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按照选取时间关系进行分组,分为开展PDCA循环检验前与开展PDCA循环检验后两组样本进行研究,对比分组检验样本的合格情况。结果:经过分组标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采用PDCA循环模式检测前后其对于标本检测的合格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環检测模式,属于一种逻辑型的检测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对检测流程进行规范,促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99-01
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对于临床检验要求更高,临床检验过程中对于各项的检验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众多医学研究者提出了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检验方法[1]。指导医师要针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一些疾病的早诊断、早确诊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另外加强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可以提升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了临床检验工作的有效性[2]。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开展PDCA循环检验的重要流程以及检验正确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其中开展PDCA循环检验之前检测的样本一共621份,开展PDCA循环检验之后检测样本一共579份,两份样本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将选取的标本进行分组研究,其中621份标本为PDCA循环检查实施之前,然后对579份标本进行PDCA循环检查。(1)检验质量策划。策划就是对整个检验的流程进行安排,制定出相应项目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2)临床检验实施。此过程则是在策划的基础之上,按照检验质量控制要求开展检测,此检验方法也是检验管理的水平体现,同时也是在检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3)临床检查。针对检验科接收到的样本需要开展严格的检查,将标本的质量尽量在检查开始就开始控制,检测之前应确定患者的身份信息,将其病例号、病床号以及采集时间等进行统计。(4)临床标本处置。将采集的标本按照病例、检测项目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不同的时间段,然后在容器上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床号、病例号、采集时间等,方便后续的检测处置。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标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测合格率等进行审查,计算出在实验中采用PDCA循环检查前后,检测标本的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组标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采用PDCA循环模式检测前后其对于标本检测的合格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DCA临床循环检查又被称为戴明环,此检查模式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具有高效性,并且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3]。采用PDCA循环检测模式进行临床检验,其可以有效的提升检验的正确率,同时避免了因为检验的不准确或者因为检验的不严谨而造成整个检验的结果错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患者,检验作为其治疗的基本依据,在临床治疗上采用PDCA循环检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
从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由数据统计得出,采用PDCA循环检测模式之后,在门诊标本、住院标本以及健康患者标本的检测准确率上明显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少雄. 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23:61-62.
[2]辛敏. PDCA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
[3]董德平.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66-167+170.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99-01
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对于临床检验要求更高,临床检验过程中对于各项的检验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众多医学研究者提出了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检验方法[1]。指导医师要针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一些疾病的早诊断、早确诊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另外加强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可以提升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了临床检验工作的有效性[2]。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开展PDCA循环检验的重要流程以及检验正确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其中开展PDCA循环检验之前检测的样本一共621份,开展PDCA循环检验之后检测样本一共579份,两份样本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将选取的标本进行分组研究,其中621份标本为PDCA循环检查实施之前,然后对579份标本进行PDCA循环检查。(1)检验质量策划。策划就是对整个检验的流程进行安排,制定出相应项目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2)临床检验实施。此过程则是在策划的基础之上,按照检验质量控制要求开展检测,此检验方法也是检验管理的水平体现,同时也是在检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3)临床检查。针对检验科接收到的样本需要开展严格的检查,将标本的质量尽量在检查开始就开始控制,检测之前应确定患者的身份信息,将其病例号、病床号以及采集时间等进行统计。(4)临床标本处置。将采集的标本按照病例、检测项目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不同的时间段,然后在容器上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床号、病例号、采集时间等,方便后续的检测处置。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标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测合格率等进行审查,计算出在实验中采用PDCA循环检查前后,检测标本的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组标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采用PDCA循环模式检测前后其对于标本检测的合格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DCA临床循环检查又被称为戴明环,此检查模式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具有高效性,并且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3]。采用PDCA循环检测模式进行临床检验,其可以有效的提升检验的正确率,同时避免了因为检验的不准确或者因为检验的不严谨而造成整个检验的结果错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患者,检验作为其治疗的基本依据,在临床治疗上采用PDCA循环检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
从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由数据统计得出,采用PDCA循环检测模式之后,在门诊标本、住院标本以及健康患者标本的检测准确率上明显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少雄. 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23:61-62.
[2]辛敏. PDCA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
[3]董德平.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66-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