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训练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实践教学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及现代工程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工程训练;卓越工程师;综合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6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的重大探索,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工程教育及工程师的国际互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被山东省批准为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并先后在2011级至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每届200名学生中各挑选了35名学生组成一个“卓越班”,进行“卓越计划”的实施试点。“卓越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因此,其对实践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3]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重要的实践及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不但需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需要培养和训练“卓越计划”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一、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概况
(一)建设指导思想
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为特点的工程教学基地。工程训练是理工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系统的工程训练,能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及工艺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此外,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熟悉并掌握一定的工程技能和实践知识,且能初步建立起“大工程”意识。同时,在工程训练过程中,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以培养。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对山东省各大高校如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等进行实地考察,并由学校统筹及工学院进行承建。工程训练中心除主要承担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和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部分专业课程实验、部分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另外,其还为非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工业认识为目的的短期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工作。工程训练中心现已成为我校学生在校内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此外,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缘优势,并积极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及院校进行联合办学,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实力。我校现已与国内外多个院校及企业单位合作,联合办学,共建基地。如与美国Prairie View A&M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基地,建立莱沃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烟台孚瑞克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校外实训基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而打通了专业实验与工训平台,并实现了对接。
(二)设备配置与培训内容
工程训练中心拥有教学面积17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除常规机械制造设备外,还拥有如加工中心、数控加工设备、激光切割、数控冲压设备、种类齐全性能先进的焊割设备等先进制造技术仪器设备(见表1)。其可提供加工中心操作工、焊工、车工、铣工、钳工、铸造工、金属热处理工、维修电工等的培训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实践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及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工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精湛的实践教育能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中级职称以上的达100%。此外,中心还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比如,先后从中国一汽集团和山东小鸭集团引进数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设备推陈出新,工程训练中心特制定了一系列的进修培养制度,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并将学生和同行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评价,作为工程训练中心的人员考核和评价标准,纳入年度考核参照,构建了一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工程素质的人才队伍。
目前,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已实现了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程实训共平台,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工程训练在整个“卓越计划”培养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
“卓越计划”的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工程能力上。现如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偏弱。而“卓越计划”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且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夯实了学生在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及工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弥补了大学实践教学缺乏经验的不足。
工程训练教学进一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最終实现由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我校工程实训中心不断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学生,在对原有工程训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通过施行典型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现代工程意识
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素质之一便是要建立工程意识。[4][5]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及现代工程意识等,确立了能力优先、意识优先、创新优先的培养目标。树立服务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个性化发展空间,同时,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布置及综合素质熏陶。
(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我校坚持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并参与了一系列的校内外大学生技能竞赛及创新实践活动。并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齐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活动为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依托母体学校济南大学的办学资源优势,成功将“山东省高级数控技能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山东省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山东省高级制图员技能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引入我校。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参加高级数控操作、高级维修电工和高级制图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相关的考试,学生还可以获得高级操作资格证书,提高创新设计、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卓越计划”将强化工程综合能力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内容,通过工程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工程训练的融合,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齐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高级数控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中,我校学生的通过率达到95%以上。此外,就业率和考研率也明显提高。因此,工程训练对于“卓越计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工程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1-60.
[2] 张富安,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56-59.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4] 丁洪生, 周郴知, 杨志兵等.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1-4.
[5] 谢晓梅,王凤平,汤曙明等.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103-105.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工程训练;卓越工程师;综合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6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的重大探索,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工程教育及工程师的国际互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被山东省批准为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并先后在2011级至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每届200名学生中各挑选了35名学生组成一个“卓越班”,进行“卓越计划”的实施试点。“卓越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因此,其对实践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3]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重要的实践及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不但需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需要培养和训练“卓越计划”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一、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概况
(一)建设指导思想
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为特点的工程教学基地。工程训练是理工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系统的工程训练,能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及工艺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此外,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熟悉并掌握一定的工程技能和实践知识,且能初步建立起“大工程”意识。同时,在工程训练过程中,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以培养。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对山东省各大高校如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等进行实地考察,并由学校统筹及工学院进行承建。工程训练中心除主要承担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和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部分专业课程实验、部分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另外,其还为非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工业认识为目的的短期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工作。工程训练中心现已成为我校学生在校内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此外,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缘优势,并积极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及院校进行联合办学,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实力。我校现已与国内外多个院校及企业单位合作,联合办学,共建基地。如与美国Prairie View A&M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基地,建立莱沃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烟台孚瑞克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校外实训基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而打通了专业实验与工训平台,并实现了对接。
(二)设备配置与培训内容
工程训练中心拥有教学面积17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除常规机械制造设备外,还拥有如加工中心、数控加工设备、激光切割、数控冲压设备、种类齐全性能先进的焊割设备等先进制造技术仪器设备(见表1)。其可提供加工中心操作工、焊工、车工、铣工、钳工、铸造工、金属热处理工、维修电工等的培训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实践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及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工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精湛的实践教育能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中级职称以上的达100%。此外,中心还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比如,先后从中国一汽集团和山东小鸭集团引进数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设备推陈出新,工程训练中心特制定了一系列的进修培养制度,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并将学生和同行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评价,作为工程训练中心的人员考核和评价标准,纳入年度考核参照,构建了一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工程素质的人才队伍。
目前,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已实现了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程实训共平台,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工程训练在整个“卓越计划”培养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
“卓越计划”的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工程能力上。现如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偏弱。而“卓越计划”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且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夯实了学生在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及工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弥补了大学实践教学缺乏经验的不足。
工程训练教学进一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最終实现由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我校工程实训中心不断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学生,在对原有工程训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通过施行典型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现代工程意识
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素质之一便是要建立工程意识。[4][5]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及现代工程意识等,确立了能力优先、意识优先、创新优先的培养目标。树立服务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个性化发展空间,同时,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布置及综合素质熏陶。
(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我校坚持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并参与了一系列的校内外大学生技能竞赛及创新实践活动。并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齐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活动为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依托母体学校济南大学的办学资源优势,成功将“山东省高级数控技能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山东省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山东省高级制图员技能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引入我校。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参加高级数控操作、高级维修电工和高级制图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相关的考试,学生还可以获得高级操作资格证书,提高创新设计、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卓越计划”将强化工程综合能力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内容,通过工程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工程训练的融合,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齐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高级数控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中,我校学生的通过率达到95%以上。此外,就业率和考研率也明显提高。因此,工程训练对于“卓越计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工程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1-60.
[2] 张富安,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56-59.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4] 丁洪生, 周郴知, 杨志兵等.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1-4.
[5] 谢晓梅,王凤平,汤曙明等.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103-10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