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麦21号小麦化控技术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化控处理下周麦21号小麦品种大、中、小群体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控处理对周麦21号各群体增产均有显著效果,对大、中群体的增产效应比对小群体的增产效应要大3.8~8.8个百分点,大、中群体更宜采用化控处理技术措施,为化控措施在周麦21号上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小麦;周麦21号;群体;化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08-01
  周麦21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而化学调控是调节群体的有效方法,通过小麦化控试验[1-2],研究周麦21号不同群体条件下化学调控的增产效应及相关技术,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試验于2013—2014年在荥阳市广武镇军张村进行,土壤为二合土,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栽培水平、管理水平与当地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周麦21号;供试化控剂:壮丰安、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
  1.3 试验设计
  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大群体化控处理(A)、大群体无化控处理(CK1)、中群体化控处理(B)、中群体无化控处理(CK2)、小群体化控处理(C)、小群體无化控处理(CK3)。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3-4],小区面积15 m2(7.5 m×2.0 m),9行区,行距20 cm。化控处理内容为:播种前种子用壮丰安拌种;2月下旬(拔节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喷施;4月下旬、5月上旬(灌浆期)用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喷施。播种量大群体为187.5 kg/hm2、中群体为150 kg/hm2、小群体为112.5 kg/hm2,播种期 为10月18日。
  1.4 观察记载内容与方法
  每小区定2点(每点1 m行长)调查基本苗和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苗数。成熟前在各小区中计数各样点上的穗数,计算单位面积穗数。收获前在样点中选取代表性麦穗20个,计录各穗上的籽粒总数,计算每穗粒数。每小区收获2 m的样点3个,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用各样点晒干的籽粒测定千粒重[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群体化控处理群体动态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大群体条件下,各主要生育期化控处理与CK1相差不大,有效穗数高于CK1;在中群体条件下,基本苗、越冬期、返青期化控处理高于CK2,拔节期、孕穗期化控处理与CK2相差不大,有效穗数高于CK2;在小群体条件下,越冬期和孕穗期化控处理低于CK3,其他时期高于CK3,有效穗数低于CK3。这说明化控处理对不同群体起点的分蘖消长的影响有所不同,对起点高的主要起到保穗的作用,对起点适中的达到前促苗后保穗的效果,对起点低的表现出前后控中间促进的现象,结果大群体通过化控处理有效穗数增加5.1%,成穗率提高1.9个百分点;中群体通过化控处理有效穗数增加9.2%,成穗率提高1.6个百分点;而小群体通过化控处理有效穗数减少7.9%,成穗率下降6.9个百分点。
  2.2 不同群体化控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大群体化控处理产量9 178.45 kg/hm2,较CK1增产9.5%;中群体化控处理产量9 457.45 kg/hm2,较CK2增产14.5%;小群体化控处理产量7 178.96 kg/hm2,较CK3增产5.7%。产量构成因素考查表明,大群体化控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CK1,株高略低于CK1;中群体化控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CK2,株高明显低于CK2;而小群体化控处理的穗粒数和株高均高于CK3,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低于CK3,造成化控处理在小群体上应用的增产幅度要小于在大、中群体上应用的增产幅度。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化控处理对周麦21号增产有显著效果,一般可增产5%~10%,高的可达15%~20%,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不高,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足苗是实现周麦21号高产的前提,产量随着群体的增大而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减小。化控处理对周麦21号大、中群体的增产效果比对小群体的增产效果要大(本试验大群体增产率9.5%,中群体增产率14.5%,小群体增产率5.7%),为了更好更经济地保
  证周麦21号的高产稳产,对大、中群体宜采用化控处理技术措施,小群体高产稳产相应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应用化控处理技术时应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当年天气状况,及时调整化控处理方法及时间,以取得更好的调控效果,建成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
  4 参考文献
  [1] 姬玉梅,王岭.化控剂对小麦矮抗58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5(2):31-33.
  [2] 马连.2011年小麦化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58-159.
  [3] 王先如,吴明,梁加寺,等.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对小麦的化控效果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3):40-42.
  [4] 包万友,王纯庆,王志良,等.化控多效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1):23-28.
  [5] 陈秀丽,曹益民,高云.小麦化控药剂矮壮丰的应用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4(5):57-58.
  [6] 秦怀杰.淮北地区夏大豆倒伏原因及防止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1):144.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大鼠尾吊模型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调节体位的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体液分布变化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将36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CON)、头
2004年2至4月期间,探测一号(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有25次同时处在向阳侧磁层顶附近的磁鞘内,TC-1卫星在低纬区,Cluster卫星在中高纬区.利用这一期间两卫星探测到的27个通量传输事
八钢高线75m混凝土烟囱采用了无竖井架附壁式倒模施工,操作方便,斜度控制准确,安全可靠,且施工进度快.烟囱完工后,进行验收检查,垂直度偏差仅为18mm(规范规定允许偏差75mm),
对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对策.
摘要 用0.5%印楝素悬浮剂防治白菜小菜蛾,调查其药效。结果表明,应用0.5%印楝素悬浮剂1 500 mL/hm2防治小菜蛾,不仅能降低白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还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关键词 小菜蛾;白菜;0.5%印楝素悬浮剂;防治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36.341.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113-01  小菜蛾[Plu
导线绝缘层的过热及由此发生的着火和燃烧是载人航天飞行器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研究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的可燃性对于预防飞船中火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了SJ-8卫星搭载
把1932-2006年地磁Ap指数12个月流动均值分解成为(Ap)R和(Ap)I.其中(Ap)R为太阳黑子数R的线性函数,与太阳黑子数R相位相同,可能对应于日冕物质抛射(CME)等地磁控制因素.(Ap)I分量与太阳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