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王维在《中南别业》里的一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成了他亦官亦隐的生活写照。采访完中公网的谢文,笔者头脑中清晰地想到这句话。现在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对上市无限渴望、对电子商务大加炒作、大谈特谈注意力经济的时候。然而,中公网和谢文,却是全然一派恬静安淡……
互联网产业是中长跑,仅有冲刺是不够的
中公网是由中海恒实业公司和信息产业部数据网络开发中心共同出资,于1997年10月成立。在公司的前两年筹备期里,中公网同媒体象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却不相交。这可能与中公网的总经理谢文有关。
同网虫、技术员出身的网络精英不同,谢文是学哲学和社会学的,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80年代初,谢文就成了网络应用的爱好者,谢文擅于进行哲学思考,习惯于把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想得明明白白之后再全心投入。他认为网络公司一味追求名气,可能会产生相当的副作用。
“我很担心,现在的互联网产业虽然朝气蓬勃但太浮躁。远说如五八年大跃进,近说象九二年海南炒房地产。有的网站没有经营历史,没有经营经验,却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如何如何。还有的是仅凭几个商业计划,几十页的项目报告,张口要几百万美元换10%的股份。一些互联网公司刚冒到这个行业里来,不踏实地做事情,而是有钱就投广告,全方面提高注意力,以此吸引投资和等来钱再发展业务。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再想做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谢文的担心不无道理,现在把互联网的概念炒滥了,以后再需要扶持时会无人喝彩。
无论是以量子般跃迁着的网络蹦极,还是以生存来诱捌注意力的无聊游戏,乃至老得掉牙的美貌恰似智慧式的小姐评选,直到CEO、CFO、COO们玩的“坐下”再“起立”的运动,均表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自始至终弥漫着的狂躁气氛。
“最老的员工半年工龄,每个月30%的流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得以形成?”谢文的这一问题值得CEO们认真思索。
“ICP的本身含义是网上内容提供商,内容建设是ICP的根本,ICP应当如何建设自己的内容,目前业界尚有大量的争论。但有两个问题是无须置疑的,一是互联网内容应当突出“海量存储”这一概念,如果建网初期无法做到这一点,至少在网站运营的过程中应当实现这一点。如果一个网站的内容只有区区几百个M,那么与一块光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二是网上内容的原创性,也许少数站点可以没有原创性,但ICP的主体应当是以原创为主的,如果大家都是文摘站点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可以摘抄的内容了。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这是恶性竞争。”谢文如是说。
投资网站不是投机网站,风险投资也不是冒险投资,商业计划、风险投资、海外上市是当今中国Internet企业的三部曲,这种模式必然要追求短期的爆炸性增长,增长越快,故事会越动人,越容易成功。这种模式比的是爆发力,比的是谁先上市“解套”,至于上市以后会怎样,都不是现在要考虑的事情。
但互联网毕竟是个长久的产业,应该营造永久的品牌魅力,有了雄厚的技术,贴切的服务,才能从历史走到未来。
“螳螂捕蟑,黄雀在后”,收购是发展战略
微软在“维纳斯”活动中,国内有4家ICP是它的合作伙伴:新浪、搜狐、网易、中公网。新浪做的是新闻,搜狐做的是搜索,网易做的是社区,那么中公网呢?
“收购是获取人才和技术资源最快捷的一种手段,”谢文认为在中国从事网络业至少要具备三方面的资源,即行业资源优势,资金保证和人才、技术。三方面中,人才、技术是瓶颈。
基于此,中公网的发展战略是收购。而且今后中公网可能会以每季度一家的速度继续收购下去。
收购,在石油、汽车等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重组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收购,曾经在本世纪初的第一次兼并浪潮中造就了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巨头公司。又在九十年代的第五次兼并浪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超大型的“巨无霸企业”。1998年11月,AOL以近50亿美元收购了Netscape,标志着网络业收购的开始。“网景光荣牺牲,在线如虎添翼”,AOL的这一收购对微软构成了强大威胁。
国外的AOL和Yahoo,通过收购,迅速增强技术力量、开拓新的业务范围的扩张行为,极具代表性。中公网在选择拓展内容上,避开了普遍认为见效最快的新闻。因为,做新闻的人很多,要形成特色很难。谢文说:“今后要让老百姓肯花钱、肯上网,必须解决他们对信息、游戏、商业、知识、通信等各方面服务的需要。”
中公网选择了“证券”、“游戏”和“信息查询”作为自己经营的特色。证券业是电脑普及率很高的行业,有一定的基础,也有可能产生增值的信息服务。因此中公网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开发金融证券方面的信息服务,并收购了从事证券信息服务的合众公司。
1999年4月12日,在线游戏经营商联众公司与中公网信息技术与服务公司签订了一份投资协议书:中公网将在今后3年内向联众公司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并收购联众80%的股权。这次以相互获取所需资源为目的的购并,从开始谈判到达成协议,前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而联众已是中公网成立18个月以来所收购的第五家公司。
谢文没有过多评判此次收购,只对记者说:“看看国内电脑的主要用途,就知道网上游戏的前景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对联众的收购不同于风险投资,我们不是纯粹的金融行为。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搞网上信息服务与技术开发的公司,与联众的发展目标很一致,所以互补性也很强。”
对于联众的收购价格,双方只是进行了原则性的估价。联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经营在线游戏的公司之一,有一个较成熟的网站平台、一个成功的品牌和10万以上的注册用户。而其中更为关键的则是联众的4个人。正是因为有鲍岳桥、简晶、王建华和石磊,联众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网上游戏的第一品牌。谢文表示,收购完成后,重要的是要保持住联众发展的速度,保持住其在这个领域第一的位置。
收购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国内的网络市场现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谢文认为,对网络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成长速度,企业的成长速度必须跟上或超过市场增长的速度。中公网的策略是:三年打基础,不急于求成。对联众的这次收购,一下子使中公网增加了10万忠实用户。
螳螂捕蟑,黄雀在后,在当今未必是坏事,这是一种智者的选择。
“上市成功不是公司成功,上市是开始不是目的”
与新的网站年轻的CEO们不同,谢文少了些许数字青年的热情澎湃,而是站在注意力经济虚幻的海市蜇楼之外。
谢文说:1996年是ISP热,1997年系统集成热,1998年是ICP热,1999年是资本运作热,2000年则是上市热。
如果一个企业上市,最大的难关是管理关和经营关。在国内著名的网络公司中,自己的兄弟当家,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不是一家。C这个O,C那个O,象做秀一样做给投资商看,实际上自己却没找准定位。在国外,总经理级的领导辞职是提前半年预告的,而在中国。行业缺乏起码的自律。说走就走,象球员转会一样。管理层高强度的摩擦、冲撞,无形中就会增大上市的成本。
在美国的股市上风光无限的Amazon.com到现在已累计亏损5亿美元。互联网公司的经营风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全行业处于投入期,盈利还是一种遥远的梦想。所以单纯地把公司的盈利点压在上市上是极端危险的,且不说这样上不上的了市,即使上市了,也难于持续发展。美国的一个统计数字显示,在1999年上半年发行的互联网新股中,有1/3的股价现在在发行原价之下。所以,融资只是解决了暂时的资金困境,而真正的解决办法不是在资本市场,而是要找到一条良性发展的经营模式。
谢文对现在互联网企业的虚假繁荣忧心重重。之所以说是虚假,因为业内有公司为上市做假,自己给自己评估高额利润,这是行业内的丑闻。如果骗到美国去,Nasdaq就会关门,出现整个行业的大倒退。更重要的影响中国企业的信誉。一旦丧失信誉,中国互联网企业将永无出头之日。
作为到海外上市的公众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圈钱”的同时,也要以置于股东们监督之下为代价,每一步的行动都要考虑利润和回报。一旦经营业绩不佳,就会影响到公司的股价,和投资者的热情,也就影响到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后续融资。
国内不少网络公司由于长时间没有盈利,都硬撑着将希望寄托在有朝一日能上市引资,靠上市来摆脱可怕的资金紧缺。而上市不是结果,相反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从那以后,公司的财务就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公司对股东的责任大了,压力也大了。如果没有真正的实力作依托,炒作出来的东西不能持久。没有业绩支撑而炒作起来的泡沫最终会破灭。
目前有种流行的说法是,互联网企业是注意力经济,但作为企业,它还是拥有企业的一切基本属性。首要目标当然是盈利。如果企业不盈利,又怎么会获得投资者长久的追捧呢?
尽管Yahoo、Amazom、Dell、eBay等公司都在网上赚了钱,但他们是踩着无数网络先驱者的肩膀,去捡拾前面的金币的,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规律决定了90%的网络先驱者的痛苦命运。
谢文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应该踏踏实实地先过内容关,再过管理关。中国互联网盈利的时代还没有来临,应从“上市”的口号回归到现实里来。“中公网最终要做满足70~80%的人需求的网站”。
“北京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在国外呆了15年,现在回来每天呼吸着汽车废气,但还能坐下来越做越有兴趣,是因为中公网。”说到这儿,谢文终于露出了笑容。
互联网产业是中长跑,仅有冲刺是不够的
中公网是由中海恒实业公司和信息产业部数据网络开发中心共同出资,于1997年10月成立。在公司的前两年筹备期里,中公网同媒体象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却不相交。这可能与中公网的总经理谢文有关。
同网虫、技术员出身的网络精英不同,谢文是学哲学和社会学的,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80年代初,谢文就成了网络应用的爱好者,谢文擅于进行哲学思考,习惯于把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想得明明白白之后再全心投入。他认为网络公司一味追求名气,可能会产生相当的副作用。
“我很担心,现在的互联网产业虽然朝气蓬勃但太浮躁。远说如五八年大跃进,近说象九二年海南炒房地产。有的网站没有经营历史,没有经营经验,却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如何如何。还有的是仅凭几个商业计划,几十页的项目报告,张口要几百万美元换10%的股份。一些互联网公司刚冒到这个行业里来,不踏实地做事情,而是有钱就投广告,全方面提高注意力,以此吸引投资和等来钱再发展业务。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再想做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谢文的担心不无道理,现在把互联网的概念炒滥了,以后再需要扶持时会无人喝彩。
无论是以量子般跃迁着的网络蹦极,还是以生存来诱捌注意力的无聊游戏,乃至老得掉牙的美貌恰似智慧式的小姐评选,直到CEO、CFO、COO们玩的“坐下”再“起立”的运动,均表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自始至终弥漫着的狂躁气氛。
“最老的员工半年工龄,每个月30%的流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得以形成?”谢文的这一问题值得CEO们认真思索。
“ICP的本身含义是网上内容提供商,内容建设是ICP的根本,ICP应当如何建设自己的内容,目前业界尚有大量的争论。但有两个问题是无须置疑的,一是互联网内容应当突出“海量存储”这一概念,如果建网初期无法做到这一点,至少在网站运营的过程中应当实现这一点。如果一个网站的内容只有区区几百个M,那么与一块光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二是网上内容的原创性,也许少数站点可以没有原创性,但ICP的主体应当是以原创为主的,如果大家都是文摘站点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可以摘抄的内容了。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这是恶性竞争。”谢文如是说。
投资网站不是投机网站,风险投资也不是冒险投资,商业计划、风险投资、海外上市是当今中国Internet企业的三部曲,这种模式必然要追求短期的爆炸性增长,增长越快,故事会越动人,越容易成功。这种模式比的是爆发力,比的是谁先上市“解套”,至于上市以后会怎样,都不是现在要考虑的事情。
但互联网毕竟是个长久的产业,应该营造永久的品牌魅力,有了雄厚的技术,贴切的服务,才能从历史走到未来。
“螳螂捕蟑,黄雀在后”,收购是发展战略
微软在“维纳斯”活动中,国内有4家ICP是它的合作伙伴:新浪、搜狐、网易、中公网。新浪做的是新闻,搜狐做的是搜索,网易做的是社区,那么中公网呢?
“收购是获取人才和技术资源最快捷的一种手段,”谢文认为在中国从事网络业至少要具备三方面的资源,即行业资源优势,资金保证和人才、技术。三方面中,人才、技术是瓶颈。
基于此,中公网的发展战略是收购。而且今后中公网可能会以每季度一家的速度继续收购下去。
收购,在石油、汽车等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重组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收购,曾经在本世纪初的第一次兼并浪潮中造就了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巨头公司。又在九十年代的第五次兼并浪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超大型的“巨无霸企业”。1998年11月,AOL以近50亿美元收购了Netscape,标志着网络业收购的开始。“网景光荣牺牲,在线如虎添翼”,AOL的这一收购对微软构成了强大威胁。
国外的AOL和Yahoo,通过收购,迅速增强技术力量、开拓新的业务范围的扩张行为,极具代表性。中公网在选择拓展内容上,避开了普遍认为见效最快的新闻。因为,做新闻的人很多,要形成特色很难。谢文说:“今后要让老百姓肯花钱、肯上网,必须解决他们对信息、游戏、商业、知识、通信等各方面服务的需要。”
中公网选择了“证券”、“游戏”和“信息查询”作为自己经营的特色。证券业是电脑普及率很高的行业,有一定的基础,也有可能产生增值的信息服务。因此中公网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开发金融证券方面的信息服务,并收购了从事证券信息服务的合众公司。
1999年4月12日,在线游戏经营商联众公司与中公网信息技术与服务公司签订了一份投资协议书:中公网将在今后3年内向联众公司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并收购联众80%的股权。这次以相互获取所需资源为目的的购并,从开始谈判到达成协议,前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而联众已是中公网成立18个月以来所收购的第五家公司。
谢文没有过多评判此次收购,只对记者说:“看看国内电脑的主要用途,就知道网上游戏的前景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对联众的收购不同于风险投资,我们不是纯粹的金融行为。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搞网上信息服务与技术开发的公司,与联众的发展目标很一致,所以互补性也很强。”
对于联众的收购价格,双方只是进行了原则性的估价。联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经营在线游戏的公司之一,有一个较成熟的网站平台、一个成功的品牌和10万以上的注册用户。而其中更为关键的则是联众的4个人。正是因为有鲍岳桥、简晶、王建华和石磊,联众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网上游戏的第一品牌。谢文表示,收购完成后,重要的是要保持住联众发展的速度,保持住其在这个领域第一的位置。
收购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国内的网络市场现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谢文认为,对网络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成长速度,企业的成长速度必须跟上或超过市场增长的速度。中公网的策略是:三年打基础,不急于求成。对联众的这次收购,一下子使中公网增加了10万忠实用户。
螳螂捕蟑,黄雀在后,在当今未必是坏事,这是一种智者的选择。
“上市成功不是公司成功,上市是开始不是目的”
与新的网站年轻的CEO们不同,谢文少了些许数字青年的热情澎湃,而是站在注意力经济虚幻的海市蜇楼之外。
谢文说:1996年是ISP热,1997年系统集成热,1998年是ICP热,1999年是资本运作热,2000年则是上市热。
如果一个企业上市,最大的难关是管理关和经营关。在国内著名的网络公司中,自己的兄弟当家,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不是一家。C这个O,C那个O,象做秀一样做给投资商看,实际上自己却没找准定位。在国外,总经理级的领导辞职是提前半年预告的,而在中国。行业缺乏起码的自律。说走就走,象球员转会一样。管理层高强度的摩擦、冲撞,无形中就会增大上市的成本。
在美国的股市上风光无限的Amazon.com到现在已累计亏损5亿美元。互联网公司的经营风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全行业处于投入期,盈利还是一种遥远的梦想。所以单纯地把公司的盈利点压在上市上是极端危险的,且不说这样上不上的了市,即使上市了,也难于持续发展。美国的一个统计数字显示,在1999年上半年发行的互联网新股中,有1/3的股价现在在发行原价之下。所以,融资只是解决了暂时的资金困境,而真正的解决办法不是在资本市场,而是要找到一条良性发展的经营模式。
谢文对现在互联网企业的虚假繁荣忧心重重。之所以说是虚假,因为业内有公司为上市做假,自己给自己评估高额利润,这是行业内的丑闻。如果骗到美国去,Nasdaq就会关门,出现整个行业的大倒退。更重要的影响中国企业的信誉。一旦丧失信誉,中国互联网企业将永无出头之日。
作为到海外上市的公众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圈钱”的同时,也要以置于股东们监督之下为代价,每一步的行动都要考虑利润和回报。一旦经营业绩不佳,就会影响到公司的股价,和投资者的热情,也就影响到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后续融资。
国内不少网络公司由于长时间没有盈利,都硬撑着将希望寄托在有朝一日能上市引资,靠上市来摆脱可怕的资金紧缺。而上市不是结果,相反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从那以后,公司的财务就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公司对股东的责任大了,压力也大了。如果没有真正的实力作依托,炒作出来的东西不能持久。没有业绩支撑而炒作起来的泡沫最终会破灭。
目前有种流行的说法是,互联网企业是注意力经济,但作为企业,它还是拥有企业的一切基本属性。首要目标当然是盈利。如果企业不盈利,又怎么会获得投资者长久的追捧呢?
尽管Yahoo、Amazom、Dell、eBay等公司都在网上赚了钱,但他们是踩着无数网络先驱者的肩膀,去捡拾前面的金币的,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规律决定了90%的网络先驱者的痛苦命运。
谢文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应该踏踏实实地先过内容关,再过管理关。中国互联网盈利的时代还没有来临,应从“上市”的口号回归到现实里来。“中公网最终要做满足70~80%的人需求的网站”。
“北京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在国外呆了15年,现在回来每天呼吸着汽车废气,但还能坐下来越做越有兴趣,是因为中公网。”说到这儿,谢文终于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