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传播媒体形态。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如何使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新媒体无论作为一种环境还是一种传播媒介,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辩证的,特别是大学生是接受新媒体程度较高的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对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应用新媒体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新媒体的概念比较宽泛,笔者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电脑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形态。
1.新媒体以载体形式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以传播载体形式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通过新媒体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传递给大学生,使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新媒体以大众传播环境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环境对个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当然,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新媒体以大众传播环境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且与传统媒体相比,影响更加深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递信息量大、传递时效性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新媒体传递海量性、及时性、多样性的信息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首先,根据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的统计,2019年全球数据总量在41ZB左右,而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仅为1.8ZB左右,由此可见,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新媒体传播信息量不但巨大而且增长速度快。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其次,在传统媒体时期,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座谈、报刊、广播等方式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时效性低,特别是一些紧急信息无法第一时间传递给大学生,新媒体的及时性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传统媒体信息传递是平面的,而新媒体信息传递是立体的、多角度的,高校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制作成视频、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明显。
2.新媒体移动性、数字性、便捷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在传统媒体时期,教育者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基本上采取统一“宣灌式”的方法,新媒体移动性、数字性、时空性的特点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一是手机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一个客户端,可以说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任何时间、空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方便教育者将不同的信息和内容传递给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是数字技术可以根据个体的爱好、需求、特点等进行分析和归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目标、方式、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进行调研,然后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分析整理,并针对不同特点的大学生实施不同方式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是新媒体的便捷性,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大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3.新媒体交互性、渗透性、虚拟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大学生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接受和改变,也就是内化于心,然后再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习惯,也就是外化于行。新媒体交互性、虚拟性、渗透性的特点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媒体与大学生实现双向互动,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大学生也可自主选择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潜移默化;二是新媒体融合文字、语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载体,可以使信息和内容变得生动立体,教育者利用新媒体的渗透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呈现,正所谓“寓教于乐”;三是新媒体从技术上实现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通,教育者与大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以符号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更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实效性。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新媒体产生的作用同样需要正确看待,在带来重要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多见的,需要予以应对。
1.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话语权带来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是具有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因大学生掌握信息的渠道单一匮乏,教育者具有主导优势。但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的两端是平等的,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仅从教育者渠道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大量信息,而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自由,人人拥有“麦克风”,教育者的主导性、话语权以及影响力受到挑战。 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带来挑战。在传统媒体时期,由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来源有限,教育者很容易通过广播、报刊等将正能量、主旋律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是自媒体,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接收的信息中必然包括各种庸俗、愚昧、落后的信息,高雅与粗俗并存。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反华势力、敌对势力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悖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高校,加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出现偏差。
3.新媒体对高校网络监管体系带来挑战。大学生是依赖新媒体程度较高的人群,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家在不断完善网络监管体系,高校在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显得更加薄弱。基于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大学生会将一些不适宜的声音在新媒体上表达,产生不良的舆论影响和传播效应,如果高校网络监管体系不能及时进行监管,会给学校乃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媒体对高校网络监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
四、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虽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但是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正面影响更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扬长避短,利用新媒体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
1.加强新媒体传播有效性。由于传播者和受众在新媒体中是高度互动的,受众在新媒体中选择权更大,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大学生,效果取决于大学生能否有效汲取信息,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一是传播内容更精准,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对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兴趣、接受程度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转播;二是传播方式更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接受程度高,将传播内容寄于短视频、微问答等方式进行传播,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接受与认可;三是加强及时反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关注热点进行调整,根据大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
2.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要坚决守住网络阵地,牢牢掌握话语权,充分利用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流内容以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培养高校网络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二是搭建高校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新媒体平台体系,创作一批能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三是建设一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专业队伍,包括网络文化内容的创作者、传播者、监管者,专兼职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3.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由于新媒体传播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受不同利益的驱使,在网络传播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构建网络监管体系。一是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守主渠道主阵地,对各类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和筛选,减少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二是建章立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监管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内容发布、舆情处置等规章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反馈机制,监督与反馈并行。
作者吕睿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夏江敬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
[3]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
[4]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1).
[5]徐琨.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7).
[6]陈前梓,朱可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J].科教文汇,2020(05).
[7]宋治非.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绥化学院学报,2020(06).
【编辑:钱尔赫】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新媒体无论作为一种环境还是一种传播媒介,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辩证的,特别是大学生是接受新媒体程度较高的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对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应用新媒体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新媒体的概念比较宽泛,笔者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电脑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形态。
1.新媒体以载体形式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以传播载体形式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通过新媒体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传递给大学生,使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新媒体以大众传播环境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环境对个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当然,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新媒体以大众传播环境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且与传统媒体相比,影响更加深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递信息量大、传递时效性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新媒体传递海量性、及时性、多样性的信息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首先,根据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的统计,2019年全球数据总量在41ZB左右,而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仅为1.8ZB左右,由此可见,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新媒体传播信息量不但巨大而且增长速度快。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其次,在传统媒体时期,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座谈、报刊、广播等方式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时效性低,特别是一些紧急信息无法第一时间传递给大学生,新媒体的及时性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传统媒体信息传递是平面的,而新媒体信息传递是立体的、多角度的,高校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制作成视频、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明显。
2.新媒体移动性、数字性、便捷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在传统媒体时期,教育者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基本上采取统一“宣灌式”的方法,新媒体移动性、数字性、时空性的特点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一是手机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一个客户端,可以说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任何时间、空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方便教育者将不同的信息和内容传递给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是数字技术可以根据个体的爱好、需求、特点等进行分析和归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目标、方式、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进行调研,然后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分析整理,并针对不同特点的大学生实施不同方式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是新媒体的便捷性,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大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3.新媒体交互性、渗透性、虚拟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大学生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接受和改变,也就是内化于心,然后再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习惯,也就是外化于行。新媒体交互性、虚拟性、渗透性的特点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媒体与大学生实现双向互动,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大学生也可自主选择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潜移默化;二是新媒体融合文字、语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载体,可以使信息和内容变得生动立体,教育者利用新媒体的渗透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呈现,正所谓“寓教于乐”;三是新媒体从技术上实现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通,教育者与大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以符号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更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实效性。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新媒体产生的作用同样需要正确看待,在带来重要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多见的,需要予以应对。
1.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话语权带来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是具有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因大学生掌握信息的渠道单一匮乏,教育者具有主导优势。但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的两端是平等的,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仅从教育者渠道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大量信息,而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自由,人人拥有“麦克风”,教育者的主导性、话语权以及影响力受到挑战。 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带来挑战。在传统媒体时期,由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来源有限,教育者很容易通过广播、报刊等将正能量、主旋律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是自媒体,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接收的信息中必然包括各种庸俗、愚昧、落后的信息,高雅与粗俗并存。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反华势力、敌对势力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悖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高校,加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出现偏差。
3.新媒体对高校网络监管体系带来挑战。大学生是依赖新媒体程度较高的人群,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家在不断完善网络监管体系,高校在网络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显得更加薄弱。基于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大学生会将一些不适宜的声音在新媒体上表达,产生不良的舆论影响和传播效应,如果高校网络监管体系不能及时进行监管,会给学校乃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媒体对高校网络监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
四、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虽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但是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正面影响更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扬长避短,利用新媒体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
1.加强新媒体传播有效性。由于传播者和受众在新媒体中是高度互动的,受众在新媒体中选择权更大,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大学生,效果取决于大学生能否有效汲取信息,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一是传播内容更精准,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对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兴趣、接受程度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转播;二是传播方式更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接受程度高,将传播内容寄于短视频、微问答等方式进行传播,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接受与认可;三是加强及时反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关注热点进行调整,根据大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
2.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要坚决守住网络阵地,牢牢掌握话语权,充分利用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流内容以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培养高校网络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二是搭建高校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新媒体平台体系,创作一批能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三是建设一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专业队伍,包括网络文化内容的创作者、传播者、监管者,专兼职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3.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由于新媒体传播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受不同利益的驱使,在网络传播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构建网络监管体系。一是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守主渠道主阵地,对各类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和筛选,减少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二是建章立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监管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内容发布、舆情处置等规章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反馈机制,监督与反馈并行。
作者吕睿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夏江敬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
[3]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
[4]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1).
[5]徐琨.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7).
[6]陈前梓,朱可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J].科教文汇,2020(05).
[7]宋治非.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绥化学院学报,2020(06).
【编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