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围绕着任务展开,教师会通过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会通过任务来收获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取决于教师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的程度,此时教师就必须要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也在本文中显示了自己对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任务呈现以及任务完成四个因素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有效研究;数学教学
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应该成为单向传输的存在,而是要能够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任务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纽带。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其离不开教师对任务这一因素的研究。不仅如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从各方各面来考虑到学生,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一、任务目标要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仅如此,目标中所涉及到的也不应该仅仅只是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因为当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数学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必须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任务中只涉及到了知识层面,学生及时学到了知识也只会将其束之高阁。因而能够被运用在教师教学中的有价值的任务,其目标必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接下来数学教师就能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去进行任务的有效设计。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够既收获数学知识,又收获数学能力,还收获数学品德,因而有效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在未来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离开数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且应用数学知识。
二、任务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
任务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数学能力。因而数学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当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去进行某一数学知识的探究时,就可以去搜集蕴含该知识的某些生活案例,并且将之作为设计任务的主要素材。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就能够接触到该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在初次接触任务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在任务中涉及到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进行探究。为了让问题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否者的话,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进而无法轻松地接受任务,那就更谈不上任務的完成了。
三、任务呈现要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向都是艰难的存在,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抽象复杂的特征,这一特征会与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产生矛盾。基于此,当数学教师无法将涉及到数学知识的数学任务运用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呈现,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够在呈现任务的时候引发学生的兴趣呢?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对各种教具进行运用,如多媒体教具、实物教具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如游戏因素、竞争因素等。这样的话,当教师呈现任务的时候就会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也冲淡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固有印象。接下来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他们需要进行探究的任务了,并因此付诸于行动。
四、任务完成要强调学生主体
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数学教师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为了把控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会将完成任务的所有操作和步骤都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完成。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产生思考,进而无法对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无法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和探究。不管学生采取独自探究还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数学教师都需要予以支持。但强调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师要完全放弃对学生的监管。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等缺点,此时数学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督促作用,进而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完成任务的效率,并因此能够从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收获。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学生未来要想更好地适用并且立足于社会,他们就必须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出现在学生学习范围中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数学教师身上承担着的责任是沉重的,他们必须要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去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让所研究出来的教学方法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陈清.任务牵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7(28):75-76.
[2]汪天河.数学教学中“任务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J].甘肃教育,2016(06):79.
关键词:任务驱动;有效研究;数学教学
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应该成为单向传输的存在,而是要能够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任务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纽带。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其离不开教师对任务这一因素的研究。不仅如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从各方各面来考虑到学生,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一、任务目标要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仅如此,目标中所涉及到的也不应该仅仅只是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因为当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数学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必须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任务中只涉及到了知识层面,学生及时学到了知识也只会将其束之高阁。因而能够被运用在教师教学中的有价值的任务,其目标必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接下来数学教师就能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去进行任务的有效设计。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够既收获数学知识,又收获数学能力,还收获数学品德,因而有效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在未来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离开数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且应用数学知识。
二、任务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
任务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数学能力。因而数学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当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去进行某一数学知识的探究时,就可以去搜集蕴含该知识的某些生活案例,并且将之作为设计任务的主要素材。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就能够接触到该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在初次接触任务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在任务中涉及到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进行探究。为了让问题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否者的话,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进而无法轻松地接受任务,那就更谈不上任務的完成了。
三、任务呈现要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向都是艰难的存在,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抽象复杂的特征,这一特征会与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产生矛盾。基于此,当数学教师无法将涉及到数学知识的数学任务运用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呈现,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够在呈现任务的时候引发学生的兴趣呢?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对各种教具进行运用,如多媒体教具、实物教具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如游戏因素、竞争因素等。这样的话,当教师呈现任务的时候就会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也冲淡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固有印象。接下来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他们需要进行探究的任务了,并因此付诸于行动。
四、任务完成要强调学生主体
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数学教师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为了把控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会将完成任务的所有操作和步骤都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完成。这样的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产生思考,进而无法对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无法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和探究。不管学生采取独自探究还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数学教师都需要予以支持。但强调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师要完全放弃对学生的监管。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等缺点,此时数学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督促作用,进而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完成任务的效率,并因此能够从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收获。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学生未来要想更好地适用并且立足于社会,他们就必须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出现在学生学习范围中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数学教师身上承担着的责任是沉重的,他们必须要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去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让所研究出来的教学方法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陈清.任务牵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7(28):75-76.
[2]汪天河.数学教学中“任务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J].甘肃教育,2016(06):79.