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Yi:《紧急救援》对你来讲的新挑战是什么?
L:拍《破风》时,我自己是一个很喜欢骑单车的人,所以有什么困难我都可以克服和掌握。拍《红海行动》时,虽然这个题材我没有拍过,但是我有很多拍这方面动作片的经验,我可以向前也可以退后,所以我可以驾驭。但是《紧急救援》这种灾难片我真的没有任何经验,动作的部分全部都是我自己想的,想完又会怀疑自己,我们到底做不做得到?做电影最享受的部分是大家在一起讲得天花乱坠,不用想如何实现,这是最痛快的,但当我从一个创作者的身份跳出来变成一个制作人的时候,就不那么轻松了。
02
Yi:这回有很多灾难场面,最难的一场戏是什么?
L: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拍“水”的事情,我想这是拍电影里最难的部分了。火的大小、位置、镜头的方向我们都可以控制,但是这回演员必须面对水下表演这件事,那种危险是一瞬间的。所有水底的戏,我都自己掌机,我没有潜水经验,但我在水下可以现场判断,这样能用最短的时间抓到我想要的镜头。
03
Yi:《紧急救援》中留给文戏的空间更大了,想要塑造一个真正丰满、不脸谱化的角色可能比设计一场动作戏更困难,你总结过什么经验吗?
L:很多人是因为《湄公河行动》认识林超贤的,但如果对我比较熟悉就会知道我之前都是拍人物戏,《线人》《证人》对我来说都不是动作片,是人物片。《红海行动》观众在看的时候是跟着事件走,不是人物推动,因此没有太多塑造人物的空间。但是《紧急救援》的起点就是我对这些冒险救人的救援队的敬佩,我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羁绊和负担,他们要怎么克服自己的恐惧,塑造空间会更多一些,而当人性光辉出来的时候,观众才能投入到这个故事里。
04
Yi:在你看来,与好莱坞相比,华语电影在探索电影工业化这件事上还有哪些欠缺?
L:好莱塢做电影的人很多都是专业的工程师,比如我们拍海水涌进来的镜头,应该放多少水?冲出来的力度怎么样?水的方向会怎么走?这些都不是电影行业的一般道具师能做的事情。我们还买了一架真的飞机吊在水上,要用多少钢丝才能把它吊起来?如果想要飞机倾斜47度重量怎么分配?我们也应该吸引更多其他行业的人来做电影,那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05
Yi:票房越高,下一部电影能拿到的投资就越多,你是在追求大制作吗?
L:这个故事我在《湄公河行动》之前已经接触了,当时我没找到方向,也搞不到那么多钱。我现在追求的那几场动作戏,没这个成本是满足不了制作要求的,那电影拍出来也没有意义。但千万别误会我每一次都要拍这么高预算的电影,预算越高我的压力越大,我只是想完成一个电影最理想的状态,毕竟这个题材我不会拍第二遍了,我的每一部电影都 是。
06
Yi:票房是你会考虑和最在意的东西吗?你是怎么看待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
L:市场是很难想象的,电影好不一定票房好,电影说到底是一个产品,所以必须要达到这个产品的合格标准。如果我拿到的资源少,或许可以任性一点,但我在拍商业动作片时,起码要保住那个元素,把最核心的卖点突出出来。不一定可以赚很多钱,但是起码要做到让投资者站在安全线上,这样才能有下一个电影。但在“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上,我的追求是跟观众分享植根于我内心的东西,并且把这种能量尽可能传达出去。
07
Yi:你内心的东西随着你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会有变化吗?
L:我之前电影里的人物,不管他是警还是匪,很多都是讲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一群人最后如何逃出去的故事。从《激战》开始我有了一些改变,张家辉的角色是一个面对中年危机的人,我觉得我跟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走上巅峰,遇到中年危机,又找回年轻的心态重新出发的过程。从那之后,我开始愿意从光明的角度思考问题,想要拍阳光下的人,想要传递一些正能量。也是一种巧合,之后我碰上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还有现在的《紧急救援》。
08
Yi:在每次项目结束之后,你有复盘的习惯吗?有什么遗憾吗?
L:其实每个电影我都希望尝试不同的东西,尝试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一些挫败感。挫败是一种学习,帮我把经验累积起来。像这一次,我们的特效更复杂了,好几个国家一起去做,我也学了很多,但最终结果并不是已经高水平到可以与好莱坞的电影相比了。我们需要沉淀,下次才知道怎么办。我们经常听到“标杆”这个评价,这是需要碰壁很多次才能实现的,并且一定不是最好的那个程度,下一次我肯定会做得更好。
09
Yi:那你从业这么多年,什么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瓶颈感?谁会给你一些比较好的意见?
L:我觉得当导演是非常孤独的,很多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拍电影是导演提出要求或问题,现场一群人共同去解决很多问题,但这个解决方案能不能完美、完整地还原导演的想法?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怎么办?这些最后仍然需要导演去孤独地解决。
10
Yi:跟国产电影相比,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程度高,在思维和题材上的选择范围也比我们更加宽泛,你怎么看待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
L:我觉得不是题材的问题,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建立起了强大的发行网络,而且英语在世界性的流行上更占优势。但现在我们不只一次看到,华人在电影上的消费能力一直在往上走,这证明我们的电影现在的发行空间越来越广,这个是时间问题,毕竟是他们先起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