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城市景观的方法推进西湖保护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y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图将西湖作为国际上第一个历史城市景观保护管理试点项目,认为西湖保护经验是理解、推动和实施《关于历史城市景观的建议书》的一个重要案例,有着启示作用。《建议书》强调历史城市景观是一种方法,它将城市遗产保护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核心在于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今世后代的需要与历史遗产之间可持续的平衡关系。因此,对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要注意与城市保持整体性,在此基础上,把握其自身的持续性、动态性、传承性等特色,使城市发展与景观保护呈现整体和谐的步调。
  在城市发展战略中
  整体把握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
  历史城市景观是长期演变的结果,内含多种不同的文化要素,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机理。要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宏观把握整体发展,在城市定位与奋斗目标中通盘考虑,做全局性、长远性、有针对性的谋划,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景观的良性互动。为实现杭州城市建设有机更新,本世纪初,杭州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保老城,建新城”的发展思路,制定“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的“两疏散、三集中”方针。在市区层面上,实施东扩南下建设新城、西进北上发展旅游。就是通过钱江新城、下沙新城、滨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的建设,推进城市人口和产业重心东移,逐步形成以钱塘江为轴线多核组团式城市格局。同时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良渚遗址综合保护等重大工程,推进“旅游西进”。推进城市建设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这一转变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在空间上的错位,不仅形成千年古都与现代化大都市同城辉映的格局,也给西湖文化景观留足空间,保证杭州历史城市景观的整体发展。
  在合理开发中
  促进西湖文化景观的可持续保护
  要树立保护城市文化景观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在这个问题上,杭州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是杭州“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城市最重要的“金名片”,也是杭州城市最大的特色。城市历史景观是要经过一定时期发展而形成的地方城市特色,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遗产,杭州的做法也是深刻领会到历史遗留的文化景观对城市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迫切性,特别是在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上,力求上要有领导重视,下要有群众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各阶层,以保护西湖为己任,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
  正确认识与合理利用文化景观的资源价值。西湖文化景观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杭州把经营西湖放在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层面来考虑。西湖是城市的公共性资源,只要经营得当,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公共资源合理利用体现在:“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杭州围绕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游客需求与服务功能统一、投入与产出统一“三个统一”,充分发挥西湖的公共资源与战略性资源。
  找到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争取“双赢”。如何才能既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又让今人更多地领略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找平衡点才是关键。保护和利用是“鱼”与“熊掌”兼得的理念,通过“保老城,建新城”,在名城保护与城市化推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使西湖的空间更为舒展。以“雷峰塔”重建为例,雷峰塔倒塌之后,我们不可能将其原样恢复,只有保护好遗址不再遭损坏。如果在进行保护的同时又可以重现“雷峰夕照”的经典景观,这就要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平衡点,其具体方法就是建造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式雷峰新塔。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建议书》倡导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雷峰塔重建是一个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成功案例,在西湖文化景观保护中,诸如这样案例不止一二,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在具体手段实施中
  注重历史城市景观的特征保护
  历史城市景观主要通过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的不同,以及建筑物、构筑物、街道、广场、绿地等文化特色来表现,体现文化与自然因素的各个方面,是城市空间活动高度集中的结果,而城市多样化的类型奠定了景观的多样性基础。杭州在实施保护西湖文化景观的具体措施中就体现了这种多样性。
  实施西湖综保工程,保护西湖文化景观文脉的传承性。2000年至2008年,杭州先后八次推出新西湖、四期西溪、四次新运河等实施综合保护整治举措,不仅重视西湖文化景观若干项目的保护,对西溪、运河、市内河道等治理也投入很大力度。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大小具体保护项目共达百余个,包括对文物史迹及其标识标牌的整修以续历史文脉;对临湖街区的美化使新旧景观更加和谐;建立博物馆、修缮书院、设置讲堂以传承西湖基因;建造“景中村”使城市文化景观中添加乡村景观元素,是多样性体现之一。
  综合保护工程体现“软、硬”兼施两个层面,“软性”方面表现为设立西湖学研究会、建设西湖博物馆、编纂《西湖全书》、征集西湖文献、专业人才培养等。“硬性”表现为实施政策法令、制定地方管理体制、资金保障等。
  创建“五水共导”,保护西湖文化景观水脉的连续性。对西湖水域的保护着眼于将全市水脉的连贯成一个整体,以江、湖、河、海、溪“五水共导”为治水理念,通过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河道)、钱塘江、杭州湾五个水系生态保护工程,扩大西湖水域面积,增加景区公共绿地,实现“一月一换”。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强了“城市之肾”功能;保护和修缮运河上一大批桥梁、码头、船坞、粮仓、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长达21公里的沿河景观长廊及游步道;“河道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开发、带改造、带建设、带管理;钱塘江流域治理实施计划,通过“禁燃区、禁养区”、搬迁工业企业、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并投运污水收集管网、控制源头污染物排放、建立完善辖区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和公示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西湖文化景观进入世界遗产保护行列。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当然,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并不意味着西湖的保护任务就减轻了。相反,保护的任务将更重,保护的力度将更大,保护的要求将更高,保护的领域将更广。保护西湖始终是西湖的永恒主题,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杭州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自觉遵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
  [作者单位: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编号:B13WH04)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有一种谦虚叫放下身段邀年轻人共舞,有一种执着叫逆流而上只为你的健康,有一种恒心叫百年济世行医将自己立成信仰。  天下企业千千万,优秀与平庸,相差不过一颗匠心的距离。  房子是引领理想生活的  绿,是平和,代表健康、和谐、希望;城,是屏障,代表保护、集结、融合。合起来成为一种理想,满足一群热爱生活、追求品质的有志之士的理想之城。建造这样一座城,需要一位有坚持有情怀的理想主义者,宋卫平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形成文化惠民和需求的有效对接,真正让群众文化热起来。”近年来,西湖区文新街道和骆家庄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打造的城西高品质群众文化综合体——骆家庄文化礼堂,开展主要涵盖美德扬正气的评比活动、传承留记忆的礼仪活动、热闹聚人气的大众活动、惠民树新风的服务活动和开放惠民智的议事活动五大类活动,具体包括“和谐之星”评选、学子启蒙礼、名医义诊、司法调解进礼堂、村官述职等,极大地丰富了
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南广场,一大波酷炫的集装箱正在集体卖萌呐。2015年4月18日,2015杭州市民体验日暨第二届钱塘江文化节正式启幕。活动现场,30个装饰一新的集装箱错落摆放成七个区块,分别对应今年“杭州体验”中“食养的活力”“创意的灵感”“阅读的乐趣”“栖居的诗意”“服务的细节”“时间的印记”和“行走的时尚”七大主题。穿梭在这些各有特色的集装箱间,你会找到许多乐趣,好吃、好玩、好看,等你来体验。 
近日,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调查称,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阅读量为4.56本。不过,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间最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读书日前后,关于阅读的话题会升温。近年来,一个沿袭的观点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的读书量偏少,甚至因此
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在古代,孩童开蒙必读:“人之初,性本善”,可以看到,友善是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的最初的道德力量,是人性深处的底色。  友善是聚居相处的和谐、是你我相与的和睦、是社会群体中相互暖和的温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的“宽度”与“高度”不断延伸中,人性的温度更显得弥足珍贵、令人向往。  因为心存友爱和善意,这座城市变得更有生气和灵魂:有以舍己救人的何俊斌、“最美妈妈”吴
《阳光娃娃小晴天:来自古得曼星球》作者:鹤矾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简介:阳光娃娃小晴天系列,是一套关于友谊、爱和思考的成长读本。聪明淘气的小晴天、小夏雨、柯淘淘三个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