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余瀛鳌祖籍江苏阜宁,出生于上海;祖父余奉仙,父亲余无言,系中医世医家庭.1955年,他21岁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开始系统学习中医,1956年拜卫生部顾问秦伯未为师,谨遵秦伯未“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瀛鳌祖籍江苏阜宁,出生于上海;祖父余奉仙,父亲余无言,系中医世医家庭.1955年,他21岁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开始系统学习中医,1956年拜卫生部顾问秦伯未为师,谨遵秦伯未“多读书,勤临床”之学训,由此确定了余先生文献研究与临床诊疗相结合的治学之路.余先生在文献研究中尤致力于临床文献的整理研究,并形成“去粗取精,择善而从”的古籍临床文献研究思路;临床注重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形成专擅内科、妇科疾病的诊疗特色.余先生60余年来精勤于业,著作等身,经他诊疗的患者不计其数,他所培养的硕、博士遍及海内外,形成广泛的影响.总结余先生的治学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积累阶段,主要时间段为1955-1966年;第二阶段是实践运用阶段,并形成自己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向,大量培养研究生,撰写大型学术性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学术达到了顶峰时期,时间约在1976-2000年;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该时期,余先生非常重视清代临床医家的研究,关注傅青主、张锡纯以及唐容川的治学经验,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颇有特色.
其他文献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是在以证为核心、以证统法、以法统方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医诊断学课程中“辨证”的内容与方剂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将理、法、方、药熔为一炉,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能否牢固地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培养浓厚的学习中医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先期在我校2006-2008级中医
全面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任务。探索中医质量文化价值观,提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经营应
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明确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
目的明确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编码基因(GCLC基因)负调控区域(-745~-705)上的功能元件E-box作用.方法利用迁移率变动试验(EMSA)和超级迁移率变
从中医发展史来看,师徒相授是中医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也是名医成长的主要模式[1].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近年开设了上海市老中医师承班.孙思邈说:“病有内同而外异,
目的 了解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依从性现状,探讨影响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参考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上海市仁济医院孕妇130名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结果
针对中药学教学内容多,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困难的现况,尝试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将之融入学习考核,探索过程评价体系.经过一个学
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大多沿用先理论后实践,课堂4年学习,医院1年实习的一贯模式[1].课堂教学偏于理论化,实践技能水平偏低,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时,很
邪在卫表证属外感病的范畴.解表法是为邪气在表而设的一种治法,是治疗外感病的首要方法,属八法中的汗法.对于邪在卫表证的辨治方法,临床不能拘泥于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两个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