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苦于语言平淡乏味,没有朝气与活力,那么,如何“扮靓”作文语言,使作文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文段,看看原稿和修改稿哪一个效果好。
[原稿]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的吗?
[修改稿]老妈说我满头的“秀发”连一堆枯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的“叛逆版”的模样,也就是“强盗版”。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2008年,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然后做得蓬蓬松松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money又cool!你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自然的呢!(选自《中学语文》)
看了这两个文段,想必你心里已经有所感觉了吧?修改稿明显比原稿好,它既有长句又有短句,引用古诗,借用流行时尚词汇,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那么,要使语言生动靓丽起来,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收到实效呢?好,我教你几记妙招……
“妙招”之一:运用雅词(包括叠词和拟声词)、成语、时尚用语等,展现出自己的语言功底。
请看一个课外文段:
一轮红日从竹林东面冉冉升起,竹林中的动物都苏醒了。小动物从巢穴中钻出来的窸窣声,鸟儿缠绵的歌声,风吹过的萧萧声,阡陌上荡漾着阵阵爽朗的笑声,合奏起一首春天的交响曲;田野上的花儿姹紫嫣红地开起来了,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地舞起来了,屋顶上的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盛大的乡村舞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这一段中,连用了“冉冉”、“窸窣”、“萧萧”、“阵阵”、“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翩翩”、“袅袅”等一连串的叠词和成语,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
“妙招”之二: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出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学们知道,在我们写作文的过程中,如若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反复,由此及彼,由物及人,既形象生动,又藏而不露;既悦人耳目,引人遐想,又耐人咀嚼回味。
我们以初一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为例: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划线句子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船舱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由帆而舱而引出花的河流,连续的比喻句之间不再是孤单独立的,喻体间的某种联系构成一种意境,扩展了想象的范围,增加了语言的内涵。
再看,这是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课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整个文段就是由比喻和排比句构成的,句式十分整齐。用具体、形象、优美的语言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山的奇、秀、险和漓江的水的静、清、绿。
“妙招”之三:引用(或化用)诗词、名言、格言、俗语、歌词、经典广告语等,展现自己阅读的广度和厚实。
例一,初二语文课本《看云识天气》一文选段,引用谚语。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还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例二,引用古诗词。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坐着轻舟在三峡之中急流勇进,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与豪情,体验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和忧伤,不禁潸(shān)然泪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荡涤(dí)心扉,我不禁大呼“精彩”!
例三,引用歌词。相信同学们肯定会唱不少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有不少歌词是非常生动的,完全可以用进文章中去。
如: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水手》)。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例四,引用广告语。
如:步步高电器的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更好”,还有耐克的“just do it”、阿迪达斯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和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等等经典广告语,都可以引入到作文之中。
其他诸如名言、格言之类的内容就更多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注意分类积累,使用起来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妙招之四:运用各种描写,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才情。
比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这些都是优秀作文的得分点。文章中有一两段细致入微的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请看《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的一个片段描写:
(卢沟桥)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再看,一个同学的随笔:
到了学校,首先是早读。同学们哇啦哇啦,摇头晃脑,没哇啦一会儿,嗓子发干,便不那么用力了。班主任像太师爷一样在讲台上坐着,眼睛睁得贼大,像探照灯一般扫射着教室,连遥远的角落也不肯放过。“谁没张口,啊?谁在开小差,啊?……”一会儿听声音低下去了,他便猛地把讲台一拍:“给我大声读啊!”“嗡”地一声,教室里又炸开了锅。
以上两个例子很好地表现出描写的效果,同学们好好地体味一下啊。
“妙招”之五:句式活泼、富有变化(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展现娴熟的文字技巧。
也许同学们对整句和散句还不很清楚,那么什么是整句呢?整句就是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的句子。相对整句来讲,散句就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
比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一文中运用散句的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些散句(又是短句)呈活泼灵动、音韵和谐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不过,瞿(qú)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这个文段里,句式各种各样,字数不拘,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
再看《晋祠》和《黄山拾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运用这些整句,显出节奏和谐之美。
以上所讲的五个“妙招”,你以为如何?你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吗?
新课标明确强调中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积累阅读量要达到120万字。而丰富的积累与运用,能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体现了这个意思。
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中提到:“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是怎样好的呢?”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练习中,要广闻见,勤阅读,常练笔,多积累。
最后,我给同学们留下两道练习题,根据以上所讲的五个“妙招”,请同学们小试牛刀,让下面两个文段的语言生动靓丽起来。
[文段一]
星期天,我到小区大门外的“一剪美”理发。理发师熟练地换着工具,梳剪着头发。半小时后,发理完了,我非常满意。回家的路上,我觉得什么东西都美都顺眼,什么声音都悦耳。
[文段二]
星期一早晨,操场上,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举行升旗仪式。突然,小怡同学晕倒了。
责任编辑 张一文
我们先来看一个文段,看看原稿和修改稿哪一个效果好。
[原稿]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的吗?
[修改稿]老妈说我满头的“秀发”连一堆枯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的“叛逆版”的模样,也就是“强盗版”。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2008年,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然后做得蓬蓬松松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money又cool!你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自然的呢!(选自《中学语文》)
看了这两个文段,想必你心里已经有所感觉了吧?修改稿明显比原稿好,它既有长句又有短句,引用古诗,借用流行时尚词汇,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那么,要使语言生动靓丽起来,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收到实效呢?好,我教你几记妙招……
“妙招”之一:运用雅词(包括叠词和拟声词)、成语、时尚用语等,展现出自己的语言功底。
请看一个课外文段:
一轮红日从竹林东面冉冉升起,竹林中的动物都苏醒了。小动物从巢穴中钻出来的窸窣声,鸟儿缠绵的歌声,风吹过的萧萧声,阡陌上荡漾着阵阵爽朗的笑声,合奏起一首春天的交响曲;田野上的花儿姹紫嫣红地开起来了,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地舞起来了,屋顶上的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盛大的乡村舞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这一段中,连用了“冉冉”、“窸窣”、“萧萧”、“阵阵”、“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翩翩”、“袅袅”等一连串的叠词和成语,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
“妙招”之二: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出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学们知道,在我们写作文的过程中,如若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反复,由此及彼,由物及人,既形象生动,又藏而不露;既悦人耳目,引人遐想,又耐人咀嚼回味。
我们以初一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为例: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划线句子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船舱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由帆而舱而引出花的河流,连续的比喻句之间不再是孤单独立的,喻体间的某种联系构成一种意境,扩展了想象的范围,增加了语言的内涵。
再看,这是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课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整个文段就是由比喻和排比句构成的,句式十分整齐。用具体、形象、优美的语言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山的奇、秀、险和漓江的水的静、清、绿。
“妙招”之三:引用(或化用)诗词、名言、格言、俗语、歌词、经典广告语等,展现自己阅读的广度和厚实。
例一,初二语文课本《看云识天气》一文选段,引用谚语。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还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例二,引用古诗词。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坐着轻舟在三峡之中急流勇进,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与豪情,体验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和忧伤,不禁潸(shān)然泪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荡涤(dí)心扉,我不禁大呼“精彩”!
例三,引用歌词。相信同学们肯定会唱不少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有不少歌词是非常生动的,完全可以用进文章中去。
如: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水手》)。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例四,引用广告语。
如:步步高电器的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更好”,还有耐克的“just do it”、阿迪达斯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和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等等经典广告语,都可以引入到作文之中。
其他诸如名言、格言之类的内容就更多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注意分类积累,使用起来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妙招之四:运用各种描写,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才情。
比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这些都是优秀作文的得分点。文章中有一两段细致入微的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请看《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的一个片段描写:
(卢沟桥)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再看,一个同学的随笔:
到了学校,首先是早读。同学们哇啦哇啦,摇头晃脑,没哇啦一会儿,嗓子发干,便不那么用力了。班主任像太师爷一样在讲台上坐着,眼睛睁得贼大,像探照灯一般扫射着教室,连遥远的角落也不肯放过。“谁没张口,啊?谁在开小差,啊?……”一会儿听声音低下去了,他便猛地把讲台一拍:“给我大声读啊!”“嗡”地一声,教室里又炸开了锅。
以上两个例子很好地表现出描写的效果,同学们好好地体味一下啊。
“妙招”之五:句式活泼、富有变化(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展现娴熟的文字技巧。
也许同学们对整句和散句还不很清楚,那么什么是整句呢?整句就是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的句子。相对整句来讲,散句就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
比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一文中运用散句的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些散句(又是短句)呈活泼灵动、音韵和谐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不过,瞿(qú)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这个文段里,句式各种各样,字数不拘,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
再看《晋祠》和《黄山拾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运用这些整句,显出节奏和谐之美。
以上所讲的五个“妙招”,你以为如何?你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吗?
新课标明确强调中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积累阅读量要达到120万字。而丰富的积累与运用,能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体现了这个意思。
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中提到:“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是怎样好的呢?”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练习中,要广闻见,勤阅读,常练笔,多积累。
最后,我给同学们留下两道练习题,根据以上所讲的五个“妙招”,请同学们小试牛刀,让下面两个文段的语言生动靓丽起来。
[文段一]
星期天,我到小区大门外的“一剪美”理发。理发师熟练地换着工具,梳剪着头发。半小时后,发理完了,我非常满意。回家的路上,我觉得什么东西都美都顺眼,什么声音都悦耳。
[文段二]
星期一早晨,操场上,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举行升旗仪式。突然,小怡同学晕倒了。
责任编辑 张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