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尔德童话看其唯美主义的矛盾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更是著名的戏剧家、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理论家。王尔德有非凡的文学天赋,他的文学造诣成就了他艺术的经典。王尔德一生创作了九篇童话,结集为《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屋》这两部童话集。这些童话塑造了不同的代表性人物,用词唯美却又泛着一股淡淡的忧愁。王尔德童话的精彩之处在于与唯美主义相矛盾的对现实的描述、伦理道德的加入以及对“美”的消极态度,体现了王尔德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关键词:童话;唯美主义;矛盾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声望卓越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有“现代耳科之父”之称,他的母亲爱好文学,是一位作家,经常主持伦敦诗歌戏剧沙龙。在家庭浓厚的文学氛围的熏陶下,王尔德自幼便显示很高的文学和语言天赋,他精通法语、德语和古典文学等。王尔德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王尔德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有戏剧、诗歌、童话、小说、散文等等,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是《道林·格雷的画像》等长篇小说以及《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戏剧作品;他一生只创作了九篇童話,但却可与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相提并论,每一篇都堪称经典。
  1888年,王尔德发表了他的第一本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包含《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和《了不起的火箭》;1892年他的第二本童话集《石榴之家》出版,包含了《少年国王》、《渔夫和他的灵魂》、《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以及《星孩》四部童话作品。王尔德的童话文字精美,被佩特赞扬为“用散文写成的小诗”,其童话的文字技巧和想像艺术被各大家所肯定,可以说,从艺术形式上而言,王尔德童话高度体现了他“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理论。
  但是,从童话内容上来看,几乎每一篇童话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现实社会的描述,童话中也多处反映了伦理道德,也有王尔德亲手摧毁的自己创造的“美”,而这些正是唯美主义所不容的部分。可以说,王尔德的童话是体现与其唯美主义相矛盾的典型作品。
  1.现实社会的描述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主张艺术脱离生活,游离人生,他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这不仅仅是生活的模仿本能,也因为生活的目标就是找到表现自身的方式,而艺术则为它提供了特定的美丽形式,让它得以实现”。除此之外,王尔德还抨击现实主义作家,他认为现实主义作家记录生活点滴的作品极为无聊,他说“如果它们因为将生活用作素材而获取某些力量,那么它们因为将生活用作艺术方法则造成了自己的弱点”。王尔德始终以为,艺术家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而非一味地照搬现实生活的题材,否则就是在摧毁自己的作品。
  即使王尔德声称“艺术要远离生活”,但他的文学创作中其实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相反,他的童话作品中却处处体现出他对底层劳动人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快乐王子》和《少年国王》。
  在《快乐王子》中,小王子第一次救助的是一位面黄肌瘦的母亲,她是一位裁缝,即便已精疲力尽,双手因赶制王后的宫女在舞会上要穿的绸缎袍子而发红,她也坐在桌边不敢懈怠一刻,而他的孩子却躺在床上发着高烧,除了喂他喝点河水,这位母亲毫无他法,不用说买得起小男孩儿想吃的橘子;小王子第二次救助的是一个饿得头晕眼花、冻得四肢无力的年轻人,屋子里太冷了以至于他没办法继续写他的剧本。快乐王子第三次救助的是站在寒冷广场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火柴掉进了水沟,她没办法卖火柴便无法带一些钱回家,这样会招来她父亲的毒打,没穿鞋子和袜子的她一个人哭着。之后,王子要小燕子将自己身上的纯金一片一片撕下来送去给挨饿的穷人们,他们住在黑乎乎的小巷里,面色苍白。
  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少年国王》中被描写得更加直面和赤裸,少年国王的三个梦境实际是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第一个梦境中,少年国王看到因饥饿而变得憔悴又干瘦的织布工们埋头苦干的身影,整个房间都是臭气,墙壁潮湿得淌着水滴,他们正是为了赶制小国王在加冕日要穿的皇袍罢了。而织工的话更是让人直接感受到不同阶层人们极度悬殊的生活情况,“我们整天为他们做苦工,他们的箱子里装满了金子;我们用脚踏出了葡萄汁,喝葡萄酒的却是别人;我们种出了谷子,可饭桌上却是空的”,“我们都戴着枷锁,尽管是肉眼看不见的;我们都是奴隶,虽然别人说我们都是自由人”。可悲的是这就是现实社会。第二个梦境中,小国王看到了被铁链锁在一起的奴隶,他们挨个被推入海里寻找小国王节杖上要用到的完美珍珠而最终一个个失去生命,这虽然是童话中出现的情节,却是奴隶在现实中的悲惨遭遇。第三个梦境中,小国王看到了他的子民们是如何遭遇疟疾、热病、瘟疫而相继成批死去的,依旧是对底层人民现实生活的描写。
  这些情节都是王尔德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很明显,这并没有符合王尔德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
  2.对“美”的消极态度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认为美高于一切,在他心里,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王尔德在日常穿衣打扮中就非常注重美,更不用说他在文学创作中对美的狂热追求了。王尔德的文学作品,用词十分考究,辞藻华丽,他所表现的文学的形式美是众所皆知的,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对自己所追求的“美”其实是消极的。在他的童话作品中,他常常亲手摧毁自己创造的“美”,从《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都可以看出。
  因美貌变得越来越骄傲、残酷和自私的星孩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从不怜悯贫穷或有病痛的人,嘲笑孱弱和丑陋的人,伤害动物,他甚至恶言拒绝相认穷苦的要饭女人为自己的母亲。正因他的残酷,他得到了该有的报应,他的美貌不再,也受尽嘲笑和侮辱,流浪多年。他被卖为奴隶每天去寻找金子,从善后的星孩不顾自己会被主人毒打,三次将找到的金子给了一个麻风病人,他的善良洗涤了先前的罪恶,最终让他找到身为国王王后的父母亲,并成为一国君主。但是,王尔德并没有给这个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星孩因为受了太多的磨难,在他统治三年之后去世了,并且,继承他王位的是一个邪恶的国王。星孩当上国王,他的国家和平繁荣,这本是该有的结局,但王尔德偏偏反其道而行,捏碎美好。   在《渔夫和他的灵魂》这篇中,渔夫为了和小人鱼在一起而历经磨难,他甚至不惜去除自己的灵魂而换取和小美人鱼厮守的机会,最后他们终于成就了爱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王尔德并没有就此停笔,他让渔夫的灵魂三番两次地回去引诱渔夫,渔夫没有被财富和智慧所引诱,但却禁不住年轻女人的脚的诱惑,跟随灵魂出走了。渔夫和小人鱼之间美好无瑕的爱情随着渔夫的出走和小人鱼的死亡而消散了,同样的,王尔德依旧摧毁了自己创造的“美”。
  王尔德的童话与其唯美主义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唯美主义与道德和唯美主义与生活和唯美主义与“美”三对关系上。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认为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伦理道德越妙,他不赞成在文学作品中涉及现实生活和道德说教,但其童话却无不体现了对社会的讽刺、控诉和道德真理;王尔德宣扬“美”,但又对“美”持有悲观态度。虽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并没有遵循他的唯美主义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但却恰恰是这些矛盾成为了王尔德童话的亮点和独特标志,成就了王尔德童话的经典和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Gyles Brandreth. Complet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 London: New American Library, 2008.
  [2]Robert K.Martin, John Allen Quintus. Oscar Wilde and the Fairy Tale: "The Happy Prince" as Self-Dramatiz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3]Varty,Anne. A Preface to Oscar Wild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4]薛家宝,《唯美主义研究》,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5]张竹筠,张献荣,“以藝术的精神看待生命—谈王尔德的童话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S1期,第169-170页。
  [6]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7]赵武平,《王尔德全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敬语又称为敬谦语,可分为敬语和谦语两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谦语部分进行分析。汉语谦语表现在用词的准确度,而日语从两方面体现:一是特有的自谦词汇;二是在词尾接续上。本文试图比较汉日谦语的不同构形方式,并总结和归纳汉日谦语在构形意识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汉语;日语;谦语;对比  作者简介:杨淳媛(1987.8-),女,湖南怀化人。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洞开,出洋留学被视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佳途径,受到国人的持续热捧。学成归来者,多被视为具有纵横捭阖、叱咤四海之力的天之骄子,被寄予改造落后中国的厚望,他们自己也多怀有“国人导师”般的自信,希望能指点江山、引领时代。  然而,这些“海归”精英,是否真的具备扭转历史进程之功力,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不少人先后卷入政见及意气之争,或相互吹捧,或相互诋毁,致使留学者本人的真才实学
摘 要:丹·布朗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天使与恶魔》、《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地狱》、《本源》等作品无不展示了他深厚的经院哲学知识功底,他对于宗教的了解和解读在其小说中展露无遗,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读者对宗教知识展开研究和学习。在数学和宗教音乐双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丹布朗,将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摘 要:圣女贞德的故事数百年来为人们竞相传颂。本文拟从心理批评的角度,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本我、超我、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吕克·贝松版《圣女贞德》中贞德短暂的人生。她的奋斗过程充满了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贞德自我意识的错位和迷失。这也是导致贞德人生悲剧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关键词:圣女贞德;本我;超我;自我  作者簡介:杨岚,女,汉族,安徽人,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
摘 要:对古代公文的评价除了运用传统的文学作品评判思维之外,还应从文体学的角度,挖掘作品本身包含的信息。公文的形式是公文区别与其它文章的重要特征,在评价公文时可以运用“从形式深入意义”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文学;古代公文;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正如文学作品需要文学批评来介入、引导和推动一样,古代
摘 要:潇贺古道是一条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通过该古道南迁汉民把中原传统文化带入富川瑶乡。风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美学等理念,南迁的汉人根据区域地理特色,因地制宜地将风水理念折射在富川古村落建筑中,从选址、水系、图案等方面形成了富川古村落建筑的良好风水格局。  关键词:古道;风水文化;选址;水系;图案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狂人日记》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好评如潮。人们对《狂人日记》主题的解读与认识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狂人日记》作为一篇象征主义小说,主题意蕴丰富复杂,既有社会现实批判,又有文化批判,更有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是社会、文化、人生与人性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狂人;礼教吃人;悲剧性;忏悔意识  作者简介:代柯洋(198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铜仁学院
摘 要:《孽子》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长篇小说,以一束强光照亮了那个隐秘的世界,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挣扎与绝望赤裸裸地呈现在小说里。本文主要关注小说中的父子关系,试图从父子之间相互对抗的徘徊与纠结中,洞悉《孽子》的隐含深意。  关键词:《孽子》;父与子;对抗;成长  作者简介:袁晓涵,女,汉族,青岛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日渐紧密起来,因而翻译的作用愈加重要。但是在中英翻译,特别是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语用方面的失误,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拟探讨在英语翻译中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语用失误;成因及对策  作者简介:康大伟(1968-),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誰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