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风和日丽。秭归一中运动场地热闹非凡,一场传统项目和自创项目交相辉映的教职工体育盛会正在有序进行。一向静若处子的教书先生们一反常态动起来了,纤纤细步换作了大步流星,生龙活虎取替了温文尔雅,“文”人们所特有的“武”姿别具情态,不时引发观礼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作出精彩的点评。看台上聚满了学生,他们高声为老师们的表现叫好。运动场成为全校注目的中心,师生洋溢着轻松和欢乐……
以上纪录的是我校2009年教职工运动会的真实场面。为教职工举办综合性运动会,这在我校办学历史上尚属首次。它寄托着学校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刻领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人文精髓,追求“脑体结合,能文能武”的教师发展观和“动静有致、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也寄托着我校新一届工会班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真心实意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的良苦用心和大胆探索。
笔者既是一名爱好体育的工会积极分子,也是本次运动会的具体策划者之一,不揣浅陋,将设计的《案例》呈现出来,以期收获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设计的《案例》
(一)目的意义:为了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不断增强教职工的体质,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经学校研究同意,将举办2009年教职工运动会。
(二)主、承办单位:秭归一中工会主办;秭归一中体育组承办。
(三)时间地点:2009年12月12日,学校运动场。
(四)参赛人员:全体在岗教职工,离退休人员自愿报名参赛。
(五)报名分组:以工会小组为单位报名,分一年级队、二年级队、三年级队、综合联队(行政、教辅、后勤队)。体育教师只参加各队篮球赛,并兼做裁判。每队报领队一名,教练一名。集体项目必须组队参赛,个人项目自愿报名参赛。
(六)项目设置:集体项目设男子篮球、集体跳大绳、力拔千钧(即拔河)、同舟共济(自创项目)、排山倒海(自创项目)、车轮滚滚(自创项目);个人项目设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围棋、呼拉圈、跳绳、踢毽子、定点投篮、击瓶折回跑、地滚保龄球(自创项目)。集体项目不分男女组,个人项目均分男女组。
(七)计分计奖办法:集体项目取前三名,按20、16、12分计入团体总分,个人项目取前六名,按7、5、4、3、2、1计入团体总分。另计报名分,即集体项目报名且参赛每项次计10分,个人项目报名且参赛每项每人次计1分;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裁判员及工作人员都获纪念奖,团体总分前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一名、集体项目前三名、个人项目前三名颁发奖状。
(八)大会组委会、工作机构、裁判及工作人员名单(另附)。
(九)运动会秩序册(另附)。
(十)未尽事宜由大会组委会另行解释。
二、《案例》解读
本《案例》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一)创新性。我们深知,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灵魂,也是我们组织此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案例》将它定位在综合性运动会上,而且是首届,开风气之先,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以在职教职工为主体,让在职教职工与离退休教职工同场竞技,相互切磋,实现了在职人员与不在职人员的良性互动与交流;以校内活动为基础,邀请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体育局等领导现场观摩指导,密切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良好关系;教职工比赛,学生观看,教师在活动状态下将力与美、智慧与毅力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作出了良好示范。
(二)群众性。我们深知,全民健身的根本宗旨在于全员参与。《案例》为实现这一目的,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选取在周末举行比赛,让所有的教职工都可以无牵无挂,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安排不担任运动员的教职工担任领队、教研员、裁判员、服务人员,实现了不求人人当运动员,但求人人参与活动的初衷;设置参赛分,不求人人得奖,但求人人得分,广泛地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赋分重团体项目得分,轻个体项目得分,鼓励为团队而战,褒扬了团队意识;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鼓励为荣誉而战,减少了利益之争,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
(三)愉悦性。我们深知,获得身心的愉悦是运动健身的最终目的。《案例》为让每一个教职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在激趣上充分地做文章:设置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棋类等,让有运动天赋且运动成绩突出的“尖子”选手可以大显身手,尽显特长;设置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完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拔河、呼拉圈、踢毽子等,让有爱好无特长的教职工也能用“山寨版”的身份来体验一把,甚至爆冷赢一回;自创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的运动项目,如同舟共济、排山倒海、车轮滚滚、地滚保龄球等,充分吸引那些缺少运动爱好者的眼球,让他们也激动一回,体验下水湿身的滋味。
总的来说,教职工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富。但是,他们长期多操文少操武,导致身心负荷过重,身体透支过度。正因为如此,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关心教职工,从关心健康做起”,自然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必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甜蜜的事业”。定期召开教职工运动会,无疑是引导教职工运动健身最重要的举措。我愿意长期以此为务,并以此为乐。
(湖北省秭归县第一中学)
以上纪录的是我校2009年教职工运动会的真实场面。为教职工举办综合性运动会,这在我校办学历史上尚属首次。它寄托着学校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刻领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人文精髓,追求“脑体结合,能文能武”的教师发展观和“动静有致、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也寄托着我校新一届工会班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真心实意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的良苦用心和大胆探索。
笔者既是一名爱好体育的工会积极分子,也是本次运动会的具体策划者之一,不揣浅陋,将设计的《案例》呈现出来,以期收获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设计的《案例》
(一)目的意义:为了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不断增强教职工的体质,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经学校研究同意,将举办2009年教职工运动会。
(二)主、承办单位:秭归一中工会主办;秭归一中体育组承办。
(三)时间地点:2009年12月12日,学校运动场。
(四)参赛人员:全体在岗教职工,离退休人员自愿报名参赛。
(五)报名分组:以工会小组为单位报名,分一年级队、二年级队、三年级队、综合联队(行政、教辅、后勤队)。体育教师只参加各队篮球赛,并兼做裁判。每队报领队一名,教练一名。集体项目必须组队参赛,个人项目自愿报名参赛。
(六)项目设置:集体项目设男子篮球、集体跳大绳、力拔千钧(即拔河)、同舟共济(自创项目)、排山倒海(自创项目)、车轮滚滚(自创项目);个人项目设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围棋、呼拉圈、跳绳、踢毽子、定点投篮、击瓶折回跑、地滚保龄球(自创项目)。集体项目不分男女组,个人项目均分男女组。
(七)计分计奖办法:集体项目取前三名,按20、16、12分计入团体总分,个人项目取前六名,按7、5、4、3、2、1计入团体总分。另计报名分,即集体项目报名且参赛每项次计10分,个人项目报名且参赛每项每人次计1分;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裁判员及工作人员都获纪念奖,团体总分前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一名、集体项目前三名、个人项目前三名颁发奖状。
(八)大会组委会、工作机构、裁判及工作人员名单(另附)。
(九)运动会秩序册(另附)。
(十)未尽事宜由大会组委会另行解释。
二、《案例》解读
本《案例》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一)创新性。我们深知,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灵魂,也是我们组织此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案例》将它定位在综合性运动会上,而且是首届,开风气之先,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以在职教职工为主体,让在职教职工与离退休教职工同场竞技,相互切磋,实现了在职人员与不在职人员的良性互动与交流;以校内活动为基础,邀请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体育局等领导现场观摩指导,密切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良好关系;教职工比赛,学生观看,教师在活动状态下将力与美、智慧与毅力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作出了良好示范。
(二)群众性。我们深知,全民健身的根本宗旨在于全员参与。《案例》为实现这一目的,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选取在周末举行比赛,让所有的教职工都可以无牵无挂,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安排不担任运动员的教职工担任领队、教研员、裁判员、服务人员,实现了不求人人当运动员,但求人人参与活动的初衷;设置参赛分,不求人人得奖,但求人人得分,广泛地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赋分重团体项目得分,轻个体项目得分,鼓励为团队而战,褒扬了团队意识;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鼓励为荣誉而战,减少了利益之争,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
(三)愉悦性。我们深知,获得身心的愉悦是运动健身的最终目的。《案例》为让每一个教职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在激趣上充分地做文章:设置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棋类等,让有运动天赋且运动成绩突出的“尖子”选手可以大显身手,尽显特长;设置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完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拔河、呼拉圈、踢毽子等,让有爱好无特长的教职工也能用“山寨版”的身份来体验一把,甚至爆冷赢一回;自创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的运动项目,如同舟共济、排山倒海、车轮滚滚、地滚保龄球等,充分吸引那些缺少运动爱好者的眼球,让他们也激动一回,体验下水湿身的滋味。
总的来说,教职工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富。但是,他们长期多操文少操武,导致身心负荷过重,身体透支过度。正因为如此,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关心教职工,从关心健康做起”,自然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必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甜蜜的事业”。定期召开教职工运动会,无疑是引导教职工运动健身最重要的举措。我愿意长期以此为务,并以此为乐。
(湖北省秭归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