。夫妻二人立即安静下来,并按照我的要求,逐一讲述各自的委屈和不满。接下来的十分钟,我一边倾听他们的故事,一边维持调解工作秩序。我希望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民警对他们的尊重,也感受到了夫妻间的尊重,语气变得愈加平和。
我告诉他们,婚姻出现问题,夫妻二人可以选择留在婚姻中,或走出婚姻。如果选择的是前者,一如二位今天这样的谩骂、挖苦甚至大打出手,留下的只能是更深的伤害,让彼此在痛苦中受煎熬。如果选择离婚,接下来就是关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更不必在这里互相谩骂、挖苦。
此时,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离婚!”
我笑了:“那么接下来你们就得花时间讨论一下与离婚相关的具体事宜了。”
就这样,夫妻二人在派出所待了30多分钟后,分别一前一后地走了。也许,他们是真的去办理离婚了,也许在平静后会继续留在婚姻中。但对于派出所民警来说,此次调解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倾听,体会他们的愤怒、痛苦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去帮助他们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我想,这也可以成为民警针对调解家庭纠纷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主持人:作为女民警,在生活中,您有使用非暴力沟通的经验吗?
缪警官:当然有。我是民警,也是妻子、妈妈。在生活中,非暴力沟通也帮助我有效地解决了不少家庭成员间的分歧。
派出所的工作很忙,一个月都难得有一次完整的双休日。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丈夫和女儿都有各自的计划。丈夫打算周末两天带我们回70公里外的老家参加家庭聚会;我要在周六下午去上心理学的课;女儿要在周六晚参加同学生日宴。而丈夫得知我和女儿的各自打算后,显得很不高兴,觉得我们不配合他,要求我俩必须都跟他回老家。女儿一想到要对小伙伴爽约,嘴巴撅得老高。父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我感受到表现出强势姿态的丈夫,其实是非常爱我们的,他就是希望我们三个在一起过一个周末。我温和地对他说:“老公,我知道你现在有一些委屈,甚至有些生气,你需要我和女儿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我们与你一起回老家。我们从小就教育女儿要诚实守信,她既然都跟同学约好了,也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支持啊,更需要同学对她的信任。你看这样行不行,周六你先回老家,我送女儿到同学家后就去上课,周日早晨我和女儿开车去老家与你会合,继续度过我们的愉快周末。”
听了这话,我看到丈夫的表情缓和了很多,再看看女儿期待的眼神,他终于露出了笑容。就这样,我们仨一拍即合。
主持人:爱、美好、信任、尊重……这是我从四位警官口中听到最多的词汇。通过本期分享,希望更多的民警朋友能够收获这些感受,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再次感谢四位警官的分享。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