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砷胁迫下大屯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是影响湖泊水质和生态健康的重要胁迫因子,系统识别生物对长期污染胁迫的响应模式是开展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经历持续砷污染的大屯海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2018年3月对水体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开展季节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屯海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蓝藻门组成,与已有研究反映的长期砷胁迫下浮游植物组成以蓝藻门等耐受属种为主的特征一致.相似性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而空间差异不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溶解性正磷酸盐和砷呈显著正相关,与砷对藻类生长产生的低促高抑效应一致,同时磷酸盐的增加可能降低了砷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冗余分析显示,溶解性营养盐和砷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显著因子.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营养盐和水温分别单独解释了群落结构变化的17.6%和3.8%,且与砷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15.1%);而砷对浮游植物的群落构建无显著的独立作用,反映了现有优势藻类具有对砷较强的耐受性从而对砷浓度的变化不敏感.因此,大屯海的优势浮游植物以耐砷藻类为主,砷对藻类产生的低促效应是污染湖泊修复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生态效应之一.
其他文献
为探究高海拔地区的植物碳(C)循环过程与其生境的关系,以生长在高山地区的豆科灌木鬼箭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沿着横跨我国东西部山区的样带采集35个样点的鬼箭锦鸡儿叶片和土壤
在青藏高原东缘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典型地段依次设置7个采样点(冰川退缩0、10、30、40、50、80和127年),测定各演替阶段表层土壤与植被各层氮(N)、磷(P)含量
选择吊兰和银边吊兰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其在不同Cd2+处理浓度(0、20、80、200 μmol·L-1)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0 μmol·L-1镉对两种吊兰的影响较小,单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值法对陕西省十市一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分析了 2009-2017年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土地生态系统
乌贼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东部及非洲沿岸海域,是拖网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大西洋乌贼科最重要的商业种.本研究根据2015年7-8月西非沿岸采集的乌贼样本,测量了 283尾乌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