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体系下,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输教学信息(知识和技能及情感),而且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控,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起科学素养;最大限度上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品质,这是每个教师最大的希望和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 有效和谐;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107-02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同样一节课45分钟,假如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都会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而在充满压抑的课堂中,师生都会觉得度日如年,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因此有效的调控教学,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不断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有效和谐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
1 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我们教师在备课前都首先看一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众多的影响。首先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活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行为。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行为的方向。其次,教学目标影响教学行为的强度。由不同的教学目标所支配、产生的教学行为会有不同的强度。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均可引起高度教学行为:1)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2)出于自觉认识和自愿行动的教学目标;3)与个体学习需要相联系的教学目标;4)现实的、可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学目标影响教学行为持续的时间。教学行为从持续的时间来看,有长有短。这一方面与支配这种行为的教学目标有关,比如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会产生不同的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另一方面,又与师生所选定目标的坚定和巩固程度有关。因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就与师生对教学目标的接受和确认的程度有关。
2 恰当运用纪律的约束功能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恰当使用纪律的约束功能,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纪律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课堂纪律是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纪律约束的目标是形成自觉纪律,纪律的约束功能因人而异,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程度越高,纪律对个人的约束作用越小。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我们每个教学组织者所希望和追求的教学情境因素之一,但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多样,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变化之中,他们身上出现诸多的纪律问题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纪律问题。伦敦大学教育专家曾就如何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提出了如下八条建议:1)将问题苗子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正准备恶作剧的学生,可以通过警告加以制止,或令其交换座位;2)注意课堂内小组的动态,如发现几个学生结伴闹事,找出领头的,并改变小组座位布局;3)课后,找违反纪律的学生谈话,尤其应找那些连续几堂课都不安分的学生;4)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难以证实的借口如头晕等,姑且相信他们。允许其离开教室,回家休息;5)对潜伏的危险局面,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加以缓解;6)对在课堂吃东西的学生,不要过分责备;7)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感情用事,以免做出过分激烈的反应;8)如果非得采取强硬措施,则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轻率地将事态扩大。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新教材,其中很多内容是同学之间通过探究合作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对于课堂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对于学生的纪律约束不仅仅是生搬硬套一些公式化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平时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人格魅力。
3 对教学情景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对教学情境的控制,目的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分心的特点,教师控制教学情境时,要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或经常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其中简便易行、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有两种:悬念和讨论。
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应用时,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潜水艇在水下也能观察到陆地上的一些活动呢?这就制造出一个使学生感到十分神秘的悬念,所设悬念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外,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其一,与新课有直接关系,学生要想知道结果就比较认真听讲;其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逆向的思考方法。悬念在教学时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完全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并激起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潜在功能值得我们教师细心地挖掘和利用,有时候适当的运用可以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我们科学新教材中,每一节中至少有一个学生讨论回答的题目,由此可见,编者也应该是认为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以及说理表达能力。而我们有些时候为了赶教学的进度,学生并没有经过讨论,只给了很短暂的时间就让学生回答或者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把讨论题都变成思考题。学生可贵的思维火花经常在讨论中产生,将一个问题的讨论伸展开来,将会涉及许多知识、思想和方法,这是难得又生动的综合课。运用讨论发挥特有的教学功能也是一种有效的调控。
4 对知识传授状况的有效控制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有效控制是重要的。这种控制包含三项内容:知识数量的控制、知识难度的控制和知识传输速度的控制。新教材中科学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综合性较高、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每一课时的内容数量上是否适中、难易程度对学生是否能接受,太难时考虑用一些较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比如在教核能的利用这一节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遥远陌生的内容,借助于动画演示就可以大大降低本节内容的难度;在传输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原知识的积累情况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讲解中注意学生接受时表情的反馈,从而可以调整讲解速度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5 对学生思维进行灵活控制
初中学生的思维自觉性不高,往往需要加以灵活控制,才能达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和发展各种性质的思维,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对一个科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真正领会和理解,教师应该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来控制学生的思维,使其进一步深化。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比学生的思维水平略为超前。因此,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控制,应该使学生处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中,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由于初中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水平还很不高,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各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有时候可以通过故事情景引入新课,这样既引出新课内容,又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导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并灵活地控制好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对于有效进行科学课堂教学的调控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的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自觉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会在行动上——课堂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参与,与教师进行课堂对话,具有双边活动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课堂调控的原动力,那么和谐的课堂将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 有效和谐;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107-02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同样一节课45分钟,假如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都会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而在充满压抑的课堂中,师生都会觉得度日如年,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因此有效的调控教学,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不断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有效和谐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
1 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我们教师在备课前都首先看一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众多的影响。首先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活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行为。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行为的方向。其次,教学目标影响教学行为的强度。由不同的教学目标所支配、产生的教学行为会有不同的强度。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均可引起高度教学行为:1)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2)出于自觉认识和自愿行动的教学目标;3)与个体学习需要相联系的教学目标;4)现实的、可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学目标影响教学行为持续的时间。教学行为从持续的时间来看,有长有短。这一方面与支配这种行为的教学目标有关,比如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会产生不同的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另一方面,又与师生所选定目标的坚定和巩固程度有关。因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就与师生对教学目标的接受和确认的程度有关。
2 恰当运用纪律的约束功能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恰当使用纪律的约束功能,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纪律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课堂纪律是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纪律约束的目标是形成自觉纪律,纪律的约束功能因人而异,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程度越高,纪律对个人的约束作用越小。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我们每个教学组织者所希望和追求的教学情境因素之一,但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多样,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变化之中,他们身上出现诸多的纪律问题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纪律问题。伦敦大学教育专家曾就如何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提出了如下八条建议:1)将问题苗子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正准备恶作剧的学生,可以通过警告加以制止,或令其交换座位;2)注意课堂内小组的动态,如发现几个学生结伴闹事,找出领头的,并改变小组座位布局;3)课后,找违反纪律的学生谈话,尤其应找那些连续几堂课都不安分的学生;4)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难以证实的借口如头晕等,姑且相信他们。允许其离开教室,回家休息;5)对潜伏的危险局面,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加以缓解;6)对在课堂吃东西的学生,不要过分责备;7)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感情用事,以免做出过分激烈的反应;8)如果非得采取强硬措施,则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轻率地将事态扩大。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新教材,其中很多内容是同学之间通过探究合作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对于课堂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对于学生的纪律约束不仅仅是生搬硬套一些公式化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平时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人格魅力。
3 对教学情景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对教学情境的控制,目的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分心的特点,教师控制教学情境时,要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或经常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其中简便易行、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有两种:悬念和讨论。
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应用时,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潜水艇在水下也能观察到陆地上的一些活动呢?这就制造出一个使学生感到十分神秘的悬念,所设悬念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外,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其一,与新课有直接关系,学生要想知道结果就比较认真听讲;其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逆向的思考方法。悬念在教学时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完全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并激起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潜在功能值得我们教师细心地挖掘和利用,有时候适当的运用可以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我们科学新教材中,每一节中至少有一个学生讨论回答的题目,由此可见,编者也应该是认为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以及说理表达能力。而我们有些时候为了赶教学的进度,学生并没有经过讨论,只给了很短暂的时间就让学生回答或者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把讨论题都变成思考题。学生可贵的思维火花经常在讨论中产生,将一个问题的讨论伸展开来,将会涉及许多知识、思想和方法,这是难得又生动的综合课。运用讨论发挥特有的教学功能也是一种有效的调控。
4 对知识传授状况的有效控制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有效控制是重要的。这种控制包含三项内容:知识数量的控制、知识难度的控制和知识传输速度的控制。新教材中科学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综合性较高、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每一课时的内容数量上是否适中、难易程度对学生是否能接受,太难时考虑用一些较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比如在教核能的利用这一节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遥远陌生的内容,借助于动画演示就可以大大降低本节内容的难度;在传输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原知识的积累情况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讲解中注意学生接受时表情的反馈,从而可以调整讲解速度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5 对学生思维进行灵活控制
初中学生的思维自觉性不高,往往需要加以灵活控制,才能达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和发展各种性质的思维,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对一个科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真正领会和理解,教师应该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来控制学生的思维,使其进一步深化。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比学生的思维水平略为超前。因此,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控制,应该使学生处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中,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由于初中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水平还很不高,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各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有时候可以通过故事情景引入新课,这样既引出新课内容,又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导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并灵活地控制好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对于有效进行科学课堂教学的调控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的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自觉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会在行动上——课堂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参与,与教师进行课堂对话,具有双边活动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课堂调控的原动力,那么和谐的课堂将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