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小帅 很多东西需要现在回过头来思考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日照重庆》的制作规模明显超过你以前的作品,是有意为之吗?
  王小帅:之前的《青红》等片投资结构都比较单一,整个班底也就一个高圆圆有些名气。这次光是演员阵容就强多了,片酬自然也水涨船高。加上公司的运作也更复杂,投入增加,牵涉到的人员和周边配套都更多了。《青红》和《左右》都没有做数字中间片,《日照重庆》请了一家韩国公司做的数字中间片,这些都带来了成本的上升。
  《综艺》:《日照重庆》也是你首次使用内地明星,这是否是出于投资方对你的要求?
  王小帅:我之前确实没用过明星,高圆圆也是《青红》后才真正走红的。其实我的电影基本都是延续以前的制作班底,这次用明星,首先男主角是个父亲,需要有些年纪的男演员,而在国内这个年龄和层面的演员几乎都有一定名气,所以找谁都是明星。王学圻比较适合这个角色,他可以说是我的第一选择。说实话一开始还不太敢找他,因为《梅兰芳》以后找他的戏很多,怕他太忙,结果他看了剧本后推了很多戏过来。范冰冰加盟是因为王学圻和她是同一个经纪人,她喜欢剧本所以主动找过来。我本身不排斥明星,电影毕竟是一种商业操作,当然港台明星还是想尽量避免,投资方也基本认同我的想法。
  《综艺》:在《日照重庆》之前,你还筹备过另一个项目《我11》?
  王小帅:是的,其实原先是准备先拍《我11》。这是一部背景设置在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有点我个人的自传性在里面。但这样的电影在眼下的中国并不时髦,投资人也有些犹豫。所以暂停,换了一个题材。《我11》肯定会继续,不出意外的话它将是我的下一部电影。
  《综艺》:《日照重庆》最开始的构思过程是怎样的?
  王小帅:故事灵感来自发生在昆明家乐福的一个真实的绑架案,一个30多岁的人绑架了人质,要求见女朋友,在围困了6个小时之后他被警察击毙。随后网上就警察有没有必要开枪发生很多争议。执行任务的那个警察压力很大,就写了很多博客,一方面是为自己辩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后来他身上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初我觉得这个角度很有趣——其实警察只是做了自己的工作,但人毕竟是人,心理会很复杂。但仔细衡量了一下这个题材,我觉得按这个角度操作有些现实的困难,要做的话可能很难深入下去,所以后来把视角换了一下,主角变成了王学圻扮演的绑架者的父亲,警察的角度基本上没有了。虽然角度调整了,但我对这个题材核心的兴趣点还在:绑架事件里我们永远关心的是人质,但说到底绑匪也是人。
  《综艺》:为什么选择在重庆拍摄?
  王小帅:主要还是因为题材的需要。首先重庆有都市的感觉,而且这个城市现代的东西和市井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两面性很强。此外,王学圻扮演的父亲是个在海上工作的人,重庆紧邻长江,长江一直通到大海。父亲的生活是越走越宽——最开始在江轮上工作,后来则是在海轮上工作,直到孩子出了事以后他又回到重庆,回到原点开始思考。他开始回溯儿子的人生,开始接触儿子生前交往过的人,通过父亲的视角和线索再串起很多其他角色。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种潜在的提问,就是当人走过这一生,再回头看他丢失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父亲的这种回溯其实是对过往的一种弥补和救赎。其实就整体来说,中国这么多年发展很快,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思考的。
  《综艺》: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日照重庆》会是你离主流和商业最近的作品?
  王小帅:这个片子确实很好看,很感人。当然我对“好看”的标准很复杂,不是说发个手绢进电影院,那很廉价,而是要真正打动人,有一种更大的关心,比如《辛德勒名单》《教父》这样的。至于是不是商业片,我觉得大家说是就算是吧。我对商业片的理解更多还是从制作模式上分:好莱坞的纯商业体系当然是一种,另外有一些电影虽然很个人化,但里面有商业元素和想法,这也是一种。我觉得纯粹的商业片和一个电影有没有商业性完全是两个概念。
  《综艺》:你最近几部电影好像在叙事上有意地保持某种平淡,从视觉上看也有类似的感觉,似乎对电影技巧和语法的强调有所减弱。
  王小帅:对,确实是减弱了。我现在还是更希望追求某种大而无形的东西。《左右》其实就在力求使用一种极简的方式。当然形式的问题我一直在考虑。这几年国际影坛确实有些电影在形式上很突出,强调局部的技巧,但我觉得这个也要看影片整体呈现出的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够就会显得有些用力过猛。其实国际电影隔几年就会出现所谓的流行风潮,但我对此尽可能避开。另外有些东西是不可重复的,比如《低俗小说》这样的电影,所以还是需要寻找新的路径,除非你有把握走相似的路线且能完成超越。
  《综艺》:现在有人认为“第六代”走向主流是必然趋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王小帅:我认为这要看是什么样的主流。如果是像香港那样,靠复制和模仿构建的主流,我觉得做不长。内地近几年越来越开放,商业的东西进来得很快,但很多都是复制和模仿。你看美国的主流电影,始终没有丢掉他们一些既有、传统的东西,比如世界观、道德观,又或者是人性、亲情、正义战胜邪恶等等,加上制作时间长了,整体就形成了一个很安全的场域,这就是所谓的主流。同样,中国电影的主流也应该是建立在我们既有的文化传统与根基上。如果只是简单地拷贝,那一定是变来变去,形不成自己真正的主流形态。
  现在我们“第六代”其实都已经慢慢回归到某种人性的主流上了。过去老是批评我们暴露社会阴暗面,以前也确实是年轻气盛,青春期对愤怒和彷徨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好,这的确比较另类。但慢慢地,随着你要想传递更多价值观,就需要把自己更主流的一面传递出去。这其实很自然,就我自己来说是如此。王全安他们最近的几部电影其实也都在尝试跟主流靠近,但遗憾的是很多严肃的努力都被现在内地电影的娱乐化风潮所掩盖了。
其他文献
我爱关注国际和国内的各色电影节评奖。关注国际,是期望自己喜欢的那些当世名导(比如肯·洛奇、迈克·雷、奥宗、萨布)和演员(比如伊沙贝尔·于佩尔、凯特·布兰切特、拉赛尔·克洛)获得全世界更广泛意义上的认可,同时也为下一步收藏影碟猎取信息;关注国内,则是总想在众望所归的大导演、大明星的行列之外,收获一点意外和全新的惊喜。关于后面这一点,毫无疑问,目前收获还比较有限。2000年以来,我看到的最让我惊讶的本
期刊
历经主管部门和各个专家组重重把关,《建国大业》在8月下旬举行了院线系统第一次看片会。看过完成片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院线经理热情高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更提出了“至少两亿”的票房期望。虽然中影集团内部有消息传出《建国大业》要争取突破3亿元票房大关,但该片出品人兼导演、中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在面对媒体时却较为含蓄,他表示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投资3000多万元的《建国大业》做到1亿票房就能收回投
期刊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用忍受摩肩接踵的痛苦,穿梭在今年广博会展台间,我忽然觉得场地宽敞了不少。如果找上一个角落安静得甚至可以来上一杯咖啡。  场子里照例行走着各个公司电视台的某某总和某某主任,他们大都低声细语,稀疏的人群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攀谈空间和时间。就连明星也“羞于”露脸,混场子的娱记伸长了脖子都没抓到几个明星。一位公司老总对我说:“这年头,花几十万搞个形象工程,对于制作公司来说确实有点奢侈。”
期刊
为满足国内电视人深入了解国际电视节目模式潮流的需求,继“2009国际节目模式深度观摩营”之后,《综艺报》携手易思传媒于8月24-2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2009全球热播电视节目观摩会”,旨在向国内电视人提供更为深入的国际前沿电视节目展示与解析。观摩会的主讲嘉宾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凤凰卫视评论部副总监何亮亮、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盛伯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展江等业内资深专家。活动吸
期刊
轰轰烈烈的2009暑期档终于结束,全球各主要电影市场纷纷奏凯。内地暑期票房突破17亿,同比增长超过60%;北美以微弱优势刷新暑期档票房纪录。碗里的基本吃完了,自然又该看看锅里的了。随着暑期档鸣金,即将于下半年登场亮相的几部种子影片最近都加大了宣传力度,尤其是詹姆士·卡梅隆的新作《天神下凡》(Avatar)。  老实说,我不是卡梅隆的影迷,即使是其粉丝最为推崇的《终结者2》(Terminator 2
期刊
本期综艺节目榜单,除成都外,其他城市均有晚会节目上榜。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的收视排名第二;慰问受灾台胞的爱心晚会在上海、广州、长沙都有较高收视率。  除却晚会节目,各地上榜名单基本维持旧貌,综艺王牌们继续“霸占”前五的位置。 其中,除了“快乐女声”在成都、长沙的收视率超过10%,其他城市排名榜首的综艺节目,收视表现都较一般。尤其是北京市,《经典回眸快乐有约》、《百姓秀场》、《星夜故事秀》等几个上榜
期刊
8月29日举行的“MediaGuardian爱丁堡国际电视节”上,微软英国消费者和在线业务总经理阿什利·海菲尔德称,电视行业必须尽快行动,以应对SNS网站、网络电视、苹果等公司的进攻。支持其言论的背景源于广告主开始青睐Facebook类SNS网站,以及iTunes、网络电视模式对电视业的威胁。不过他也表示,电视行业大概有2到3年的时间来适应或面对这些挑战者,事实上要建立可靠的数字品牌也至少需要这么
期刊
2009年暑期档终于谢幕,全国电影市场在三个月内创下超过17亿票房,远高于之前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的1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增长幅度达到67%。这首先要归功于丰富的重磅片源,今年的进口大片表现强势,从6月底开始,《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冰川时代3》轮番轰炸内地银幕,即便在8月惯例的“国产片月”,也还有《飞屋环游记》、《特种部队》这类很具竞争力的进口片。尽管进口大片
期刊
《综艺》:对于“第一编剧”的评价,你怎样看?  邹静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无定法,谁敢说自己是第一?有人可能是从经济效益上看的,因为我连着几部戏都火了,但我永远不接受这个称谓。我最愿意人称我“诗人”。(笑)  《综艺》:影视剧本和传统文学二者的关系,你如何看?  邹静之:在创作的协作工具改变以后,所有的东西都在变。为什么唐朝的时候看不起词,觉得诗的渣滓才是词,但一到宋朝词就兴盛了起来?这是因为
期刊
5月18日,《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达到195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53%)。其中,广播电视总收入1852.8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06%),广播电视创收收入1582.0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18%)。  电影产业表现尤为突出。2009年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长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