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新兴的鞋类生产大国,近年来一直占据着世界第一大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位置。意大利作为传统制鞋强国及出口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六大鞋类生产大国,第四大出口国,两国在鞋类贸易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对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中国制鞋业现状
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极具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和较为完整的生产链,成为促进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3万多家制鞋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四川等地区,从业人员达400多万人。2007年中国鞋产量已突破100亿双,出口84.9亿双,金额25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16.0%。
中国制鞋业呈现以下特点:鞋类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鞋类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主要生产中低档次、低附加值的鞋,走的是以量取胜路线;廉价的制鞋原材料和劳动力,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与大量标准订单建立的稳定关系成为鞋类生产的竞争优势;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鞋类出口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以皮鞋为主对部分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易受国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影响。
意大利制鞋业现状
制鞋行业历来是意大利的传统出口行业,在意国民经济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天才的设计能力,对传统生产模式的不断革新,制鞋工人精湛的手艺,以及技术含量高、时尚、前卫的原材料、饰品和配件是其主要优势。意制鞋工业区集中在马尔凯、托斯卡纳、威内托、伦巴第、坎帕尼亚、普里亚及艾米利亚罗马涅等中北部大区。由于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意制鞋行业一度陷入低谷徘徊,但近两年多来,在外部需求增长较快的带动下,逐渐出现复苏迹象,目前,意大利共有制鞋企业6500多家,就业人数为9万多人,2007年,共生产鞋2.43亿双,比上年下降0.6%,产值10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意大利制鞋业呈现以下特点:典型的外向型产业,进出口贸易始终保持顺差;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企业数量及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制鞋产量虽有下降,但鞋的销售单价有所上升,走以质取胜路线;国内消费出现回升。
中意鞋产品贸易特点
中国是意鞋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近年来,无论从数量还是从金额看,中国一直是意鞋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07年,中国对意鞋类出口约0.06亿双,同比增长0.58%,出口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7.74%,平均单价3.34美元/双,增长7.12%。对意出口鞋类品种主要为塑胶鞋、皮鞋、纺织面鞋。虽然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呈持续增长态势。
意制鞋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 中国市场越来越成为意制鞋企业关注的热点。意制鞋企业力推高档鞋对中国的出口,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意行业协会、外贸促进机构也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开展了众多与鞋产品有关的贸促活动,包括各种展会、时尚秀以及固定,长期的展览展示平台等,为意制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方位服务。据中方统计,2007年中国自意进口鞋金额为0.25亿美元,主要品种是皮鞋,纺织面鞋和部分鞋材。
贸易保护主义的论调仍是意制鞋行业及相关企业的主流 尽管中国鞋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价格低廉,对意进口商和消费者来说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但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考虑,意大利一直是欧盟内部要求对中国鞋采取制裁措施的强硬派。近期,鉴于欧盟对中国皮鞋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即将到期,意大利业界已向欧委会递交期终复审申请,要求延长反倾销期限。进一步挖掘两国制鞋行业合作潜力
从目前的国际市场划分来看,中国鞋和意大利鞋各有不同的市场空间。中国鞋价位低,数量大,在中低端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意大利鞋则是主攻高端市场,在出口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发展业绩,并成为中国鞋业重要的技术供应方,其设计和品牌优势一直是中国鞋企追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双方都具有合作交流的良好意愿和基础。
中国鞋类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相对薄弱,缺乏跨国品牌,自主引导市场消费能力弱等问题,制约了鞋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通过意大利的交流,有助于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逐步实现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品牌输出,以避免或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意大利对中国这个潜在消费大市场也在不断探索和跟进,越来越多的意大利高档品牌鞋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示范与合作的机会,还预示着中国鞋消费方式的转变和市场的发展。
中意两国制鞋业通过沟通和往来,化解矛盾,优势互补,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在带给消费者更大实惠的同时,也会给业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制鞋业现状
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极具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和较为完整的生产链,成为促进中国制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3万多家制鞋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四川等地区,从业人员达400多万人。2007年中国鞋产量已突破100亿双,出口84.9亿双,金额25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16.0%。
中国制鞋业呈现以下特点:鞋类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鞋类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主要生产中低档次、低附加值的鞋,走的是以量取胜路线;廉价的制鞋原材料和劳动力,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与大量标准订单建立的稳定关系成为鞋类生产的竞争优势;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鞋类出口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以皮鞋为主对部分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易受国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影响。
意大利制鞋业现状
制鞋行业历来是意大利的传统出口行业,在意国民经济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天才的设计能力,对传统生产模式的不断革新,制鞋工人精湛的手艺,以及技术含量高、时尚、前卫的原材料、饰品和配件是其主要优势。意制鞋工业区集中在马尔凯、托斯卡纳、威内托、伦巴第、坎帕尼亚、普里亚及艾米利亚罗马涅等中北部大区。由于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意制鞋行业一度陷入低谷徘徊,但近两年多来,在外部需求增长较快的带动下,逐渐出现复苏迹象,目前,意大利共有制鞋企业6500多家,就业人数为9万多人,2007年,共生产鞋2.43亿双,比上年下降0.6%,产值10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意大利制鞋业呈现以下特点:典型的外向型产业,进出口贸易始终保持顺差;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企业数量及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制鞋产量虽有下降,但鞋的销售单价有所上升,走以质取胜路线;国内消费出现回升。
中意鞋产品贸易特点
中国是意鞋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近年来,无论从数量还是从金额看,中国一直是意鞋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07年,中国对意鞋类出口约0.06亿双,同比增长0.58%,出口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7.74%,平均单价3.34美元/双,增长7.12%。对意出口鞋类品种主要为塑胶鞋、皮鞋、纺织面鞋。虽然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呈持续增长态势。
意制鞋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 中国市场越来越成为意制鞋企业关注的热点。意制鞋企业力推高档鞋对中国的出口,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意行业协会、外贸促进机构也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开展了众多与鞋产品有关的贸促活动,包括各种展会、时尚秀以及固定,长期的展览展示平台等,为意制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方位服务。据中方统计,2007年中国自意进口鞋金额为0.25亿美元,主要品种是皮鞋,纺织面鞋和部分鞋材。
贸易保护主义的论调仍是意制鞋行业及相关企业的主流 尽管中国鞋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价格低廉,对意进口商和消费者来说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但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考虑,意大利一直是欧盟内部要求对中国鞋采取制裁措施的强硬派。近期,鉴于欧盟对中国皮鞋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即将到期,意大利业界已向欧委会递交期终复审申请,要求延长反倾销期限。进一步挖掘两国制鞋行业合作潜力
从目前的国际市场划分来看,中国鞋和意大利鞋各有不同的市场空间。中国鞋价位低,数量大,在中低端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意大利鞋则是主攻高端市场,在出口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发展业绩,并成为中国鞋业重要的技术供应方,其设计和品牌优势一直是中国鞋企追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双方都具有合作交流的良好意愿和基础。
中国鞋类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相对薄弱,缺乏跨国品牌,自主引导市场消费能力弱等问题,制约了鞋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通过意大利的交流,有助于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逐步实现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品牌输出,以避免或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意大利对中国这个潜在消费大市场也在不断探索和跟进,越来越多的意大利高档品牌鞋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示范与合作的机会,还预示着中国鞋消费方式的转变和市场的发展。
中意两国制鞋业通过沟通和往来,化解矛盾,优势互补,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在带给消费者更大实惠的同时,也会给业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