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1]。将“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中,有利于基层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农村基层的自治水平。但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仍存在学习表面化和形式化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机制,推动“四史”教育真正内嵌于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关键词:“四史”;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一、“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基层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学习“四史”是新时代每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读懂、读通“四史”,对于共产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在践行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2],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就“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西柏坡精神”的清醒与坚定、“长征精神”的百折不挠,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二)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自治理论水平
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对党员进行党优良作风主题教育、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启迪,可以引导基层党员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把握中国改革发展趋势,进而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群众路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作为紧密联系广大农民的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做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各样的治理方法,使我国农村基层自治能力和理论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四史”学习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
一是基层党员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存在着表面化问题。一方面,他们未接受长期的系统培训,在理论素养、历史思维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学习中以集中學习讲话精神、讲座和理论灌输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党员没有认识到“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对于历史的学习与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并无关系,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内生动力,使“四史”教育难以深入人心。二是基层党员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问题。许多基层党员只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并未深入理解,缺乏对“四史”学习的融会贯通,无法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不能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的长期艰苦奋斗史,严重影响了“四史”教育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中的作用。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断入侵
由于全球化趋势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一些社会思潮涌动,如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向我国入侵,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危害,尤其是城乡等基层党组织内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它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逐渐开始在互联网空间中传播,在网络环境中把历史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作为娱乐内容,通过“恶搞”一些历史人物并质疑历史的真实性,企图削弱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忽视思想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3],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农村基层干部把乡村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以GDP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唯一指标,忽视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忽视了对自身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培育,对农村的治理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二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历史思维。历史观是人们总结过去规律和把握未来形势的钥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部分党员干部忽视对历史的学习,不能够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社会规律。三是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基层党组织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完整的机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较少,在吸引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上缺乏创新与动力,导致基层队伍储备力量不足,队伍专业素质程度较低,整体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三、“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四史”教育形式,推动学习效果持续深化
结合“四史”教育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首先,拓展“四史”教育内容。部分党员认为历史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可以在理论学习中结合一些历史事迹和英雄人物故事来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与学习兴趣。其次,丰富教育载体。举行形式多样的“四史”知识有奖竞赛、“四史”主题的戏剧文化表演活动等,把党校和历史文化馆的理论灌输教育与当地历史资源相结合。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革命教育基地,如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四川建川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平台,对开展“四史”教育有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可以开展实地走访学习活动,亲临革命基地,感受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再次,加强实践教学方式。“四史”教育除了基础理论的传授,还要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基层党员主动带头为村民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以实际行动悟透“四史”教育的理念[2]。通过不断深化对“四史”的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从根本上筑牢思想防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二)整合“四史”教育资源,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各基层党组织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資源和红色文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和各类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四史”教育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政治鲜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基层党员在学习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对党的领导和基本理论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入侵。例如,位于宝兴县的夹金山干部培训学院,这是当地结合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的历史,针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培养与历史教育的学习基地。他们利用微课堂讲解和实地体验等方式,使人们更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精神,建构适合人民群众的学习形式,营造学习“四史”的浓厚氛围,使“四史”的基本理论真正进入党员的头脑之中。其次,积极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利用各种革命纪念日和节庆日、文化馆与博物馆等资源,打造一支包括高校教授、党史研究专家的“四史”教育宣传队伍,定期开展宣讲、红色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展示、内外互动交流,大力营造学习“四史”的浓厚氛围,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对“四史”学习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和感悟。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在思想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才能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浪潮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三)完善“四史”教育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2],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首先,建立“三级联动、整体覆盖”的学习体系。在乡镇层面,建立健全多层次学习构架和区领导基层联系点,通过建立的“四史”教育工作小组联络点,加强与当地学校、党校等教育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形成集地方教育资源开发、理论教学以及实践参与为一体的“四史”教育制度建设[2]。其次,基层各党支部把“四史”的学习宣传教育与支部的“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紧密结合到一起,加强对基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有许多年轻党员,鼓励他们用视频、图片等新媒体手段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解决基层党员对“四史”学习表面化和形式化等问题。再次,加强对“四史”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基层党组织确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与评价标准,并定期对“四史”相关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培养榜样正面激励和激发广大基层党员的学习动力,引导基层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实现学习效果增强的思想觉悟,从而提高基层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的水平。最后,注重学习长效机制建设。“四史”教育要注重制度化与规范化,才能使基层党员在学习中呈现出稳定与长效的趋势,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庾向芳,秦淑娟.“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113-118.
[2]孙頔.“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理论观察,2020(9):43-45.
[3]王瑞超.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6.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关键词:“四史”;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一、“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基层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学习“四史”是新时代每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读懂、读通“四史”,对于共产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在践行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2],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就“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西柏坡精神”的清醒与坚定、“长征精神”的百折不挠,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二)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自治理论水平
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对党员进行党优良作风主题教育、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启迪,可以引导基层党员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把握中国改革发展趋势,进而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群众路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作为紧密联系广大农民的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做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各样的治理方法,使我国农村基层自治能力和理论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四史”学习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
一是基层党员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存在着表面化问题。一方面,他们未接受长期的系统培训,在理论素养、历史思维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学习中以集中學习讲话精神、讲座和理论灌输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党员没有认识到“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对于历史的学习与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并无关系,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内生动力,使“四史”教育难以深入人心。二是基层党员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问题。许多基层党员只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并未深入理解,缺乏对“四史”学习的融会贯通,无法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不能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的长期艰苦奋斗史,严重影响了“四史”教育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中的作用。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断入侵
由于全球化趋势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一些社会思潮涌动,如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向我国入侵,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危害,尤其是城乡等基层党组织内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它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逐渐开始在互联网空间中传播,在网络环境中把历史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作为娱乐内容,通过“恶搞”一些历史人物并质疑历史的真实性,企图削弱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忽视思想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3],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农村基层干部把乡村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以GDP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唯一指标,忽视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忽视了对自身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培育,对农村的治理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二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历史思维。历史观是人们总结过去规律和把握未来形势的钥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部分党员干部忽视对历史的学习,不能够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社会规律。三是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基层党组织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完整的机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较少,在吸引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上缺乏创新与动力,导致基层队伍储备力量不足,队伍专业素质程度较低,整体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三、“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四史”教育形式,推动学习效果持续深化
结合“四史”教育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首先,拓展“四史”教育内容。部分党员认为历史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可以在理论学习中结合一些历史事迹和英雄人物故事来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与学习兴趣。其次,丰富教育载体。举行形式多样的“四史”知识有奖竞赛、“四史”主题的戏剧文化表演活动等,把党校和历史文化馆的理论灌输教育与当地历史资源相结合。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革命教育基地,如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四川建川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平台,对开展“四史”教育有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可以开展实地走访学习活动,亲临革命基地,感受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再次,加强实践教学方式。“四史”教育除了基础理论的传授,还要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基层党员主动带头为村民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以实际行动悟透“四史”教育的理念[2]。通过不断深化对“四史”的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从根本上筑牢思想防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二)整合“四史”教育资源,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各基层党组织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資源和红色文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和各类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四史”教育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政治鲜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基层党员在学习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对党的领导和基本理论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入侵。例如,位于宝兴县的夹金山干部培训学院,这是当地结合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的历史,针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培养与历史教育的学习基地。他们利用微课堂讲解和实地体验等方式,使人们更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精神,建构适合人民群众的学习形式,营造学习“四史”的浓厚氛围,使“四史”的基本理论真正进入党员的头脑之中。其次,积极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利用各种革命纪念日和节庆日、文化馆与博物馆等资源,打造一支包括高校教授、党史研究专家的“四史”教育宣传队伍,定期开展宣讲、红色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展示、内外互动交流,大力营造学习“四史”的浓厚氛围,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对“四史”学习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和感悟。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在思想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才能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浪潮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三)完善“四史”教育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四史”教育融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2],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首先,建立“三级联动、整体覆盖”的学习体系。在乡镇层面,建立健全多层次学习构架和区领导基层联系点,通过建立的“四史”教育工作小组联络点,加强与当地学校、党校等教育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形成集地方教育资源开发、理论教学以及实践参与为一体的“四史”教育制度建设[2]。其次,基层各党支部把“四史”的学习宣传教育与支部的“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紧密结合到一起,加强对基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有许多年轻党员,鼓励他们用视频、图片等新媒体手段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解决基层党员对“四史”学习表面化和形式化等问题。再次,加强对“四史”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基层党组织确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与评价标准,并定期对“四史”相关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培养榜样正面激励和激发广大基层党员的学习动力,引导基层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实现学习效果增强的思想觉悟,从而提高基层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的水平。最后,注重学习长效机制建设。“四史”教育要注重制度化与规范化,才能使基层党员在学习中呈现出稳定与长效的趋势,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庾向芳,秦淑娟.“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113-118.
[2]孙頔.“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理论观察,2020(9):43-45.
[3]王瑞超.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6.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