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消失了的“登瀛梨雪”

来源 :青岛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each for The Deng Ying Pear Flower Snow
  登瀛村三面環山,南临黄海登瀛湾,是崂山西麓一块肥沃的盆地。每当仲春时节,满山的梨花飘洒在一层层梯田式的山坡上,玉蕊琼英犹如雪盖半坡,被誉为“崂山第一村”,这里有旧时青岛十景之一的“登瀛梨雪”。
  古文记载:“崂山沙子口陡阡口,地势较高,路窄坡陡。伸春时节,由陡阡口东望,巍巍青山围一盆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里,万树梨花干顷雪,不知花里有人家。大河东两岸一个个村落掩映于花海里。屋宇四周,山坡梯田梨花绽放,洁白一片,如茫茫白雪漫山遍野,玉蕊琼英如雪铺地,沿山坡、平地白色花环交汇于登瀛海湾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崂山旅游业的兴起,肉粗核大的窝梨销售萧条,梨农多数转行,“登瀛梨雪”的景观也渐渐消失。记者探访了位于前登瀛村的一处梨园,内有窝梨树五六十棵,以及位于小河东的一处梨园,里有窝梨树一百多棵,尚可一窥“登瀛梨雪”当年的繁盛景象。
  文人墨客笔下的“登瀛梨雪”
  提起“登瀛梨雪”,首先要说一下登瀛村的来历。登瀛旧名“登窑”,明初当地先民来此立村时,附近曾有许多烧炭的窑炉,故名“登窑”。清同治癸酉版《即墨县志》所载“村庄示意图”中即标注有“登窑”字样。登瀛村前的大海中有一岛屿,相传当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时,曾率三干童男女由此乘船东渡前往瀛洲,故名“徐福岛”。根据这一历史传说,1934年,当时的青岛市政府下文将其更名为“登瀛”。随着人丁的繁衍,后来又分为前登瀛、后登瀛和小河东三个村子,另外,西侧山根还有一个村子叫西登瀛。
  曾任明崇祯年间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即墨人黄培在《游山日记》中称,登瀛村“群山环峙如大城然,高下成宜,略无空欠,且宽坦膏沃,诚山海间盛地。”清代黄肇颚《崂山续志》中亦称“(登窑)三面环山,南邻大海,膏壤干亩,居民七百余户,有老死不知城市者。”在“地无三尺平”的崂山,能育这么一大块山中平原实属罕见,成为群居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登瀛村究竟从何时起广栽梨树,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但从古人的游记诗文中可知,至少在清光绪之前,登瀛村的梨树栽植就已颇具规模了。光绪年间高密文人孙凤云在《游崂续记》中写道:“前临沧海,后抱大山,梨园椒林,连阡接陌,乃土沃民肥之地也。西南海滩,帆樯林立,日:‘登窑港’。”他在感叹之余,还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对此地的留恋之情:“崎岖尽处落平川,菘圃椒梨接稻田。三面峰峦一面海,干重竹树百重泉。屋多跨水斜分径,帆远依山高入天。此是东崂名胜地,教人错认武陵仙。”
  与孙凤云同时代的掖县举人林钟柱在塘子观授徒多年,足迹遍布崂山。他曾于春日夜宿登窑,晨起后,只见“清辉所照,山态欲活。登北峰,凭石远眺,香雪满目,山坡田隙,皆种梨花,周围数十里,绝无杂卉。”由此可见,当时的“登瀛梨雪”是何等壮观
  清未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校长)的劳乃宣自号“崂山居士”。他寓居青岛时,经常到登瀛一带游览,并写有《看梨花》诗:“杨柳轻风拂面吹,家山深处访幽姿。霜凌绝壁三干仞,雪翦平原十万枝。新麦几畦围翠浪,小桃一树衬丹脂。归途更觉花光盛,正是斜阳欲下时。”1928年出版的《胶澳忘》中对登瀛梨雪这一胜景亦多有提及:“郊外风景四季不同,而春秋为最佳,乡民植果为业,到处成林……登窑等村植梨尤盛,花时远望如云,艳丽夺目,而姿态雄伟,心胸开阔,所谓观樱盛会又如小巫见大巫矣。”可见就连当时被誉为“东园花海”的青岛“樱花盛会”也难以企及。
  德国侵占胶澳后,为游客登山便利,曾围绕崂山开辟了16条游览路线,其中的7号、9号、14号、16号路均经过登瀛。每到仲春梨花盛开时游人如织,“登瀛梨雪”这一胜景也随着中外游客的到来而名播海内外。近代著名学者黄公渚来此赏春时曾留下一首《登窑观梨花与道冲、子厚、金坡同游》的五言长诗:“登窑万梨花,俨入雪世界。海国春较迟,三月寒未懈。东君定如僧,为花一破解……”上世纪30年代沈鸿烈主政青岛后,为使游人观赏方便,特意在登瀛村东侧的“条子山”上建起一个凉亭,内置石桌石凳,风格古朴典雅。坐在亭中放眼四望,只见身后群山青松如黛,远方大海烟波浩渺,脚下的干顷梨雪翻波涌浪……可惜的是,这座凉亭于1946年被驻青美军用机枪扫射击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此处仍可见到散落的石凳。前些年有人在原址上重建凉亭,却已难觅那份古意。
  人人栽梨树,家家有梨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登瀛村的百姓面对如此肥沃的良田,为何不种庄稼而非要栽植梨树呢々更何况种植梨树绝非易事。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的《崂山续志》对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几种主要林果作了如下分析:“松、竹、椒、梨之属,地力居其半,人工居其半。而松、梨之功力尤重。食梨者,为梨狗,孔一钻,则梨坏。雇人捉觅,费不赀。而梨又须嫁,须架,须浇,须围,功力尤不易。”据说当时的江浙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每年中秋节的晚宴上必须有“窝梨”这种水果,就如同我们这里吃月饼一样,否则便不成体统。而“窝梨”又只适合在崂山生长,尤其是登瀛这一带所产的“窝梨”果犬皮薄汁多,很受南方人青睐。
  《崂山续志》中记载:“登窑旧有口岸……秋间椒梨熟时,渔筏之外,船舶捆载,与江南通贸易。”而《胶澳志》中对这些梨果的去处则有更详细的描述:“果木以梨为主……每年输出一千万斤……十之七八运贩于青口、海州、盐城、东台及上海等处,一部分运往诸城、胶州、海参崴、大连……”因为不愁销路,获利又远胜于种植庄稼,因此便出现了“人人栽梨树,家家有梨园”的盛况。民国五年(1917年)时,仅李村区就有梨园二干四百余亩。在民国十三年(1925年)秋季举办的青岛市“农产展览会”上,登窑、西登窑村参展的梨果均获奖。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登瀛村周围仍有大片的梨园,很多老树已有逾百年的树龄。2003年,由林嘉欣、刘烨、郑伊健等主演的香港电影《恋之风景》曾专程来登瀛拍摄,虽然当时的梨树已为数寥寥,但片中如诗如画的场景,仍让“登瀛梨雪”成为很多观众梦中的向往……
  “梨雪”盛景成历史
  解放后,伴随着一些果树新品种的引进,曾名噪一时的崂山窝梨终因“沙粗、酸重、核大”等先天缺陷而成昨日黄花,果品公司收购的数量毕竟有限,繁忙了上百年的“梨行”不得不关门大吉,曾经帆樯林立、熙熙攘攘的登瀛湾里日渐平静下来。失去了销路.人们便开始砍伐梨树,“登瀛洼”里,昔日的玉蕊琼英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麦浪。仲春时节,虽然还会见到几株盛开的梨花,但已难成规模,仿佛只是桃树、苹果、樱桃、杏等其他果树的点缀而已。
  “登瀛梨雪”这道延续了数百年的奇特风景,最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定格为永久的历史!
其他文献
!2019 Qingdao International Marathon  5月4日上午7:30,海尔.2019青岛马拉松赛在五四广场北广场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齐聚青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一历史交汇点,以特殊的方式弘扬爱国主题、宣传改革开放成果、突出青岛特色,共享“帆船之都、上合之城”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岛城历史文化风貌、赛事群众展演等内容,让世界的目光
期刊
Qingdao Image Film Release  继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成功举办之后,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继续在这里举行。青岛再次集聚了全球目光,用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魅力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献礼。  最近,2019《中国·青岛》城市形象片超燃发布,共6分30秒,展示了青岛,这座充满活力的青春
期刊
H&M男士初夏系列  宝玑那不勒斯王后系列8967腕表  POPKIT纵情持色哑光唇釉  H&M男士初夏系列  H&M 2019全新夏季系列打造休閑而精致的里维埃拉风情
期刊
The Most Beautiul Chrches in the World  巴黎圣母院一直是巴黎之美与悠久象征,4月15日晚上的一场大火令它伤痕累累,精致的塔尖倒塌,烟雾笼罩巴黎的天空,许多人感叹唏嘘不已。借此热点延伸,一起穿行游走一趟全球最美丽、最梦幻的知名教堂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在1163年决定兴建的哥特式教学,建造历时180多年,
期刊
马志平校长,1983年投身教育事业,曾任青岛二中校长助理,在崂山二中任校长17年,崂山二中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寻求突破,改革创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民族团结教育和海洋教育为特色的现代化优质高中。  2017年8月,马校长履新九中,凭借他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强烈的责任意识,带领青岛九中把握迁校的发展契机,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青岛九中作为一所具有117年历史的老校,是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中学
期刊
“Qingao Chuangke park  岛创客公园Maker Park最初是崂山区政府打造的开放式、全要素的众创空间,以期吸引国内知名创服机构入驻。现在看来,原始目的已经达到了,但令设计者都没有想到的是,Maker Park却以网红的形象享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莫名其妙地就火得一塌糊涂,甚至有网民说它火得蛮不讲理。Maker Park能火总该有它的理由,近日,我替大家去一探
期刊
Take Home and Start to Travel  “车子外面是世界,车子里面是自家”,作为一种具备居家功能的移动出行工具,房车的出现让出行更加自由便捷,也完美地结合了旅游和生活。即使在盛夏,车外是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车内却是清凉沁人、恰然自得。精致的空间布局、舒适的居家体验、新奇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畅游山水之时,尽享车内清凉世界。  初识房车  房车萌芽于200年前吉普赛人“带着房子上
期刊
冬天悄然走过,我们早已融入了春天的怀抱。暖风、嫩芽、春水、霞云让人陶醉……但最浪漫温暖的,还是那遍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春天是万物复苏、繁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当然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听说,花草元素跟春天更配。开春让衣服上开满花,简直美到让人窒息。  花草元素在今年春天已然成为了大火趋势。作为最能一展女神气质的元素,自然也受到了各路时髦女星的爱戴与追捧。颜值和身材完美无敌的女士,无论是绚烂的碎花,还是清新
期刊
Marathon Runner Sun Jianping  孙建平,青岛市公安局的一名交通民警,却与长跑结缘,与马拉松结缘。1984年1月,青岛市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孙建平超越其他几千名参赛选手,以2小时39分55秒的佳绩夺得冠军。  上小学时,孙建平就对长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成绩不俗。成绩的取得来自学校的体育老师指导,更得益于身边的教练、舅舅、1958年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的梁在銮的言传身教。
期刊
The Last Master of Modern Architecture  美当地媒体报道,享誉民办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国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让光线来作设计。”贝聿铭先生这句话,最适用于他广为人知的设计作品,法国巴黎卢浮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