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基层技术人员对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的运用普及起来,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为我们油藏开发工作提供了快捷有用的方法,本文从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的运用途径入手,重点介绍了几方面的运用情况。
主题词:多学科 油藏研究成果 运用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252-01
自开展多学科集成化油藏研究以来,历经多年,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多学科油藏研究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成果日趋成熟,我们已能充分利用这个成果,用于指导分析区块动用状况,单层量化剩余油分布潜力,单井量化分层注采状况,以制定调整施更好地挖潜剩余油,指导油藏开发工作。
一、多学科油藏研究概述
多学科油藏研究是以计算机为平台,以三维地质建模和大规模油藏模拟为技术手段,是创新的油藏研究新技术与油藏管理新模式;多学科油藏研究将精细油藏地质、测井一次解释、开发地震、岩石物理、地质建模、生产测井、试井、油藏模拟、经济评价和方案设计等多学科、多专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量化了剩余油,使油田能从整体上把握剩余潜力的挖潜方向,使油藏描述更加准确,使开发调整更符合油田实际,能以最少的成本费用获取更高的采收率。相关技术人员以油藏区块为基本单元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并与我们基层技术人员互享成果,为我们准确提供了油田开发所需的各项动态数据和成果图,给动态分析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二、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的运用途径
(1)通过数据库提取成果数据
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产生了各项动态和静态数据,这大量数据存储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通过访问权限配置网络数据库服务器,这样我们通过编辑结构化查询语句就能够提取放在数据库中的成果数据。
(2)通过GPTplan软件直观展示成果
GPTplan软件功能强大,其构建的多学科数据库将油田数值模拟成果分区块管理起来,建立了油田地质图件库,将不同格式的地质图件转化为统一格式,可管理包括各区块构造图、沉积相图、属性等值线图、单井柱状图、剩余油分布图、含水饱和度图等基础图件。通过图件,直观地展示了区块的沉积特征、油水分布等趋势。
三、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的运用
(1)在区块分析中的运用
单层量化剩余油分布:通過数模结果统计,量化不同沉积环境的剩余油,明确其具体动用情况。如S区块不同类型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是:内前缘相和分流平原相剩余油平面分布与砂体发育特点差不多,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内部,主要集中在河道内部,内前缘相注采不完善的河道砂体,外前缘相整体看分布相对均匀,主体、非主体、表外储层剩余储量差不多。如B1层分流平原相河道或主体薄层砂综合含水最高,采出程度最高,剩余地质储量最大,表外储层综合含水最低,采出程度最低,地质储量相对较大,下步两者作为挖潜主要对象。
整体量化分层动用状况:可以知道每个小层地质储量,剩余储量,采出程度,单层含水,地层压力,为下步调整提供依据。如S区块各层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个情况,为了更好地挖潜剩余油,提高采出程度:对含水级别相对较低,采出程度低,可动用剩余可采储量多的层加强注水,以提高采出液量;对含水级别相对高,剩余可采储量低的层控制注水,控制出液,提高注入水的利用效率。
单井量化分层注采状况,注水井,采油井每个单层注多少,采多少,含水多少实现量化,为调控提供数据依据。
(2)结合多学科成果,采取一定标准,寻找油井压裂、堵水潜力井
统计S区单井单层的出液,含水,剩余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射孔情况等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出了具有压裂,堵水,潜力的井。具体情况见表一。
如XA井,对动用差、压力高的层采取压裂措施提液,我们选取一个是剩余储量比较高,另一个是压力比较高的这种层选择压裂,选了四段,压裂后单井日增油4.6吨,含水下降,压裂效果明显。
(3)通过分析水井周围油井出液、含水等情况,制定细分、测调、调剖等调整
我们将水井各层的注入情况联合周围油井的动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水井潜力大,周围油井含水比较高的层段单卡出来进行控制注水,对周围油井含水比较低的层段的加强注水。
对层间、平面动用差异大的层采取浅调剖措施,如XB井从平面上动用不均匀,层间差异大,平面上始终是B1,C1层采出,所以对这样的层段采取浅调剖,浅调剖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对周围油井整体动用好且平面差异小、压力低的水井层段采取周期注水。
参考文献:
[1]赵国忠,王曙光,尹芝林,郭德志;大庆长垣多学科油藏研究技术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05)
[2]陈建阳,于兴河,张志杰,李胜利,毛志刚;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03)
主题词:多学科 油藏研究成果 运用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252-01
自开展多学科集成化油藏研究以来,历经多年,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多学科油藏研究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成果日趋成熟,我们已能充分利用这个成果,用于指导分析区块动用状况,单层量化剩余油分布潜力,单井量化分层注采状况,以制定调整施更好地挖潜剩余油,指导油藏开发工作。
一、多学科油藏研究概述
多学科油藏研究是以计算机为平台,以三维地质建模和大规模油藏模拟为技术手段,是创新的油藏研究新技术与油藏管理新模式;多学科油藏研究将精细油藏地质、测井一次解释、开发地震、岩石物理、地质建模、生产测井、试井、油藏模拟、经济评价和方案设计等多学科、多专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量化了剩余油,使油田能从整体上把握剩余潜力的挖潜方向,使油藏描述更加准确,使开发调整更符合油田实际,能以最少的成本费用获取更高的采收率。相关技术人员以油藏区块为基本单元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并与我们基层技术人员互享成果,为我们准确提供了油田开发所需的各项动态数据和成果图,给动态分析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二、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的运用途径
(1)通过数据库提取成果数据
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产生了各项动态和静态数据,这大量数据存储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通过访问权限配置网络数据库服务器,这样我们通过编辑结构化查询语句就能够提取放在数据库中的成果数据。
(2)通过GPTplan软件直观展示成果
GPTplan软件功能强大,其构建的多学科数据库将油田数值模拟成果分区块管理起来,建立了油田地质图件库,将不同格式的地质图件转化为统一格式,可管理包括各区块构造图、沉积相图、属性等值线图、单井柱状图、剩余油分布图、含水饱和度图等基础图件。通过图件,直观地展示了区块的沉积特征、油水分布等趋势。
三、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的运用
(1)在区块分析中的运用
单层量化剩余油分布:通過数模结果统计,量化不同沉积环境的剩余油,明确其具体动用情况。如S区块不同类型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是:内前缘相和分流平原相剩余油平面分布与砂体发育特点差不多,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内部,主要集中在河道内部,内前缘相注采不完善的河道砂体,外前缘相整体看分布相对均匀,主体、非主体、表外储层剩余储量差不多。如B1层分流平原相河道或主体薄层砂综合含水最高,采出程度最高,剩余地质储量最大,表外储层综合含水最低,采出程度最低,地质储量相对较大,下步两者作为挖潜主要对象。
整体量化分层动用状况:可以知道每个小层地质储量,剩余储量,采出程度,单层含水,地层压力,为下步调整提供依据。如S区块各层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个情况,为了更好地挖潜剩余油,提高采出程度:对含水级别相对较低,采出程度低,可动用剩余可采储量多的层加强注水,以提高采出液量;对含水级别相对高,剩余可采储量低的层控制注水,控制出液,提高注入水的利用效率。
单井量化分层注采状况,注水井,采油井每个单层注多少,采多少,含水多少实现量化,为调控提供数据依据。
(2)结合多学科成果,采取一定标准,寻找油井压裂、堵水潜力井
统计S区单井单层的出液,含水,剩余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射孔情况等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出了具有压裂,堵水,潜力的井。具体情况见表一。
如XA井,对动用差、压力高的层采取压裂措施提液,我们选取一个是剩余储量比较高,另一个是压力比较高的这种层选择压裂,选了四段,压裂后单井日增油4.6吨,含水下降,压裂效果明显。
(3)通过分析水井周围油井出液、含水等情况,制定细分、测调、调剖等调整
我们将水井各层的注入情况联合周围油井的动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水井潜力大,周围油井含水比较高的层段单卡出来进行控制注水,对周围油井含水比较低的层段的加强注水。
对层间、平面动用差异大的层采取浅调剖措施,如XB井从平面上动用不均匀,层间差异大,平面上始终是B1,C1层采出,所以对这样的层段采取浅调剖,浅调剖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对周围油井整体动用好且平面差异小、压力低的水井层段采取周期注水。
参考文献:
[1]赵国忠,王曙光,尹芝林,郭德志;大庆长垣多学科油藏研究技术与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05)
[2]陈建阳,于兴河,张志杰,李胜利,毛志刚;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