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代代传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记录中的第一次,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奇迹。
  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
  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事迹,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人心的伟大革命篇章。长征的胜利,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更在这场战略远征中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当时,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形势非常不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长征初期,在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的情况下,中央红军强渡湘江,万名指战员血染湘江。在历史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及时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遭受挫折的教训,开始结束“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路线指引下,红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斗,斩关夺隘,四渡赤水,抢险飞渡,迅速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经历千难万险之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两河口会议确定了共同北上的方针。后来,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与企图分裂党的一些人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与红军的统一,维护了党的正确路线在广大红军部队中的指导地位,终于在1936年10月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于会宁、静宁地区的会师。
  毛泽东同志强调:“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后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正确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位于贵州遵义的遵义会议会址

  弘扬长征精神,务必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红军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头上有飞机轰炸,前后有敌军的围追堵截,就是在这种艰难情况下,他们打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军,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会师,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靠的是什么?就是红军指战员们对马列主义执着的信仰,对革命理想执着的信念,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决心。这种信念是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摧不毁的。
  有人问老红军谢振华将军,你们是靠什么挺过来的?他说:“我们是对革命的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路上,我们红军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能吃这种苦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是不可能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即便在陷入绝境之时,红军也奋勇前行,背后支撑他们的就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胜利的事实说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长征途中,红军的武器装备、物资补给极端匮乏,连续的战斗又使部队减员严重。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中国共产党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执行了严格的军事纪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严守纪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胜利。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宣传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助当地百姓建立革命政权与人民武装。红军指战员们用严明的纪律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广大人民群众则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将士的远征。应该说,长征的胜利,是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分不开的。
  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红军到达藏族群众居住的毛儿盖地区,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们却坚持露宿在大树旁、屋檐下。
  在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粮食紧缺。当时田里长满了即将成熟的粮食作物,而红军将士们宁愿去挖野菜,也不私自动群众的一粒粮食。
  进入川康藏区,粮食奇缺。红军战士去藏民家里购买粮食,看到藏民家里的存粮也不多了,就少买一点,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藏民也要吃饭啊。等他们到下一家继续购买粮食时,发现这户藏民穷得只剩下一点青稞粉,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举动—— 红军战士将自己刚买的几斤米倒入了这户藏民的缸中,然后离开了。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藏民明白这些远道而来的兵不是坏人,他们是如此深爱着百姓。于是,藏民纷纷把自己家掩藏许久的粮食卖给红军,并主动帮助红军把青稞磨成青稞面。   长征途中,一大部分行程都在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各部队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项纪律,不进民宅,不违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得到了各族同胞的爱戴。
  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时,立刻发布通告,“部队在这里休息,收容掉队人员,筹备粮食,进行政治动员,总结过松潘地区的经验。筹粮时,停止向群众打借条的办法”。军队再三要求,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密切军民关系。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的历史。中央红军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有三名女红军曾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在红军内部,党群之间、官兵之间也亲如兄弟,干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56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回忆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
  当时,兄弟连队经常互相救济。一次,一支红军队伍的粮米断绝了,另一支部队奉上级命令执行为兄弟连队送粮的任务,其实这支部队的给养也非常困难,他们给兄弟连队的粮食是进一步压缩配额一斤一斤挤出来的,是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勒紧腰带省出来的。同时,他们送粮的路程比较遥远,需走上两天才能到达,他们背着沉重的粮食,再饿也不动一粒,饥肠辘辘时就找一些野菜、草根充饥,而把宝贵的粮食送给兄弟部队。
  革命隊伍的亲密团结是长征精神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我军“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这具体反映在内部的领导与士兵之间,军事、政治与后勤等各项工作之间,外部的红军与当地农民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官兵之间、兵兵之间和军民之间的亲密团结,能生出同生共死、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出巨大的能量。
  红军长征中有许多可爱可敬的将士牺牲了,他们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有的战士不是党员,但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红军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严明的纪律,高度的团结,无与伦比的英勇,有了这些力量,便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共产党领袖领导力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教授〕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鲜农产品的库存管理就成为一大问题。文章运用ABC分类法和AHP结合的方式,先对A超市的各类生鲜农产品进行重要程度的分类,由于A类产品品种少但库存管理所占金额较高,因此再用AHP研究方法对A类生鲜品进行层次排序,对库存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
卢梭的《爱弥儿》虽然长期被视为教育论著,但是无论从卢梭本人的观点还是从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它都应当同时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政治哲学著作。卢梭以自然人性在社会中的培育和保持作为公民人格教育的关键,并以其整全性作为良善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这种建构路径不仅使《爱弥儿》与卢梭其他主要著作之间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之与《理想国》所描述的古典公共教育形成对照呼应。这种对比意味着应将《爱弥儿》置于更为广阔的古典政治哲学的视野下进行解读,借此发现卢梭思想中的潜在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肿瘤抑制因子p53主要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当细胞受到诸如缺氧、DNA损伤等胁迫时,p53蛋白迅速在细胞内积聚并激活,从而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转录,导致细胞周期停顿、凋亡或衰老,避免细胞癌化。p53功能的失活往往导致癌症发生。编码p53蛋白的TP53基因的突变是p53失活的主要方式。突变型p53不仅失去抑癌作用,而且还具有显性负效应,并获得致癌的新功能。其次,野生型p53的功能还受到相互作用蛋白质或非编码RNA的调控,p53正调控因子的下调或/和负调控因子的上调可以导致野生型p53蛋白功能的失活。p53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