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Mla-la催化的亲核芳香取代反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分子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方法研究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Mla-la催化谷胱甘肽对1-氯-2,4二硝基苯(CDNB)的亲核芳香取代反应的细节.所获得的反应路径显示反应仅经历一个过渡态且能垒很低.电荷布居分析证明电子从谷胱甘肽基团流向二硝基苯,验证了反应的发生.计算结果表明活性位点3个残基(Tyr6,His107和Tyr115)参与了催化反应,尤其是His107,它在反应后期通过与产物形成氢键从而加速了Cl的释放.结果支持了Patskovsky等人提出的机理,并有助于其他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
其他文献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Keggin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2(Dfo)6(SiMo12O40)],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
借助谷氨酸的辅助,采用沉淀法于室温制备出ZnSnO3纳米晶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样品对刚果红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的水平上系统研究了CaSin(n=1-10)团簇的几何构型、稳定性与光谱(红外与拉曼)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aSin团簇构型是在CaSin-1构型
采用DFT,HF,CIS和TDDFT等方法对5个吡啶取代蒽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光谱及电荷注入传输性能进行了计算与研究.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的结构变化发生在相邻基团之间的二面角,电子光谱变
合成甲基苯磺酰化蛋氨酸配合物[La(p-methBsMetH)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TD-DTG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非等温条件下,采用Achar的微分法和Coats
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经三步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化合物经^1H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24828(16)nm,b=1.18534(15)nm,c=1.37542(16)nm,α=
苏北地区龙潭组发育一套富有机制泥页岩,主要分布在苏北东部地区,为滨岸沼泽相沉积,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生气潜力大,微裂缝和微孔隙较为发育,
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选用反铁磁双核配合物[Cu2(MMBPT)2Cl4(H2O)2.5](MMBPT=3-甲基-4-对甲基苯基-5-(2-吡啶)-1,2,4-三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探讨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合物[Ni(H2O)6].[Ni2(phen)2(BTC)2(H2O)4].4H2O(phen=邻菲啰啉;BTC=均苯三甲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用TGA检测了该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