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现状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注意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要问起学习数学的心理状况,情况就不乐观了。有好多学生说,要不是为了考试、升学他就不会学数学。我们老师听后心里不是滋味!我们的数学教学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数学这么的“恨之有余”?反思我们的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让我体会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所在:
1.1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新,教师过多强化了数学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和应试功能,而忽视了数学教学具有的教育功能,即数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重视双基,而忽视过程和方法,特别是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难、繁、偏,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时间一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1.2学习方式的单一化。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数学课还是停留在教师一根粉笔一个板擦在上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教学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担心答错了而不答,或根本不想答的现象普遍存在。自由探索,质疑批判,求异创新等行为和态度在学生身上特别是农村学生很少出现。
1.3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考试过频、过难、分量过重,形式单一,造就了较多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使他们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愉悦体验大幅度下降,某项调查表明小学高年级有愉悦体验的约占72%,到初中毕业仅占27%。到了高中,特别是山区学生、农村学生这个比例更低。
1.4评价方式的简单化。以往数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成绩,方式多以测验为核心,对所有人一个标准,以分论能力的高低,忽视对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可操作性测试,忽视实践性测试。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淡漠面对。演变为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
2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数学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仅仅是双基吗?不,决不是。新课程目标明确表明:数学教学让孩子掌握双基的同时,还要学会学习,把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不但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观察实验、信息获取、数据处理、合情推理、逻辑证明、探究创新、数学审美等),还要培养一般素养(合作交流意识、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要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有愉悦感,有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实现数学课的教育功能。要达到这个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首要之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多看一些数学教学杂志,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看看名师们的教学设计、课例点评、论教谈学,及时了解国内外课改动向,并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经验”、“习惯”等,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体会怎样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多与同事交流,学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利用计算机设计出优美动态的图片来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在多媒体中使用动画来演示运动的变量;怎样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如正方形的判定这节课,老师可以拿一块方巾,问学生老师手里的方巾是不是一个正方形?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这种验证方法为什么是对的?新教材中这样的内容明显比老教材多了很多。如菱形的判定一节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折纸游戏,全等的判定之后有测量池塘宽度的实际应用练习,各章节之后也增加了很多数学史化,重视并合理地使用好这些内容对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有好处。
2.3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孩子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让孩子在发言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或是暴露自己思维中的问题,把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挤出来,同时作为教师也应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体会讲给孩子,教会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对于实践课应走出课堂,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合情推理、大胆创新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学习,感受快乐,展示自己。比如测旗杆高度这节实践课,我校老师也曾自制量角器(教师用的半圆仪和圆规)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数据整理,计算得出结论,效果很好。对于一些练习课,我曾经指导学生走上讲台,担任小老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的练习环节我经常实施一帮一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
2.4丰富教师用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教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适时适度的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具有启发性的常用语?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以上这些启发性的用语,较具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
再比如赏识性常用语。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理、联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不错,学习就得认真。”“大有进步,再加油。”“有时不会答,也是很正常的!”
任何教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常用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5评价方式要有创新,应建立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模式。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也就是要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但我们有意识地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时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处处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成功感,渐渐地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也就有了好效果,学生的素养发展起来了,数学的教育功能才能凸显。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注意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要问起学习数学的心理状况,情况就不乐观了。有好多学生说,要不是为了考试、升学他就不会学数学。我们老师听后心里不是滋味!我们的数学教学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数学这么的“恨之有余”?反思我们的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让我体会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所在:
1.1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新,教师过多强化了数学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和应试功能,而忽视了数学教学具有的教育功能,即数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重视双基,而忽视过程和方法,特别是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难、繁、偏,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时间一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1.2学习方式的单一化。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数学课还是停留在教师一根粉笔一个板擦在上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教学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担心答错了而不答,或根本不想答的现象普遍存在。自由探索,质疑批判,求异创新等行为和态度在学生身上特别是农村学生很少出现。
1.3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考试过频、过难、分量过重,形式单一,造就了较多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使他们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愉悦体验大幅度下降,某项调查表明小学高年级有愉悦体验的约占72%,到初中毕业仅占27%。到了高中,特别是山区学生、农村学生这个比例更低。
1.4评价方式的简单化。以往数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成绩,方式多以测验为核心,对所有人一个标准,以分论能力的高低,忽视对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可操作性测试,忽视实践性测试。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淡漠面对。演变为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
2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数学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仅仅是双基吗?不,决不是。新课程目标明确表明:数学教学让孩子掌握双基的同时,还要学会学习,把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不但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观察实验、信息获取、数据处理、合情推理、逻辑证明、探究创新、数学审美等),还要培养一般素养(合作交流意识、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要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有愉悦感,有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实现数学课的教育功能。要达到这个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首要之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多看一些数学教学杂志,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看看名师们的教学设计、课例点评、论教谈学,及时了解国内外课改动向,并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经验”、“习惯”等,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体会怎样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多与同事交流,学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利用计算机设计出优美动态的图片来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在多媒体中使用动画来演示运动的变量;怎样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如正方形的判定这节课,老师可以拿一块方巾,问学生老师手里的方巾是不是一个正方形?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这种验证方法为什么是对的?新教材中这样的内容明显比老教材多了很多。如菱形的判定一节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折纸游戏,全等的判定之后有测量池塘宽度的实际应用练习,各章节之后也增加了很多数学史化,重视并合理地使用好这些内容对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有好处。
2.3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孩子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让孩子在发言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或是暴露自己思维中的问题,把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挤出来,同时作为教师也应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体会讲给孩子,教会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对于实践课应走出课堂,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合情推理、大胆创新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学习,感受快乐,展示自己。比如测旗杆高度这节实践课,我校老师也曾自制量角器(教师用的半圆仪和圆规)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数据整理,计算得出结论,效果很好。对于一些练习课,我曾经指导学生走上讲台,担任小老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的练习环节我经常实施一帮一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
2.4丰富教师用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教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适时适度的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具有启发性的常用语?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以上这些启发性的用语,较具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
再比如赏识性常用语。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理、联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不错,学习就得认真。”“大有进步,再加油。”“有时不会答,也是很正常的!”
任何教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常用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5评价方式要有创新,应建立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模式。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也就是要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但我们有意识地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时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处处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成功感,渐渐地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也就有了好效果,学生的素养发展起来了,数学的教育功能才能凸显。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