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枯燥的学科,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对新知识既充满好奇又充满自信,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一直在努力尝试着。根据低年级孩子好玩的特点,游戏是最能够吸引他们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够把游戏引入数学学习中去,让游戏和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玩游戏学习新知识,把新知识运用到游戏中去,玩中学,学中玩,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枯燥的数学,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学期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试着把游戏渗透到教学中,让游戏进课堂,学科教学游戏化,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人民币,特别是小面值的人民币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在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上比较难理解,这是我们老师教学的难点,如何去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曾尝试过直观教学法,离开了学具,孩子们难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今年我尝试把游戏引入教学环节,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抽奖,兑换,模拟购物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第一环节:认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游戏:抽奖)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說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认识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
2.游戏:抽奖。在孩子们认识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时,组织孩子玩抽奖游戏,规则:在小纸条上写上人民币的面额数,同桌2人一人抽一张,抽到多少钱就得到学具中相应面额的人民币,3轮决胜负。
抽奖游戏简单好玩,孩子们既可以用课余时间玩,也可以在家与家长玩,还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加深对人民币各种面额的掌握。
第二环节: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游戏:换币)
1.1元=10角,1角=10分,这是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这单元的难点,针对难点,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让孩子初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2.游戏:换币。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提出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 从而引出换币游戏,规则:小组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换对的记1分,换错的不记分,最后看谁得分高为胜。
通过游戏,把抽象的进率具体化,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不同的兑换方法中,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
第三环节:游戏: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游戏:模拟购物活动。规则:在小纸片上写上各种商品用商品的价格,小组中进行购物,刚好付清记1分,多付能正解找钱记1分,付错钱或找错钱扣1分,最后得分高为胜。
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书包的价格,可以知道46元可以怎么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还可以根据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0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总之,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提倡让游戏进入课堂,把游戏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一直在努力尝试着。根据低年级孩子好玩的特点,游戏是最能够吸引他们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够把游戏引入数学学习中去,让游戏和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玩游戏学习新知识,把新知识运用到游戏中去,玩中学,学中玩,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枯燥的数学,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学期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试着把游戏渗透到教学中,让游戏进课堂,学科教学游戏化,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人民币,特别是小面值的人民币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在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上比较难理解,这是我们老师教学的难点,如何去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曾尝试过直观教学法,离开了学具,孩子们难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今年我尝试把游戏引入教学环节,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抽奖,兑换,模拟购物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第一环节:认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游戏:抽奖)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說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认识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
2.游戏:抽奖。在孩子们认识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时,组织孩子玩抽奖游戏,规则:在小纸条上写上人民币的面额数,同桌2人一人抽一张,抽到多少钱就得到学具中相应面额的人民币,3轮决胜负。
抽奖游戏简单好玩,孩子们既可以用课余时间玩,也可以在家与家长玩,还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加深对人民币各种面额的掌握。
第二环节: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游戏:换币)
1.1元=10角,1角=10分,这是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这单元的难点,针对难点,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让孩子初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2.游戏:换币。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提出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 从而引出换币游戏,规则:小组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换对的记1分,换错的不记分,最后看谁得分高为胜。
通过游戏,把抽象的进率具体化,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不同的兑换方法中,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
第三环节:游戏: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游戏:模拟购物活动。规则:在小纸片上写上各种商品用商品的价格,小组中进行购物,刚好付清记1分,多付能正解找钱记1分,付错钱或找错钱扣1分,最后得分高为胜。
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书包的价格,可以知道46元可以怎么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还可以根据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0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总之,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提倡让游戏进入课堂,把游戏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