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课程标准解读、结构和作用、相关社会热点、重难点、内容阐述和呈现方式等方面对人教版《政治生活》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的教材内容做出分析,给新版教材编写及一线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一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材;分析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7-0006-04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随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一轮修订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原先三维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政治学科而言,具体来说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转变思想,从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素养”,真正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将之运用于实际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本文着眼于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以人教版《政治生活》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为例,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一、课程标准呈现及解读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和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依据,在新阶段下对于课程标准的分析也应贯穿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
分析左栏“内容目标”的具体内容并抓住关键动词“概述”,可以得到本综合探究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为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能力目标为通过阅读课本,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鼓励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关心国家大政方针,理解并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该三维目标的确立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政治认同进行了有机结合。
课程标准通过“概述”一词表达过程性目标的含义,与综合探究的设计初衷相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探究过程,避免知识的概念化和灌输式教学,从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发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造条件切实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上述分析及右栏“提示与建议”中多次强调“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学目标统领学习材料,知识讲解和教材阅读紧密结合,同时注意活动设计既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内容的结构和作用
从宏观角度看,本综合探究隶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单元从政治制度的层面阐述了第一、二单元有关知识点的依据和基础,例如,我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作保障,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对第一、二单元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本综合探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是对第三单元五、六、七三课内容的补充和升华,另一方面也通过本次探究为学生架起沟通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桥梁。
从微观角度看,本综合探究由总课题、理论综述、活动目标、路径参考几个部分构成。总课题揭示了本次探究的核心主题,即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理论综述是对与本次探究主题紧密相关的第三单元核心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再建构,展现了理论的高度;活动目标为本次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即带领学生共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路径参考为本次探究提供具体材料,包含“聚焦我国政治制度,感悟人民当家作主”和“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会‘有机统一’”两个子课题,选取易于切入、便于把握的事例和材料,以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参考价值。
三、相关的社会热点分析
新时期党和国家依然十分重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力求将法治化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由于本综合探究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因此选取相关社会热点事件时应遵循“生活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诉求,又要反映本综合探究的理论高度和引导倾向。综合考虑,例举两则与本综合探究相关的社会热点材料。
第一则:2016年9月南京市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展开。其中,鼓楼区全区共划分选区169个,建立选民登记站520个,登记选民847132人,登记率96.6%,超过上届4个百分点。第二则: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上述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为本次探究提供具体的社会实例支撑。第一则材料具体反映了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的情况,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也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障;第二则材料具体反映了我国法治进程的又一次推進,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四、重难点分析
“思想政治课的重点不是由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课程标准规定和生活规定有机结合的双机制决定,教材分析必须以本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此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核心素养”。故为使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同时考虑学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本综合探究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确定为:学生通过理论阅读和活动探究,把握中国发展进步的具体政治制度保障。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教材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二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基本政治制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难点确定为:学生通过理论阅读和活动探究,认识和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原因有两点,一是该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抽象度高,理论性强;二是学生原有认知体系中对该内容印象不深,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形成科学认识,故需教师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加以完善。
五、内容阐述和呈现方式分析及建议
本综合探究首先用一定的篇幅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和阐述,之后提出探究目标,接着呈现两个探究材料及活动设计。两个子课题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且有所侧重,其一采用文字配图的方式简洁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我国各项重大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其二采用程序图表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程序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程序,并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感悟,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因此,其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反观本综合探究的教材内容,可以看出该部分内容的编写与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材料的组织与架构等均体现了课程性质,也符合课程标准“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主题”这一核心理念。此外,本综合探究还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教材明确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并通过“聚焦我国政治制度”和“走近人民代表大会”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二,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综合探究鼓励学生发现制度优点,坚持制度自信,提高政治认同;希望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培养理性精神;理解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树立法治意识。
其三,倡导活动型的学科课程。本综合探究以活动探究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努力让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历练、学习,从而获取知识,提升品格。
当然,笔者在研读教材时认为本综合探究依然可以做出些许改进,在此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一是增强现有教材的开放互动性。优质教材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清晰的教学思路,而且能够提供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对教材形成一定的“依赖性”,自觉地选择“用教材教”,而不必费心地到处搜集教学材料。因此,本综合探究可以适当丰富探究材料,弥补本次探究以文字材料为主的不足。比如,增加一些观看链接或阅读指导,观看链接可以是一些优秀、典型的影视剧、纪录片等,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长处,让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形成更为直观的感受;阅读指导可以是新闻报道、评论性文章、书籍等,注意篇幅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深。
二是增加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政治生活》是培育学生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模块,合作探究又是促进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综合探究可以适当丰富活动形式,弥补本次探究以材料分析为主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有关公共参与的有效指导。比如,增加参观考察或人物采访等活动,参观考察可以结合当地资源,了解村委会或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乃至换届换举,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参观学习;人物采访的对象可以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核心成员,也可以是当地的人大代表,采访的方式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采访,还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手段,讓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最后,笔者认为,上述两点建议既可以看作是对新版教材编写的建议,也可以看作是给广大一线教师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2~85.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谢树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及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8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材;分析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7-0006-04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随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一轮修订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原先三维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政治学科而言,具体来说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转变思想,从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素养”,真正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将之运用于实际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本文着眼于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以人教版《政治生活》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为例,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一、课程标准呈现及解读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和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依据,在新阶段下对于课程标准的分析也应贯穿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
分析左栏“内容目标”的具体内容并抓住关键动词“概述”,可以得到本综合探究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为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能力目标为通过阅读课本,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鼓励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关心国家大政方针,理解并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该三维目标的确立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政治认同进行了有机结合。
课程标准通过“概述”一词表达过程性目标的含义,与综合探究的设计初衷相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探究过程,避免知识的概念化和灌输式教学,从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发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造条件切实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上述分析及右栏“提示与建议”中多次强调“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学目标统领学习材料,知识讲解和教材阅读紧密结合,同时注意活动设计既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内容的结构和作用
从宏观角度看,本综合探究隶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单元从政治制度的层面阐述了第一、二单元有关知识点的依据和基础,例如,我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作保障,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对第一、二单元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本综合探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是对第三单元五、六、七三课内容的补充和升华,另一方面也通过本次探究为学生架起沟通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桥梁。
从微观角度看,本综合探究由总课题、理论综述、活动目标、路径参考几个部分构成。总课题揭示了本次探究的核心主题,即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理论综述是对与本次探究主题紧密相关的第三单元核心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再建构,展现了理论的高度;活动目标为本次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即带领学生共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路径参考为本次探究提供具体材料,包含“聚焦我国政治制度,感悟人民当家作主”和“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会‘有机统一’”两个子课题,选取易于切入、便于把握的事例和材料,以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参考价值。
三、相关的社会热点分析
新时期党和国家依然十分重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力求将法治化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由于本综合探究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因此选取相关社会热点事件时应遵循“生活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诉求,又要反映本综合探究的理论高度和引导倾向。综合考虑,例举两则与本综合探究相关的社会热点材料。
第一则:2016年9月南京市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展开。其中,鼓楼区全区共划分选区169个,建立选民登记站520个,登记选民847132人,登记率96.6%,超过上届4个百分点。第二则: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上述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为本次探究提供具体的社会实例支撑。第一则材料具体反映了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的情况,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也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障;第二则材料具体反映了我国法治进程的又一次推進,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四、重难点分析
“思想政治课的重点不是由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课程标准规定和生活规定有机结合的双机制决定,教材分析必须以本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此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核心素养”。故为使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同时考虑学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本综合探究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确定为:学生通过理论阅读和活动探究,把握中国发展进步的具体政治制度保障。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教材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二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基本政治制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难点确定为:学生通过理论阅读和活动探究,认识和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原因有两点,一是该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抽象度高,理论性强;二是学生原有认知体系中对该内容印象不深,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形成科学认识,故需教师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加以完善。
五、内容阐述和呈现方式分析及建议
本综合探究首先用一定的篇幅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和阐述,之后提出探究目标,接着呈现两个探究材料及活动设计。两个子课题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且有所侧重,其一采用文字配图的方式简洁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我国各项重大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其二采用程序图表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程序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程序,并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感悟,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因此,其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反观本综合探究的教材内容,可以看出该部分内容的编写与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材料的组织与架构等均体现了课程性质,也符合课程标准“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主题”这一核心理念。此外,本综合探究还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教材明确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并通过“聚焦我国政治制度”和“走近人民代表大会”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二,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综合探究鼓励学生发现制度优点,坚持制度自信,提高政治认同;希望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培养理性精神;理解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树立法治意识。
其三,倡导活动型的学科课程。本综合探究以活动探究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努力让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历练、学习,从而获取知识,提升品格。
当然,笔者在研读教材时认为本综合探究依然可以做出些许改进,在此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一是增强现有教材的开放互动性。优质教材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清晰的教学思路,而且能够提供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对教材形成一定的“依赖性”,自觉地选择“用教材教”,而不必费心地到处搜集教学材料。因此,本综合探究可以适当丰富探究材料,弥补本次探究以文字材料为主的不足。比如,增加一些观看链接或阅读指导,观看链接可以是一些优秀、典型的影视剧、纪录片等,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长处,让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形成更为直观的感受;阅读指导可以是新闻报道、评论性文章、书籍等,注意篇幅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深。
二是增加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政治生活》是培育学生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模块,合作探究又是促进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综合探究可以适当丰富活动形式,弥补本次探究以材料分析为主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有关公共参与的有效指导。比如,增加参观考察或人物采访等活动,参观考察可以结合当地资源,了解村委会或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乃至换届换举,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参观学习;人物采访的对象可以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核心成员,也可以是当地的人大代表,采访的方式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采访,还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手段,讓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最后,笔者认为,上述两点建议既可以看作是对新版教材编写的建议,也可以看作是给广大一线教师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2~85.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谢树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及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