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脑之谜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24日,风靡北美的科幻大片《超体》登陆我国。电影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和震撼的视听效果,让大脑潜能一时间成为无数科幻影迷热议的话题。那么,人的大脑开发利用了多少?未来大脑真的会具有超能力吗?这些谜团则需要以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来一一揭开。
  “人类大脑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相当于银河系星体的总数。然而,人类对自己的大脑至今知之甚少。”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谢俊说道。作为一名把脑机接口研究视为终身奋斗事业的科研工作者,谢俊说,人脑潜能开发不仅仅是科幻作品的热门题材,在现实中也引来各方力量的“抢滩”,现在他也在开发人脑潜能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最初他选择进入脑机接口领域,不仅仅是兴趣所在,更是身上承担的使命使然:学以致用,以脑机交互技术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正是怀以这样的使命,谢俊在脑机接口研究中始终坚守如一,并不断开拓创新。
  翻译“脑电波”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脑科学计划,欧盟和日本也在当年和次年予以响应,分别启动欧洲脑计划及日本脑计划。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脑科学家在2013年就开始酝酿中国的“脑计划”。2016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之一。目前,“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已启动的4个试点之一,进入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阶段。谢俊说,在脑科学和类脑研究进入全球性热潮的今天,他的研究工作也将搭乘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进入快速发展之期。
  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科班出身的人,谢俊在博士期间,从对机械信号的分析,走上对人的大脑信号的分析。他说,虽然研究的对象不一样了,但都是对信号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相似。
  脑机接口,是一种不依赖于大脑外周神经与肌肉正常输出通道的通讯控制系统。通俗点说,就是人脑想执行某个操作,不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只通过脑机接口,即可让外部设备读懂大脑神经信号,并将思维活动转换为指令信号,来实现对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控制。
  那么,脑机交互技术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呢?
  “调整人脑和脑机接口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寻找出合适的信号处理与转换算法,实时、快速、准确地把脑电信号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识别输出控制的信号或命令。”谢俊说,这是脑机接口技术的核心所在。
  脑机接口分为很多种类,有前端、中端和后端。前端,称之为脑机接口范式,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识别特定的脑电信号;中端就相当于信号处理;后端则是应用。“我们在前端这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提出了一些國际上比较新的脑电信号刺激方案。”
  谢俊在脑机接口范式领域做了大量创新工作。他告诉记者,脑机接口范式的本质是提取和翻译神经细胞的活动。它一方面能够让大脑发出指令,控制计算机或者智能假肢;另一方面,它也能让我们直接解读神经活动的部分信息,通过图像、声音的形式反馈给使用者。相当于你原来用手指敲键盘,现在可以用脑电信号敲键盘。
  然而,要解读神经活动的部分信息,微弱的脑电信号是一大“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谢俊在脑机接口范式上作了一个调整。“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当你给它输入噪声后,在最优的噪声条件下,系统输出可能会变优,产生随机共振现象。因此,在视觉刺激时候,我给大脑看了一些不同频率闪烁的同时,加入视觉噪声进去,这不仅不会降低大脑的响应,反而会增强大脑响应。我现在基本就做这方面的研究。”
  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可以控制假肢、计算机鼠标、键盘、家用电器等,还为那些肢体残疾、脊髓损伤、中风、肌萎缩侧索硬化以及其他神经肌肉退化的病人,建立了一个大脑与外界世界直接交互的新途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把脑机接口研究用于医疗康复,这也是谢俊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目前,脑机接口对正常人应用意义不是太大,但是对提高残障人士,尤其是脊髓侧索硬化,或者是渐冻症等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听觉噪声整合下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及其跨模态神经功能连接效应研究”,便是谢俊在脑机接口范式上的探索:以视听觉脑机接口及其跨模态神经功能连接效应为手段,为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感觉功能障碍康复寻找新方法。
  进行“思维读取”
  感觉功能障碍,是一种发生在大脑感觉通道的机能改变。感觉障碍患者的大脑在接收外界刺激或对其产生响应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神经信息传递阻碍,通常由视听觉、触觉、体感等方面的多种疾病及外周神经或大脑的机能障碍引发,如脑卒中、癫痫等。
  “就视听觉障碍来说,除了完全的耳聋或眼盲等症状需要手术,如采用有创视觉假肢的康复方式以外,对于存在偏盲等视野缺陷的感觉障碍患者来说,其听觉皮层功能正常,且现有研究表明,听觉皮层与视觉皮层有直接的映射关系,称之为多感觉整合,通过一定的无创视听觉联合刺激手段能够促进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性连接,诱发皮层神经可塑性,实现全部或部分的视听觉功能恢复。”
  谢俊说,研究多感觉整合的脑机接口,现已成为一个具有极高探索价值的神经康复研究热点。但如何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实现跨感觉通路的神经功能连接一直是一项挑战。
  在经历大量研究之后,谢俊发现通过量化噪声强度来实现对大脑跨模态功能连接的定量增强,对于感觉障碍患者的视觉、听觉、触觉、体感等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听觉噪声整合下的视觉诱发脑机接口及其跨模态神经功能连接效应研究”项目中,谢俊准备通过定量整合听觉噪声和视觉刺激的方式研究视听觉脑机接口及其跨模态神经功能连接效应。
  “在项目中,我准备采用实时神经反馈脑机接口诱发大脑视听觉随机共振,促进皮层内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激活和皮层问的信息连接,研究不同噪声强度对稳态视觉诱发响应的增强作用;并准备通过刺激一噪声优化策略确定大脑在听觉噪声下的响应规律,进而构筑符合视听觉生理特性的多层神经元仿生模型,再通过视听觉物理刺激的建模,研究听觉噪声在视听觉通路不同层面上的信息编码过程,同时借助反演优化方法分析不同噪声强度下脑区间的空间同步趋势。”
  以此为基础,再基于小世界图论理论,结合大脑视听觉区域特定频带时间相关性,谢俊研究了听觉噪声下视听觉同步的时空映射关系,来得出神经功能连接效应随噪声强度的变化规律,以期揭示视听觉功能在随机共振下的耦合机制,为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感觉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开辟通道。
  我国存在大量残障人群,研究智能型助残设备,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现在,脑机接口研究者们已经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帮助中风、癫痫、自闭症等神经疾病的患者更快地康复。谢俊也希望以自己所学能提高残障人士的康复效率。因为,对他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除了这个项目外,谢俊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原“863”计划)项目等。在谢俊看来,科学研究既深奥又有趣,但只要围绕一个小“点”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就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在现在的科研中,他要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正确读懂大脑的真实意图,在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更多的创新。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在大量科学知识基础上建立起的工业生产和制造方式,是集成了众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和不断技术革新的生产方式。等离子体科学作为物质第四态的新兴学科,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技术体系,衍生出许多与工业过程相互结合的独特技术,而这些新型的、特有的技术体系,正在不断影响着现代工业方式,也正影响着人们对工业污染的治理方式,如何有效解决三废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难降解、难资源化、难从源头控制”这一国际性行业难题,
题记  汉代以前,有三条重要的商道横贯欧亚大陆,一条是阿尔泰山以北的草原之路,有人称为草原丝绸之路,一条是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之间的西域道,为西汉人张骞首先发现,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称之为丝绸之路,一条是青藏高原以南出云南永昌德宏的蜀身毒道,亦为张骞所发现,后人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三条商道也是佛教传播路线,都有若干分支。欧亚大陆的主要古道通常都被冠以丝绸之路的名
近年来,以5G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全球范围内激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此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孤立主义和反全球化势力甚嚣尘上,贸易战和科技封锁猝然降临。面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坚定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决心,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过自主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
罗云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肿瘤免疫及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1992年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获得美国癌症协会(AACR)“AACR-Inglenook Vineyards Awards”奖,2005年获得美国癌症协会(AACR)“AACR-GSK (Glaxo Smith Kline)Outstanding clinical Scho
2011年11月19日,辽宁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免疫学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它的成立加快了辽宁省免疫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为实验室和临床之间架起一条快速通道,使实验室研究的成果迅速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际,使临床上出现的问题又能及时反馈到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辽宁省免疫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樊瑜波在“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曾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速度递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必定导致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本文的主人公,正是一位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荣骞。他不仅是从事医疗器械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致力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可谓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向技术要效益,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共识。畜牧养殖这个传统行业也不例外,亟待新技术新观念的引入、吸收。然而,打破固有观念,促进产业升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早期现代牧场观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宏对此深有体会。  见证奶业发展与规模化牧场一同起步  随着奶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散养、奶站和小区,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原料奶质量;其次,产量仅为规模牧场产量
纳米时代,我们将迎来一场新的战争。  一场“防伪”大战即将拉开,“偏振变色纳米光学膜技术”就是它的主角,而实现这项技术的正是厦门为纳光电有限公司,其技术负责人则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叶志成。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叶志成说:“用纳米光学提高防伪技术门槛,保护原创产品,实现产业化,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希望在纳米光学膜的研发上建成人才的高地,做国际领先的纳米光学膜开拓者。”  纳米开启防伪
1973年,吴文峻出生在江西南昌,尚在襁褓中的他当然不知道那一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2015年,“互联网 ”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的吴文峻,已经有了深厚的计算机科学功底,是领域内可圈可点青年科学家。  从出生到成长,他间接或直接地见证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由星火至燎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上,他谱写过历史,
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全球第二,能源市场全球第一,而碳排放全球最高。近两年动辄全国十几个省份连续发生雾霾天气,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污染源。造成雾霾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变化和污染物排放交互作用。因此在煤焦化工钢铁冶金行业,煤炭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煤炭污染物控制、二氧化碳CCS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清洁低碳煤技术的突破和变革成为能源革命的核心科技应用,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为主体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