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的主动探索开放,向学生参与教学的可能性开放,向师生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开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知欲。
背景: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教会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探究性。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事实描述:在一堂进行“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探究课上出现了这种情况。
当时我们用的器材是一根弹簧外置的弹簧秤A,在弹簧秤下端的挂钩上,我们系了两条细线套,另外再用两根弹簧秤B和C拉住细线套,作為两个分力。同向拉,或者反向拉,作为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方向相同或者方向相反的分力。这时在弹簧秤A上就可以读得合力的数值。当我们探究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分力的合力时,应该在弹簧秤A上读得示数为零。但这时就听得有同学大叫:“老师,不对!我读得A弹簧秤上的读数与B、C弹簧秤上的读数相同!”原来,这个同学将两条细线套系在了A弹簧秤的两端,不是系在A弹簧秤下端的挂钩上。我让这个同学将他的实验到讲台前面来演示一遍以后,马上就有同学向他指出了操作上的问题。但是,这个同学还是不服气,难道这时这两个分力不还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吗?难道这时的合力就不等于零吗?他的反问把大家都问住了,全班同学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于是,我因势利导以此为契机,当堂将这个问题作为全班深入研究的课题。同学们热烈讨论,探究热情的高涨。由于当时力学知识还没学完,无法清楚地解释,当同学为此而有些沮丧时,我马上肯定他们的敢于质疑,直面问题勇于求索的积极态度和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同时又激励他们说:这个问题在我们这单元力学知识学好以后再来讨论,定能引刃而解。
后来,在力学知识全面应用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了当时这个学生将两个分力作用在了A弹簧秤的两端,其合力仍然为零。因为这时A弹簧秤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而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为什么B、C弹簧秤同时作用在挂钩上与作用在A弹簧秤的两端,A弹簧秤的读数会不同,同学们用力的作用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也跟着改变了的观点解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毋庸置疑,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探究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活跃,开放程度的增加,一切不可预料的情况都可能随时出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该是我马上出来为同学们答疑。而且为了教学进度,我就必须快刀斩乱麻地尽快把教学秩序拉回到“正规”上来。但是,我将出现这种情况看作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它正说明了学生真正在作探究学习,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探究热情的高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更深刻了,对探究的兴趣更浓了。并且这个班的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也更积极、主动,物理考试的成绩也一直是年级第一。
背景: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教会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探究性。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事实描述:在一堂进行“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探究课上出现了这种情况。
当时我们用的器材是一根弹簧外置的弹簧秤A,在弹簧秤下端的挂钩上,我们系了两条细线套,另外再用两根弹簧秤B和C拉住细线套,作為两个分力。同向拉,或者反向拉,作为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方向相同或者方向相反的分力。这时在弹簧秤A上就可以读得合力的数值。当我们探究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分力的合力时,应该在弹簧秤A上读得示数为零。但这时就听得有同学大叫:“老师,不对!我读得A弹簧秤上的读数与B、C弹簧秤上的读数相同!”原来,这个同学将两条细线套系在了A弹簧秤的两端,不是系在A弹簧秤下端的挂钩上。我让这个同学将他的实验到讲台前面来演示一遍以后,马上就有同学向他指出了操作上的问题。但是,这个同学还是不服气,难道这时这两个分力不还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吗?难道这时的合力就不等于零吗?他的反问把大家都问住了,全班同学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于是,我因势利导以此为契机,当堂将这个问题作为全班深入研究的课题。同学们热烈讨论,探究热情的高涨。由于当时力学知识还没学完,无法清楚地解释,当同学为此而有些沮丧时,我马上肯定他们的敢于质疑,直面问题勇于求索的积极态度和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同时又激励他们说:这个问题在我们这单元力学知识学好以后再来讨论,定能引刃而解。
后来,在力学知识全面应用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了当时这个学生将两个分力作用在了A弹簧秤的两端,其合力仍然为零。因为这时A弹簧秤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而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为什么B、C弹簧秤同时作用在挂钩上与作用在A弹簧秤的两端,A弹簧秤的读数会不同,同学们用力的作用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也跟着改变了的观点解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毋庸置疑,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探究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活跃,开放程度的增加,一切不可预料的情况都可能随时出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该是我马上出来为同学们答疑。而且为了教学进度,我就必须快刀斩乱麻地尽快把教学秩序拉回到“正规”上来。但是,我将出现这种情况看作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它正说明了学生真正在作探究学习,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探究热情的高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更深刻了,对探究的兴趣更浓了。并且这个班的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也更积极、主动,物理考试的成绩也一直是年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