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常有些“不识时务”者,让方家们头疼不已,因为无论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的“双名制命名法”,还是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的“器官相关律”,都很尴尬地无法将那些处于进化中间阶段的动物归类。比如按林奈的分类法,蝴蝶的成虫与幼虫(甚至蚕和蚕蛹也一样)似乎就变成了两个物种;而居维叶在1817年以“器官相关律”给动物分类虽然比林奈前进了一大步,甚至被后世学者称为“生物学界的独裁者”,但是居维叶的理论也并非无懈可击,甚至还闹过很大的笑话。
当时居维叶的名气如日中天,很多考古学家登门求教,并带来一些自己的考古发现请他鉴定。有一天,一个朋友带来两块化石,说是同一个生物的牙齿和前爪,但是居维叶仔细鉴定后声称这绝对不可能,“你看,这枚牙齿与马和驴很像,具有奇蹄类动物牙齿的典型特征;而这只爪骨骼粗壮,具有食肉动物前肢的特点。要知道,奇蹄类动物都是吃草的,而草食动物不会生有食肉动物独有的锋利而强壮的爪子”。
朋友坚持声称这两件化石绝对是同一件动物化石的两个部分,但又无法从理论上说服居维叶。几天之后,这位较真的朋友真的费尽周折把整具动物化石带给居维叶看。
这位“生物学界的独裁者”一看惊掉了下巴:一个食草动物的前肢末端,真的生有一对食肉动物才有的前爪。这种生活在中新世时期(2300万年前~533万年前)的哺乳动物名叫爪兽,早已绝迹,它处于一个进化的中间阶段:它是奇蹄类动物中唯一有爪的,而且是自主进化出爪,但是它的这对强有力的爪子不是为了捕猎,而是为了支撑它近3米的庞大身躯抓住树干,方便自己伸高脖子吃树梢上的嫩叶。它像猩猩一样用四肢行走,血缘最亲近的动物却是马。
相比于爪兽让居维叶出丑的事,恩格斯参与“主演”的鸭嘴兽事件似乎名气要大得多。
1794年,几个英国学者从澳洲带回一张鸭嘴兽的兽皮,这张兽皮的一些特征颠覆了整个生物界的固有认知:这是哪个无聊的小子把鸭子的嘴和脚蹼缝在一个小动物身上了?至到第二年,两位生物学家鉴定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人工合成的动物标本,而是真实的生命体。
更让人称奇的还在后面。1820年,人们发现鸭嘴兽的子宫里有蛋,两年后,人们发现鸭嘴兽身上有乳腺,这说明它是哺乳动物。但是“卵生的哺乳动物”真的存在吗?如果要承认这一点,就要推翻整个生物界几百年来奠定的基础知识体系。这让生物科学界疑窦丛生。就连恩格斯在1843年见到鸭嘴兽的蛋时还哈哈大笑,声称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生蛋是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典型特征。
一年后,欧美动物学大会上,与会者接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科学家哥德温发自澳大利亚的电报,内容只有四个单词:单孔类、卵生、卵、(体内体外)各一半(意思是哥德温拍照的时候,这只鸭嘴兽已经生下了一只蛋,而其体内还有一只没来得及生下的蛋,这是其生蛋的最直接证明)。这就是著名的“四词电报”。
这封电报让大会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了纪念这个神奇的物种,人们给它单独归属为哺乳动物属、单孔目、鸭嘴兽科鸭嘴兽属鸭嘴兽种——为一个动物单独归属,这在整个动物界是绝无仅有的。而恩格斯在了解到这个事实之后,在给朋友的信中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傲慢无知”,并称“当着您的面,我不得不郑重地向鸭嘴兽请求原谅”。
除了居维叶和恩格斯的“认识误区”外,还有一件让权威性的刊物美国《国家地理》也低头认错的轰动事件——
1999年2月,美国某恐龙博物馆馆长柯克斯与夫人发现了一块从中国辽宁走私入境的化石。化石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形似恐龙的鸟,甚至还能看到羽毛的痕迹,它有着成排的细小的牙齿、尖尖的嘴、一条长而直的尾巴、一条腿和身体的其他一些部位。这块半是恐龙半是鸟的化石正好填补了考古界的一处空白:学术界一向支持“鸟类来源于恐龙”的论调,但苦于没有证据。夫妇二人高价收购了这块化石并命名为“古盗鸟”。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为题详细做了报道,并将“古盗鸟”的复原图作为当期的杂志封面,声称这是生物历史界的一次飞跃,“我们终于找到了连接鸟类和恐龙进化过程中苦苦寻找却一直无果的最直接证据,它真的能飞”。
然而,2000年4月,“古盗鸟”的老家中国辽宁却正式对外宣布所谓的“古盗鸟”化石不过是一块“人工拼图”,至少来自两种不同的动物,实际上它是由一条小盗龙的尾巴和一个完整的食鱼鸟类(燕鸟)的骨架拼接而成的。“古盗鸟”化石不能直接作为鸟类与恐龙之间进化关系的证明。
为此,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名声大落。但大度的科学界很快就原谅了这家杂志的错误,毕竟往往正确结论都是由错误中剥茧抽丝而呈现的。
其实科学界的大度还有一个原因:在这个“古盗鸟”化石上发现的小盗龙的尾巴化石是有羽毛的,说明小盗龙已具有攀爬和滑翔能力,從而证明了鸟类与恐龙之间直接的进化关系,并填补了两者之间“失落的环节”,小盗龙与爪兽和鸭嘴兽一样,成为生物科学中伟大的“进化中介者”。
当时居维叶的名气如日中天,很多考古学家登门求教,并带来一些自己的考古发现请他鉴定。有一天,一个朋友带来两块化石,说是同一个生物的牙齿和前爪,但是居维叶仔细鉴定后声称这绝对不可能,“你看,这枚牙齿与马和驴很像,具有奇蹄类动物牙齿的典型特征;而这只爪骨骼粗壮,具有食肉动物前肢的特点。要知道,奇蹄类动物都是吃草的,而草食动物不会生有食肉动物独有的锋利而强壮的爪子”。
朋友坚持声称这两件化石绝对是同一件动物化石的两个部分,但又无法从理论上说服居维叶。几天之后,这位较真的朋友真的费尽周折把整具动物化石带给居维叶看。
这位“生物学界的独裁者”一看惊掉了下巴:一个食草动物的前肢末端,真的生有一对食肉动物才有的前爪。这种生活在中新世时期(2300万年前~533万年前)的哺乳动物名叫爪兽,早已绝迹,它处于一个进化的中间阶段:它是奇蹄类动物中唯一有爪的,而且是自主进化出爪,但是它的这对强有力的爪子不是为了捕猎,而是为了支撑它近3米的庞大身躯抓住树干,方便自己伸高脖子吃树梢上的嫩叶。它像猩猩一样用四肢行走,血缘最亲近的动物却是马。
相比于爪兽让居维叶出丑的事,恩格斯参与“主演”的鸭嘴兽事件似乎名气要大得多。
1794年,几个英国学者从澳洲带回一张鸭嘴兽的兽皮,这张兽皮的一些特征颠覆了整个生物界的固有认知:这是哪个无聊的小子把鸭子的嘴和脚蹼缝在一个小动物身上了?至到第二年,两位生物学家鉴定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人工合成的动物标本,而是真实的生命体。
更让人称奇的还在后面。1820年,人们发现鸭嘴兽的子宫里有蛋,两年后,人们发现鸭嘴兽身上有乳腺,这说明它是哺乳动物。但是“卵生的哺乳动物”真的存在吗?如果要承认这一点,就要推翻整个生物界几百年来奠定的基础知识体系。这让生物科学界疑窦丛生。就连恩格斯在1843年见到鸭嘴兽的蛋时还哈哈大笑,声称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生蛋是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典型特征。
一年后,欧美动物学大会上,与会者接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科学家哥德温发自澳大利亚的电报,内容只有四个单词:单孔类、卵生、卵、(体内体外)各一半(意思是哥德温拍照的时候,这只鸭嘴兽已经生下了一只蛋,而其体内还有一只没来得及生下的蛋,这是其生蛋的最直接证明)。这就是著名的“四词电报”。
这封电报让大会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了纪念这个神奇的物种,人们给它单独归属为哺乳动物属、单孔目、鸭嘴兽科鸭嘴兽属鸭嘴兽种——为一个动物单独归属,这在整个动物界是绝无仅有的。而恩格斯在了解到这个事实之后,在给朋友的信中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傲慢无知”,并称“当着您的面,我不得不郑重地向鸭嘴兽请求原谅”。
除了居维叶和恩格斯的“认识误区”外,还有一件让权威性的刊物美国《国家地理》也低头认错的轰动事件——
1999年2月,美国某恐龙博物馆馆长柯克斯与夫人发现了一块从中国辽宁走私入境的化石。化石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形似恐龙的鸟,甚至还能看到羽毛的痕迹,它有着成排的细小的牙齿、尖尖的嘴、一条长而直的尾巴、一条腿和身体的其他一些部位。这块半是恐龙半是鸟的化石正好填补了考古界的一处空白:学术界一向支持“鸟类来源于恐龙”的论调,但苦于没有证据。夫妇二人高价收购了这块化石并命名为“古盗鸟”。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为题详细做了报道,并将“古盗鸟”的复原图作为当期的杂志封面,声称这是生物历史界的一次飞跃,“我们终于找到了连接鸟类和恐龙进化过程中苦苦寻找却一直无果的最直接证据,它真的能飞”。
然而,2000年4月,“古盗鸟”的老家中国辽宁却正式对外宣布所谓的“古盗鸟”化石不过是一块“人工拼图”,至少来自两种不同的动物,实际上它是由一条小盗龙的尾巴和一个完整的食鱼鸟类(燕鸟)的骨架拼接而成的。“古盗鸟”化石不能直接作为鸟类与恐龙之间进化关系的证明。
为此,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名声大落。但大度的科学界很快就原谅了这家杂志的错误,毕竟往往正确结论都是由错误中剥茧抽丝而呈现的。
其实科学界的大度还有一个原因:在这个“古盗鸟”化石上发现的小盗龙的尾巴化石是有羽毛的,说明小盗龙已具有攀爬和滑翔能力,從而证明了鸟类与恐龙之间直接的进化关系,并填补了两者之间“失落的环节”,小盗龙与爪兽和鸭嘴兽一样,成为生物科学中伟大的“进化中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