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激怀壮举,也少见引人瞩目耸人听闻的奇迹轶事;他,有的是一颗真挚火热的心,有的是正直的人品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有的是被人称赞的甘为他人作嫁衣的默默奉献精神。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西藏阿里地区对外贸易总公司经营科科长多布杰。
阴云遮住大山,如烟弥漫的晨雾笼罩着山野,一股股湿漉漉的水气朝人们的脸上扑来。
“到了,大家下车吧。”30多年前,随着引领员的一声招呼,19岁的藏族青年多布杰麻利地跨出车门。环视周遭,荒山秃岭,砂石遍地,茫茫戈壁。当时特别小的一个城镇,几乎全是土坯房,唯有一个大的礼堂算是较高的钢筋水泥建筑。他第一次来到这陌生而全新的地方——阿里。
之所以到此,源自一次招工。1979年,中央政府特批给阿里地区50辆解放车,但当地没有驾驶员。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协调一个汽车队,出50名司机把车开到阿里。原计划招120人,几经筛选,最终定下76人:拉萨30人,日喀则36人,山南10人。作为其中的一员,多布杰一起跟车前往。
阿里,是喜马拉雅、冈底斯、昆仑等著名山脉的相聚处,享誉“万山之祖”;也是雅鲁藏布江、萨特累季河、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又称“万水之源”。
尽管山水气势雄浑,但说实话,多布杰初来乍到时,心中并无过多喜悦。因为家乡日喀则,这座在藏语中意为“最好的庄园”的西藏第二大城市:蓝天高远,白云悠悠,辽阔的草原牧场,肥沃的河谷良田,茂盛的亚热带丛林,独特的冰雪险峰,自然景观类型之多着实让他留恋。
多布杰生于农奴家庭,解放前长辈们生活困苦,他没见过父亲,母亲在他7岁那年也去世了。生活的不幸叠加着带来打击。成为孤儿后,好在亲情之光撒满温馨。他在时任那旦乡乡长的舅舅细心照料下成长。多布杰读书的时间有限。十几岁时,春夏种田,秋天收割,冬天就在附近的学校里干建筑工。那时,舅舅不论是去县上汇报工作,还是到生产队田间地头的各个点上,都是骑着马赶远路,送去一片服务乡亲的诚心。尽管尚幼,但日复一日地看着舅舅的行为,特别是对工作的投入,对人的诚恳,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懂得长大后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雪域远途 勇敢的运输员
人生,有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机会。既然来了,就要有所收获,尽心于本职工作。1980年,多布杰在阿里地区驾驶训练班学习一年。用了不长的时间,勤奋和极具悟性的他,便顺利地掌握了汽车的操作技能。结业后,多布杰被分配到阿里运输公司担任司机。
成为专职驾驶员,多布杰的任务是往返于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之间,运送包括粮食、货物等在内的进藏物资,所经路线便是西藏西部重要的运输大动脉、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入藏线路中最艰难的一条——新藏线。坑洼颠簸的土路,茫茫无际的戈壁沙漠,沿途还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十余座雪山峻岭,数百公里不见人烟,给养补充十分困难。
当年的新藏线是阿里的生命线,常年行车在这条线上,挑战的是生命承受力的极限。当地人总结,在西藏海拔3500米以上,每高出100米感觉即不同;海拔4000米以上,每高出50米反应就异样;而海拔5000米以上,仅仅10米的变化对身体都是考验。常年行驶其间的司机们,多有英雄气概。多布杰是其中的佼佼者。
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山,趟过一条又一条冰河,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他首先要考虑行驶安全,责任重大。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天气恶劣多变,不论是乌云夹带着冷风细雨、冰珠雪花;还是路过湖区时天空的阴晴不定:这边黛云密布电闪雷鸣,对岸明晃晃的阳光却骄傲地照耀着皑皑雪峰。对多布杰来说,再熟悉不过。路途更为艰辛。即便是最好的情况,最初一天也只能跑200公里。行进最艰苦时,原本4天的路程,最终跑了13天。他感到后脑有如针刺,前胸后背宛如各压重石,闷得难受,身体空乏无力,眼前罩着一团雾。但为了行使安全,顺利运回物资,他以不凡的毅力克服来自生理与心理的考验,尽最大努力调节精神状态,以保证清醒专注。细心,换来的是踏实和平安。数年来,他未出过一次车祸。
周而复始,间歇难停。冬天大雪封山,身为驾驶员的多布杰还得一边挖雪,一边修路;车子抛锚或出现其他问题,他拿起扳钳工具,或爬在地上或弯着身子扭动零件,狂风骤起,将他的身体往后推去,踉跄几步幸好站住。但帽子被吹走,一把没抓住,转瞬滚落到山崖下。春天泥石流,前方被大块落石阻挡,斜阳垂暮,又有冰冷雨水打在脸上,多布杰和同行的车队司机们一起机警、快速、奋力地将障碍物移除。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记不清多少次,他的腿被磕青,手被冻伤,嘴唇干裂发紫。饥饿、缺氧、寒冷、伤病,无不成为考验,也逐一显现出他生命力的顽强。
在跑远途运输的岁月里,两条路段最让多布杰心悸。一是赫赫有名的海拔5150米、被称为“死人沟”的铁龙滩,所遇风险很大,出事故率极高。许多人因残酷的高原反应长眠于此,“死人沟”故得名,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军人行至这里也会格外小心。二是界山达坂(达坂是新疆人对大山口的称谓),其山口处公路北侧立有3米高、1.7米宽的黑色大理石碑,正中刻“界山达坂”、“海拔5248米”上下两行红色大字。生命,在这里是那样脆弱、渺小,也是如此坚韧、壮丽。
讲起在“死人沟”和界山达坂遇险助人的亲身经历,多布杰的思绪好像又回到那风餐露宿的日夜。车队从新疆运输归来,常在此碰到翻车情形,不论是维吾尔族、藏族,还是汉族驾驶员,他总是尽可能施以援手。大家齐上阵,一起把车翻过来,能修理的修,实在没办法就把人安全带回。如果对方守车不愿走,他就把随身携带的一部分干粮留下。在彼此交接的目光中,多布杰流露出友善,受助者留存下温暖。分别后,他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行在静谧的冰川谷地上。多布杰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做,既和藏族传统有关,也是长期跑运输形成的习惯和美德。行驶者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尊重,朴素而自然。历经考验,苦尽甘来,心灵才更加平稳充盈。
草原深处 尽心的收购员
大壶的青稞酒盛满银碗,酥油奶茶的香味溢出帐篷,飘向草原深处。牧民们用憨厚的笑容,清脆的歌声,表达着心中的谢意,陶醉了大地与天空。这是对1985年调任阿里外贸总公司、从事收购员工作10余年的多布杰最朴实的认可与褒奖。
畜牧业是阿里地区的支柱产业。做好畜产品流通工作,对广大农牧民增收、外贸企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举足轻重。高海拔边境牧区交通不便,草场四季更换,牧民多为游牧散户,定居点少。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收购员驾车深入到最基层,为解决牧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夏季定期收购,每年7月中旬至8月底,是多布杰最忙碌的时候。他勇挑重担,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冲锋在前,一次次冒险深入到上左左村、文布当桑乡等偏远地方。有的路段崎岖陡峭,路旁就是数百米深的悬崖;有的村子与乡政府近百公里的距离,至今还是一条土路;有的冬夏草场距离很远,转场困难重重,且信息闭塞不通电话。此外,他还要适应日均气温变化大,“晚穿棉袄午穿纱”,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
每逢雨季,车陷泥泞中次数多,行程易被延误。所以,多布杰常是做好准备,提前出发。雪域天湖,风光无限。当他驾车如期平稳到来时,黑色的牦牛群,黑白混杂的羊群,在广袤的草地上随意走动,好似恭候迎接,也像是一盘正在下的围棋,见那布子如生命般变化无穷。
多布杰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和游牧点。当天收不完,他自带帐篷,就在那里住下。凭借丰富的经验,他选好坚硬平坦的地方,拉好风绳,固定地钉。白天的辛劳疲倦,转换成夜晚的疼痛酸楚。一阵大风吹来,多布杰从帐篷顶的天窗里抬头望去,那摇摇晃晃的星星,仿佛要掉了进来陪他入梦。
第二天,太阳照常东升,草原渐渐披上金色。沉默了一夜的山峦张开双臂,在晨光的澄明晶莹中,迎来生灵万物的苏醒。新一波的牧民们带着各自的畜产品,纷至沓来。
多布杰对羊毛的质量、分检、等级、过秤、打包等程序严格把关。每当收购好一部分羊毛、羊绒和牛绒后,为防止雨淋,他都精心铺上盖布,不使牧民利益受损。热忱,拉近彼此距离。情意与心灵,不难相通感知。由于工作积极负责,价格透明合理,钱款当场兑现,多布杰获得了牧民的信任,不少人与他成为朋友。在多年的收购中,他和牧民之间从未因畜产品称重、拖欠钱款等问题发生不愉快。完成收购后,他再和装卸工一起搬运,以便清楚了解每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确保运输途中不被遗失。
有人曾问他,这么拼命干图什么?多布杰露出淡淡笑容:“牧区老百姓畜产品卖出来太难了,只有卖出去才能增加他们收入呀!”话语,传递着真情。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当夕阳慢慢将草原染成深色时,在牧民们的目送中,多布杰驾车返城。畜产品交回仓库后,他忙碌的身影映着藏区明媚的阳光,再次投射到新的路途上。
仓储新岗 合格的保管员
2007年,多布杰担任阿里地区对外贸易总公司仓库保管员,负责管理价值8000多万元畜产品的仓库。岗位变化,相比跑运输时身体轻松不少,但每年7月到11月底仓库保管工作同样十分繁忙。有些县的畜产品公司收购的羊毛颜色混杂,运到仓库后,他都要逐一仔细检查,准确及时地把深色与浅色羊毛分开,一丝不苟地按照细度、卷曲、色泽、强度以及草杂含量等评定羊毛质量和品相等级。投入心血,融入到每一处微小细节。
畜产品仓库保管,要特别关注防水、防火、防盗、防晒等事宜。为便于工作,多布杰申请搬到仓库旁边住下。尽管单位有值班人员,但他还是每天坚持守仓库。下雨时,遇到暂存院子里的物资,他特意找来防水布盖上,压好边角。隔一段时间,再去库房内检查是否漏雨。平时,多布杰留意每一处电线情况,看是否老化破损,以及其他起火隐患,从而确保安全。
成品入库出货时,他分别按库号、仓位号、货架号、层号、订单号、物料编号进行归类,登记造册。每月底,他参与组织仓库的盘点清查工作,对各种货物的库存、摆放位置做记录,确保卡、账、物一致,并结清进、出、存明细账,不出差错。
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多布杰坚守在企业最需要、最艰苦的岗位上,每年由他负责的仓储量达2000多吨,从未出现损失和丢失现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被授予“先进生产者”和“安全驾驶员”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辛勤的付出,彰显他爱岗敬业、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风采。如今身为经营科科长,多布杰坦言,荣誉,不属于个人,而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自己的文化和能力有待提高,论贡献、成绩,还有比他做得更好的人。他感谢组织和公司的信任,希望自己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努力做好工作。
沧桑岁月,洗尽铅华。在阿里生活了30多年,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多布杰融进了阿里的辽阔与雄壮,高远和神秘,犹如一朵坚韧不拔的雪莲花般盛开,勇敢地扎根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绽放出一种血缘的亲近、血汗的凝结和血性的升华之美,展示出历史长河中平凡人物滔滔不息的自强奔涌。繁忙的劳作之余,他偶尔也会想起日喀则:“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质朴,顽强,舒缓,深情。是呀,多布杰像雄鹰一样,年轻时从家乡的巍巍山麓,飞越重重冰河、漫漫路程,来到这神奇的阿里,通过忘我奋斗,开创出记载命运变化的新天地,在熟悉他的人们心中留下了一段段悠扬嘹亮的歌。
责任编辑 陈晰
阴云遮住大山,如烟弥漫的晨雾笼罩着山野,一股股湿漉漉的水气朝人们的脸上扑来。
“到了,大家下车吧。”30多年前,随着引领员的一声招呼,19岁的藏族青年多布杰麻利地跨出车门。环视周遭,荒山秃岭,砂石遍地,茫茫戈壁。当时特别小的一个城镇,几乎全是土坯房,唯有一个大的礼堂算是较高的钢筋水泥建筑。他第一次来到这陌生而全新的地方——阿里。
之所以到此,源自一次招工。1979年,中央政府特批给阿里地区50辆解放车,但当地没有驾驶员。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协调一个汽车队,出50名司机把车开到阿里。原计划招120人,几经筛选,最终定下76人:拉萨30人,日喀则36人,山南10人。作为其中的一员,多布杰一起跟车前往。
阿里,是喜马拉雅、冈底斯、昆仑等著名山脉的相聚处,享誉“万山之祖”;也是雅鲁藏布江、萨特累季河、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又称“万水之源”。
尽管山水气势雄浑,但说实话,多布杰初来乍到时,心中并无过多喜悦。因为家乡日喀则,这座在藏语中意为“最好的庄园”的西藏第二大城市:蓝天高远,白云悠悠,辽阔的草原牧场,肥沃的河谷良田,茂盛的亚热带丛林,独特的冰雪险峰,自然景观类型之多着实让他留恋。
多布杰生于农奴家庭,解放前长辈们生活困苦,他没见过父亲,母亲在他7岁那年也去世了。生活的不幸叠加着带来打击。成为孤儿后,好在亲情之光撒满温馨。他在时任那旦乡乡长的舅舅细心照料下成长。多布杰读书的时间有限。十几岁时,春夏种田,秋天收割,冬天就在附近的学校里干建筑工。那时,舅舅不论是去县上汇报工作,还是到生产队田间地头的各个点上,都是骑着马赶远路,送去一片服务乡亲的诚心。尽管尚幼,但日复一日地看着舅舅的行为,特别是对工作的投入,对人的诚恳,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懂得长大后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雪域远途 勇敢的运输员
人生,有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机会。既然来了,就要有所收获,尽心于本职工作。1980年,多布杰在阿里地区驾驶训练班学习一年。用了不长的时间,勤奋和极具悟性的他,便顺利地掌握了汽车的操作技能。结业后,多布杰被分配到阿里运输公司担任司机。
成为专职驾驶员,多布杰的任务是往返于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之间,运送包括粮食、货物等在内的进藏物资,所经路线便是西藏西部重要的运输大动脉、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入藏线路中最艰难的一条——新藏线。坑洼颠簸的土路,茫茫无际的戈壁沙漠,沿途还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十余座雪山峻岭,数百公里不见人烟,给养补充十分困难。
当年的新藏线是阿里的生命线,常年行车在这条线上,挑战的是生命承受力的极限。当地人总结,在西藏海拔3500米以上,每高出100米感觉即不同;海拔4000米以上,每高出50米反应就异样;而海拔5000米以上,仅仅10米的变化对身体都是考验。常年行驶其间的司机们,多有英雄气概。多布杰是其中的佼佼者。
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山,趟过一条又一条冰河,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他首先要考虑行驶安全,责任重大。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天气恶劣多变,不论是乌云夹带着冷风细雨、冰珠雪花;还是路过湖区时天空的阴晴不定:这边黛云密布电闪雷鸣,对岸明晃晃的阳光却骄傲地照耀着皑皑雪峰。对多布杰来说,再熟悉不过。路途更为艰辛。即便是最好的情况,最初一天也只能跑200公里。行进最艰苦时,原本4天的路程,最终跑了13天。他感到后脑有如针刺,前胸后背宛如各压重石,闷得难受,身体空乏无力,眼前罩着一团雾。但为了行使安全,顺利运回物资,他以不凡的毅力克服来自生理与心理的考验,尽最大努力调节精神状态,以保证清醒专注。细心,换来的是踏实和平安。数年来,他未出过一次车祸。
周而复始,间歇难停。冬天大雪封山,身为驾驶员的多布杰还得一边挖雪,一边修路;车子抛锚或出现其他问题,他拿起扳钳工具,或爬在地上或弯着身子扭动零件,狂风骤起,将他的身体往后推去,踉跄几步幸好站住。但帽子被吹走,一把没抓住,转瞬滚落到山崖下。春天泥石流,前方被大块落石阻挡,斜阳垂暮,又有冰冷雨水打在脸上,多布杰和同行的车队司机们一起机警、快速、奋力地将障碍物移除。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记不清多少次,他的腿被磕青,手被冻伤,嘴唇干裂发紫。饥饿、缺氧、寒冷、伤病,无不成为考验,也逐一显现出他生命力的顽强。
在跑远途运输的岁月里,两条路段最让多布杰心悸。一是赫赫有名的海拔5150米、被称为“死人沟”的铁龙滩,所遇风险很大,出事故率极高。许多人因残酷的高原反应长眠于此,“死人沟”故得名,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军人行至这里也会格外小心。二是界山达坂(达坂是新疆人对大山口的称谓),其山口处公路北侧立有3米高、1.7米宽的黑色大理石碑,正中刻“界山达坂”、“海拔5248米”上下两行红色大字。生命,在这里是那样脆弱、渺小,也是如此坚韧、壮丽。
讲起在“死人沟”和界山达坂遇险助人的亲身经历,多布杰的思绪好像又回到那风餐露宿的日夜。车队从新疆运输归来,常在此碰到翻车情形,不论是维吾尔族、藏族,还是汉族驾驶员,他总是尽可能施以援手。大家齐上阵,一起把车翻过来,能修理的修,实在没办法就把人安全带回。如果对方守车不愿走,他就把随身携带的一部分干粮留下。在彼此交接的目光中,多布杰流露出友善,受助者留存下温暖。分别后,他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行在静谧的冰川谷地上。多布杰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做,既和藏族传统有关,也是长期跑运输形成的习惯和美德。行驶者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尊重,朴素而自然。历经考验,苦尽甘来,心灵才更加平稳充盈。
草原深处 尽心的收购员
大壶的青稞酒盛满银碗,酥油奶茶的香味溢出帐篷,飘向草原深处。牧民们用憨厚的笑容,清脆的歌声,表达着心中的谢意,陶醉了大地与天空。这是对1985年调任阿里外贸总公司、从事收购员工作10余年的多布杰最朴实的认可与褒奖。
畜牧业是阿里地区的支柱产业。做好畜产品流通工作,对广大农牧民增收、外贸企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举足轻重。高海拔边境牧区交通不便,草场四季更换,牧民多为游牧散户,定居点少。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收购员驾车深入到最基层,为解决牧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夏季定期收购,每年7月中旬至8月底,是多布杰最忙碌的时候。他勇挑重担,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冲锋在前,一次次冒险深入到上左左村、文布当桑乡等偏远地方。有的路段崎岖陡峭,路旁就是数百米深的悬崖;有的村子与乡政府近百公里的距离,至今还是一条土路;有的冬夏草场距离很远,转场困难重重,且信息闭塞不通电话。此外,他还要适应日均气温变化大,“晚穿棉袄午穿纱”,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
每逢雨季,车陷泥泞中次数多,行程易被延误。所以,多布杰常是做好准备,提前出发。雪域天湖,风光无限。当他驾车如期平稳到来时,黑色的牦牛群,黑白混杂的羊群,在广袤的草地上随意走动,好似恭候迎接,也像是一盘正在下的围棋,见那布子如生命般变化无穷。
多布杰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和游牧点。当天收不完,他自带帐篷,就在那里住下。凭借丰富的经验,他选好坚硬平坦的地方,拉好风绳,固定地钉。白天的辛劳疲倦,转换成夜晚的疼痛酸楚。一阵大风吹来,多布杰从帐篷顶的天窗里抬头望去,那摇摇晃晃的星星,仿佛要掉了进来陪他入梦。
第二天,太阳照常东升,草原渐渐披上金色。沉默了一夜的山峦张开双臂,在晨光的澄明晶莹中,迎来生灵万物的苏醒。新一波的牧民们带着各自的畜产品,纷至沓来。
多布杰对羊毛的质量、分检、等级、过秤、打包等程序严格把关。每当收购好一部分羊毛、羊绒和牛绒后,为防止雨淋,他都精心铺上盖布,不使牧民利益受损。热忱,拉近彼此距离。情意与心灵,不难相通感知。由于工作积极负责,价格透明合理,钱款当场兑现,多布杰获得了牧民的信任,不少人与他成为朋友。在多年的收购中,他和牧民之间从未因畜产品称重、拖欠钱款等问题发生不愉快。完成收购后,他再和装卸工一起搬运,以便清楚了解每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确保运输途中不被遗失。
有人曾问他,这么拼命干图什么?多布杰露出淡淡笑容:“牧区老百姓畜产品卖出来太难了,只有卖出去才能增加他们收入呀!”话语,传递着真情。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当夕阳慢慢将草原染成深色时,在牧民们的目送中,多布杰驾车返城。畜产品交回仓库后,他忙碌的身影映着藏区明媚的阳光,再次投射到新的路途上。
仓储新岗 合格的保管员
2007年,多布杰担任阿里地区对外贸易总公司仓库保管员,负责管理价值8000多万元畜产品的仓库。岗位变化,相比跑运输时身体轻松不少,但每年7月到11月底仓库保管工作同样十分繁忙。有些县的畜产品公司收购的羊毛颜色混杂,运到仓库后,他都要逐一仔细检查,准确及时地把深色与浅色羊毛分开,一丝不苟地按照细度、卷曲、色泽、强度以及草杂含量等评定羊毛质量和品相等级。投入心血,融入到每一处微小细节。
畜产品仓库保管,要特别关注防水、防火、防盗、防晒等事宜。为便于工作,多布杰申请搬到仓库旁边住下。尽管单位有值班人员,但他还是每天坚持守仓库。下雨时,遇到暂存院子里的物资,他特意找来防水布盖上,压好边角。隔一段时间,再去库房内检查是否漏雨。平时,多布杰留意每一处电线情况,看是否老化破损,以及其他起火隐患,从而确保安全。
成品入库出货时,他分别按库号、仓位号、货架号、层号、订单号、物料编号进行归类,登记造册。每月底,他参与组织仓库的盘点清查工作,对各种货物的库存、摆放位置做记录,确保卡、账、物一致,并结清进、出、存明细账,不出差错。
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多布杰坚守在企业最需要、最艰苦的岗位上,每年由他负责的仓储量达2000多吨,从未出现损失和丢失现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被授予“先进生产者”和“安全驾驶员”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辛勤的付出,彰显他爱岗敬业、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风采。如今身为经营科科长,多布杰坦言,荣誉,不属于个人,而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自己的文化和能力有待提高,论贡献、成绩,还有比他做得更好的人。他感谢组织和公司的信任,希望自己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努力做好工作。
沧桑岁月,洗尽铅华。在阿里生活了30多年,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多布杰融进了阿里的辽阔与雄壮,高远和神秘,犹如一朵坚韧不拔的雪莲花般盛开,勇敢地扎根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绽放出一种血缘的亲近、血汗的凝结和血性的升华之美,展示出历史长河中平凡人物滔滔不息的自强奔涌。繁忙的劳作之余,他偶尔也会想起日喀则:“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质朴,顽强,舒缓,深情。是呀,多布杰像雄鹰一样,年轻时从家乡的巍巍山麓,飞越重重冰河、漫漫路程,来到这神奇的阿里,通过忘我奋斗,开创出记载命运变化的新天地,在熟悉他的人们心中留下了一段段悠扬嘹亮的歌。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