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如表约数的(约、大约、上下、左右),表程度的(最多、几乎、全部等),表范围的(大多数、大部分、一般)等等。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文章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并领会其妙处。在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亦是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题型有: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思路:……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思路:(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发生了……的改变,也不符合实际。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约数,“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考点一:1.第……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画线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9·江苏盐城)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②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③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考题:1.第①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
1.这几道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色,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这两方面来回答。从表层义看,“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从深层义看,说明了5G网络具有低延迟的特点,如果将“几乎”删去,就变成了5G网络没有延迟,与原文内容不符。故不能删去“几乎”。2.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回答。从表层义看,“涌现”指人或事大量出现;从深层义看,“涌现”一词写出了5G技术的兴起,会出现很多其他的新兴产业。5G技术“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参考答案
1.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考点二:某个词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018·吉林)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作者杨舒,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考题:“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可能”表估计,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参考答案
“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019·四川凉山)
植物也有语言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頭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作者夏爱兰,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考题: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参考答案
“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总之,在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首先要注意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用词要斟酌并注意分寸;其次,要注意具有修饰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不足和数量词,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其一般的答题格式:解释词语+表限定或估计——突出强调了……(结合句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于加点词语是否删除或替换,解题步骤为:一表态,二定性,三比较,四结论。答题格式为:不能+该词表估计或限定+解释词语+如果删去的句意+与事实不符(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文章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并领会其妙处。在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亦是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题型有: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思路:……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思路:(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发生了……的改变,也不符合实际。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约数,“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考点一:1.第……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画线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9·江苏盐城)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②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③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考题:1.第①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
1.这几道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色,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这两方面来回答。从表层义看,“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从深层义看,说明了5G网络具有低延迟的特点,如果将“几乎”删去,就变成了5G网络没有延迟,与原文内容不符。故不能删去“几乎”。2.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回答。从表层义看,“涌现”指人或事大量出现;从深层义看,“涌现”一词写出了5G技术的兴起,会出现很多其他的新兴产业。5G技术“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参考答案
1.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考点二:某个词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018·吉林)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作者杨舒,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考题:“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可能”表估计,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参考答案
“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019·四川凉山)
植物也有语言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頭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作者夏爱兰,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考题: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参考答案
“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总之,在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首先要注意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用词要斟酌并注意分寸;其次,要注意具有修饰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不足和数量词,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其一般的答题格式:解释词语+表限定或估计——突出强调了……(结合句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于加点词语是否删除或替换,解题步骤为:一表态,二定性,三比较,四结论。答题格式为:不能+该词表估计或限定+解释词语+如果删去的句意+与事实不符(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