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开放研究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如表约数的(约、大约、上下、左右),表程度的(最多、几乎、全部等),表范围的(大多数、大部分、一般)等等。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文章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并领会其妙处。在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亦是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题型有: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思路:……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思路:(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发生了……的改变,也不符合实际。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约数,“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考点一:1.第……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画线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9·江苏盐城)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②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③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考题:1.第①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
  1.这几道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色,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这两方面来回答。从表层义看,“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从深层义看,说明了5G网络具有低延迟的特点,如果将“几乎”删去,就变成了5G网络没有延迟,与原文内容不符。故不能删去“几乎”。2.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回答。从表层义看,“涌现”指人或事大量出现;从深层义看,“涌现”一词写出了5G技术的兴起,会出现很多其他的新兴产业。5G技术“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参考答案
  1.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考点二:某个词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018·吉林)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作者杨舒,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考题:“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可能”表估计,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参考答案
  “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019·四川凉山)
  植物也有语言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頭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作者夏爱兰,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考题: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参考答案
  “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总之,在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首先要注意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用词要斟酌并注意分寸;其次,要注意具有修饰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不足和数量词,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其一般的答题格式:解释词语+表限定或估计——突出强调了……(结合句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于加点词语是否删除或替换,解题步骤为:一表态,二定性,三比较,四结论。答题格式为:不能+该词表估计或限定+解释词语+如果删去的句意+与事实不符(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从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来看,半命题作文以其灵动,发散思维深受命题老师、学生的喜爱,如淄博市“你 的样子,真美”;北京市“北京,这里有我的 ”;河南省“ 让我更出彩”;重庆市“多一点 ”;青岛市“镌刻在 的约定”;东营市“ 的力量”等。从命题主题来看,回忆是永恒的命题,作文命题引导学生追忆
期刊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勇气。同学们,在这段抗疫的特殊时期,你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有没有让你觉得暖心的事,有没有让你觉得可敬可爱的人?  请以“防(抗)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你真实的感受。要求主题明确,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话题作文选材宽泛、表达自由,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但要写好话题作
期刊
曾经跌倒,但也忍着疼痛站起来;曾经流泪,但也倔强地伸手擦去;曾经失魂落魄,但又勇敢地扬起脸迎接太阳。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风雨,有坎坷,但是也有雨后彩虹与阳光大道。只是当面对挫折磨难的时候,你是否能勇敢地去完成人生的一次次考验呢?  請以“人生需要勇敢”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在
期刊
议论文重在说理,但在学生习作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大多数学生写议论文,只是一味地堆砌材料,而不是去分析说理。即便是分析说理,也是走马观花式的,或者叫做蜻蜓点水式,对问题的分析说理不痛不痒,根本就没有起到说理的作用。  学会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是坚定不移地持续一件事情,持之以恒是成功之前提,是天赋的朋友,是懒情的天敌,所以人只有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地做一件事,才可能踏上成功之路。①  持之以恒是成
期刊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引子是“江月何年初照人”。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
期刊
孔氏家学,源于杏坛讲学。孔子在杏坛“开门设教”“有教无类”“广收弟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孔子死后,其子孙“即宅为庙,藏乐服礼器,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其教育者当为孔氏后裔,其学者亦不超越孔氏子孙,这就是孔氏家学的开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修起孔子庙”并“于庙外扩建屋宇,以居学者”,以培养孔氏家族的子弟。宋仁宗延佑年间,孔氏庙学又增颜、孟二氏子弟,孔氏庙学遂成为孔、颜、孟三氏学。明太
期刊
印象中的过年会爆竹声声,万人空巷,亲戚朋友喜聚一堂,充满欢声笑语,但今年的春节却截然不同。街市上冷冷清清的,家家户户的门户紧闭,即使有人出门置办年货也都是戴着口罩,匆匆忙忙,小心翼翼,其中的原由,就要从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说起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而且存在长达28天的潜伏期,导致大量人员在无意中被感染。而且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病毒也通过人员流
期刊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但18日傍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84岁的钟南山院士把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1月18日,钟南山院士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球确诊病人已超百万之众。有人说,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而张文宏则打满全场。  有记者采访张文宏归来,说起他那两个触目惊心的黑眼圈,竟是有些唏嘘。其实,全国人民,现在简直是全世界人民,都从视频中看到了他日愈加重的黑眼圈。对比疫情之前意气风发的演讲视频,张文宏仿佛老了10歲。  张文宏的“靠山”是什么?  他倚靠的,除了自己数十年修炼的个人修为,也有这次驰援武汉医者人数最
期刊
每一个生命存在,就会有它的感受和认识,上帝给予每个人的24小时不会是空的。我的确没有经历他们所指的生活,但我经历着我的生活,在貌似平淡的一天中,我会走过我的千山万水。  他们用自己的角度去定义别人的存在方式,甚至是别人的存在内容,这无疑是一种错误。  但当我离开自己的天地,进入他们的天地之后,用接近他们的形式活着,我体会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我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甚至每天都会认识新的朋友,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